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李先念主席游览多瑙河—黑海运河
赞扬运河是罗马尼亚人民的光辉成就
据新华社康斯坦察8月25日电 (记者骆东泉)李先念主席今天上午乘船兴致勃勃地参观游览了新建成的多瑙河—黑海运河,赞扬这条运河是“英雄的罗马尼亚人民的宏伟工程和光辉成就”。
上午九点半,李主席在罗共康斯坦察县委第一书记兼县人民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尼·米哈拉凯和外交部部长级国务秘书奥·杜马的陪同下,首先来到运河入海的阿杰吉亚码头,登上乳白色的游艇,参观了运河的各项设施,观赏了运河两岸的景色。
李主席询问了运河的经济价值。米哈拉凯同志说,除航运外,运河还具有灌溉、发电、防洪等综合经济效益。
李主席对这位书记说,这项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大工程的建成是“罗马尼亚人民在以齐奥塞斯库总书记为首的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胜利”。
听完介绍后,李主席高兴地走到船舷观赏运河佳景。运河河水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李主席亲切地邀请罗方陪同人员、中方随行工作人员以及记者一起照相留念。
游览运河后,在米哈拉凯同志的建议下,李主席一行来到了盛产葡萄和葡萄酒的穆尔法特拉尔国营农业企业。企业负责人请中国客人品尝了刚刚摘下的粒大、味甜的“玫瑰香”、“羊奶子”葡萄和多种葡萄酒。李主席举杯用罗马尼亚语说:“诺洛克”(干杯)。李主席品尝后称赞葡萄酒“醇、香、味道好”。
今天陪同参观的有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郝建秀,外交部副部长宫达非,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李则望等。(附图片)
  8月25日,李先念主席乘船游览多瑙河—黑海运河。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8月24日,李先念主席参观罗马尼亚康斯坦察县佩奇内亚卡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的水果、蔬菜。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第6版()
专栏:

  齐奥塞斯库与昂纳克会谈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8月24日电 据罗通社今天报道,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共和国总统齐奥塞斯库23日下午在这里同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总书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昂纳克就双边关系和国际形势举行了会谈。
两位领导人对近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其它各个领域的合作表示满意,并决心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关系。
双方表示,两国将为制止军备竞赛,实现裁军、首先是核裁军,为在欧洲和全世界的安全、缓和及合作,为和平和社会主义事业而继续努力。
昂纳克是率领党政代表团前来参加罗马尼亚国庆四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昂纳克已于23日晚乘飞机离开这里回国。齐奥塞斯库会见阿拉法特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8月25日电 据罗马尼亚《火花报》今天报道,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共和国总统齐奥塞斯库24日在这里会见了前来参加罗马尼亚国庆四十周年活动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并同他就国际形势,特别是最近的中东局势广泛交换了意见。
齐奥塞斯库重申,罗马尼亚党、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并愿为正确解决中东问题作出贡献。
阿拉法特深切感谢罗马尼亚对中东问题所采取的一贯立场。
阿拉法特已于昨天乘飞机离开布加勒斯特。


第6版()
专栏:罗马尼亚通讯

  在多瑙河——黑海运河上
  本报记者 丁一薇 严正
24日上午,李先念主席抵达康斯坦察,开始对罗马尼亚进行国事访问。
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东临黑海,不仅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罗马尼亚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是罗马尼亚最大的不冻港。中国同罗马尼亚之间的进出口货物都在这里装卸,可称为中罗友谊的纽带。
25日上午,阳光明媚,李主席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多瑙河—黑海运河。从布加勒斯特飞往康斯坦察途中,在飞机上就能看到这条蓝色的航道,蜿蜒曲折,犹如一条飘拂着的玉带。李主席坐游艇巡视了将近运河的一半路程。陪同李主席参观的康斯坦察县委第一书记尼·米哈拉凯介绍说,这条运河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最艰巨、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从1975年破土动工,经过八年多艰苦奋战,于今年5月26日正式竣工。运河全长六十四点二公里,河深七米,工程量超过苏伊士、巴拿马、伏尔加—顿河等运河。在东部的阿杰吉亚和西段的切尔纳沃达建造了两座平行的船闸,每座长三百米,宽二十五米。可以通过总长二百九十六米的驳船队。从游艇上但见几条驳船正在一艘三千马力的顶推船的推动下缓缓向船闸驶去。
整个运河上建有七座姿态各异的铁路和公路桥,有的象绷紧弦的巨弓横跨在运河上,有的象展翅飞翔的海鸥,有的象两只巨臂紧紧相握。主人介绍说,这条运河的建设,是罗马尼亚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和施工的。为了运河的建设,罗马尼亚人民付出了紧张、艰巨的劳动。国家为这条运河投资约二十亿美元。运河的建成使多瑙河通向黑海的航程缩短了四百公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能源。李主席详细地询问了运河如何处理泥沙等问题,并对罗马尼亚人民自力更生建成如此宏伟工程的英雄精神备加赞扬,祝贺他们所取得光辉的加就。
在返回“海王星”休息所的途中,主人热情地邀请李主席参观了罗马尼亚古老而富有盛名的穆尔法特拉尔国营农业企业的葡萄园。李主席走进一座别致的圆顶建筑,这是葡萄园的酒窖。沿着盘旋上升的楼梯走上二楼,主人请李主席品尝了各种不同年代、不同浓度的葡萄美酒。主人自豪地向李主席说,这个葡萄园生产的酒不仅供应全国,而且还出口到民主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从1958年以来的国际博览会上,罗马尼亚的葡萄酒共获得二百八十块奖牌,其中有二十二块金牌。李主席不顾旅途的劳累,登上了三楼的平台。一眼望去,整个葡萄园的景色尽收眼底,满眼翠绿,葡萄长势喜人。主人说,下个五年计划,他们的葡萄园将由现在的一千八百公顷扩大到两千公顷,希望到那时的秋收季节,李主席能再来此地作客。


第6版()
专栏:

  巴基斯坦抗议阿富汗军队炮击巴领土
  美国要求苏联和阿富汗当局停止袭击巴基斯坦
新华社伊斯兰堡8月22日电 (记者李培之)巴基斯坦政府今天就阿富汗军队21日炮击巴基斯坦帕拉奇纳的泰里曼加尔地区造成边界流血事件,向阿富汗喀布尔当局提出强烈抗议。
巴基斯坦外交部的一位官员对新华社记者说,这次事件是十三点三十分发生的,造成三人死亡和五人受伤。这就使得自本月13日以来被阿富汗军队炮击和轰炸而死伤的总人数达到八十四人,其中五十一人死亡。
巴基斯坦外交部为此召见了阿富汗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临时代办。他被告之,巴基斯坦保留以适当方式采取行动进行自卫的权利。
同时,巴基斯坦政府已指示它驻联合国的代表把阿富汗卡尔迈勒政权制造的这一事件通知联合国秘书长。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23日电 (记者鲍广仁)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艾伦·龙伯格今天在这里对记者说,美国政府要求苏联和阿富汗当局停止用飞机、大炮和火箭袭击巴基斯坦。
龙伯格说,美国对这些袭击表示遗憾,并重申支持巴基斯坦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龙伯格指出,这些袭击再一次表明苏联征服阿富汗和威胁阿富汗的邻国所造成的悲剧和苦难。
龙伯格强调说,只有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才能结束在阿富汗的镇压。
本月初,美国众议院曾批准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五千万美元的秘密援助。


第6版()
专栏:

  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冲突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据本社记者自伊斯兰堡和新德里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8月22日下午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控制区的卡尔吉尔发生冲突。
巴基斯坦官方发言人24日说,印度军队越过边界控制线,向正在进行正常巡逻的巴基斯坦军队开火,打死巴基斯坦士兵二人,打伤一人。
印度国防部发言人23日说,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巴基斯坦士兵越界进入印度控制区。据印度联合新闻社报道,有十名巴基斯坦士兵被打死。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问题间接谈判复会
新华社日内瓦8月24日电(记者任正德)在联合国主持下,巴基斯坦和由苏联支持的阿富汗喀布尔政权之间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四轮日内瓦间接谈判今天在这里的万国宫复会。
联合国副秘书长迭戈·科多维斯作为间接谈判的中间人。他在今天上午会见了阿富汗喀布尔政权的外交部长沙阿·穆罕默德·多斯特,下午将会见巴基斯坦外交部长雅各布·汗。
这一间接谈判是于1982年6月在日内瓦开始的,主要讨论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国际保证不干涉阿富汗内政和阿富汗难民返回家园等问题。上一轮谈判是1983年6月举行的。由于巴基斯坦坚持在苏联侵略军撤出阿富汗之前决不跟阿富汗喀布尔政权直接谈判,因此,这一谈判是由联合国副秘书长迭戈·科多维斯作为中间人进行的。
伊朗拒绝参加间接谈判,强调没有阿富汗抵抗运动代表参加,任何谈判都是不能接受的。
今年年初以来,喀布尔政权多次对巴基斯坦发动空袭和侵扰,使巴基斯坦蒙受重大损失。巴基斯坦政府最近强调,它不会被喀布尔政权的这种行径所吓倒。
鉴于上述情况,此间观察家认为,新的一轮间接谈判不会出现引人注目的结果。科多维斯在谈判开始前对记者说,鉴于一年来的国际局势严重恶化,阿富汗问题比过去更加复杂。但是他强调,谈判各方都表示了寻求解决办法的意愿。


第6版()
专栏:

  纳米比亚的铀是怎样被掠走的
  史永久
一天傍晚,一架航班号为UT280的DC8法国飞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着陆。随后,九十二个印有“有色浓缩金属矿”字样、每个重三百五十公斤的桶,迅速地从货舱卸了下来。持有英国执照的卡车运载着这些桶往北驶向英吉利海峡,开向英国。这是从纳米比亚首府温得和克起飞的货机,运载的是受到南非当局支持的罗辛公司生产的氧化铀,经过这里转运到法国和英国加工厂。
这条被称为“黄饼之路”的秘密运输线,始于1978年初,被法国机场工人发现后,被迫于1979年12月停用。但今天这种活动通过其他途径仍在继续进行。
纳米比亚铀的储量丰富,据联合国估计,氧化铀的含量约为十八万吨。目前,纳米比亚多处发现铀矿,但得到开采的只有斯瓦科普德城东北六十公里处的罗辛矿。罗辛铀矿跨国公司雇佣二千多名非白人矿工,投资四亿多美元,在这里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铀矿。
罗辛公司为使其生产的氧化铀尽快售出,不惜以低于世界国际市场价格签订销售合同。据披露,它的氧化铀每公斤售价仅为四十八至五十五美元,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上七十七至八十二美元的价格。其主要主顾是英国原子能管理局。联合国资料记载,1976年至1982年,该管理局购得七千五百吨氧化铀,几乎等于英国民用铀需求量的42%。
1966年10月27日,联合国大会宣布终止南非对纳米比亚的委任统治。1969年3月20日,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南非立即撤出这块领土。1974年9月27日,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也通过了《保护纳米比亚自然资源第一号法令》。对此,南非不仅拒不执行,反而给予罗辛公司在纳米比亚开采铀矿的权力。这是南非当局无视联合国决议、伙同跨国公司掠夺纳米比亚自然资源的有力例证。


第6版()
专栏:

  叙利亚总统出访利比亚
本报大马士革8月24日专电 记者周国铭报道:据此间电台广播,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昨晚突然访问利比亚。陪同出访的有叙利亚副总统哈达姆、复兴党地区领导成员杰达哈和新闻部长亚辛·拉米。
当天晚上,阿萨德与利比亚国家元首卡扎菲举行了两轮工作会谈。这是阿萨德总统自去年11月生病以来的第一次出访。
阿萨德在抵达班加西后对利比亚电视台发表的讲话中说,他将与卡扎菲就双边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阿拉伯民族事务交换看法。
此间观察家认为阿萨德对利比亚的访问,同最近一个时期利比亚在阿拉伯世界的频繁外交活动有关。利比亚外长以及卡扎菲的特使曾于7月分别出访中东和海湾地区,主张“消除阿拉伯民族分歧”,并表示支持11月份将在沙特阿拉伯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
人们还注意到,自从利比亚和摩洛哥于13日签署两国联盟条约之后,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和利比亚国家元首卡扎菲先后与阿萨德总统进行了联系。阿萨德的这次访问与当前马格里布地区形势的最新发展也不无联系。


第6版()
专栏:

  瑞典抗议苏军用飞机侵犯领空
本报斯德哥尔摩8月25日专电 记者刘绪民报道:据瑞典外交部国务秘书肖里昨天向报界透露,8月9日苏联一架战斗机侵犯瑞典哥得兰岛南部上空,深入瑞典领空二十八公里,长达五分钟。这架苏联军用飞机是在国际航道上追踪瑞典民航机时侵犯瑞典领空的。
8月17日,瑞典外交部召见苏联驻瑞典大使馆临时代办雷姆柯,向苏联提出严重抗议并要求苏联作出解释。但迄今没有得到苏方任何反应。


第6版()
专栏:

  苏共中央祝贺巴特蒙赫当选蒙党总书记
新华社莫斯科8月23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23日打电报给姜·巴特蒙赫,祝贺他当选为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贺电中说,苏联“很熟悉”巴特蒙赫,认为他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的牢不可破的友谊的始终不渝的捍卫者”。贺电并表示,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始终会得到苏联党和政府的“完全支持”。
塔斯社在23日摘要播发了巴特蒙赫23日在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总书记后发表的讲话。
他在讲话中表示,“尽力加强同苏共、苏联的真正兄弟般的相互关系,过去是,今后仍将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原则性的路线”。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苏又向美购三百五十万吨小麦
  美国农业部八月二十四日宣布,苏联又向美国购买了三百五十万吨小麦。这是美国在本周内第四次宣布苏联购买谷物。
伊拉克接连击中大型海上目标
伊拉克军方发言人接连在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宣布,伊拉克空军在伊朗哈尔克石油出口港的南面,分别击中两个“大型海上目标”。二十三日被击中的是一艘五万二千吨的塞浦路斯大型油轮。
赞比亚和扎伊尔互逐侨民
据扎伊尔通讯社二十四日报道,一千七百五十一名扎伊尔人已被赞比亚驱逐出境。从对等原则出发,在扎伊尔沙巴省的五万名赞比亚人中,约二千人将接到从现在至八月三十一日离开扎伊尔的命令。
合众国际社大幅度削减工资
美国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合众国际社决定从下月起将两千名雇员的工资削减百分之二十五。实行这项计划是为了在今年的第四季度扭转财政亏损,并使该通讯社二十年来第一次盈利。
美一架班机和私人飞机相撞
美国一架航空班机和一架私人小飞机八月二十四日在加利福尼亚中部海岸上空相撞,两架飞机上的十七人全部遇难。
澳八十一岁老人到北极探险
澳大利亚一位八十一岁高龄的老人将参加去北极的探险旅行,并准备在那里庆祝他的八十二岁生日。这位名叫艾尔弗雷德·考克斯的老人,是澳大利亚南部阿德莱德的一位退休会计师。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瑞典通讯

  改革带来新的生机
——访瑞典阿伦达尔造船厂
本报记者 刘绪民
西欧造船业目前处于一片萧条中。当年建造超级油轮的大型船坞如今空荡荡地闲着,造船厂高大的吊车死气沉沉地立在那里。十年前,西欧造船吨位占世界造船总吨位的三分之一,如今已跌到六分之一弱。瑞典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堪称造船大国,造船能力曾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然而近十年间,瑞典造船业职工从二万五千人降到九千人,造船量减少了80%。造船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出路何在?最近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瑞典阿伦达尔造船厂。
主人介绍说,七十年代后期,在政府的干预下,瑞典造船工业实行了一系列既是痛苦的、但又必不可少的结构改革措施,关掉了一批造船厂,大刀阔斧地削减造船量;五家主要造船厂联合成立国家造船公司;同时,从主要建造大型货轮和油轮转向建造技术复杂的各种专用船只,特别是建造海上石油平台。第二大城市哥德堡这个传统的造船工业基地,今天已不再建造普通船只,位于哥德堡的全国最大的阿伦达尔造船厂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建造钢结构浮动平台的厂家。
记者在阿伦达尔造船厂参观时,只见码头上挺立着一座正在建造中的高大石油平台。这座浮载量三千吨级的潜水工作台,前一天晚上刚从船坞里拖出来。阿伦达尔造船厂过去是造二十多万吨级油轮的,有两个平行的长三百三十米、宽四十八米的船坞,1978年转为建造各种功能的钢结构浮动平台。船厂有三千职工,每年能建四座平台。正在为英国北海油田建造的另一座浮动平台,平台高四十三米,浮载量五千四百吨,结构简单利落,只有四根支腿和两条横支架。建造这座平台是海上石油开发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浮动平台,而且它所具有的生产、潜水、钻探、注水、提取天然气、服务和膳宿等各项综合功能,也是世界首创的。瑞典造的钢结构浮动平台,优质安全系数高,设计上有许多独到之处。
先进的产品对工作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走进焊接车间,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是,厂方对每个部件的质量要求一丝不苟,检验极为严格。正在加工的一根二十五米长的平台支腿,每米两吨重。对这一粗大的钢材,每一段都要经过仪器透视,检验有无内部缺陷,每个焊接点和切割口都经过仔细检查。在车间工作的电焊人员必须通过严格考试领取特许证。
为了提高平台在寒冷地区冬季作业的适应力,近年来造船厂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除了在室内进行测定风力对平台稳定性的影响和材料流动等模拟试验外,他们还到北冰洋作实地考察,冬季又在冰封千里的波的尼亚湾进行船壳和螺旋桨轴承受压力的调查,并去加拿大北极海域进行测量船壳压力的试验。
改革为瑞典造船工业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改革,瑞典造船业很快适应了国际市场新的需求,重新兴盛起来。目前,虽然西欧各大造船厂普遍订货不足,开工率仅达50—75%,但瑞典阿伦达尔造船厂自1982年以来连年赢利,现有的新船和平台订货可使生产维持两三年。
危机迫使人们改革,改革推动了生产向更高的领域发展,促使人们学习新技术,采用新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住脚。这是从参观瑞典阿伦达尔造船厂获得的启示。(附图片)
  阿伦达尔造船厂一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