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绿鳞缤纷落太行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这首激昂的抗日歌曲,把全国亿万同胞的心萦系于巍巍太行。
太行,当年是坚持华北敌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心脏。英雄的太行人民,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前夕,记者走访了河北境内的太行山区。
太行山区在河北境内,南起漳河,北至拒马河,绵亘三百四十多公里,总面积四千六百多万亩,山场占四分之三以上。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战斗在太行山区的党政领导同志,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就亲手为绿化太行奠基。至今,在涉县赤岸村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邓小平、刘伯承同志亲手栽植的丁香、柴槿,仍然枝繁叶茂,亭亭玉立。
曾在太行山区度过戎马生涯的党中央领导同志,深刻了解英雄的太行山人民的心意,时刻关怀着太行人民的生产、生活。一九七九年,胡耀邦同志给易县县委写信指出,“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造林”。一九八一年以来,胡耀邦同志曾多次亲临太行山区视察,肯定了划分自留山、由农民长期经营承包的做法。他提出山区生产应实行两个转变,一是从单纯的搞粮食转变到在搞粮食的同时抓多经种营;二是从单纯搞水利建设转变到同时抓植被建设,种树种草,绿化太行。他说:“河北要翻身,大概要靠太行山。太行山的面貌不改变,生态环境改不了,河北富不了。”耀邦同志的讲话传达后,给予河北干部群众极大的启发和鼓舞。他们联系河北的历史和解放以来的实践,进一步认识到太行山区林业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太行山区人民深刻体会到,绿化太行山,不仅是自己的致富之路,而且关系到全省的生产建设。曾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太行山人民,今天又以河北翻身为己任,竞相承包荒山。行唐县鳌鱼村的姑娘杨书青,与本县青年周彦平订婚时,不要彩礼要荒山,村里承包给他们一座山坡,婚前两人就刨鱼鳞坑两千个。一九八三年冬,他俩栽的四千株洋槐,棵棵青翠挺拔,象它们的主人一样充满活力。今年他们又刨鱼鳞坑一千多个,还计划再刨两千二百个,到冬季把承包的荒坡全部栽上树。赞皇县刘家沟农民杜过秋,三代人前赴后继绿化荒山,去年以来他在承包的荒山上又植树五千多株。
承包大户、联合承包体,成为绿化太行的主力军。唐县一千五百承包大户,承包了全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荒山;易县承包荒山三百亩以上的大户,有四百三十七家。这些承包大户胃口大得很,数以千亩计的荒山,计划在一两年内就“吃”掉。我们来到唐县南下苇村,看了贾占忠等十户农民今年承包的一千五百亩荒山。他们采取直播、栽苗等措施,到雨季已造林八百五十亩,其余的计划秋冬季全部栽上树。在唐县庙沟,我们看了胡耀邦同志今年三月十六日亲自手压播种的油松幼苗。我们去时虽逢山区久旱不雨,但株株幼苗却油绿滴翠。
荒山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河北省太行山区八百万人民绿化荒山的积极性。数以百万计的巨掌正在太行的千山万壑中涂彩、点翠,绿鳞缤纷飘落在太行群峦之中。绿化太行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年到雨季,涉县造林七万五千亩,超过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五十。阜平县今年雨季,仅油松营养钵育苗就达一千一百万株,按每亩三百株计算,即可造林近四万亩。易县今年已育苗一万亩,造林四万二千亩,“四旁”植树三百多万株。对党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到二○○○年要把“黄龙”变“绿龙”的要求,太行人民满怀信心,决心提前实现。
王风 张明顺


第3版()
专栏:

  精神文明之花遍燕赵
本报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北城乡精神文明之花竞相开放。现在,全省已有百分之七十多的村庄开展了建设文明村活动,一大批文明村、文明乡和文明单位,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似夏夜繁星,交相辉映。
河北省建设精神文明的活动,是在军民共建文明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九八三年初,保定地区军民共同创造的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经验在全省推广以后,引起各地的强烈反响。他们虚心学习这一经验,并不断创造出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新形式,如工农共建、警民共建、干群共建、厂街共建、校队共建等。
从范围看,建设精神文明的活动已由点到面、由农村向城镇逐步发展,涌现出不少文明街道、文明商店、文明学校、文明厂矿等。在建设精神文明县活动中,望都、新城、获鹿、固安等县已走在前列。石家庄、邯郸等城市,正动员百万军民掀起共建文明城市的热潮。
共建精神文明的内容日益丰富,已由开始阶段的治理“脏、乱、差”,向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共产主义新人方面发展。清苑县和驻军某部在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军地共育两用人才”的活动。隆化县与驻军某部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开展了军助民富活动,使地方和军队双满意。
河北省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强了城乡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抵制了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使党风、民风显著好转,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张志欣 王瑞朝


第3版()
专栏:河北各产录

河北各产录
  京东板栗——燕山骄子
京东板栗在河北省分布于迁西、遵化、迁安、兴隆等县。这些地区板栗种植面积已达七十多万亩,常年产量三千万至四千万斤。
  深州蜜桃——鲜桃之魁
深州蜜桃素有“鲜桃之魁”的美称。它以个大、皮薄、色艳、汁浓、味美等特点而蜚声中外。现在,蜜桃产区已由过去的六七个村,发展到四十五个村,年总产量达一百多万斤。
 赵州雪梨——远销五洲
久负盛名的赵州雪梨,以皮薄糖多、肉厚汁浓、甜脆可口的独特风味,畅销国内,并远销亚非拉美等五洲的十六个国家和地区。
金丝小枣——名枣之冠
沧州金丝小枣,皮薄、肉厚、味甜,营养丰富,素为我国名枣之冠。现在全区枣林共达五十六万多亩,年产量达到九千万斤。


第3版()
专栏:

  喜人的成就
粮食 一九八三年年产量为三百七十九点九七亿斤,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三倍多,在全国各省市中(下同)居第九位。
棉花 一九八三年年产量为十五亿斤,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五点九倍,居全国第二位。
油料 一九八三年年产量为九点五七亿斤,比一九四九年增长百分之八十一点六,居全国第八位。
水果 一九八三年年产二千四百四十一点五万担,居全国第二位。
钢 一九八三年年产量为二百一十四点六三万吨,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五百七十九倍,居全国第五位。
钢材 一九八三年年产量为一百五十八点七九万吨,比一九四九年增长六百一十倍,居全国第六位。
铁 一九八三年年产量为二百四十三点四八万吨,比一九四九年增长四百八十六倍,居全国第五位。
原煤 一九八三年年产量为五千五百五十四点九万吨,比一九四九年增长十倍,居全国第三位。
原油 一九八三年年产量为一千零五十五点三万吨(一九四九年是零),居全国第三位。


第3版()
专栏:

  杜汤堡人的三笑
七月二十一日晚,肥乡县杜汤堡村会议室灯火通明。一千多人听到村党支部书记王文义讲到奋斗二三年、人均收入达到“双千”元时,都满意地笑了。据这里的人讲,杜汤堡群众在这样场合发笑,已是第三次了。前两次都是“摇头”笑,这次却是“点头”笑。
那是一九八一年春天,王文义走马上任,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一上任,立即发表了就职演说:大干一年,实现人均收入三百元的奋斗目标。大伙儿一听,便“哄”地一声笑了,认为王文义说的办法倒不赖,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达到那样高的目标,很难办到。史有堂全家三口人,两个劳动力,常年干活分不到钱。他当时站起来说:“爷们,别说那么大,秋后能让咱把九分钱的‘红满天’,换成一角六的‘岗南’烟就行了。”
这一年,杜汤堡的农民在王文义带领下,实行了联产责任制,调整了作物布局,扩大了棉花、油料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秋后,算盘一响,全村粮食总产达到二百四十三万斤,比上年增加五十三万斤;棉花总产达到三十一万五千斤,比上一年增加八万八千斤,人均收入达到三百九十三元。全村家家户户都分了钱,百分之七十的户存款在五百元以上,百分之二十的户存款超过千元,最多的达到三千元。
一九八二年元月,王文义参加了省劳模会,取回了科学致富的“真经”,决心带领杜汤堡群众再打一个翻身仗。他在群众会上讲:“有了科学,咱村生产再前进一步,人均收入可达一千元。”大家一听,这简直是想坐“直升飞机”!于是,“哗”地一声又笑了。
王文义没有笑,他知道要实现宏伟目标,必须去掉目光短浅的小农经济思想。他带领干部群众先后到河南省刘庄、本省晋县周家庄等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开阔大家的眼界。他还组织各家各户,与本县农艺师李中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全村两千五百亩棉花全部搞了地膜覆盖栽培。人们大量引进、繁育、出售棉花优良品种,并对果园、砖厂、饲料加工等副业摊实行了专业承包,从多种渠道增加经济收入。两个年头过去了,杜汤堡村又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九八三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一千零一十五元。
今年六月,王文义作为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民代表访问了日本,使他又一次大开了眼界。他感到杜汤堡要提前奔小康,光靠发展农业不行,还必须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引进技术,搞好专业生产,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他回来以后,与干部群众共同制订了杜汤堡三年发展规划。他们在搞好“种子基地”、“林果基地”、“蔬菜基地”的同时,又与一家科研单位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投资一百五十万元,建起一座中型化工厂。
杜汤堡村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三部曲”,是我省黑龙港流域——不,她是整个中国农村变革的一个缩影。种田人以商品经济观点搞农业,同时搞多种经营,争着富,赛着富,已成为时代潮流。所以,当王文义一提出杜汤堡要实现人均收入“双千”元时,大伙便心服地笑了。


第3版()
专栏:

  “平民教育实验县”的巨变
今年七月,来自大洋彼岸的一批客人,在定县进行考察、访问后,对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万分,表示回美国后要把这里的变化转告晏阳初老先生……
晏阳初,这位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县”的开创者,今年九十一岁高龄,侨居美国。他一九一八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抱定教育救国的志向,万里迢迢回到祖国,发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并把定县作为“平民教育实验县”。他亲赴距县城约六十里的翟城村办起了“育才学校”,编写了《千字课》等平民读物……然而,旧社会,晏先生奋斗了十年之久的平民教育事业付之东流。
今天,晏先生的愿望才变成美好的现实。现在,全县有五百余所小学,六十多所中学,一所县办师范,教职员工七千多人,在校学生有十五万多人。就连翟城村这个晏先生曾任教一年的偏僻村庄,也有一所小学、一所中学,能容纳一千多名学生!
一九八三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省委第一书记高扬同志《关于办好农村中小学的意见》。定县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兴起了全民办学热。无论你漫步在定县县城宽阔的街头,还是来到生机勃勃的村庄,都会看见一座座红砖、水泥结构的教学楼,一排排明亮宽敞的教室矗立在新建的校园里。去年以来,这个县的农民就集资五十多万元兴办教育事业。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把办教育、搞智力投资视为己任。他们说:“当一任村干部,给后代留下点什么呢?应该干千秋大业,留下无价之宝——办好教育事业。”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富裕了的农民,主动投资办教育。他们说,俺们不图名利,就盼着咱农村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热爱知识,爱惜人才。现在,人民教师已成为农村的贤达名流。遇到喜事,教师们都是座上之宾。教师实行招聘制,村村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象办喜事一样把教师请进村来。许多村庄还出现了“抢”教师的新鲜事。
定县中小学的正规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农民的业余教育和多渠道办学也同样有很大发展。现在,定县共有农民业余学校三百多所,每年参加学习的农民共达五万多人次!故乡的沧桑巨变,晏阳初老先生倘若再来定县看一看,一定会别有一番感慨的。
张秋阳


第3版()
专栏:

  秦港今昔
座落在旅游避暑胜地秦皇岛市的秦皇岛港,以不冻不淤良港驰名中外,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赢得人们的赞叹。
从一八九八年清政府在此开辟商埠以来,半个世纪中,它的发展十分缓慢,到解放前夕,才发展成七个钢筋水泥结构的泊位,年吞吐量不足一百万吨。如今的秦皇岛港,已由昔日单一的煤港变成综合性的港口,专业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确定的二十五条国内国际航线中,与秦皇岛港来往的就有十七条。一九七三年,这里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水平的我国第一座两万吨级的原油码头;一九七五年,又建成一座可停两艘三万五千吨货轮的杂货码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秦皇岛港大型现代化新煤码头,第一期工程今年初已投入生产,它包括两万吨级和五万吨级深水泊位各一个,一个堆煤量为五十万吨的堆存场和总长六千多米的输送带,年装煤能力为一千万吨。今年底即可投产的第二期工程,年装煤能力为两千万吨。这两期工程和正在进行电器安装、年底投入营运的京秦电气化铁路配套后,可使秦港的年吞吐能力达到六千万吨以上。随着港口建设的飞速发展,到一九九○年,秦港的年吞吐量可达近一亿吨,将成为世界上超大型能源输出港之一。 顾曰涛(附图片)
  欣欣向荣的秦皇岛港。王裕录摄


第3版()
专栏:

  唐山新貌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灾难性的唐山大地震,使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城市,顿时变为一片瓦砾。当时,外国曾有人断言:“唐山将从此在中国的地图上抹掉了。”仅仅八年时间,在唐山这片废墟上,又建设起一座崭新的社会主义城市,比震前更漂亮、更繁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