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杂谈

想起了何晏的好处
徐逊
艺术形象的力量是巨大的。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把何晏描绘成丑恶不堪,说他是“浮华之人”,以阿谀曹爽富贵,终日与曹爽饮酒作乐,结果为司马懿所杀,给我留下极坏的印象。后来读书稍多,看法有了改变,但总是先入为主。
然而,近来却不时想起何晏的好处。
这几年,文学艺术有很大的发展,一些窃名盗誉之辈也乘机而动。抄袭而被揭露的,时有所闻。作品署名公案,也一再出现于文坛。几个月来,最热闹的是关于一部影片著作权的事件。此案轰动京沪,波及羊城,一些报纸、杂志、电视台或支持“独立完成”说,或支持“合作”说。在道德法庭上打了好一阵子笔墨官司,未能搞清是非曲直。
这部影片的署名公案,现已诉诸法律。我们深信法院一定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公正的裁决。我举双手赞成这种方式,也希望借此促进有关文艺创作和保护版权的立法。
话又得说回来,法律解决并不等于没有道德问题。人世间很多问题,如果能够遵循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办事,是可以不求助于法律的。况且有些问题,法律是无能为力的,而道德却有巨大的威力。这是使我想起了何晏的原因。
何晏自幼随母长于宫廷之中,曹操视为假子抚育成人。曹爽辅政,何晏官居吏部尚书,权倾朝野。何晏下了多年功夫注释《老子》,书将成,但和初出茅庐的王弼一交谈,发现王弼也在注释,而且比自己高明,乃惊呼:“后生可畏!若斯人可以与言无人之际矣!”(《世说新语》注引《王弼别传》)当即提拔王弼为郎官,自己不再作《老子》注。
以何晏的地位、名望,且“少有奇才,善谈易老”(《世说新语》注引《魏氏春秋》),如果他提出与王弼合作,王弼是有可能同意的。但是,何晏认为王弼比自己高明,便立即搁下从事多年的注释工作,让王弼的注释独传于世,自己另辟蹊径,著《道德论》。这两部作品,各有所长。《魏氏春秋》云:“弼论道约美不如晏,而自然出拔过之”。今人研究《老子》,当然要参考王弼的注释,也忘不了何晏提倡老子之学的功绩。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为创作权而争闹不休的人,从何晏那里多少可以得到一点教益。


第8版()
专栏:群众文化

金梭银梭舞翩跹
——记北京国棉三厂业余舞蹈队
本报记者 刘敏君
仲夏的首都,华灯初放。劳动人民文化宫剧场里,观众被一台“舞蹈专场晚会”的节目吸引住了——《酥油灯舞》,以新颖的藏族民间舞蹈语汇和瑰丽的色彩,组成变化多姿的千手佛艺术造型,盏盏酥油灯随着演员的舞步闪移,充满诗情画意;《纺织新歌舞》热情奔放,表现了纺织女工努力为四化作贡献的精神风貌……。
这场丰富多彩的舞蹈晚会,是由北京国棉三厂工人业余舞蹈队演出的。一个工厂的业余舞蹈队能够包演专场,实属难能可贵。
这个舞蹈队有二十三名演员,平均年龄二十岁。一年前,许多人连一个基本的舞蹈动作都不会。他们是在专业舞蹈工作者的悉心指导和培育下迅速成长的。他们说:“我们的舞蹈专场凝结着专业舞蹈家的辛勤劳动。”这场晚会的十二个节目中,有五个是在著名舞蹈家陈爱莲亲自指导下排练的。今年初,陈爱莲同志愉快地接受工厂邀请,连续三个月每周两次来厂为业余舞蹈队上辅导课。厂里看她工作忙,来厂辅导又示范又讲解非常累,请她在厂里用饭。陈爱莲同志谢绝了,常常自己带几片干面包充饥。听说厂里想搞舞蹈专场晚会为职工演出,她非常支持。她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很有意义,你们一定能搞好。节目不够,我可以参加演出。”
中央歌舞团赵婉华编的舞蹈《金梭与银梭》很受纺织工人的欢迎。舞蹈队为演好这个节目,特邀赵婉华和青年舞蹈演员蒋奇来厂作艺术指导。舞蹈队男演员的表演能力较弱,一时难以胜任演出。蒋奇同志主动提出,这个舞的男演员暂时由他担任。工人们笑着说:“我们业余舞蹈队艺术水平不高,和我们同台演出,你不怕砸了名演员的牌子!”蒋奇同志说:“同纺织女工同台演《金梭与银梭》,我会演得更好。”
在行家的扶持下,舞蹈专场晚会很快同职工见面了,连演五场,场场满座。现在这个舞蹈队已能胜任全场的演出。先前由陈爱莲亲自演的难度较大的中国古典舞《春江花月夜》,现在已由陈爱莲的“编外弟子”青年女工曹霞担任演出。你看她时而凝重,时而轻捷,时而低回,时而高翔,活脱脱勾勒出一位古代少女微妙的心情。当然,他们还需要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然而,他们的努力不仅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也开拓了舞蹈艺术在群众中普及与提高的新路,这是很可贵的。(附图片)
斯里兰卡民间舞蹈《罐舞》


第8版()
专栏:

一种新型的美展
华君武
如果一个美术爱好者要在北京看各种美术展览,可以连看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星期也看不完。记得前年我们曾统计过,仅全国各地美协分会举办的展览会就有四百多次,这当然是一种兴旺的景象。但是有时我也在想,如此多的美术展览,能有几个到农村里去?在我们的旧观念里,所谓美术下乡,主要靠大量的美术出版物,例如年画和连环画册。因此,许多美术家协会也就习惯于在城市里办展览,许多展览会也争着到条件好的高楼大厦里展出,久而久之,好象美术展览天生和工矿、农村无缘。
昨天,一位贵州同行给我带来一份材料,是贵阳市美术工作者协会怎样办流动美展的经验。一年来,他们先后在工厂、农村、公园里办了四次展览(他们现在只限于漫画的复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贵阳的同行说:流动展览是一种宣传精神文明、丰富文化生活的“乌兰牧骑”式的流动宣传队。他们认为,这是在展览上的一种改革,应当提倡。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改革。如果我们全国的美术家协会、文化馆、群众艺术馆都来增加这种美术展览会的展出方式(不需要去取消在城市里的展览),我们的美术展览就可以走出展览大厅,走出城市,深入到工矿、乡镇和农村中去。
想想很兴奋,就写了这篇短文。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侯宝林谈相声的提高
本报记者 张世英
初夏,在美丽的海滨青岛,我见到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
六十七岁的侯宝林,虽然离开舞台已经四年多了,但并没有离开相声。用他的话来说:“仍在从事相声的后勤工作,或者说是辅导工作。”前不久,他又担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筹备组的负责人,正在为开展相声的理论研究工作忙碌着。这次他到青岛,不是来避暑旅游,而是作为全国相声评比活动的顾问参加会议的。
当我请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相声艺术质量问题的时候,这位相声大师指出:近两年相声确实存在着平、白、直、露的缺点,形式单调,语言贫乏,这儿唱三句,那儿唱五句,再加上两个馊包袱就是一段相声;有的相声的语言也不够文明,绕着弯骂人。他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思想理论水平不够,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声艺术规律。同时,相声的创作队伍薄弱,全国的专业相声作者为数甚少,大部分是演员兼搞创作,他们又忙于演出,深入生活的时间较少,也就难以创作出表现当前重大题材的相声。
提高相声作品的质量和演员的表演,关键在于要提高理论修养。他笑着解释说,幽默艺术是一个比较难的艺术。一个好的相声,是由多少幅漫画,多少个笑话组成的;要做到每一个镜头是活的,才能把观众带到你的面前。我们学习理论是要结合到相声的实践中,以正确的世界观、文艺观,观察社会,观察人,否则创作不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
侯宝林还高兴地说,参加这次相声评比活动的作品,不但题材广泛,立意新,构思巧,而且演员表演台风也比较正。这说明大多数的演员、作者,重视了群众对相声的反应,在艺术上努力作了改进。


第8版()
专栏:雨丝集

雨丝集
秦力
老剧作家的“十六字诀”
几年前,浙江嘉兴地区拟创办一所戏训班,经费始终落实不了,于是找老剧作家顾锡东。顾老赠给办学“秘诀”,使来者愁眉顿开。
顾锡东的“十六字诀”是:“以戏带功,以功促戏,开门办学,出门就艺。”他将自己酝酿多年写就的剧作《五女拜寿》交给戏训班,让他们边学习、边排戏、边演出。为使更多的青年演员受到锻炼,他还在戏中安排了六个小生、六个花旦和五个丫头。
两年半时间过去了,戏训班带着这个戏出访了六省、市,演出四百余场,收入二十多万元,一批有希望的好苗子也冒出尖来。而《五女拜寿》最近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剧本。
这个“十六字诀”,表现出一位老剧作家对年轻一代多么殷切的期望啊!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文艺新书
▲赵遐秋、曾庆瑞合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册),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国现代小说发生、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对现代文学史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了分析。
(文)
▲武昌黄鹤楼重建行将落成,湖北人民出版社将明代武昌府署纂辑、刊刻的历代名家吟咏黄鹤楼的诗文集以毛边纸印刷线装出版。这套《黄鹤楼诗文集》共收诗、赋、记、序等三百六十余篇,二百一十余人的作品。 (汪诚)


第8版()
专栏:

中秋电视文艺晚会 《千里共婵娟》
秋高气爽,花好月圆。中秋佳节前夕,中央电视台和宋庆龄基金会在宋庆龄故居联合举办了迎中秋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今晚将向全国播出这台节目的录相。
这台晚会以苏轼的咏月名句“千里共婵娟”为题。节目中有的表现中秋之夜人们思念子弟兵和战士眷恋家乡亲人的深情,如柳培德的吉他弹唱《十五的月亮》,苏小明的独唱《月儿圆》等;有的表现炎黄子孙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心声,如瞿弦和朗诵的诗人艾青新作《我的思念是圆的》,全国政协委员赵子立老人为怀念台湾及海外黄埔军校老同学的新填词作《苏幕遮》,赵欣的独唱《海燕,请你停一下》等;还有香港青年歌手蒋岚、陈栋演唱的歌曲。
这台晚会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欣赏性。晚会中,胡松华、蔡瑶铣的二重唱《静夜思》,李恒达的独舞《月下独酌》,杨鸿基的独唱《水调歌头》等,都是根据我国古代诗人的咏月名篇谱曲、编舞的。节目之间,主持人刘晓庆、瞿弦和的穿插介绍,使整个晚会浑然一体。
(陆家)


第8版()
专栏:

《高山下的花环》搬上评剧舞台
由胡沙、高琛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张玮、李新民导演的评剧《高山下的花环》,九月中旬将在京公演。该剧结合评剧的特点,诗、乐、舞一体,谱写了大段感人的唱腔。参加演出的演员有李忆兰、张德福、花月仙、小玉霜、谷文月、李惟铨等。
(张平)


第8版()
专栏:

那达慕剪影
高粮 摄影 缪俊杰 配诗
绿草如茵战旗红,
那达慕上龙虎腾;
双狮酣斗难分解,
摔跤圣手决雌雄。
广袤草原拂轻尘,
竞技夺魁骏马奔;
少年勇将旌旗握,
 〔注〕一代风流有新人。
〔注〕在内蒙古达茂旗今年的那达慕大会上,十二岁的少年斯琴巴图夺得赛马冠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