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序幕与高潮
  ——评述我国乡镇企业近年发展趋势
  高鸿宾 陈健 刘允洲
一出剧大多序幕在先,曲曲折折,推向高潮。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竟异乎寻常地在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个高潮。
骤起的高潮
以“高潮”喻近几年乡镇企业崛起之势,绝非夸张。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到六百零六万个,为1978年的四倍;总收入达一千五百三十七亿元,为1978年的三倍半;纯利润达一百八十七亿元,为1978年的两倍多;总产值比1983年增加40%,达到一千七百多亿元。今年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总产值比去年又有较大幅度增长,势犹不衰。
从广阔的原野到僻远的山乡,小企业如得雨春笋遍地生长,迅速形成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经济力量。1979年到1984六年间,乡镇企业向国家共缴纳税金二百三十二亿多元,占整个农村缴纳税金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1984年乡镇企业工资总额为三百零一亿元,按八亿农村人口计,人均三十八元。1984年,乡镇企业生产硫铁矿三百四十七万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3.2%;生产丝织品二亿九千多万米,占全国总产量的24.7%;建材工业产值占全国建材工业总产值的53%,出口商品和劳务收入创外汇三十亿元;1978到1984年乡镇企业煤炭增产一亿一千万吨,占同期全国煤炭总产量净增额的72.4%。
一个更加令人振奋的数字是:去年全国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已达五千二百多万;据有关方面估测,今年比去年至少还要增加一千万人以上。这是最有意义的业绩!六千万农民闯进陌生的产业领域,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他们向自然开发,也向自己开发。新的生产力一旦激素般地注入乡村,兴起的不仅是一大批小企业,小城镇,同时是一大批农村新工人和企业家,乡村面貌为之一新。这种功业是数字所无法显示的。
乡镇企业的崛起,成为一个可以同近几年粮食生产的突破相提并论的奇迹。认识这一点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历史逻辑。
历史的逻辑
有一种说法:这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一种盲目性很大的经济过热现象——它发展得太快了——因而主张加以限制。那么,乡镇企业近年的大发展,究竟是一种盲目的经济活动,还是必然的历史趋势呢?
有人说,乡镇企业这几年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时期”,这是有道理的:
——这是一个锐意改革、振兴经济的新时期。农村“大包干”的普遍实行与统派购制度的逐步取消,使亿万农民获得日益充分的自主权;
——在党和政府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鼓舞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放开胆量向非农产业领域进军;
——农村与城市改革相继兴起,多年来运行于不同轨道的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开始走向历史性的汇合;
——近年城乡对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需求的迅速增长,向乡镇企业敞开了巨大的市场;
——一个时期以来农民收入与国家对乡镇企业贷款增加(这种贷款曾一度大量涌入农村),又使乡镇企业的资金问题逐步趋向缓和。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乡镇企业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长期存在着一个尖锐矛盾——“八亿农民搞饭吃”。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国情。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30%的农业,却容纳了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口。三亿多农村劳动力壅塞在相对不足的耕地上。土地的压力太大,使农业尤其是种植业无法产生高效益。
大约有40%至50%的农村劳动力应当离开土地,转向非农业部门。如何转移呢?进城入厂?城市这种余地太小了。国家工厂下乡,农民大量入厂?国家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出路何在?兴办乡镇企业,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根本道理就在于此;“无工不富”的根本意义,也在于此。没有乡镇企业,就没有农村的充分就业;没有充分就业,农民就富不起来;农民不逐步富起来,城市工业就没有广阔的市场。一句话,农村不富,中国不会富。
据有关部门预测,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将达四亿五千万,农业领域最多能容纳二亿二千万。这就是说,除了乡镇企业现有的大约六千万人,在未来的三个五年中,农村应有一亿七千万劳动力转入第二、第三产业,相当于每年有一千多万的农民离开农业,做工,经商,搞运输,等等。这就是说,为了实现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这个不可动摇的目标,与其把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说成高潮,莫如说这仅仅是序幕。
仅仅是序幕
总的来说,我国农村的开发还是严重不足,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不是太快了。1984年,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北京、上海等八省市乡镇企业产值九百六十一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6.3%,而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青海等八省区乡镇企业产值仅七十一亿多元,占全国的4.2%。全国还有许多乡镇企业活动的“空白”地带。
诚然,眼下乡镇企业有许多缺点。但对于长期囿居乡野、“背对青天,面朝黄土”的农民来说,他们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向陌生领域的开拓,怎么能设想得那样尽善尽美!
信息不灵,盲目上马,设备陈旧,技术不足……不尽如意的现象几乎比比皆是。有些乡镇企业产品质量不高,有些企业经营作风不正,甚至以假充真,以次充优……大潮涌来,泥沙俱下,但这并不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主流。对乡镇企业的缺点是可以批评的,更重要的是热情帮助,而不是站在一旁横加指责,怀疑支持乡镇企业的方针。
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信贷平衡措施,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大局所需,十分必要。银根紧缩使乡镇企业资金偏紧,也促使它更加重视资金的营运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益,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新形势下,江苏省有个县提出了乡镇企业“上质量、上技术、上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口号,上半年乡镇企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1.14%,销售收入增长85.61%,利润总额增长90.39%。
在银根紧缩的新形势下,农民户办与联户办企业的发展有如异军突起,更加引人注目。据河南省统计,上半年此类企业发展到九十二万四千多个,占全省乡镇企业总数的92.5%,比去年底增加二十二万八千个;其产值达四十四亿元,占乡镇企业上半年总产值八十亿元的55%。据河北、江苏、山东、福建、江西、陕西六省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农民用于乡镇企业的集资达二十六亿七千万元。
乡镇企业没有停顿。从五十年代发轫,六七十年代艰难维持,直到今天,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并非全是坦途,但始终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发展趋向——它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在今天扩大市场调节、农民自主经营的条件下,依靠行政力量人为地去限制乡镇企业的发展,既不正确也不可能。有关方面估测,由于信贷偏紧,下半年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略缓,但更扎实。同任何事物一样,乡镇企业的发展会有冲动,会有缓势。但从广阔的历史背景来看,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只是一个有声有色的序幕。为了真正的高潮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美好前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做乡镇企业的促进派。


第2版()
专栏:

  “六五”期间宁夏农机发展快
据新华社银川十二月五日电 (通讯员冯龙、记者张锦) “六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机事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一百六十八万马力,比一九八零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六点七,年均递增百分之八点一;农用拖拉机达到四万四千八百台,比一九八零年增长百分之一百一十九点七。


第2版()
专栏:

  吉林省灾年小秋收丰产丰收
据新华社长春十二月五日电 吉林省今年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夺得了小秋收丰产丰收。截至十月底统计,全省的小秋收产品收购总值达九千六百三十一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五点五,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山核桃增长二十倍,红松籽增长十八倍,山里红、白瓜籽、野生油料和部分中药材等也成倍增长。


第2版()
专栏:

  刘文庆卖给国家四十多万斤粮
本报讯 辽宁省辽中县后村种粮专业户刘文庆今年承包了七百多亩耕地。虽然遭受了特大的风灾和内涝,由于他实行科学种田,仍获得了较好收成,粮食总产达五十万斤。刘文庆丰收后除了完成二十七万斤的粮食定购合同外,还把二十万斤余粮全部卖给国家,支援“四化”建设。 (潘峰)


第2版()
专栏:

  正安县种木本药材三百多万株
本报讯 贵州省正安县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木本药材生产,现已种植杜仲、黄柏、厚朴三百一十三万株,占贵州全省保有量的十分之一。 (谭文长)


第2版()
专栏:

  无公害生物农药八○一○制成
本报讯 福建农学院植保系副教授高日霞与福州市郊区蔬菜局、福州市农资站、建新微生物厂等协作研制的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菌株——八○一○,于十一月二十六日通过鉴定。
八○一○是国内首次发现的菌株,具有较广的杀虫效力。在五千多亩次的蔬菜地上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其杀虫率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其毒力效果,与世界目前推广的微生物农药王牌HD—1相当,且无化学农药污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为:苏云金杆菌是无公害的菌株。 (何希兰)


第2版()
专栏:

  河南鄢陵县大力开发腊梅资源
本报讯 河南省鄢陵县是有名的花县,现在全县有花木一千余种,花卉专业户一千五百四十六户,种花面积达三千多亩,年收入一千多万元。鄢陵腊梅具有花香、朵大、色艳、质厚的特点,在全国享有盛名。全县现有地植和古桩腊梅近二百万株。 (葛中山)


第2版()
专栏:

  权力层层有 责任层层负 效益层层包
  济南市大中型企业改革见效快
本报讯 记者贾建舟报道:济南市共有大中型企业六十个,虽然只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4%,但它的固定资产和实现利润,却分别占65%和80%。自去年6月这个市被确定为全省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三十六条规定,把生产经营、人事劳动、资金使用、技术改造等方面应放的权力都下放给了企业。一年多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中型企业释放出大的活力。今年1至9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大中型企业工业产值增长14.3%,实现利税增长39.4%,超过了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23.9%的平均水平。
在改革大中型企业方面,济南市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改革领导体制,建立强有力的决策指挥机构。全市大中型企业已有70%以上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部分企业建立了厂长领导下的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负责制,形成高智能的决策层和管理层。
二、改革管理方式,建立分级核算的科学管理体制。过去大中型企业管理权力由于过度集中,车间过大,造成生产调度不灵,车间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在改革中,一些大中型企业划小核算单位,让车间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做到了权力层层有,责任层层负,效益层层包。
三、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今年,大中型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由主要是生产第一线承包发展到产供销“一条龙”全面综合承包,由主要是产品产量承包发展到突出质量和效益承包,由主要是对工人承包发展到对企业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关键岗位的承包。市机械系统针对原材料涨价造成成本提高、增支减收的新情况,把经济效益好坏作为承包的重点,取得了“吹糠见米”的效果。该系统今年1至9月份“消化”了两千四百万元的增支因素,实现利润和上缴利税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37.5%和36%。
四、改革封闭式小生产方式,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经济联合体。全市工交企业经济联合体已发展到六十九个,参加联合的省内外企业和外商企业共七百二十三家。实行经济联合,较好地发挥了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增强了吸引力和辐射力。一年多来,仅参加联合体的乡镇企业就增加产值一亿多元,实现利润一千三百多万元。
五、改革单一的生产模式,建立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全市大中型企业富余人员约占20%左右,去年以来,大中型企业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富余人员得到安置,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增加了企业收入。


第2版()
专栏:

  办批发市场 同菜店联营 与单位挂钩
  沈阳市菜农进城经营蔬菜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华桂勤、陈惠明报道:蔬菜供销放开以后,辽宁省沈阳市郊区一些菜农采取进城自办或联办批发市场,同国营菜店联合经营,与工矿企业等大伙食单位挂钩供应等新形式经营蔬菜,解除了部分菜农的卖菜之忧,缓和了城市居民的“买菜难”。
沈阳市郊菜地今年大多承包给了一些蔬菜专业户。这些专业户想集中精力搞好蔬菜的商品生产,不愿分心进城摆摊卖菜,而国营商业部门又不再对蔬菜实行统购包销,因而部分菜农常为卖菜困难而发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方面采取措施,引导二百多个国营菜店同菜农签订供销合同;发展有证个体菜贩二千八百多个,支持他们运销蔬菜。另一方面,这个市鼓励菜农大胆尝试,探索自营蔬菜的新途径。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菜农们创造了一些经营蔬菜的新形式。
——自办或农商联办蔬菜批发市场。东陵乡八家子村的菜农首先办起第一个蔬菜购销服务站,除经营批发自产的蔬菜外,还为其它菜农代办批发,只收取少量管理费。皇姑区和东陵区的一些菜农则分别与国营蔬菜部门联合办起了两个蔬菜批发市场,由菜农提供蔬菜,国营商店批发经营,利润按商定的比例分成。
——同国营商店联合经营。杨士乡菜农胡延范和铁西区的日新商店第二门市部商定联营,由胡延范提供自产的蔬菜,商店负责销售,所得利润按双方协商的比例分成。
——与厂矿、机关及饭店等大伙食单位挂钩供应蔬菜。前进乡和于洪乡的菜农,已同制药厂、电缆厂、重型机械厂等单位挂了钩,由菜农按时按需供应蔬菜,价格略低于农贸市场。
这几种新的经营蔬菜形式,有几点好处:一、一举三得。菜农不必为卖菜担心,商店不再为无菜卖发愁,厂矿伙食单位也不再忧虑无菜下锅;二、农商矛盾得到解决。菜农与商店联营和联办,不仅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且能使产销真正结合在一块,农商两家一齐想办法经营得更好,不再扯皮闹矛盾;三、经济效益好。无论是自办联办,还是产销联营或挂钩,都拓宽了流通渠道,减少了经营层次和环节,减少了费用、降低了损耗,价格也就相对低些,菜农、商店和消费者都较满意。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
专栏:

  苏州丝绸行业技术改造成效显著
  生产实现机械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增强了出口创汇和市场应变能力
本报讯 全行业的技术改造给素有“丝绸之府”之称的苏州丝绸业注入旺盛的活力。今年头九个月,该市丝织产品达一点五四亿米,品种达二百多种,花色二千多种,为全国之冠;绸缎出口交货量达四千三百多万米,比去年同期增长9.11%,是前六年平均增长率的六倍,成为苏州行业技术改造的样板,走在全国同行业技术改造的前列。
从1979年起,以突出重点、配套成龙为特征的苏州丝绸行业“一条龙”技术改造使全行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七百多台(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已经在丝绸生产的关键部位发挥重要作用,全行业生产已开始实行机械化、连续化和自动化。
行业技术改造使苏州丝绸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增强了出口换汇和市场应变能力。印染后整理过去是全行业的薄弱环节,经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生产能力提高了三分之一以上。全行业高中档产品比重显著增加,绸缎品种已从原来的人丝人棉为主,转到真丝和真丝交织为主;真丝品种已从电力纺、叙纹绸为主,转到绉线提花织物为主。据统计,从1979至1984年六年中,市区丝绸行业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八千万元,而六年中上交国家的利润和税金达四亿四千多万元,相当于投资总额的五倍半,百元固定资产创造的利润翻了一番多。化纤生产也更上一层楼。去年不仅涤纶长丝产量比1979年增长五倍,而且先后生产出了异型丝、复合丝、网络丝、改性丝和色纺丝等各具特色的化纤新原料,使合纤绸品种花色得到很大发展。六年来,全市丝绸工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11.4%,实现利润平均年递增15.1%。
今年以来,国际丝绸市场普遍不景气,而苏州绸缎畅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仍有大幅度增长,创汇七千五百多万美元。
(盛培德 杨云鹤)


第2版()
专栏:农村经济论坛

  裁减乡村干部冗员
  中共山西怀仁县委书记 熊希亮
冗员是目前农村基层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怀仁县,一个一千人左右的村庄,干部有十四至十六人,城关乡东关村,干部人数竟有四十二人之多。大量冗员很容易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本县新家园乡不足两万人,挣工资的村干部一百七十四人,仅开支一项一年就需十一万元,人均负担五元五角。今年7月初开始,新家园乡大胆裁减冗员,建立了以兼职为主要形式的村一级干部管理体制,把村干部减少到九十四名。每村干部最多的不超过七名,最少的三名。这样做,既使农民人均负担村干部的管理费减少到不足三元,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乡镇干部中也有冗员可裁。还以新家园乡为例,全乡机关干部、职工共九十三人,现在人员数额还要看涨。巨额开支、人浮于事,使乡镇领导深感头痛,有裁减冗员的强烈要求,却下手不得,原因之一是县以上各部门都强调本系统工作的重要性,要求设置专人。二是一些部门为安插自己职工的子弟,因人设事。一个曾有五名职工的乡信用社,不到两年间增至十二人,新增者多是信用社系统的职工子弟,而该社的工作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乡镇裁减冗员也可走兼职一途。例如,乡镇团委书记、妇联主任、武装部长,完全没有必要再配一名干事,甚至妇联会干事之外还设助理员,武装部干事之外再雇两名枪械员。更高一级党政领导机关应全面考虑,制定出使用人员的正确规划。工作性质相近的几“员”的工作可由一人来做。例如现在的企业办(三人)、经管站(三人)、统计员(一人),分属经委、农工部、统计局,但他们实际上都是统计有关数字的,因而可设一专人。这一专人再辅以各乡镇分管这一工作的党政领导,完全可担当现在七人所做的工作。
我们认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大量运用,设置一定数量的管理、科技人员是完全必要的,但一定不能事事行行强调专人,以致“专”到无事可做的地步。


第2版()
专栏:

  江南无线电器材厂讲求“优销率”
本报讯 通讯员郑世隆、田婧瑛报道:江南无线电器材厂面向市场,满足用户需要,以“优销率”考核生产,产品质优价廉,经济效益好。
这个厂是全国有名的电子元器件厂,产品质量按部颁标准考核。一些产品虽然达到了标准,但是卖不出去,经过调查知道,这些产品跟不上市场上的变化,不符合用户的需要。为了适应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的情况,他们在坚持部颁标准的基础上,考核产品“优销率”,即产品生产出来质量要好,并且要销得出去,并据此计产值产量和发放奖金。这样一来,各车间不只埋头生产,而且关心用户需要。这个厂生产的3DG79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为70—120之间,由于整机产品更新换代,用户对这种管子电流放大倍数要求提高了,原有产品在市场上销不出去。生产车间知道了这种情况,马上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使这种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达到了用户的要求,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优销率达到96%以上。
他们在物美基础上,还力求价廉,实行薄利多销。这个厂先后两次降价,第一次降价率为35%,第二次降价率为50%,把价格降到国内同类产品的最低点。今年以来,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他们增强自我消化能力,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第2版()
专栏: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合同在北京签字
本报讯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公司与美国通用铁路信号公司就合资经营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合同达成协议。经铁道部批准,12月5日在北京举行了合同签字仪式。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系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合资期限二十年,注册资本四百万美元。总部设在上海市。


第2版()
专栏:

  他们站在商品生产的前列
  ——记红安县粮食部门积极发挥国营主渠道作用
樊昌东
让农民的粮食迅速变成商品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湖北省粮食部门据此进行了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实行“三包”(包任务、包亏损、包工业利润)。这一改革在红安县粮食系统的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地区粮食改革会上,红安县参加会议的同志接到“三包”计划表后,当即退回地区粮食局,走时留下一句话:“红安拒绝执行”;少数职工还递交了《请调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早稻丰收登场,农民卖粮排长队,“卖粮难”的矛盾又集中地摆在全县粮食系统职工面前。
怎么办?红安县粮食局领导认真学习了中央有关文件后,分头深入基层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八里塆镇和武汉市毗邻,交通方便,信息灵通。镇粮管所向经营型发展,自筹资金建起了面条厂、熟食店、副食品加工厂,并和武汉市大型工厂挂钩,签订大米计划外议销合同,不仅把全镇的库存议价粮食全部售完,还帮兄弟粮管所也卸了些包袱。粮管所由上年亏损六万元变为盈利六万元,被评为全省搞活粮油经营的先进单位。
受到震动的首先是红安县各区镇粮管所。少数“站在黄鹤楼上看翻船”的同志认输了:看来,事在人为。全县三十六个粮油推销小组,不怕艰苦,不讲待遇,使红安粮食在全国十个省市打开销路,并建立起四个长期联营点。这样一来,亏损在包干指标内减少,仓库的周转率加快,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地解决。
时刻想到尽快帮助农民致富
发展养殖业是红安实现经济翻番的一大优势,但由于饲料工业跟不上农民的需要,每年七亿斤饲料资源大部分被浪费掉,而一些养殖业大户为购买饲料不得不多次上河南、下武汉。农民形容是“豆腐跑成了肉价”;粮食部门的干部职工也觉得自己脸上无光。他们说:作为国家粮食主渠道,解决农民购买饲料难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这正是帮助农民发展商品生产、走致富道路的好途径。于是,他们抽出专人,一方面筹集资金,一方面引进技术设备,三年时间内,共建起饲料厂五个,年产混合配方饲料三千六百万斤。饲料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红安县养殖业的发展,猪、牛、羊、鸡、鸭的生产量上升,仅此一项,全县农村人均增收七十多元。


第2版()
专栏:

广东省龙门县竹器厂利用本地山区丰富的毛竹资源,积极生产竹制品,为国家多创外汇。这个厂生产的竹制品有七十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他们还在不断设计新花样,以满足客商要求。
新华社记者
黄鉴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