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农民到大饭店订酒席
——南行随想之二
邵燕祥
一个农民,要在佛山市旋宫饭店5月6日开业那一天订两桌酒席,每桌千元的标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接受不接受?餐厅的领导人开会,研究来研究去。从餐厅来说,包办酒席,自应该来者不拒,哪有把上门的生意推走的?从主顾来说,劳动致富的农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劳动所得,除了扩大再生产以外,为什么不可以开支一笔用于高档的消费?合情,合理,合法,没有理由拒绝。照办了。饭店盈利,宾主尽欢。
天没有塌下来。社会风气和党风没有因此败坏。积千百年来经验深知量入为出是有益的格言,甚至私心祷念只进不出、连年关扫地都是从门槛下扫帚、从外往里扫的广大农民,并没有群起效法。
勤俭,是中国农民的发家之道,持家之道。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富裕和比较富裕的条件下的勤俭,同在贫困条件下的勤俭,分属不同的层次。认为皇帝和皇娘生活一定优裕到每天三顿能吃烙饼卷大葱的老实农民,自然做梦也想不到会坐上山珍海味的筵席,而且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山珍海味。一天工分值顶不上一个鸡蛋,自嘲为不如一只老母鸡的社员,想要奢侈也奢侈不起来。曾经被迫不能不勤俭,不勤俭就活不下去的庄稼人,在劳动发家之后,你想强迫他弃俭从奢,也不见得那么容易。不过是盖几间房,添置些家具,吃得好点,有细粮了,不再只一年吃两三回肉,遇到喜庆,摆两桌酒而已,完全是正当的、正常的消费。
消费并非不道德。
没有消费,生产干什么?为人民的自由幸福而斗争,而流血牺牲,这幸福不就包括改变被剥削的贫困的经济地位,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吗?提倡艰苦创业,不正是为了在增加积累的同时逐步提高群众的消费水平吗?
当消费不是与剥削相联系,而是与劳动相联系的时候,消费有什么不光彩,消费难道不是理直气壮的事情吗?
也要给消费恢复名誉。
如果北京只是建成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不要求同时成为一个经济中心,至少不会搞那么多冒烟的重工业,就不会有今天棘手的空气污染问题。但是不行,要把北京从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呀!对,这是天经地义的基本常识。生产,劳动,工人阶级,革命,这是一个序列;与此相反,消费即浪费,享受即享乐主义,它与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以至剥削行为本身,都成了界限不清的一团乱麻。
就这样,吃、喝、玩、乐,变成了剥削者的专利;物质上的消费和享受,从理论上和舆论上都与工人阶级、农民、一切劳动者和革命者绝缘了。好象大家都当“安贫乐道”、簟食瓢饮的顽固,甚至枵腹从公而不改其乐,就是革命化的理想境界。雷锋是我尊敬的普通战士,他每月津贴有限,又要帮助别人,连五分钱一根的冰棍都舍不得吃,这是可以理解,也是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然而这一点能够作为一种值得效法的行动加以宣扬吗?
利禄熏心、锱铢必较的人,接过别人律己的格言,大谈人生的意义不是索取,而是给予;用公款大吃大喝,“先天下之乐而乐”,从来都面无愧色的英雄好汉,却指责以自己劳动所得请客会餐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仿佛这一下就背离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凡此,都跟养尊处优,毫不关心群众疾苦和人身安全的老爷,在那里空谈不怕苦、不怕累以至不怕死的高尚精神一样,反映出在社会地位不平衡的状况下言论和行动失去平衡的人,只能求助于道德的伪善。长久屈居贫困地位的农民,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以他们的求实精神向种种宣扬伪善道德的空洞说教发起了挑战。为什么只允许某些上帝的选民或者赤裸裸地或者羞答答地以权谋私,充填他们的欲壑,而成千万、成万万的劳动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却必须奉行“不见可欲”的老子哲学和“君人耻言利”的儒家之道,泯灭物质欲望呢?社会贡献大的生产者理应成为生活水平高的消费者,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这也是常识以下的天经地义。农民办酒席有什么不好呢?有什么可大惊小怪呢?
在边远地区,在山区,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生活还很困难,他们还谈不到大办酒席,他们的消费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首先要求温饱。对于全国大多数人来说,目前也仍然刚刚解除了衣食的忧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忧国忧民之士,现在大可不必忧虑群众会大吃大喝,浪费家帑,而是要重温物质资料生产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原理,要正视人们的物质欲望、人们提高消费水平的要求对生产所能发生的积极作用。
普遍地提高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这当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是复杂的问题就不能简单地对待。不仅有些观念在新的形势下需要修正,就是对于思想情操、精神境界的要求,恐怕也要分别层次;用少数先进人物(先进人物在任何时候都是少数)甚至革命烈士的楷模律之于全民,总不能算实事求是,这样的宣传教育也不会收到实效。记得十年内乱中身处“专政队”,身份是专政对象,然而一言一行却几乎要比雷锋还雷锋,比模范还模范才行,这是我们长期“左”的影响下思想政治工作从主观、僵化推到极端的表现,是荒谬的,可笑而又可悲的,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的。


第8版()
专栏:

时间观念·效率·现代化
方非
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人们一切节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节约时间。
这话包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所谓节约时间,也就是讲求效率,即用尽量少的时间去完成同一件产品、同一件工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做更多的工作。这样,一个人就可以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并有更多的时间去多方面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和才能,因而实际上就延长了生命,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伴随着劳动、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时间观念的变化而实现的:原始时代,人们以年计时;后来以天计时;发明了钟表,就用小时作为计算劳动效率的单位,并有了分和秒的概念;到今天,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工作中,人们用秒来计算工作效率,用毫秒、毫微秒、微微秒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但是许多人还抱着古老的时间观念,办事不计时间、不讲效率。比如:到某机关去联系一件十万火急的工作,七推八转,光是找到管事人就得花去半天时间。盖一座普通楼房,本来一个施工小队几十天就可完成,但是大队人马开进去反而盖得更慢,长年累月在那里磨洋工。试制一项重要的新产品几天就可做完,但申请报告送上去后,常常在领导机关中作公文旅行,你画圈圈,他打问号,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
如此这般,和时代的要求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用这样的精神状态和效率去搞现代化岂不是缘木求鱼!四化的宏伟目标也会变成水月镜花?!
“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列宁选集》第四卷第十六页)是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还短,总的说来,我国现有的劳动生产率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但我们终究要超过它们,否则就不能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建设起一个无比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从这种意义上讲,具有现代化的时间观念,自觉地尽一切可能提高劳动和工作效率,是高度的社会主义责任心的表现,是实现四化的希望所在,它应当成为衡量每个劳动者、特别是选拔和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然,要彻底改变在时间观念和劳动效率上的这种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落后状态,决不是某一部分人或少数领导干部提高一下认识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改革我们的管理体制。改革出新观念,改革出效率。深圳的变化就是有力的证明。深圳特区由于按照中央的政策实行改革,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人们提出了“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按:有人指出,将“金钱”改为“财富”更科学些)的口号。在今天的深圳,三天一层楼,一个月盖成一座现代化大厂房,有的项目的建设速度已超过了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将小比大,在全国范围内,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方针大力推行各方面的改革,发展、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一定能使全民族的时间观念来一个大变革,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8版()
专栏:

三明四章
吕纯晖

素心兰低首的房檐,有歌声领着雨声飞翔。
在儿童公园,星星的种子发芽了。
树和楼宇开始生长。
到云端相遇时,它们之间的友谊,沉浸着一种浪漫精神。

到过霞光里游泳的人,心里一定还挂着大海壮丽的图影——那是建设者处在青春期。
用爱情赋色的玉兰,玫瑰,棕榈树……
舞着长风。
姑娘的连衣裙,如孔雀展开了彩屏。

枫叶红了的时候,金桔就会发放请帖。
劳动要从这个山包翻过那个山包,才能走向麦穗和齿轮;最后走向和平之门。
收获是生活最喜悦的时候,连小蜜蜂也会说:
工作是美丽的。

雪花粉饰天窗群,一些梦冻僵了。
于是一盏灯、十盏灯、一百盏灯、千万盏灯亮起来。温暖涌向街头。
春天也提前归来——
大清早就和住在政府大厦的红太阳一起为城市卸去冬装……


第8版()
专栏:

荠菜花
孙昕晨再也不能忍受冰雪助长荒凉横行。乡村原野上蹦出颗颗绿色的精灵。星星点点,点点星星,织一面春的大旗。再也不愿阳光焦灼的呼唤得不到回音。绽缕缕生命的芬芳,呼啦啦,呼啦啦,高高举过头顶。采撷阳春的少女来了,你又和她们一起大大方方地走进城里,把一份关于春的喜讯,发布在城市早醒的黎明……
(没有谁忧虑过你的生命)啊!荠菜花,你就是这样——执着地活着,热烈地爱着,把生的真谛交给每一代人:一个不屈的家族,和土地相依为命!


第8版()
专栏:

从脑海里找石油
苏天中
美国有一位石油地质学家,名叫华莱士·普拉特,活了九十六岁,一生从事石油事业,卓有建树,在世界石油史上享有声誉。今年二月十三日胡耀邦同志在胜利油田讲话时,称赞他写的《找油的哲学》,说他是“要反对找油上面的保守思想,是反对老框框的”。正是这篇《找油的哲学》里有一句名言:“真正找到石油的地方还是在人们的脑海里”。宋朝一位古板的老先生妄评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时说:“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诗人玉屑》)
李白的“此理”是艺术夸张,自不必按生活常识来要求;而脑海里找到石油却非艺术夸张,而是科学论断。至于有无“此理”,那就看你有无此志了。因为人脑虽小,却是人类志与谋的物质基础。大千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人体感官源源不断地涌向大脑,它就能在人的实践中清理出各种信息间的内在联系,逐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里,关键要看你是否勤于和善于用脑。如同“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既然能“包藏宇宙”,“吞吐天地”,从中找出石油、煤炭各种宝藏等又有什么奇怪呢?
看来,按常规走路是无法适应形势的。我们将会看到,在党中央的召唤下,石油战线上的大志大勇大谋者的脑海里,将会涌出汨汨油海。我们正拭目以待。


第8版()
专栏:

虎踞龙盘今胜昔〔中国画〕 袁志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