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把企业和职工的命运紧紧地捆在一起
太谷县玛钢厂实行入股联营制
本报讯 记者崔济哲、武赞庭报道:山西太谷县玛钢厂实行以入股联营制为中心的多项改革,把职工和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在一起,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去年,这个厂完成工业总产值七百零五万元,实现利润一百一十五万元,同实行入股联营制前的1982年相比,产值和利润都翻了一番多。今年上半年,该厂企业总产值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一倍,利润又翻了一番多,职工的人均工资增长了5.6%。
太谷玛钢厂是一个拥有一千一百多名职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入股联营制要求企业所有职工一律入股,并签订入股协议。股金按工龄长短,分别定为一百元至五百元五个等级。股期为四年,期满后,重新履行入股手续。年终企业盈利,实行劳股分红。如果企业发生亏损,不但劳股不得分红,职工股金的10—15%也将用来弥补企业亏损。围绕着入股联营制,这个厂还进行了四项改革:
一、改革企业资金结构,变靠国家办厂为职工和集体合营。这个厂从今年开始,实行了倍股法,即每个职工每年增加股金二百至三百元。连年倍股,到五至六年以后,企业的全部资金将属于集体和个人所有,原来企业向银行贷款支付的利息,也将通过股金分红变成职工的个人收入。这样,职工个人入的股金,在企业中的比例越大,职工和企业的利益联得越紧,就更加关心工厂。
二、变科室管理为职员个人负责,实行管理人员集体办公。这个厂对原科室人员经过业务考核,择优挑选出十名管理人员,这十名管理人员职责分明,各把一口,对下以准确的数据科学地管理全厂的产、供、销;对上直接向厂长负责。上班时,他们同厂长在一个办公室集中办公,厂长对他们实行面对面的领导,有了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事效率高,扯皮少。
三、改革用工制度,对职工在入股四年期间,每年实行一次小考评。经过考评,凡工作不认真,不遵守厂规厂法,不钻研技术,完不成生产任务,影响企业素质的,劝其退股离厂或留股换人。四年合同期满后,再进行一次大考评,凡考评不合格,不宜在厂工作的人员,就不再续办入股协议。
四、改革企业的权力机构,实行民主管理和厂长负责制。经全厂职工民主选举,产生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方代表大会。再由股方代表大会民主选举出监理会,作为股方代表会的常设办事机构。监理会负责聘请厂长,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任命。厂长在四年任期中,有关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经过监理会审查批准后贯彻实施。厂长有权对工人奖励、晋级、处罚和开除。监理会对厂长进行奖惩和罢免。企业如果发生亏损,书记、厂长除以股金按规定比例弥补亏损外,还要拿出全年总收入的50%,副厂长和车间主任分别拿出40%和30%,作为经营管理不善的责任罚款。


第2版()
专栏:

小镇唱“大戏”
本报记者 黄际昌 烟台日报记者 王永福
盛夏时节,我们访问了富饶的胶东半岛。行程四千多里,耳目为之一新。尤其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小集镇的兴旺景象,更令人瞩目!
蓬莱、黄县、掖县80%的集镇是老镇。但是,近年来,哪里有几个、十几个先富村,哪里就出现贸易市场,逐渐形成新镇。莱西的城关镇,居民一万挂零,我们在那里赶了一次集:五里长街两旁,各色货物,一应俱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今年4月的“赶山”大集,从四面八方涌来赶集的达十三万人之多!就是平日,镇上也象蜂房般的热闹。
小集镇正在唱“大戏”。数以千计的文明村镇正在胶东崛起。
谁搭台?谁唱戏?
先有集,后有镇。我们沿途调查八个县、市的二十几座大小镇子,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过去,由于“左”的影响,割断了城乡的经济联系,“有镇无集”的现象随处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策放宽,乡村出现“两大剩余”:农村劳动力“胀”出来了,农副产品多了。两者都潮水般地涌进集镇。
大批农民自带口粮开进镇子里,破天荒第一次从事起工业、运输业、商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来,有的人当上“经理”、“董事长”。他们有的搭土台唱戏。如文登县莱山镇加工的服装畅销省内外,可服装厂竟只有半爿简陋的门面。有的借台唱戏。蓬莱几十户农民集资进城,长期包用一家大旅社的半层楼,开“登州商行”,同时在五大城市设办事处,做起大买卖。也有争台唱戏的。牟平城关镇有一家国营“鸿宾饭店”,长期不景气。今年6月招标承包,西关大队支部书记投标五万元,结果四十几个农民接办这家饭店,菜好饭香,服务周到,开业三天就收入三千多元。在流传“八仙过海”神话的登州镇上,出现了一则新闻: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当上“渤海商行”的经理,接着在深圳与人合办了另一商行,自任董事长,从河南“借”了一位工程师去当经理。他们的海产品将由深圳出口。这称得上是连台唱大戏了。
搭台的,唱戏的,主要是农民和农村干部。我们在蓬莱城关镇赶了一回早市(露水集),卖菜的几乎全是“阿庆嫂”,衣着整齐,戴着手表。她们掐着表卖菜,卖完鲜菜赶回家去干活。“登州商行”的经理订了六十几份报纸杂志,自己看不过来,专门配备一个“新闻秘书”,当天摘要,当天看。这位经理每天同五大城市的办事处亲自通电话,多方掌握市场信息,行情摸得准,生意做得好。
靠乡镇企业建设乡镇
我们在研究一百多个集体企业的资料之后,得出一点看法:乡镇企业有两大优势:一是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和多行业的能工巧匠,胶东半岛上就有八十多万绣花姑娘。二是拥有山、海、林、田多方面的丰富资源。诸如龙口粉丝、乳山刺绣、掖县草编、招远锁扣、蓬莱棒槌、文登奶粉、烟台张裕葡萄酒、荣成海产品,早已名闻遐迩。乡镇企业,以广大农村作为自己的强大后盾和牢固基地,就地取材,就地制作,可以节省能源、供料、供水、仓库、交通、排污等方面的投资;管理费用少,成本低,价钱便宜,这是许多大中城市的企业所不及的。
事实上,近年来许多乡镇把自己的产品优势,转化成为商品优势。威海市近年获得国家和部级、省级奖的优质工业产品,就有二十几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不可低估的竞争力。
乡镇企业是乡镇建设的重要支柱。一位中央负责同志视察牟平时,问牟平县委的同志:你们一年可以拿出多少钱搞城镇建设?回答说:最多也只能拿一百万元。又问城关镇西关大队的干部:你们呢?西关的同志回答说:去年我们拿出二百五十万元。这位负责同志点点头说:看来,乡镇建设主要靠乡镇企业,这是一条经验。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好啊!兴旺繁荣的小集镇
江畅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各地集镇出现了新的繁荣。老集镇一改“有镇无集”的旧貌,新集镇如雨后春笋。象胶东农村这样“小镇唱‘大戏’”的事例,其他地区也不少。
小集镇的兴起,对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过去在“左”的思想干扰下,怕农民进了镇“忘了本”,于是拚命批“弃农经商”、“弃农经副”、“割尾巴”,似乎只有把农民捆在土地上才是社会主义。就是住在城镇里的人,也怕落个“在城里吃闲饭”的名声,而纷纷下到了农村。许多集镇因此而萧条冷落,失去了经济活力。近几年,责任制的推行,专业户的涌现,商品生产的发展,无集少镇再不行了。集镇成为工农业产品交换的市场,城乡经济联络的纽带,“消化”农村剩余劳力的基地。有人把集镇喻之为“聚宝盆”、“蓄水库”,是有道理的。没有集镇,农村经济活不了,产品的优势很难转化为商品优势。小集镇上连大中城市,下连广大农村,是商品经济的桥梁,对四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怎样使小集镇建设的步子快一些?各地有许多好经验,最突出的,一是“以工兴镇”,主要靠乡镇工业来加快集镇建设,苏南就是走的这个路子;二是让农民进镇。农民中有劳力,有资金,有技术,只要放开手脚,发挥其积极性,效果是惊人的。湖北随州市农民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理口粮,在市西北六十多里的地方兴建新街镇,办起四十六家农民企业和九十四个个体工商户。全镇三千多居民,除区、镇干部职工外,只有十个人是吃商品粮的居民。当地干部感慨地说:过去认为办集镇要靠国家给钱,现在看来,依靠农民的智慧和力量,农村集镇会发展得更快些。


第2版()
专栏:

我国一些针灸专家指出
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本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我国一些针灸专家指出,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大量事实证明,循经感传是人群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经络现象。
安徽中医学院孟昭威大夫曾因经络研究获得意大利国际天然医学会议颁发的金牌,近日他和他的同事在第二届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上介绍了近几年来我国经络现象研究的新进展。
自1972年以来,我国的经络研究已进入以探讨经络现象,特别是循经感传现象为中心的阶段。近五年来,我国针灸工作者通过一些实验,对经络现象的研究由主观描述,逐步转入客观的实验记录,从观察现象转入阐明机理,并提出了一些有关经络实质的假说。孟大夫提出的第三平衡论和整体区域全息论已受到广泛注意。
对于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我国针灸工作者也作了一些探索,认为循经感传与传递路线是比较稳定的,可以用多种客观指标来记录经络线路。循经感传有影响脏腑器官机能的作用,这种效应又可因感传被阻滞而减弱或者消失。因而对它可以进行客观的研究。
在证实循经感传与针刺镇痛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我国针灸工作者又研究证明,针刺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确实可以提高针刺的疗效。
孟昭威大夫等还介绍说,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几种激发感传的有效方法,使得人类普遍存在的隐性感传转为显性,开始掌握了研究经络现象的主动权。


第2版()
专栏:

赤峰市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本报讯 内蒙古赤峰市民族教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市民族中小学发展到六百四十四所,其中中学七十七所;中小学在校生发展到八万多人。恢复了蒙古族中等师范学校,有学生四百多名;新建了蒙古族师范专科学校,有学生八百多名。全市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民族教育体系。
赤峰市是内蒙古蒙古民族聚居的盟市之一。自治区和赤峰市党政部门用于民族学校校舍建设的投资,达七百多万元。 予舒


第2版()
专栏:

“鱼米结亲”
——参观福建省农科院“立体农业”试验田
本报记者 张铭清
7月27日,记者顶着炎炎赤日,来到福州市郊某部队农场,参观福建省农科院在这里进行的“稻—萍—鱼”共生试验田。
在新插上晚稻的二十七个试验小区里不时有泼剌剌的鱼跃。放养了八十天的尼罗罗非鱼、草鱼和鲤鱼,大的已有巴掌大,小的也有寸把长。有的青脊红鳍、有的青脊白肚,活蹦乱跳,煞是好看。研究人员介绍说,这些小的都是尼罗罗非鱼,这种鱼繁殖能力特别强,在田里的已是“四代同堂”了。
福建省农科院从1982年开始进行“立体农业”的研究,现在已提出了稻田和蔗田两种立体结构模式。“稻—萍—鱼”共生是稻田立体结构模式。两年来,他们在福建山区、平原的四百五十多亩稻田里进行这种试验,已收到了稻、萍、鱼三高产的效果。试验表明,这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空间和物质,把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起来,建立多层结构、多级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充分发挥单位面积土地的负载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新路子。
在“稻—萍—鱼”立体结构中,由于鱼的游动松土,排粪肥田,鱼吃萍及杂草、虫等天然饵料,不但可以免除中耕锄草和种双季稻的犁耙田,而且可以防治病虫害。一般稻田需打药四次,试验田只需打一次,节省了药费及人工。试验表明,稻萍鱼共生田每亩稻增产10%左右,产鱼一百五十多斤,加之农药、肥料、人工的节约,经济收益接近翻一番。
主持这项实验的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刘中柱还向记者介绍说:用稻草接种凤尾菇,每亩稻草可收菇九百多斤,凤尾菇残渣可用来养蚯蚓,蚯蚓用来喂鸡,最后残渣、蚯蚓粪便可作肥料回田。这样,一亩地年收入可达六百元,比原来只种水稻的平面模式收入一百六十元翻了近两番。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天津二轻局王树明在文章中反映“合理不合法”事情,过去有,现在也有。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过多的干预,致使一些于国家、于集体、于个人有益的事办不成。
简政放权,搞活企业,目的是把企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已颁布三个月了,各级有关部门应冲破陈旧过时的老条条、老框框,抓紧进行同步配套改革,尽早开创企业的新局面。
“合理不合法”怎么办?
天津第二轻工业局 王树明
在改革中,企业常常遇到一些“合理不合法”的事情,限制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此,该怎么办呢?
今年3月,天津第十三服装厂生产三万件出口平绒防寒服,质量要求较高。以往,关键工序烫整是由外厂加工的,按照财务规定,每件加工费三角可以摊入成本。但是,在运输途中捆扎、装卸,经常把烫好的服装弄皱,需要返工。这批服装由于外商催要得较急,外加工不能按期完成,服装厂只好组织五十多名工人自己烫整。这段时间,烫整工人的基本工资停发,实行“全额计件”,工人每烫一件服装给八分钱,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结果,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最多的一个人一天烫八十件,仅用一个月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生产任务。该厂总共支出计件工资三千元,比外加工节省六千元。这本来是对国家、企业和职工都有利的事,却因不合“法”,财政部门不准将这笔工资计入成本,最后,只得从节余的奖金中开支。
再如天津第二十四塑料厂今年引进一条圆网织机生产线。两家安装公司提出索取的安装费分别为25.7万元和17万元,工期不保,而且不负责水电气管道的铺设。为了早安装、早投产,该厂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多次磋商,突破了只有请安装公司安装才能报账的老框框,今年5月起,厂内八十一名职工自己搞承包,从设备安装到试车投产,两个月即可竣工投产,只需1.76万元。象这样办成的好事还是少数,多数情况是宁可浪费资金,也不得越雷池一步。
最近,在改革形势的推动下,虽然情况有了一些好转,但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要提高经济效益,少花钱,多办事,必须修订某些脱离实际的规定,让合理的事也“合法”,企业才有可能争取求得最佳效益。


第2版()
专栏:

厂长的甜酸苦辣
卓新德 翁德云
福建省赛岐铁合金厂的三位厂长,7月20日同我们谈了放权三个多月来的体会。他们十分感慨地说:“放权以后,我们甜、酸、苦、辣都尝到了”。
谈到放权后的“甜味”,厂长们兴致勃勃地说,过去我们厂长管生产,既没有人事调配权,又没有生产指挥权,生产怎么能搞得好呢!现在厂长有了权,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和本厂实际情况,指挥生产经营。今年4月,厂长安排投产的短线产品硅钙,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三个月就创造产值十五万元。今年第二季度与去年同期比较,产值增长100.6%,实现利润增长196%,上缴税金增长153%,实现了“三位数”、“三同步”,同时,在主要原料提价30%、工资总额增加14%的情况下,成本下降6.64%。
谈到“酸味”时,他们说,现在有些部门是实权不放,放空权。比如,企业购置生产、生活用品,就是几元钱也要上面有关部门批准。今年5月,这个厂的化验室、检验科等急需购置十台电风扇,申请上报了两个多月还未批下来。他们说:“等上面批下来时,天气也转凉了”。
至于“苦味”,三位厂长告诉我们,现在放权上下不一致,工厂吃苦头。例如,在招工上,国务院明确规定,厂长有权抵制任何部门和个人违反国家规定向企业硬性安插人员,但当地有关部门却把没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当做政治任务要工厂接收下来,而工厂急需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却长期要不到。
他们谈到“辣味”时说,现在厂长用了权,也招惹了许多是非,感到很棘手。该厂在调整中层领导班子时,调下两位文化水平低、业务能力差的领导干部,一些人就议论纷纷,认为“人家当了这么多年的领导,又没有犯错误,一下子把人家拉下来,太不近人情了!”这些旧的传统观念给厂长造成了无形的压力。此外,厂长还受到围攻和威胁。一位厂长说:“现在当厂长要有十八个保镖才敢用权。”
(原载福建日报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解除疑虑 切实放权
本报记者 王政
四川省为了有步骤地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规定,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承包责任制的同时,把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的城市管理,其中有三十七个省属工商企业下放给成都市,增强了市的经济实力,企业增添了活力。
有人怕把权放下去以后,自己指挥不灵了,因此对放权工作不积极。有的迟迟不肯放权;有的名为放权,实为变相揽权;一些经济部门想办法把上面下放给企业的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结果,企业仍然放不开手脚。
对指挥灵不灵要做具体分析。长期以来,由于在经济管理上,权力过于集中,上级管理部门了解情况不深入不具体,指挥难免有些失误,甚至是官僚主义的瞎指挥。放权以后,为地方和企业的有效指挥创造了条件。四川省向成都市放权以后,成都市今年向一批中小企业让利一百八十万元,使企业休养生息,预计这批小企业到1985年将会加快发展。
四川省属企业下放到市以后,省级各主管厅局,从直接管企业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着力于加强统筹、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不再是耕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园,这些主管部门在自己权限内的指挥一定会更灵。


第2版()
专栏:

农民建筑队跃居现代建筑行列
河北省赵县马平乡农民耿舜庭组建的农民建筑队,两年多来以工期短、质量高、造价低跃居山西太原市现代建筑行列。现在这个建筑队拥有固定资产近百万元。图为耿舜庭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施工方案。
李振庄 刘统销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