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述评

学会用经济手段调动粮农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 黄岳军
不久前,记者到江苏、上海采访,那里农业领导部门的同志反映,当前一些农民对种植商品粮的积极性有下降的趋势。近一个时期以来,本报编辑部也不断收到反映同样问题的来信来稿。这一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比较突出,在部分中等发展地区也存在。预计,今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将比大丰收的去年减产,这里有调整种植业结构和自然灾害的因素,也有部分农民不愿种粮的因素。江苏的同志说,他们那里夏粮减产,这三个因素大体上各占三分之一。尽管粮食减产,记者接触到的各级农业领导部门的同志和基层的干部、群众对此都不紧张,因为前几年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食库存较充裕,农民手中都有数量不等的存粮,今年粮食的质量也比往年提高,全年粮食市场供应可确保稳定。但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趋势,值得注意。
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什么下降?江苏的同志向记者摆了一笔帐:以种植业各项的年净收入比较,一亩粮田八十元左右,一亩棉田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元,一亩桑田二百至二百二十元,一亩苗木五百多元。务工务农的收入差距更大,一般务工农民一年至少可收入一千多元,而纯务农农民一般只有四百多元。
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国家通过合同向农民定购的粮食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即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原超购价),本是对农民的一种优惠,今年各种农用生产资料的涨价,却抵消了给农民的这一好处。河南省濮阳市农行的同志反映:尿素平价与议价平均起来,每斤价格提高了三至五分,碳铵每斤提价二分左右,“○号”农用柴油今年一至七月每公斤由三角四分提到六角一分四厘。生产资料涨价,使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这是今年农民对土地减少投入、化肥使用量普遍下降的一个原因。
由于上述情况,以及有些地方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今年有些农民种粮积极性渐趋下降,田间管理粗放,施用肥、水少,强劳力或有技术的人纷纷改行去从工、从商,有的地方田间劳力只剩下了老、弱、妇、幼。在有些乡镇工业发达地区,农业成了农民早晚捎带劳动一下的“副业”。个别地方甚至发生土地撂荒或“明种暗荒”的现象。
我国农民过去祖祖辈辈靠种田吃饭,拥有土地的观念十分强烈。在农村生产向商品经济转轨的今天,传统观念正在改变,商品生产的意识开始萌生。随着价格的变化,农民选择种什么或不种什么,从事哪种经营或不从事哪种经营,本是发展商品经济中一种规律性的现象。但粮食生产是一件大事,农民不愿种怎么办?停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回到用行政命令手段、单一经营粮食的老路,不仅农村经济搞不活,农业没出路,粮食也上不去。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回头路走不得。目前可行的办法是,千万不要再扩大“剪刀差”,使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趋向合理,下大力革除农民负担中的不合理部分,加强农业生产的服务环节,安排部分化肥用于粮食定购的挂钩奖励,在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搞好以工补农,实行微观经济调节,等等。
今年8月,记者访问了江苏省无锡县芙蓉圩玉祁乡的蓉南村,这是个村办工业相当发达的村庄。无锡市属三个县今年夏粮因阴雨连绵等因素,普遍减产,蓉南村减产较少。减产少的原因有二:一是重视并改进了以工补农的办法;二是解决承包地划分过于零散的问题,适当扩大种粮户的经营规模,提高了效益。过去蓉南村务工农民全年收入可达一千多元,而纯务农农民仅四百二十多元。尽管过去每亩责任田补贴一百元,但兼业农民都不在乎,说:“不给我一百元,我穷勿煞;补我一百元,我也富不起。”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务工上。今年蓉南村推动专业化生产,逐步改变“家家农副工,户户小而全”的格局,把原来由三百三十七户、四百五十四个劳力承包的五百二十九亩责任田,改由六十户、七十个劳力承包,其他劳力转入养殖、工业、服务、建筑等行业。对种粮户补贴农业税、管理费、公共积累;补贴农机、农业设施和农业服务的费用;补贴开发性的生产,发展养猪、养禽、饲料加工,加快粮食转化工作。这样以工补农并适当扩大经营规模后,种粮户出现了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成本降低的现象,一个劳力年平均收入预计可达一千六百元左右,略高于务工社员。如今,蓉南村想种田的人多起来了,种田能手张银亮说:“人家讲种田是末等,只要收入不是末等,我还想多包点田种哩!”
无锡县后宅乡是个乡镇工业不发达的乡,没有以工补农的大本钱,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采取的是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办法,组建了植保、农机、供良种、育小秧、管水利和用电六支专业化服务队伍,为农户分担了部分收、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农活,节省一半以上的劳动工时,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社会效益,使粮农乐意承包粮田。种粮专业户赵毛狗,经营土地二十四亩多,由于乡、村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了多种的优惠服务,去年他家收入近万元。
各地按承包田亩数确定集体提留和分配各种摊派,是农民不愿种粮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山东省招远县县委的调查发现,有些村每亩地提留五十多元,有的高达八十元。上级一些部门名目繁多的集资、统筹,按农户承包亩数摊派。有的省因摊派款收不上来,有些部门在农民售粮季节集中办公,在粮款未交到农民手中前,就把各种摊派款扣除了,农民对此十分恼火,说:“东提西筹,七扣八除,实在发愁。”
减轻农民负担,指的是负担中的不合理部分。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年年呼吁,年年采取措施,结果有些地方却是年年加重。问题的症结在于:有些部门对农民的收入水平估计过高,不从实际出发,只从自己的部门工作角度考虑,乱开口子,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现在到了非清理、解决这个问题不可的时候了。种田无利,农民哪来的积极性?招远县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作出降低每亩地提留的比例、限制各村享受工资待遇的非生产人员人数等二十条规定,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了。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此事不可小看;要对“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作完整的理解,总揽农村经济的全局。抓好粮食生产,关键是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调动积极性,只有坚持走改革之路,承认和运用价值规律,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粮食生产不能没有国家的计划指导,但计划应建立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手段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使粮食生产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这件事涉及面广,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是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实践中学会这套新本领。


第2版()
专栏:

养捕并举 以养为主
福建淡水鱼养殖发展迅速
本报讯 记者毕月华报道:海洋渔业比较发达的福建省,在内陆地区发展淡水鱼养殖成果显著。全省去冬今春开挖的九万多亩精养鱼塘,今年可为市场提供鲜鱼三十八万多担。9月初记者在福州市场看到,春天养殖的罗非鱼、红鲢、白鲢、鲫鱼已陆续上市。
福建省海岸线长达三千三百多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拥有广阔的海域,海产品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同志眼睛只盯着海洋,认为“养一塘不如捕一网”,结果是淡水养殖业发展缓慢,原有的七十多万亩可养殖的山塘、水库、河沟、湖泊,鱼产量极低;真正合格的精养鱼塘,总面积还不如广东顺德县的一半。福州市居民每人每年平均只能吃到三斤淡水鱼。加上近海捕捞强度过大,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逐渐衰退,福建城乡吃鱼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
去年以来,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养捕并举、以养为主的方针,对淡水养殖业广泛实行承包责任制,在政策上放宽,从资金、苗种、饲料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农民挖塘养鱼积极性很高。去年底,福州市郊五个县(区)在二百二十四个村,建成标准化精养鱼池二万四千多亩,共放养鱼苗一千三百多万尾,连同原有鱼塘,一年可为市场提供鲜活淡水鱼十五万担,平均每个居民可达二十斤。在远离海岸的建阳地区,今年也新建成鱼塘两万多亩。现在,发展淡水养殖已经成为福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2版()
专栏:

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以山清水秀闻名天下的桂林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新近经国务院批准。
国务院对这个规划的批复提出,桂林市是我国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建设都要与这一城市性质相适应,都要按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要严格控制桂林市的城市人口规模,积极发展为旅游事业服务的各项经济事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要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批复强调,桂林独有的秀丽山水风景和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一切建设都要与山水风景相协调,严格禁止在风景区或规划的绿化用地内建设有碍山水自然景色的建筑物、构筑物。要结合详细规划,着重把山水、文物的保护规划进一步搞好,不仅要保护山水、文物等景物本身,而且要重视其环境景观的保护。景物附近均需按总体规划要求由城市规划部门会同园林、文物管理部门研究确定建筑控制区,并对建筑物的高度、体量、色彩、造型等作出具体规定,严加管理。规划中的允许高层区及其中的建筑物也应按照上述要求由有关部门和专家认真研究慎重确定。严禁在风景区内填塘建房、开山取石、毁林开荒或挤占绿地、水面进行建筑。要认真研究重点风景点、风景地段的合理旅游容量,发展旅游事业的计划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发展规模均应与之相适应,作好统筹安排。
批复指出,要加强城市和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现有污染环境、扰民的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应限期予以治理或搬迁,市区内不要再安排休养疗养单位。还要进一步搞好城市和郊区的绿化。抓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批复要求各级领导部门和驻桂林市的各单位都要自觉遵守城市规划及有关法规,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同心同德,把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建设得更加秀丽多姿。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一塘”未必输“一网”
成山
福建是靠海的,发展海洋捕捞业,是自然优势。近年来,福建省从过去的“两眼只盯海洋”,变为兼盯鱼塘。“靠海吃海”加上“靠海吃塘”和“靠山吃塘”,淡水养殖业迅速发展,确是一则令人欣喜的消息。
有人认为“养一塘不如捕一网”,因而轻养殖重捕捞。结果撒向大海的网罟越来越密,鱼种也越来越稀,有的甚至濒临灭绝。福建近海的大黄鱼,前几年一度形不成鱼汛,竟成了“撒一网,空一网”。
精养塘鱼,不仅捕食方便,而且高产稳产。更重要的是,从两眼只盯海洋,到盯住一切可利用的水域和适宜挖塘养鱼的荒地、低产田,有利于开辟农村就业门路,有利于农民致富。
陆上多挖塘、多养鱼,海中方可少下网,有利于已经衰退的海洋资源的恢复。所以,养捕并举,以养为主的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要重视挖掘农村资金潜力
本报记者 李安达
当前,农村进行开发性生产,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资金短缺。而目前农村却有一大笔集体积累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存在不少问题,农民个人也还有数额可观的资金不能活起来。1984年末,吉林省梨树县集体积累共有一亿零五百多万元,农民手头持币量也不下五千万元。
农村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主要有如下一些问题:
在集体积累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四乱”现象。一是会计帐目混乱。二是债权债务混乱,欠款没人要,有的债务没人承认,变成了“呆帐”。三是财务制度混乱,不少合作社花钱没制度,审批无手续,报销无凭证。四是资金使用混乱,有的干部贪污、侵占、挪用集体资金。
有些农村非生产性建设基金过大,不必要的支出过多。梨树县去年仅为学校围墙化、设屯标、建电视调频台等几项统筹款就达四百一十六万九千元,占该县当年提留公积金的53.6%。
要活化资金,在加强对集体财产管理的同时,农村各级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金融工作,使自己既能当家,又会理财,管好用好集体资金。要积极帮助农民扩大生产门路,对于一时找不到合适投资项目的农民,可根据自愿互利原则,采取集资入股的办法,跟有生产门路的农民开展联营。
加强对农村资金的管理,调整农村资金的合理投向,把潜在的财力挖掘出来,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必须引起各级干部的高度重视。


第2版()
专栏:

研究新的情况 加强宏观指导
湖北省搞活管好木材流通市场
本报讯 湖北省人民政府针对集体林区今年放开以后出现的新情况,加强对林木采伐、木材运输和木竹市场的宏观指导。自1月至10月中旬,全省已有一百二十万立方米木材、一千万根楠竹进入流通市场,产、运、销联成一线,经营秩序正常,材价稳中有降,林农和用材者双方都感到方便实惠。
湖北省有三十一个产材县、四十五个销材县(市)。自今年1月集体林区木材市场放开以后,产、运、销十分活跃。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管理工作落后,在一些地区和一些环节上也出现了新的梗阻。为此,省人民政府先后采取了五项措施,加强木材采、运、销的宏观指导。具体作法是:
一、省人民政府从地方财政中拨出三百万元,作为边远山区木材运输补助款,支持木材经营单位到资源丰富而交通不便的大山区、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林区购运木材,使郧阳、鄂西等地区(自治州)因为运费高而积压下来的一万多立方米木材,顺利进入市场。
二、在已经撤销的三百多个木材检查站中,有选择地恢复了九十六个,把限额采伐、凭证采伐置于一定的组织监督之下。
三、加强木材市场的管理,实行定点交易,避免因收购单位或个人直接进山入户收购而诱发乱砍滥伐。经营木材的单位和个人凭营业执照开业,明码标价,挂牌收购。禁止不具备经营木材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营业。
四、加强采伐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采伐证由林业部门造册登记,乡人民政府张榜公布,落实到户;防止少数人垄断、倒卖、克扣或滥送采伐证。
五、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和信贷资金等方面,加强林业部门经营木材的能力,督促他们信守服务信誉,做到检尺准确、现金交易,发挥木材经营主渠道的作用。目前多数地区林业部门经营的木材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据省委农工部、林业厅最近对郧阳、鄂西、宜昌、咸宁、孝感等地的调查,木材流通正常,木材价格稳中有降。以杉木规格材为例,开放前每立方米售价为一百八十元左右,开放初为五百二十元左右,目前回降到三百元左右,松木、杂木回降的幅度更大,盗伐森林案件比去年同期减少。
(章维 吕绪彦)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电子音乐以外的……
边疆
近年,能奏出电子乐曲的门铃、钟表相继投入市场,无疑,这使日用品市场更加丰富多采。然而,也有不足之处,即这些乐曲中十之八九是外国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谈到音乐欣赏,我国的男女老少绝非人人都爱听外国音乐,不少人就认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乐曲更中听些。由于人们对乐曲的选择不同,也影响着这些商品的销售。
当然,我并不主张排斥优秀的外国乐曲,而只是说,应注意消费者的不同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盼望有一天从门铃、钟表奏出的乐曲中听到《十五的月亮》之类的中国歌曲。


第2版()
专栏:

云南省兴办扶贫企业三百多家
据新华社昆明11月3日电 (记者徐祖根)云南省各地农村办起三百多家“扶贫企业”。这些企业招收工人有一个特殊标准:谁家生活困难,就优先录用谁;谁家是烈军属,就优先录用谁。
兴办“扶贫企业”,是云南省民政部门从单纯济贫走向扶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从1984年起,云南省民政部门利用过去用作无偿救济的资金,在一部分村寨中陆续办起了“扶贫企业”。


第2版()
专栏:

陕西表彰种树种草先进单位
据新华社西安11月2日电(记者张哲锋、田宝明)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最近表彰奖励了十八个种树种草先进单位。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农林牧并举,大胆放宽政策,发展户包治理,采取切实措施,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第2版()
专栏:

兰州市在闹市区开设五十二处农贸市场
据新华社兰州11月3日电 (记者王作言)兰州市近年来在居民集中的闹市区开放五十二处农贸市场,方便了居民购买,受到个体商贩的欢迎。
农贸市场搬到闹市区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贩。


第2版()
专栏:

湖北省出口收汇创好成绩
据新华社武汉11月3日电 截至10月中旬,湖北省出口收汇已达三亿八千多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特别是服装、猪鬃、兔毛、山羊板皮等出口商品,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


第2版()
专栏:

全国节能产品、技术展览会开幕
据新华社杭州11月3日电 (记者曹银康)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全国性节能产品、技术展览会今天在杭州市浙江展览馆开幕。
这次展出的节能产品与技术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科研和教育单位,涉及节电、节煤、节油、节气、工艺节能和民用能源节约等方面,有近四百项。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安徽省嘉山县邵岗乡山北村杨兆福(右)等六户农民,自筹资金办起了一个机灌站,在大旱季节免费为乡亲们抽水灌溉。
张荫曾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