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联合声明实现了中国人民多年的愿望
福建各地欢迎中英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周培源、荣毅仁、郭棣活分别发表谈话
据新华社福州9月27日电 福建省各地人民庆贺中英联合声明草签,愿为闽、港交流,共同繁荣而努力。
华福投资企业公司董事长张遗说,香港同胞中有几十万人的祖籍在福建,相信他们都会为闽、港的共同繁荣贡献力量。
两年前回到福州定居的原台湾海洋学院教授林?民说,“在旧中国,清政府、北洋军阀以及国民党政府都软弱无能,收回香港根本不可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实现了中国人民多年的愿望,怎不令人高兴。”他希望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作出努力。
本报讯 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教授就中英草签联合声明发表谈话说,香港问题和平解决后,必将促进中英两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更广泛的交流。香港地区的科技工作者为维护祖国统一,为香港的繁荣付出极大心血,取得很大成绩,中国科协要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科技界的联系,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就中英草签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决策,我国政府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将采取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将有力地保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广东省工商联主任委员郭棣活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以后,香港不但会保持繁荣和稳定,而且还会得到发展。就工商业来说,十亿人口的中国大陆,是个广阔的市场,不愁没有生意做,同时也好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他说,在香港同胞中,有不少广东省籍人,通过他们穿针引线,将会加速广州市的发展,同时也将使香港的企业充满勃勃生机。


第4版()
专栏:

历史性的协议
宦乡
(一)
经过两年的谈判,中英两国政府终于就香港问题的解决达成了协议。根据已经草签的协议,英国政府将于1997年6月30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国,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样,在十三年之后,香港就将结束它在外国统治下的长达一百多年之久的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开始新的发展时期。这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大喜事。
香港问题是由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强加给当时清政府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这是一段痛苦的历史。但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祖国人民始终牵挂着香港人民,香港人民也从来没有减弱对祖国的热爱。香港人民的爱国热忱激励着祖国人民收回香港、统一祖国的决心,祖国人民的严正立场也推动着香港人民奋发图强的勇气。香港人民与祖国人民的心始终是联结在一起的。
全国解放初期,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势,决定把香港问题作为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留待时机成熟时通过和平协商加以解决,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措施。这是一个深有远见卓识的决策。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坚决贯彻着这一既定决策,为以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中英双方经过会谈,终于达成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历史性协议。这不能不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为之欢呼。
(二)
中国政府在解决香港问题时,始终本着高屋建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制定了“恢复行使主权,保持稳定繁荣”的基本方针,并据此而规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在谈判过程中,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合情合理的、诚恳体谅的。对于英国政府提出的一些合理的建议,中国政府都加以采纳了。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作了全面理论分析的结果,也是本着照顾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提出的重大决策。它决非权宜之计,定将得到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
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渡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在象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之内,必然会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是历史形成的现实。今天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而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还允许存在着个体经济和中外合营、外资经营的经济成分。这些显然有利于迅速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发展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正是因为中国大陆经济体系内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而这种情况又受着国家根本大法的肯定,受着国家法律和行政机关的保护。因此,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容许香港在这个构想下继续长期(五十年)保持其资本主义制度,就不是一句空洞的诺言。
从现实来说,香港是一个国际城市,与国际经济体系发生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具备作为在亚太地区的国际交通、贸易、金融中心的优良条件。它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历史形成的许多条件,都是我国其他沿海城市一时无法取代的。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长期保持香港的现有经济和社会制度,将有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并有利于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发展香港原有的与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关系。
此外,还须看到,港九居民在现行制度下已经生活了一百多年,他们虽然拥护回归祖国,但长期习惯于原有的一套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对于这种历史形成的现实,应当加以照顾。
从具体解决来说,体现“一国两制”的办法,就是把香港划作“特别行政区”,实行“港人治港”,让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五十年不变。当然,这种高度自治权只能是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权之下,而决不能是如某些人所说的那种让“一国两制”变成“一国中的两个主权国家”,或“一国中两个互相斗争的政治实体”。我们的目的是巩固民族的统一,而不是使民族的分裂永久化。
(三)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协议的达成,说明中英双方都是希望保持和发展香港的繁荣与稳定的。我们深信,香港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将会推动中英两国友好关系更加顺利向前发展。
这里有两个阶段的问题。从现在到1997年6月30日,是英国交还香港主权的前夜,是过渡期。这一阶段,治理香港的责任仍在英国方面,英方要对维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负主要责任。当然,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将密切关心香港局势的发展,并根据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给予支持和合作。1997年7月1日以后,中国将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后,如何维持并发展香港的稳定与繁荣,那就要看中国人的才能和智慧了。
这两个阶段是密切联系着的。如果没有前阶段十三年的持续稳定与繁荣,而是把香港变成一个“烂摊子”、“空壳子”交还中国,那么,后阶段的五十年就必须从头做起。这就是说,这十三年是保证香港将来繁荣、昌盛的关键时期。中英双方作为解决香港问题协议的签字双方,对这个问题当然都会各自给予深切的关注。英方对此更是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一切爱国的香港同胞也必然会密切注视这十三年的发展,并愿为之作出巨大的努力。
现在中英双方经过谈判决定设立一个中英联合联络小组,1988年7月1日起香港为主要驻地,一直存在到香港主权交回之后的三年内。这个小组将就协议执行中碰到的问题沟通情况,交换意见,经常协商,研究办法。这是明智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相信在其存在期间内,一定能在中英协议的范围之内起着能起和应起的作用。
(四)
经过中英协议的草签,香港的前途已经明朗,大局已经奠定。不管是今后过渡期的十三年,还是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实行“港人治港”的五十年内,能否把香港的事情管好,根本的保证之一是香港同胞自己努力,逐步掌握自己的命运,对香港对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正在一心一意努力搞四个现代化的中国,需要充分利用香港的有利条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意利用香港发展同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作为亚太地区的枢纽,香港还有对亚太地区经济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和可能。所有这种种情况说明,香港的前途是极为光明的、大有可为的。希望香港同胞能够在爱祖国、爱香港的大目标下,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担当起建设新香港的历史任务,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任务!


第4版()
专栏:

积极地迎接未来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 文光
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协议草签了。中国人民洗刷了从鸦片战争以来所蒙受的耻辱,实现了多少年来的心愿。我们香港学生,感到欢欣鼓舞。
这次谈判顺利达成协议,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指导下,双方采取互谅互让的合理态度取得的可喜成果。从现在起,我们要积极为1997年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实行“港人治港”作准备。今后如何使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互相配合,共同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我们认为,要使“一国两制”的构思得到落实和贯彻,并取得成功,国家政策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多变,不利于国家发展,也难以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所以,在进行国家建设时,必须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为此,还必须健全法制,使人民有法可依。
香港青年虽然生长在一个有别于祖国母体的社会中,但我们不仅关心香港,还一向非常关心祖国内地的发展。
对香港的建设和改革,我们认为,民主化是香港政制改革的方向,而“港人民主治港”是绝对可行的。赵紫阳总理在回复香港大学学生会的信中,也对“港人民主治港”表示赞同。至于国家建设,必须以人民幸福为依归,政府尊重民意,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为了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除了在经济上实行开放政策之外,政治上也必须逐步民主化。只有内地和香港同时步向民主化,才能让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发挥其独特作用,对中国的整体发展作出贡献。
身为中国人的香港青年,我们将以关心祖国、建设民主香港作为我们的工作方向,并愿以民主科学振兴中华作为与我国广大青年共同努力的目标。


第4版()
专栏:

“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工作展览”在北京开幕
本报讯 记者傅旭报道:9月28日,“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工作展览”开幕式在首都民族文化宫举行。
乌兰夫、习仲勋为展览剪彩。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赛福鼎·艾则孜、杨静仁、包尔汉、费孝通等出席了开幕式。
这个展览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由国家民委主办的。展品来自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自治区。展出的一千七百多张照片、三千五百多件实物以及若干模型、景箱、录像等,概括、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主持开幕式。


第4版()
专栏:

姚依林会见加拿大客人林达光
据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林达光先生。他是由加拿大前来参加我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的。


第4版()
专栏:

黄华会见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一行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今天中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联邦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和夫人一行。会见后,黄华和夫人何理良设便宴款待施密特一行。


第4版()
专栏:

叶飞会见来自五大洲的海外侨胞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叶飞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前来参加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的部分海外侨胞。


第4版()
专栏:

圣雄甘地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今年10月2日,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圣雄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今天举行纪念会,表达对这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的敬佩之情。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赵朴初等出席了纪念会。
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主持了纪念会。


第4版()
专栏:

秦川宴请意共《团结报》社长马卡鲁索
本报讯 《人民日报》社长秦川9月28日中午举行宴会,热烈欢迎意共《团结报》社长艾马努埃莱·马卡鲁索和夫人。马卡鲁索是应《人民日报》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于9月27日抵京的。


第4版()
专栏:

“千里同风,把手共行”
——中日青年在京宁杭友好联欢散记
本报记者
几天来,从黄浦江畔到西子湖边,从雨花台前到紫禁城内,到处盛开着中日友好的鲜花,到处激荡着中日友谊的浪花。9月28日,参加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的三批日本青年,分别在北京、南京和杭州,度过了十分愉快的一天。
紫禁城内情谊深
9月28日,北京秋雨初晴,天高气爽。参加中日青年友好联欢的第三批青年五百余人,不辞疲劳,下午来到故宫揽胜。这里到处是中日青年们活泼的身姿,到处是友谊的欢声笑语。
在宽广宏大的故宫庭院里,有的青年在摄影留念,有的打开笔记本记下这难忘的一页。一位日本青年在太和殿正碰上几年前她认识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激动地流下了泪花。她说,天地虽广,近在咫尺,是友谊的机缘使她们在北京重逢。
这个团的团长是已故日本前总理大臣大平正芳的二儿子大平裕。代表团里还有六位老一代中日友好活动家们的孩子,他们是茅诚司的儿子、儿媳茅整三、茅邦子,池田大作的儿子池田城久,佐佐木更三的女儿佐佐木晃子,及冈崎嘉平太的儿子冈崎真和吉田健三的女儿吉田浩子。他们决心继承父辈的中日友好的事业,让中日两国的友好在自己一代有新的发展。大平裕触景生情,他说:“父亲曾三次来中国,这次我是重温父亲走过的路。中国1982年提出了翻两番的口号,1983年、1984年发展得都很顺利,我这次来就是想亲眼看一看中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情况。”
中日青年的来访,使古老的故宫焕发了青春。今天中日青年在故宫的友好参观活动,正体现了一位日本诗人曾经吟诵过的诗句:“紫禁城内玉带河,一水长流友情深。”
紫金山下迎佳宾
今天,近八百名日本青年在南京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
南京曾是太平天国的首都。“到南京要看看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这是日本大学生第三团几个月前在日本时就提出的要求。他们的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
这个团的团长、三十七岁的山本良一是东京大学工学部副教授,可是他对中国历史十分感兴趣。他不但仔细地看展品,还提出一些有关的问题。另外两名学中国历史的青年,一边仔细阅读说明文字,一边拍照。
今天,大学生第六团、毛泽东思想学院团等日本青年代表团愉快地访问了南京大学。大学生们相见,分外亲热。在恳谈桌边,在校园小径上,他们用日语、汉语、英语或笔谈方法交流着思想。
根据日本青年同盟代表团、日本妇人会议青年代表团、毛泽东思想学院青年代表团的要求,他们参观了江东门日军侵华大屠杀的现场。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奠基碑”前,几十名日本青年举起照像机。两位日本女青年献上了用彩纸折叠而成的纸环,以寄托哀思。日本青年肃立在一处尸骨坑前,听着介绍,不少人流下了眼泪。该团团长清水澄子说:“现在我们是站在千万人的尸骨上接受欢迎的,今天的参观很有意义,可以让没有经过战争的青年人了解战争的苦难,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几位日本青年表示回国后将举行有关的报告会,宣讲中日永不再战。
湖光山色话友情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前来杭州参观的日本青年去花港观鱼,登高塔揽胜;赴灵隐怀古,目不暇给;游西湖联欢,美不胜收。
清晨落了小雨。当青年们登上一百二十多只披红挂绿的游艇,已是风霁波平,山水空蒙。“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友好”、“欢迎日本青年”等大幅标语,用大气球迎空悬挂。湖心亭水上舞台为赶来的游船表演精彩的歌舞节目。礼花和带降落伞的气球不时从三潭印月飞向天空。日本青年高兴地唱歌、鼓掌、拍照,湖上一片节日的欢乐。
柳浪闻莺公园里屹立着一座“日中不再战”的纪念碑。这是1963年日本岐阜县的朋友与杭州人民商约修建的。日本大学生第八团的朋友特地到这里参观并合影留念。他们说,“这五个大字是前辈得出的深刻历史教训,作为在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我们决不能违背碑文所说的话。”
9月27日这天,有五位日本青年在杭州度过了愉快的生日。中国青年以浇有“生日快乐”字样的蛋糕向他们祝贺。日本书道联盟青年代表团相原修一感动地说:“今天我的生日,有这么多好朋友来祝贺,我永远不会忘记日中友好。”他铺纸挥毫,写下了“千里同风,把手共行”的词句。文部省青年代表团的平野仁司动情地说:“人们都说西湖美,你们杭州人民的心灵真比西湖还美。”(附图片)
参加中日青年友好联欢的第三批日本青年七百多人乘飞机抵达北京,受到热烈欢迎。                     
 徐林昌摄


第4版()
专栏:

四百劳模先进人物参加国庆观礼
本报讯 记者邢凤炳、梁永琳报道:应邀参加建国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的四百名劳动模范、先进人物9月28日全部到达北京。他们是来自全国工业、交通、基建、财贸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公安等各条战线的优秀人物。


第4版()
专栏:

解放军国庆观礼团到京
本报讯 参加国庆三十五周年观礼的解放军代表团9月28日全部到京。在四百五十名观礼代表中,有三百一十八名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先进单位代表八十三人。
战斗英雄代表中有八位是建国前的老战士;有四十位是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英雄模范,其中有在老山、者阴山自卫作战中的排雷英雄杨再林,孤胆英雄陈洪远,战斗英雄秦国富、史光柱和杨国跃等。


第4版()
专栏:

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到京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由二百人组成的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今天上午乘飞机抵达北京。观礼团中包括工业、农业、金融、贸易、科技、教育、文艺、宗教、医务等各界人士。


第4版()
专栏:

中国日报国庆节将出二十八个版
本报讯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英文中国日报将在国庆节出二十八个版,其中十二个版是彩色特刊《祖国新貌》,随报赠送读者。


第4版()
专栏:

首都节日之夜将燃放121个品种礼花
本报讯 记者郭伟成报道:今年首都的国庆之夜将是格外的绚丽多彩,以天安门广场为主,门头沟、石景山、中关村、丰台、工人体育场、通县,七个礼花发射点,共将燃放一百二十一个品种的四万余发礼花弹,十一万发彩色信号弹、十万支连珠花。
届时将在天安门广场集中一百六十二门礼花炮、四十挺三十二管的信号枪、十二个盘位(每盘六十孔)的连珠花,按东、南、西的方位布置成环形发射圈,使发射出的礼花成众星拱月状。从晚上八时起,分三次,每次连续发射二十分钟,间隔二十分钟。礼花弹发射四秒钟以后打礼花枪,同时点燃分布在纪念碑两侧的连珠花。发射高度将分别为四百米、一百五十米、六十至八十米,以不同的高度,在广场上空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立体画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