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系统工程和新技术革命
宋健
系统工程是按照系统科学的思想,运用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理论,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用现代工程的方法去解决和管理系统的技术。它既是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和新技术革命共生的一门关于组织领导的技术科学。
系统工程把所研究和治理的对象,看成是依一定秩序相互联系的,可以用定量方法进行描述的一组事物。所应用的主要描述方法是数学模型,即:用变量描述系统的状态;用数学方程式去定量反映各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各种平衡关系等;用递推方程式去描述系统状态的发展趋势,找出影响事态发展的因素;研究如何把这种因素当作杠杆,以防止出现灾难性势态,并能引导系统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系统工程已广泛应用于技术领域中。修一个电站,建一条铁路,研制一项尖端技术工程等,都要有可行性分析,方案论证,技术设计,施工建设,组织验收,投产运行,监视维护等严格区分的工程阶段,都要按科学程序办事。美国四十年代初的曼哈顿计划,从开始设计到原子弹研究成功,有一万五千人参加,历时六年。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参加者有四十多万人,历时近十年。直接和间接参加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有几十个部委、省市,上千个单位,数十万人,历时多年。这些大型工程,如果不按一定程序办事,成功的希望是微乎其微的。现代的一些大型工程的成功,细察它所经历的过程,莫不如此。
六十年代以来,系统工程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社会流通领域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显著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例如,在欧美国家,六十年代用自动出纳终端,取代了储蓄所出纳员的业务,八十年代实现了全部银行业务自动化和工程化。这些国家各银行之间每天经通讯网络流动的货币额高达数千亿美元,每项业务平均办理时间不到一分钟,而且保证做到准确、安全、保密、可靠,大大缩短了流动资金周转期,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现在大部分企业和机关已改变了工资发放办法,人们已不再把大量现款装到口袋里,而是凭信用卡随时支取,由开户银行转帐。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货币流通方式。
另一件对社会生活有巨大影响的系统工程,是国际民航订座系统。现在,全世界数百家航空公司每年运送七八亿旅客,预订机票除少数航空公司外,几乎都实现了自动化。即自动处理计算票价、开票、货物管理、代订旅馆、膳食服务等。在所有纳入这个网络的城市中,均能在数分钟内订到去任何国家的通航城市的联运机票。不管接受订票的办事处属于哪家公司,都可以一次付款,这个系统将自动在各公司之间按运送里程转帐。这就取消了临时排队买票和中转站签票等工作方式,大大方便了旅客,提高了效率。
在一些国家里,病人档案自动管理系统、社会安全系统、社会保险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等,都在从某一侧面改变着社会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社会领域内采用系统工程,必须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拟定要建立的系统工程的准确的功能定义,确定确切的应该达到的目标,建立保障信息流通的设施,设计和开发系统分析的方法和程序。这四个方面都必须要有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实施计划。
第二,建立一个长期起作用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支专业队伍,实行岗位责任制。
第三,要组建一个既懂得所管理的系统,又有系统分析能力的总体部门,或称总体设计部。没有这样的一个部门,任何一项有效的系统工程,都难以建立起来,更不可能长期运转。
第四,必须在行政首长的坚强领导和指挥下才能取得成功。系统工程所治理的对象通常是比较大的系统,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包括各种各类人员之间的意见分歧。所以,主要领导同志的远见卓识和指挥魄力,是系统工程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无论是那一个国家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摘自《在中央党政机关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上的报告》)


第5版()
专栏:建议

张曼维教授谈:
如何搞好食品辐射加工
食品辐射加工是核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食品在加工中温升很小,加工后的食品可在天然状态下储存,在不定期储存过程中不再耗费能源;加工时不受包装形式的限制;食品是在包装后处理的,食品不会再污染或感染。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可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和一些季节性食品的储藏问题。
我国四川省在七十年代后期就开展了这项工作。鲜肉、香肠、酒等食品的辐射加工已在该省推广开来。目前,上海、北京、安徽等省、市都拟建辐射加工处理装置。
当前,推广食品辐射加工技术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张曼维教授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张曼维认为,食品辐射加工技术虽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外已有二十余年研究历史,技术较为成熟,我国应该有计划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目前还不宜一拥而上。这是因为,同一种食品,由于种植、养殖地区的不同,其内部的微量元素会有差异。这方面我们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而食品辐射加工过程中,辐射化学对杂质较为敏感,弄不好就会发生别的化学变化,产生有害物质,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再就是包装材料的问题。食品辐射加工对包装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不透菌,但食品不同对包装材料的要求各异。不解决包装材料问题,加工后的食品在储存中还可能二次污染或发生其它变异。他认为,现阶段我们应踏踏实实地搞好研究工作,掌握食品辐射加工技术,然后才能更好地在全国范围推广。
张曼维还认为,我国应设计制造移动式的辐射源装置,进行食品辐射加工。这种装在运输车上的辐射源,哪里需要就开到哪里,季节性的产品加工完毕,又可加工其它产品,起到一源多用、一源巡回用的作用,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移动式的辐射源比固定式辐射源起码节省投资一半以上,又可省去固定式装置产品加工前后运输费用的支出,很适合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不可能大量集中储藏的特点。他希望有关方面尽快开展可移动的γ—辐射源的设计制造。
张曼维说,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科技大学设置辐射化学专业,每年只能培养出十几名大学毕业生。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数量更有限。至于受过正规训练的辐射加工技术工人,则根本没有。他建议,一些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应积极开展多层次辐射加工技术力量的培训工作。
季洪光


第5版()
专栏:全国林业科普征文

搞好林木检疫
林业部林政保护司 王淑英
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不仅会染病,而且易受虫害。森林受害,蔓延迅速,难以根治,往往造成巨大损失。
解放前,我国没有开展林木检疫,国外一些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一直留存至今。如从日本传入的松干蚧,从山东扩展到辽、苏、浙、皖、沪等地,连南京中山陵、杭州西子湖畔也有成片松林受害枯死。
新中国成立后,林木检疫工作开始起步,但由于缺乏经验,危险性病虫传入的现象仍然存在。
我国一直供应紧张的木材,因病虫为害而减产,损失很大。据估算,我国一年因主要病虫为害而减少的林木材积达数千万立方米,相当于全年计划采伐量的一半左右。如我国珍贵树种红松,因疱锈病严重,发展受阻。在南方油茶产区,炭疽病使油茶落果率高达20%。不少地方因检疫不严,年年造林难成林。
轻视林木检疫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要把林木检疫工作认真搞好,首先要提高认识,纠正“只造林,不护林”、“重防治,轻检疫”的片面作法;第二,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于1982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对外检疫法规——《动植物检疫条例》。同时,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于1983年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国内),病虫害严重的地方应划为疫区,建立隔离带,严防扩散、蔓延;第三,综合治理,搞好协调。从种子、苗木、砧木、接穗到木材,有关包装容器、运载工具都要注意检查,不能单打一。林业、农业、运输、外贸、旅游等部门应该互相协调,通力合作;第四,大力培养林木检疫人才,加强这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第5版()
专栏:草木“百家姓”

果花同枝的油茶树
范良智
油茶叶子片片青,前山后山密层层。
头个儿子没下地,二个儿子又上身。
流传于湘赣一带的这首山歌,说出了油茶树的一个突出的特性:“不空身”。用拟人化的说法讲,油茶树就象那些埋头苦干的老农一样:“闲不住”。
可不是吗?人家是开了花,再结果;油茶树却是果还在树上,花又开上了。难怪农民风趣地说它“抱子怀胎”呀。为什么每当油茶树头年所结的果实成熟的时候,大量的花蕾又开放、形成果花同枝的现象呢?这是因为油茶的花芽分化需要较高的温度,在一般情况下,气温逐渐升高到十八摄氏度,花芽才开始分化,二十二摄氏度以上出现雌蕊、雄蕊,二十七摄氏度以上形成花粉粒。春季气温低,满足不了花芽分化的要求,花芽分化盛期只好推迟到六月至七月。花芽形成之后,正值头年所结幼果旺长,无更多的养分进入花芽,花芽只好缓慢地发育成花蕾。深秋初冬,前果已经成熟,有大量营养可周转过来,加之气温下降,正合开花所要求的温度,茶花也就应时而开了。
当然,油茶树这种“闲不住”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它“抱子怀胎”这一点上。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属山茶科茶属植物,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适于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南方生长,性喜酸性黄壤、红壤。不宜于生长建筑用材树木以及不宜于种植庄稼的荒山、坡地,都可以种植油茶树,并且长得很好。栽下油茶树七八年就开始大量结果,盛果期长达七八十年,单产水平比之草本油料植物毫无逊色,与产量居世界食用木本油料首位的油橄榄也不相上下。当油茶树接近衰老期的时候,还可以进行一次萌芽更新:把树干齐地面截断,让它重新开枝发叶,三年后又开始结果,逐渐进入盛产期,再一次为人类作出贡献。
利用茶籽榨油,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茶油是一种极好的食用油,油质清澈黄亮,耐经久贮藏。其中含不饱和脂肪酸高,易为人体消化吸收。茶油炒菜,香气馥郁;煎炸食品,色泽金黄。茶油还可制作人造奶油、肥皂、凡士林、机械润滑油和机件防锈油等。油茶果壳可用来提制单宁、皂素、糠醛以及栲胶、活性炭。榨油后的茶枯,民间用以洗衣物、作肥料、制农药。说油茶一身皆宝,不也宜乎?(附图片)


第5版()
专栏:科技采访

北京酸豆乳到日本落户
本报记者 张敏求 陈祖甲
北京酸豆乳飘洋过海到日本落户了。去年7月,日本太子食品工业株式会社在东京著名的帝国饭店,召开了有一百多名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宣布北京酸豆乳在日本正式问世。第二天,东京各大报纸都作了介绍。酸豆乳在日本市场一出现,消费者就竞相争购。酸豆乳诞生在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曾获1980年北京市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商业部1982年优秀成果二等奖,在试销时即引起日本方面的注意。随后,太子食品工业株式会社与北京市食品研究所联系,购买了这项技术。这是我国首次向国外出口的一项食品科技成果。
我们很想知道酸豆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引起日本人民的兴趣。在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我们见到了中年女科技人员刘珏和黄玉燕,她们曾两次东渡日本去传授技术。不久前刘珏由室主任提拔为研究所副所长。她豪爽、热情,又十分健谈,一听我们的询问,就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
酸豆乳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植物蛋白新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十八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植物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人体易于吸收。大豆还含亚油酸,能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此外,它和酸牛奶一样,有调整肠道消化功能的作用。因此,酸豆乳是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心血管病患者比较理想的营养食品。
刘珏介绍说,近几年来,日本出现了“豆乳热”,生产各种花色的豆乳食品。豆乳就是豆浆。在日本,纯豆浆比牛奶的价格还高。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越来越喜欢自然食品,希望食品完全保持自然风味,不加任何添加剂、色素等。东京有一家自然食品商店,那里的自然风味食品售价比一般食品贵好几倍。酸豆乳既是营养食品,也是一种自然食品。
“你们是怎么选定酸豆乳这个研究项目的?”
“大豆是我国丰富的蛋白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为人民提供多种营养食品,是我们食品科技人员的责任。”在刘珏介绍情况时,从事微生物研究多年的黄玉燕工程师常常以微笑表示赞同。听我们这么问,这位酸豆乳技术的发明者之一才开始回答:“这项研究工作是1979年开始的。有一次,我们发现豆浆变酸,有点凝固,象酸牛奶。从这里得到启示,开始研究酸豆乳。”
研制酸豆乳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菌种。在自然界,乳酸菌有许多种,哪一个适用于豆浆的发酵,需要做大量研究工作。黄玉燕和研究室的其他同志从几十个菌种中,一个一个地筛选试验,经过驯化、培育,最后选择了两个产香、产酸效果最佳的菌种。经我国细菌分类学家王大耜等专家鉴定,这是新发现的,属同一菌种的两个株,王大耜先生给它命名为豆乳链球菌。制作酸豆乳的时候,同时使用这两株菌,既可以去除豆腥味,又使豆浆凝固,再加上糖,发酵后就成了酸甜适度、质嫩爽口的美味食品。
在介绍酸豆乳的时候,刘珏特别提到生产设备。她说,这也是我国的一项专有技术。豆浆发酵要经过消毒、冷却、接种三个步骤。负责机械设计的工程师王大鹏独具匠心,设计了一个三用罐,使豆浆发酵的全过程都在一个密闭的罐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设备,简化了工序,也更卫生。这种罐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便于清洗。这项专用设备也已经作为中日友好的使者,被日本引进了。
“国内消费者对酸豆乳反应怎么样?”我们问。刘珏很兴奋地告诉我们,酸豆乳在试销的时候,很受群众欢迎,直到现在还常常收到一些老年人来信,要求继续供应。这项成果已经转让给宜昌市了。“北京什么时候能大量供应酸豆乳?”谈到这里,刘珏淡淡一笑,说:“我们是研究单位,试销时少量生产过。大批生产还要靠工厂。对我们研究所的成果转让,北京市的领导很关心,要求市里有关单位把我们的成果全部接过去投产。但具体困难不少。不过,现在好了,北京西城区豆制品二厂正在积极准备投产。”
我们想,消费者一定希望在市场上,早日见到酸豆乳这种健康食品。(附图片)
北京酸豆乳在东京的记者招待会上受到热烈欢迎。


第5版()
专栏:国际科技

甲醇代汽油前景诱人
为了缓和石油供应紧张状况,世界各国提出了许多代用燃料的设想,甲醇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甲醇可由煤、天然气、渣油以及木材、秸秆等生物质制成,具有易燃烧、抗爆性能好、可减少发动机常规排气污染等特点,所以被许多国家公认为汽车最理想的代用燃料。
从1979年开始,联邦德国有五百辆汽车在进行汽油中掺入15%甲醇(称M15)的应用试验,到1982年用这种燃料的汽车已增加到一千辆,同时也进行纯甲醇(M100,燃料中含90%甲醇、10%无铅汽油,称M100)的应用试验。
美国在1980年已有二十七万吨甲醇用作燃料添加剂。1983年美国加州制造了五百辆用纯甲醇作燃料的福特汽车,并开始在政府车队中进行为期五年的行车试验。为便于给这种汽车提供甲醇燃料,目前加州已建立十六个加“油”站,尚有十六个站正在建设中。
瑞典政府把甲醇的应用作为国家的燃料政策,甲醇汽油的研究已进入实用阶段。1975年全国只有一个加油站供应甲醇汽油,到1980年已增加到十七个,计划到1985年实现M15汽油商品化。
意大利、日本、新西兰、苏联等也在积极研究甲醇汽油。
甲醇用于汽车发动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汽油掺少量甲醇(例如在汽油中掺15%的甲醇),另一种为纯甲醇(燃料中甲醇含量在90—95%以上)。前者性质和汽油差不多,只要将发动机稍加调整,解决个别材料对甲醇的相容性问题,便可直接用于汽油机上,但它尚存在汽油和甲醇不易互溶而产生燃料分层、夏天燃油系统易发生气阻等问题。采用后者(M100)则可避免上述缺点,不仅可使用含水分高的廉价粗甲醇,而且还可以根据甲醇的特点,对汽油机加以改装,使烧甲醇的发动机获得比烧汽油更大的功率和热效率。当前国外认为M100是发展方向,正在集中力量研究燃烧技术。 (潘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