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新技术革命与仪器仪表
郭志坚 朱良漪 马少梅
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信息技术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有三个技术支柱,即计算技术、通讯技术和测量控制技术。前两种技术是解决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问题,测量与控制技术则是解决信息的获取和执行控制问题。从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到控制的全过程,测量与控制技术是基础技术。这三种技术的物质手段就是计算机、通讯设备和仪器仪表,三者构成信息测量控制系统。可见仪器仪表在新技术革命中,同计算机、通讯设备等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仪器仪表是技术高度密集的产品,也是应用新技术最敏感的工业领域,因此有人把仪器仪表工业称作“知识工业”。现代仪器仪表集中采用了各种新技术和新理论,例如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光导纤维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理论,以及各种新型材料和元器件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使之不断地更新换代。如用于工业生产自动检测和控制的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在不到三十年间已经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和中、大规模集成电路,更新了四代。微处理器最早应用和应用得最多的领域是仪器仪表。据统计,约37%的微处理器是应用在仪器仪表上。因此,仪器仪表是应用最新科学技术的广阔市场。
现代化经济建设越来越离不开仪器仪表。如现代化电站,都要求大容量、高效率、自动监测控制与效益核算管理。在六十年代,电站维持正常运行只要测量和控制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电量、机械量和成分量等几百个参数量;七十年代,需要测量和控制的参数量增加到上千个;进入八十年代,一个现代化电站需要测量和控制的参数量接近一万个。而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从生产过程控制、联锁保护到优化管理,全面实现自动化,这就需要采用多种仪器仪表、工业控制机和自动化装置,并且对仪器仪表在功能和可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几十万个企业实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技术改造,是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之一。以一个中型钢铁联合企业为例,技术改造总费用中16%是用来购置仪器仪表和自动化装置的。一个现代化的电子产品工厂,其设备构成中20%是仪器仪表;一个产品的劳动工时构成中,有20%用于测量。这些统计数字说明,企业实现技术改造,仪器仪表将发挥巨大作用。
过去,我国机械产品都是以机械为主,附加一些电机拖动或简单的开关模拟控制装置。六十年代引入了电子技术,生产出大批机械电子综合技术产品,把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七十年代以来,要求机械产品引用先进的测量与控制技术生产机械、电子、仪表综合技术的产品,即所谓机电仪一体化,能适应柔性生产的可编程数控机床、具有智能化的机器人和高度自动化的快速连轧机等,就是代表性的产品。因此,发展机械工业,仪器仪表必须先行。
仪器仪表已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扩展。有人比喻仪器仪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是国民经济起飞的“加速器”。正因如此,工业发达的国家始终把仪器仪表工业作为领先工业予以优先发展。我国仪器仪表的科研和生产都还不能适应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有不少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具有很高的学识理论水平,但是由于国内缺少先进的技术验证手段,致使他们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和设计无法通过相应的科学实验来验证和实现,难以取得创造性的科技成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扭转,我们就很难跨入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行列。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仪器仪表的研究与生产尽快搞上去。


第5版()
专栏:卫生与健康

谈谈小儿急性白血病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 胡亚美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数占小儿时期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它是由于身体内不成熟的白细胞过度增生造成的。这种过度增殖的白血病细胞,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在各脏器中大量繁殖,严重影响各种脏器的功能。
白血病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小儿时期,急性白血病约占97%以上,慢性只占2—3%。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最为多见。“急淋”多发生在2—8岁的小孩。
小孩得了白血病以后,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繁殖,占满了骨髓,把红细胞与血小板都挤掉了,因而出现没有力气、精神不振、面色和口唇苍白等现象。由于血小板的减少致使皮肤有出血点、淤血斑以及鼻出血。由于不正常的白血病细胞不能执行正常防御功能,容易发生感染,出现不规则的发热。有的孩子还出现骨头痛、关节痛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白血病病儿都是白细胞增多,有的可能正常,有的还可能减少。所以,判断白血病主要是看血液里是否出现幼稚的白细胞。这就必须查血,并作骨髓穿刺。这种检查对孩子是没有损害的。
急性白血病是不是不治之症呢?在六十年代以前,这种病是无法救治的,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六十年代以后,发明了抑制细胞生长的抗癌药,可延长白血病病人的生命,但不能根治。此后,新的抗癌药不断发明,七十年代后,几种抗癌药联合采用,存活超过四年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藏在脑膜里、睾丸里的少量白血病细胞不易被药物杀灭,这些细胞还会繁殖,造成白血病复发。近年来,为了杀灭隐藏在脑膜里的白血病细胞,用放射线照射头颅,同时做腰椎穿刺,把药物由脊髓腔内注射进去。经过这样处理,白血病复发率明显减少。
一般白细胞不增多的白血病,经过四—六周的治疗,血液和骨髓就可恢复正常,医学上称之为达到了完全缓解,但不能认为是痊愈。因为体内还存在极少的白血病细胞,一旦停药,就会复发。所以这类病人一般要连续治疗四年左右。如果持续完全缓解超过五年以上,除个别病人由于睾丸中残存的白血病细胞又繁殖起来引起全身复发外,一般可以痊愈。
孩子能否痊愈,不仅取决于孩子的病情和医生的治疗,也决定于家长和孩子对治疗的配合。有的家长心痛孩子,不同意给孩子做骨髓穿刺或腰椎穿刺;有的听信“头颅放射可使孩子变傻”的无根据的说法,不做头颅放射;有的家长见到孩子缓解后一切正常,就怀疑是否诊断错了,偷偷地停止了治疗;有些家长听到某些偏方能治白血病,就停药去服用偏方。这些不同医生配合的家长,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在缓解早期停药,很快就会复发;只要复发,再想缓解就非常困难;尤其是骨髓复发,几乎没有一个能得到治愈的。根据北京儿童医院的统计,凡与医生密切配合,坚持治疗,持续完全缓解达到四年以上的,占51.1%;缓解后自动停过药的,虽以后又用药,但持续完全缓解率仅达14.5%。这说明,治疗白血病,家长必须听医生的话,紧密配合。
白血病的治疗不但时间长,而且要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
病人所服用的各种抗癌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这就需要就近治疗,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治疗,不仅不能及时处理某些由于继发感染和药物的副作用所引起的合并症,而且费时费力,经济负担也很大,连续治疗四年以上,一般是难以坚持的。所以,白血病的治疗,应在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为宜。


第5版()
专栏:科学知识

你知道地面覆盖材料吗?
胡昭玲
地面覆盖栽培是防御不利自然因素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措施。为增加地温,保持水分,我国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有采用蒿秆、树叶、碎土、马粪等小面积覆盖农作物的传统习惯。在西北干旱地区也有采用砂石覆盖,减少土壤蒸发的耕作方式。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农业地面覆盖材料也由传统的就地取材发展为现代塑料薄膜。
目前,地膜种类已有二十余种,主要是:
透明膜:透光率大,增温保水效果好,适于低温季节使用,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当前农业生产上应用最普遍的地膜。
黑色膜: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适量的碳黑吹塑制成,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和抑制杂草生长效果良好,其光的透过率几乎等于零,土壤增温效果不如透明膜。
除草膜:膜表面含有除草剂,在地面水气蒸发时,除草剂从膜内析出,溶于膜下水滴中,可使杂草幼芽一出土即被杀死。但要注意不同作物的抗药性和不同杀草剂的杀草效果,防止发生药害。除草膜效果与土地平整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银灰膜:在聚乙烯膜内加上铝粉制成,其光反射率达40%,可反射紫外线,有驱避蚜虫、减轻病毒病危害的作用。
银色反光膜:在聚乙烯薄膜上复合一层铝箔,对光的反射率可以达到70—100%。在高温季节覆盖地面可以降低地温,在果实着色期覆盖树下可增强树冠内部光照,着色效果显著。
黑白双面膜:为黑白二面复合的薄膜,覆盖时乳白色一面向上,可以反射阳光,降低膜温。黑色一面向下,可以抑制杂草生长,适用于喜低温的作物。
切口膜:为撒播作物的专用膜,将透明膜覆盖畦面的部位切成条状,整地后撒种铺膜,膜上覆一层薄碎土,苗可从条隙间钻出。
当前地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差、寿命短,影响覆盖效果。为提高覆盖效果,适应一膜多用,便利田间清洁,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地膜的强度,积极改良地膜耐老化性能。(附图片)
在塑料膜覆盖的田垄上,小苗破土而出。
(本组地膜稿由中国地膜覆盖研究会提供)


第5版()
专栏:草木“百家姓”

夹竹桃——
抗污染的勇士
江东流
在我国,已经评选“市花”的城市,眼下还寥寥无几。然而,就在这为数不多的城市中,塞外银川的市民竟然拥戴夹竹桃登上了“市花”的宝座。这是为什么呢?
夹竹桃是夹竹桃科的常绿植物,它那酷似竹叶的狭长叶片,风姿潇洒,俏如桃花的艳红花朵,簇压枝头,光彩照人。它热爱阳光,喜欢温暖,追求湿润;它容易繁殖,病虫害少,管理方便。尤其可贵的是,它顶生花序次第开放,从初夏到深秋,供人欣赏的时间达半年之久,这在花卉王国里是极为少见的。当然,所有这些都还不是人们拥戴它的全部原因。人们之所以宠爱它,还因为它抗烟、抗尘、抗毒的本领颇为高强。
科学工作者发现,面对二氧化硫、臭氧、二氧化氮、氟化氢以及氯气等多种有害气体的包围,它都表现出超群的忍耐能力和吸收能力。据测定:每公斤夹竹桃干叶所吸收的汞为九十六毫克,每张叶片每月能吸收硫六十九毫克;在氯气扩散处夹竹桃能正常生长,经氯气熏染的叶片含氯量比未经熏染的高出四倍多。夹竹桃还凭借它茂盛的枝叶,大量吸附空气中的飘尘、灰尘、炭屑和铅锌等金属微粒,即使蓬头垢面也在所不顾。有人在水泥厂内作试验,一平方米夹竹桃叶片,竟可吸尘五千多毫克。经实地观察对比,在有毒气体和烟尘严重的地区,其它花草树木纷纷凋谢枯萎,唯有夹竹桃仍然花繁叶茂,呈现一派桃红竹翠景象。确实夹竹桃不仅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丽人,而且是抗御工业污染的勇士。
我想:一切氯、氟污染和烟尘严重的地方,如果能在加快工程治理步伐的同时,也邀请大批夹竹桃来“安家落户”,那么,对环境的美化和净化将是大有好处的!


第5版()
专栏:国际科技

光刺激治疗弱视
每天一小时凝视强光的图像,能纠正弱视。有五名弱视成年人,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上,视力为20/200,在长时间注视强光、反差大的矩形光栅后,四人视力改善。这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眼生理学副教授Srebro医师在一项试验性研究中发现的。
一般认为,五岁以后的单侧视力低下是无法治疗的。Srebro医师研究发现,弱视眼能看清比用于检测健康眼亮5~50倍的极亮目标。这个实验表明,强光能使弱视眼把信息传到大脑。
Srebro医师在作这项试验中,要求弱视眼受检者对着计算机控制的电视屏所展示反差强的矩形光栅和不同的空间频率,并说出光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如回答错误,则立即告知受检者,每天练习四百八十次(历时约六十至七十五分钟)。治疗三个月后,视力得到改善。更令人兴奋的是,这种视力改善表明,眼和大脑在重建联系方面也有了改进。
鉴于未经治疗的弱视随年龄恶化,Srebro医师希望对年轻人的治疗能获得更大效果。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


第5版()
专栏:国际科技

青香蕉防治胃溃疡
英国路易斯教授最近发现,热带地区用于烹调的青香蕉对于预防和治疗胃溃疡有特殊效能。
这是路易斯在把烘干后的青香蕉碾成粉末进行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实验证明,青香蕉具有刺激胃粘膜细胞成长,并通过胃酸保护胃壁和促使胃壁上的溃疡面愈合的功能。目前他正在进一步查明其有效成份的化学结构,以便为将来研制成药进行化学合成。但他指出,市场上出售的经过熏蒸的黄色香蕉不含此种有效成份。 (张进山)


第5版()
专栏:国际科技

激素治疗烧伤和骨病
治疗侏儒的人体生长激素,不久可能用来治疗烧伤、骨折和骨质疏松。问题是这种激素只能从尸体脑下垂体取得,因而目前生长激素的产量极少。
英国细胞技术公司用遗传工程办法,用细胞培养生长激素,打开了广泛应用的途径。
这种人造的生长激素同人体内的天然型激素极为相似,可直接置换人体衍生物。
实验室生产这种激素的最大好处是,不仅能满足当前需要量,而且可为新用途提供大量产品,包括治疗烧伤、骨折和骨质疏松症。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


第5版()
专栏:建议

推广地膜覆盖应注意的问题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为了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更好地普及应用,根据各地的经验,推广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贯彻“积极稳步”的方针。在新地区、新领域、新作物上应用这套技术时,要坚持先小面积试验、多点示范,然后扩大推广的原则。和推广其他新技术一样,地膜覆盖要靠技术本身的经济效益、靠实惠去吸引农民。绝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
其次要健全推广体系,加强技术指导。各地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迅速扩展,普遍感到技术力量不足,指导工作跟不上。因此,各级推广站要加强对技术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
地膜覆盖必须同其它栽培技术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一个高产栽培体系。根据各地经验,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整好地,压严膜,还应注意综合应用培肥地力、足墒下种、选择相应的优良品种、适时防治病虫、适当早追肥和浇水等技术措施。
要降低生产成本。地膜覆盖栽培成本高(每亩地一般要二十元以上),要获得经济效益就必须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上下功夫,也要研究降低消耗的措施。近两年蔬菜生产上采用一膜多用,水稻育秧一膜用两年,小麦、棉花(或蔬菜)一膜两用,这些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研制厚度薄、耐老化、成本低的新型地膜是推进这项新技术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配合科研和教学单位,搞好试验示范。为了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经济效益,推广新技术应与化肥、农药、除草剂、化控药物等物资配套。此外在宣传这项技术时既要讲它的增产增收效果,又要讲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要“一好百好”,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