1985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等”态
吴方
近来读了两首诗,印象很深。因为诗人写的都是登塔的感受,不妨将其拈来对比一下。王安石咏飞来峰诗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郑清之咏六和塔诗云:“经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两位古人的感受这样不同,大约只能从精神状态上找原因了。
我不免由诗的对比想到改革中也有两种精神状态:等和创。这里且说“等”。
显然,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并不安于“等”。比如买东西、乘车,等得心焦时就会牢骚一通,但在考虑如何开创改革新局面时,就会有两种态度。有人积极,不等待;有人消极,等上级或别人拿出现成办法。两者的差异很象上面说的王、郑二位。倘若某个地方“等”占了上风,那么不想等的人也不得不陪着等,自知“时间就是金钱”,也无可奈何,随它流去。这颇有些“悲剧”的意味。例如,在某些剧团里,不少正值盛年的中年演员一年轮不上演几场戏,其余的时间呢?大约都在“等”。在某有名剧院,集中有一批后起之秀,这些人各地方抢都抢不来,却在这家剧院里一等就是两年多。他们尽管跃跃欲试,但得到的总不外“等通知吧!”“耐心再等一等”之类的答复。
若要问问等什么,自有种种理由,而且可以说得很复杂。但问题却在于:当坚冰已经打破,方向已经指明时,消极的等就无异于躺在摇篮里学步了。人没有紧迫的责任感,就意识不到“等”字的可怕、可悲。有位古人伍子胥,传说他亡命逃离楚国时,过不去昭关,忧心如焚,一夜之间急白了头。传说也许太夸张,但就其心理体验而言,却是很真实的。在十年动乱中,有多少人蹉跎了岁月年华,以至今天不得不向时间去抢、去夺。也正因为如此,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词句,仍然是人们生活的警策。
看来,“等”既闲且稳,但如果透过去看,就不难发现,所谓“稳”,不过是一种旧态:对旧状况心平气和,于新机运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面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求全责备。习于旧态者反对改革吗?也并不。但既然吃惯了多年的大锅饭,循规蹈矩多年,一旦端掉大锅饭,失了拐杖,恐怕不够“稳健”。因此,与其保险系数不够大,就不如先等,作壁上观,等条件自备,等“研究研究”。什么时候研究好呢?答曰:“没有准儿。”其实,这种精神状态恰好是改革的内容之一。
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写的那种与世隔绝的状况,很象如今与改革还在隔绝的某些“角落”。“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墙外热火朝天,墙内水波不兴。若究其因,一定也是一个“等”字作怪。等改革,等指示,等安排,等人才……用一道无所作为的橡皮墙——等,于是省力而又无懈可击地挡回了任何意见。四化大业畏惧的就是消极的等待。


第8版()
专栏:

祝《美学新潮》创刊
李泽厚
不远万里,四川《美学新潮》编辑部的同志们,在出版前夕,要我赶写一篇发刊词,“为我们说几句话”。盛意殷殷,情不可却。但发刊词是不敢写的,只能写几句祝贺的话。
好几年了,在中国的所谓“美学热”竟持续不衰;愈来愈多的年轻人或自觉自愿地或情不自禁地卷进了这个热潮,我便遇到过搞环保工作的女大学生,学自然科学的研究生,年轻的海关检查,僻远乡村的中学教师……层出不穷、销路不坏的美学书刊也是一种证明。这都出我意料,是以前根本没想到的。在世界范围内,这似乎也是罕见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我至今也不很清楚。
记得在美国偶尔谈及这个情况时,一些人要我解释。我只好说,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中国没有宗教传统,而年轻一代却有着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也许,“美学热”与此不无关系吧?
所以,当这个由青年人独立主办的刊物发刊时,我不想再唠叨美学的种种了。我看到的正是广大的青年一代,带着前几代人所没有的对动乱生活的深沉体验、对生活真理的痛苦寻觅,带着他们的回顾和展望,带着他们的忧虑、感伤、欢乐和奋进情怀在勇敢地探索着;在文艺中,在科学中,在平凡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岗位上。这一切,难道与我们时代的美没有关系吗?今天,那古典式的宁静已经打破,喧嚣的市声在取代田园的牧歌,金科玉律的传统逻辑开始失灵,面临的是一个更丰富更复杂也更有趣的多样化的世界。祖国、人类、生命、前途……再一次以新的图景和形式诱惑着美的追求者们。
有如编辑部给我的信中所说:“刊物起名《美学新潮》,我们的目的就是想让它代表新的潮流。这既是学术问题的新,又是研究方法的新,更是研究者的新。……用这‘三新’,在美学界形成一股势头,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做到”。我没有看到任何稿件,只看到创刊号的部分目录。从这部分目录中,我似乎看到了这“三新”。当然,我知道,在任何真正的创新之道上,今天正如昨天和明日,总会有弯路,有跌交,有迷失。然而,我也知道,任何真正新生的势头总是不可阻挡的。从而,我们没有理由去充当那旧时代爱吆喝的警官,只有义务去作支持新生者健康成长的土壤。
“我为你举手加额
为你窗扉上闪熠的午夜灯光
为你在书柜前弯身的形象
当你向我袒露你的觉醒
说春洪重又漫过了
你的河岸
你没有问问
走过你的窗下时
每夜我怎么想
如果你是树
我就是土壤
想这样提醒你
然而我不敢”(舒婷:《赠》)
我引用这首诗,是为了祝贺踏上旅途的新的开拓者们,我盼望他们的胜利。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走在时间的前面”
杨际岚
上级机关布置了一项突击性任务,要求下属单位限期上报完成情况。
某书记闻风而动,迅速报了个数目,喜滋滋地说:“这回,前三名没问题!”谁知一评比,却又掉到了后头。他大扫其兴,继而忿忿不平,“假的,假的,他们搞假的!”原来在汇报时,他已把“将来时”挪到“现在时”,加进了“提前量”,谁知竟然又落后了。根据亲身的体验便断定列在他前面的人也都是假的,无怪他发怒。
五十年代,不少劳动模范怀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在本职工作中一再超额完成计划,努力为国家多作贡献,被誉为“走在时间的前面”。如今,为了开创四化建设的新局面,更有不少人争分夺秒,数倍、数十倍地创造新纪录,无愧为时间的主人。然而,也有那么些人,不务实事,只求虚名,为图得上级赏识,不惜践踏党的优良传统,干出另一种“走在时间的前面”的行为。请问,这是在骗谁?此风,岂不也应该整顿一下吗?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读《中国善本书提要》
赵愚谷
王重民先生的遗著《中国善本书提要》于1983年出版后,已经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和称赞。这部巨著的内容丰富、准确,是值得信赖的工具书。
《中国善本书提要》是一部关于善本古籍的版本目录著作,全书以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按书立题,总共四千四百余篇提要。它包括了解放前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庋藏的宋、元、明诸代的刻本,清代的精刻本和禁书,并及一些旧抄本、校本、精抄本或未刊稿本。这是作者王重民先生于1929年至1949年的二十年间的重要著述。这期间,作者每读一书,即写提要一篇,着重记录书籍的版本面貌和刻印情况,尤详于各书的卷数、册数、行数和字数以及板刻形式和板框大小,作者的姓名、籍贯、别号,编者、校者、堂名、刻工,翻印、翻刻经过,藏书家的印章、校记,以及诸家的序跋、题识。这样,就全面地、历史地反映出了各善本书的基本面貌。人们从这里可以得到治版本目录学的经验、启发,更可以作为古籍整理、研究、教学和出版工作的渡口和桥梁。
王重民先生(1903——1975年)是当代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和史学家,他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古籍的整理、研究和教学事业,他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已经遍布于全国图书馆界;他的丰硕著述,如《老子考》、《西苑丛书》、《国学论文索引》、《敦煌古籍叙录》、《敦煌曲子词集》、《太平天国官书十种》、《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等等,早已为学术界所推重。这样一位学者,自然为毁灭文化的“四人帮”所不容,竟逼得他放弃了终生热恋的事业,悲愤地离开了人世。
近二百万言的《中国善本书提要》以其丰富、翔实、准确的内容,在版本目录学史上建立了一座丰碑。它嘉惠学林的意义,是很容易被人们认识的。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细细地体味、用心地汲取,在文化学术事业中发扬光大。这才是对作者最好的纪念。


第8版()
专栏:

川行诗抄
徐放
访李白故里
站在陇西院——一间
飘着书香的老屋
我想起“铁杵磨针”的故事。
默立在你的衣冠塚前,
我暗暗呼唤
那书剑飘零
英雄豪迈的诗魂。
呵,面对重重巴山,漫漫蜀道
我不禁对天发问:
从古以来,
在这人间世,
行走在坎坷道路上的
为什么多是诗人?
重过三台
在三台县的史志上
凝固了
我们青年时代的
风怀和脚踪。
是谁说,人的一生
恰好似
足踏雪泥的飞鸿?
面对灿烂的夕阳
我满怀激情在想:
只要在晚年的岁月里
还能够发一点剩余的热和光的
作用,
亲爱的,又何必计较——
或得或失
或升或沉
或枯或荣!
别友人
早在青少年,我并不怀有
李白跋涉巴山蜀道时的感情。
经过几十年风雨飘泊,
我才体味到
人生的旅途
该比巴山蜀道还要艰辛!
在这春天的日子,
我们都结束了那段坎坷的路,
尽管不少往事使人伤心,
但我仍然要说:
今天
我不用眼泪同你们告别,
你们也不应该用眼泪为我送行!


第8版()
专栏:

新路在延伸(外一章)
顾文
边陲海滨,一条柏油马路飞速伸展。象一支黑亮的令箭,穿过翠林,穿过平滩,射向传说中的“珍珠池”。它的终点,是珠光闪闪的地方!
——那里,将是一个经济开发区的海滨大浴场,无边无涯的极乐世界。
这是一条新路呵,一条黑不溜秋的新路!尽管筑成它的基础的是祖辈耕犁过的土地,但因为它的颜色,注定它要涉过一些存疑的眼波,越过一些忧虑的眉峰……
但!随之而来,是春笋般的楼宇,是春花般的日子。
有赞誉,有惊喜;
有自豪,有羞愧;
还有一个恍然大悟。
一位大学生厂长
你的胸怀,是一个闪亮的大海!
尽管台风肆虐,风浪中你珍藏着俊逸的倩影:海燕黑亮的羽翅,举着沧海翻飞的帆翼……
暴风雨消逝。
疲惫的胸怀,成了死寂的大海。
余悸的胸怀,成了震颤的大海。
你的胸怀,是依然奔腾的大海!浑厚的情感,是不可抑压的飞浪……
终于,你用你生产的鼓风机,吹开国际市场沉重的大门;你用你生产的鼓风机,吹送祖国湿润的春风。你把儿时祖国教给你的“中国”二字,庄重地铸在北部湾边一个小厂的鼓风机上……
你的胸怀,是智慧的大海,驶向未来的帆樯,从这里出发。


第8版()
专栏:

特区正午〔油画〕何克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