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世界舆论赞誉我国健儿在奥运会的优异成绩
本报讯 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头一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博得世界舆论界的一片赞扬。
西方四大通讯社分别发表评论,全面评述中国队的战绩。法新社说:“中国健儿们出手不凡,令人刮目”。路透社记者汤姆森写道:“中国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谁料第一天就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一举取得四块奖牌是他们出人意料的胜利,中国将以此突出成就要求世界承认它是体育强国,也将以此来培育它在2000年时举办奥运会的雄心。”合众国际社记者陈广安指出,许海峰的这块金牌是本届奥运会也是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有史以来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其意义非同寻常。美联社说:“中国以它一天取得两块金牌的光辉纪录赫然登上奥运会舞台,可以说是旗开得胜”。
美国《华盛顿邮报》30日发了三条消息,详细报道许海峰和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的比赛情景。英国大报《每日快报》和《卫报》30日均评论说,中国用夺取金牌的行动来显示他们光荣地重返奥运会。意大利几家大报在体育版或要闻版以通栏大标题报道中国运动员第一天战绩;《新闻晚报》头版通栏特大标题是《中国和美国最先夺得金牌》;《团结报》评论说,“中国夺得金牌,毫无疑问,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瑞典日报》发表评论说,“在奥运会星期日比赛的头几个小时中,中国显然确实引人注目。这看来不完全是因为它是新参加者。中国人不是绣花枕头。他们通过体操比赛的良好的开端和从瑞典手中夺走手枪比赛的金牌,直接显示出了水平。”
中国运动员重返奥运会和在第一天比赛中的优秀成绩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一些报纸的重要新闻。非洲肯尼亚《旗帜报》在要闻版的显著地位刊登消息说,许海峰这块金牌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第一块奥运会金牌,他立即成了风云人物。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一举得了六个满分,这个成绩实在了不起。委内瑞拉《国民报》和《宇宙报》在体育版头版刊登了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宁和童非的大幅照片,还刊登了中国获得第一块金牌的消息。《国民报》说,“中国的李宁完美无疵地跳下鞍马,得10分”。《宇宙报》说,“可以认为中国重返奥运会是引人注目的,因为他们在射击中得了两块奖牌,在体操比赛中表现出色”。阿根廷主要报纸之一《民族报》以《第一个轰动:中国人》为题发表消息说,中国人在奥运会上首先引起轰动,许海峰和王义夫在自选手枪比赛中分别获得了金牌与铜牌,好象这还不够,作为中国能够参加现代奥运会的证明,中国的六名体操运动员中有五人在规定动作比赛中获得了满分,这在体操比赛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消息还说,由于中国的成绩,使“本届奥运会创造了充满友谊与喜悦的运动气氛”。
本报曼谷7月31日专电 记者周修庆、陈安报道:此间华文报纸今天在显著地位以醒目标题热情报道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第一天的比赛中获得两块金牌的消息。
《中华日报》头版头条的通栏大标题是《许海峰成为夺得首面金牌的炎黄子孙》。《新中原报》头版头条的通栏大标题是《奥运会第一天中国首传捷报夺得两块金牌》。
《中华日报》发表文章说,许海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纪录,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文章指出:“无可怀疑的是,国家兴亡和民族素质大大提高,才有大批健儿在世界竞技场上创造辉煌成绩。”
《新中原报》还报道说:“本报的广大读者一直关心中国队在奥运会的成绩,读者纷纷用电话询问奥运会第一天的消息。等到他们获悉中国已首传捷报,第一天就获得两面金牌和一银一铜牌时,他们都欢天喜地,向中国健儿道贺。”(附图片)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七月二十八日在美国洛杉矶隆重开幕。图为奥运会开幕式上刚点燃的火炬。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法塔赫将派代表参加对话会议
本报阿尔及尔7月31日专电 记者辛树蕃、吴文斌报道:法塔赫中央委员会29日在突尼斯举行会议,研究法塔赫同人阵、民阵、解阵和巴勒斯坦共产党签署的《亚丁协议》,决定继续由阿布·杰哈德率领法塔赫代表团到阿尔及尔参加巴勒斯坦扩大对话会议的预备会议,以便与其它各组织商定在阿尔及尔召开巴勒斯坦第十七次全国委员会的具体日期。
有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参加的这次法塔赫中央委员会讨论了巴解政治部主任卡杜米最近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会晤,对会晤结果“表示满意”,认为“继续进行对话,以朝着实现叙利亚和法塔赫领导人进行接触的愿望”是“积极的步骤”。
会议对约旦和巴勒斯坦最近举行的对话表示赞赏,认为在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中加强约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会议还讨论了以色列大选形势,呼吁巴勒斯坦人民加强武装斗争和其它各种斗争形式,增进阿拉伯团结,以适应新的斗争时期。


第6版()
专栏:

黎巴嫩两派穆斯林又爆发武装冲突
新华社贝鲁特7月31日电 黎巴嫩两派穆斯林民兵昨天深夜在贝鲁特西区重新爆发了武装冲突,给预定今天宣布的最后清除东、西区之间的“绿线”和开放全部通道蒙上了阴影。
贝鲁特电台说,以德鲁兹社会进步党民兵为一方和逊尼派的“警卫者”民兵为另一方的冲突是由于后者的一名军事负责人被暗杀而引起的。两派民兵原来是“一条战壕”里的“兄弟”,但在今年3月下旬发生的火并中结下了仇恨。
与此同时,德鲁兹民兵同基督教的“黎巴嫩力量”民兵昨天午夜在舒夫山区进行了二小时的炮战。


第6版()
专栏:

南人民军集会庆祝我建军节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7月30日电 (夏炎)七百多名南斯拉夫人民军指战员今天在诺维萨德市“人民军之家”举行集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七周年。
诺维萨德卫戍区副司令约·米哈伊洛维奇上校和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刘艺林分别在集会上讲了话。他们高度评价了中南两国军队在两国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军队之间的合作。
会上放映了介绍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通讯卫星的纪录片《腾龙飞彩虹》和其它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文艺生活的纪录片。


第6版()
专栏:

塞舌尔总统接见我大使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维多利亚消息:塞舌尔总统弗朗斯·阿尔贝·勒内今天上午在维多利亚接见了中国驻塞舌尔大使何功楷,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勒内总统表示,为了发展塞舌尔人民进步阵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塞舌尔人民进步阵线即将派代表团访问中国。勒内是今年6月当选为塞舌尔人民进步阵线总书记的。


第6版()
专栏:

日中协会迎送日前任和新任驻华大使
据新华社东京7月31日电 (记者龙占泉)日中协会今天在东京新大谷饭店为离任的日本前驻中国大使鹿取泰卫和新任驻中国大使中江要介举行迎送会。
前驻中国大使鹿取泰卫在会上讲了话。他说,广泛地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表示今后仍将继续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作出努力。
新任驻中国大使中江要介在讲话中表示,要为深入广泛地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作出努力。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王效贤等应邀出席了迎送会。


第6版()
专栏:

日本三千青年访华组织工作基本就绪
据新华社东京7月28日电 (记者龙占泉)1984年日中青年友好联欢日本组织委员会今天在东京为今秋三千名日本青年访问中国举行代表会议,介绍中国情况,研究访问日程和活动内容。
日本方面关于三千名日本青年访华的组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这些青年按地区和行业组成二百一十个代表团。
日本组委会总代表、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会长小野寺喜一郎在会上说,中国方面邀请三千名日本青年访华,参加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这件事不仅对于日中两国,而且对于亚洲和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6版()
专栏:

久拉诺维奇谴责某些外国人进行反南宣传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7月30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久拉诺维奇今天在黑山共盟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发言时,谴责某些外国人进行反南宣传是干涉南斯拉夫内部事务。
久拉诺维奇说,现在,有些外国人在报刊、电台和电视台上进行反南的政治宣传,称南斯拉夫为“破坏人权和自由的极权主义政权”。
久拉诺维奇指出,世界公众舆论都很清楚,南斯拉夫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体制最发达的国家”,在南斯拉夫,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参预管理社会事务”。南斯拉夫有着“最广泛的群众民主组织”,它们显示了“政治和思想上的自由”,可为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做出决定”。久拉诺维奇说,那些进行反南宣传的外国人对这一点也是“十分清楚的”。但是他们仍然“策划了一些令人厌恶的阴谋”,这些阴谋“有干涉南斯拉夫内政的因素”。他还指出,正当南斯拉夫有组织的社会力量致力于解决最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时候,国内有些集团和个人却在进行旨在颠覆南斯拉夫、破坏宪法所确立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政治活动。这些人企图用“关心思想领域的自由和人权”来掩盖自己的活动,并越来越依赖某些外国人的帮助。


第6版()
专栏:

匈报赞扬民主德国发展对外关系
本报讯 民主德国《新德意志报》7月30日转载了匈牙利《人民之声报》的长篇评论。评论说,民主德国的外交“在朋友和对手中间”引起了“注意和极大的兴趣”。
评论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象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认为,更清楚地考虑危险的时候已到了,而且时间确实是不多了,如果放弃(接触的)可能性,那是错误的。”
“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外交活动来看,……不难看出其目的是通过发展双边关系为欧洲和全世界服务。”
西方外交人士认为,这篇文章显然是对苏联《真理报》7月27日发表的一篇评论的反应。
苏联《真理报》的这篇评论表明,莫斯科对民主德国领导人加强同西方的经济联系和政治联系感到不安,并试图阻止两个德国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另据报道,联邦德国政府发言人伯尼施7月30日对记者说,尽管苏联对两个德国进一步改善关系提出了严厉批评,但为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首次访问波恩的“准备工作在继续进行,没有受到影响”。


第6版()
专栏:

比拉塔再次当选为菲律宾总理
新华社马尼拉7月30日电 菲律宾国民议会今天选举塞萨尔·比拉塔为总理。比拉塔以一百二十票赞成、五十票反对和六票弃权当选。
比拉塔是于1981年被临时国民议会选为总理的,连任至今。上星期五由马科斯总统提名比拉塔为总理候选人。在今天的选举中,执政的新社会运动成员、前代理外交部长曼努埃尔·科连特斯投了反对票。十一名无党派议员和国民党议员投了赞成票。
投票结束后,比拉塔在国民议会议长尼卡诺尔·伊尼克斯主持下宣誓就职。


第6版()
专栏:

以工党和利库德同意组成联合政府
据新华社贝鲁特7月31日电 (记者喻开元)据以色列电台广播,以色列议会中两个最大的党团“工党”和“利库德”集团今天原则上同意组成一个全国联合政府,并将就这个问题进一步进行协商。
以色列电台说,以色列总统赫尔佐克今天分别同工党领袖佩雷斯和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米尔磋商了组阁问题。赫尔佐克指出,许多以色列人希望组成一个有广泛议会基础的联合政府。
佩雷斯在会晤后说,它的党“原则上”同意组织全国联合政府。沙米尔甚至表示,由工党领导未来的联合政府也是“可以谈判的”。
贝鲁特的观察家认为,利库德集团和工党在组织联合政府问题上的立场趋向一致,既表明了两党在对内对外政策的根本问题上本来不存在大的分歧,也表明了目前两党谁都无力单独组阁的虚弱地位。


第6版()
专栏:

瑞典人长寿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7月31日电 (记者吴平)瑞典人的寿命在过去的五年里有较大幅度的延长。现在瑞典男女的平均寿命分别达到近七十四岁和八十岁。
据瑞典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瑞典1983年去世的妇女的平均寿命为七十九点六岁,去世的男子的平均寿命为七十三点六岁,分别比1979年延长了零点九岁和一点一岁。
瑞典与其它北欧国家以及荷兰和日本是目前世界上人的寿命最长的几个国家。除芬兰外,这几个国家的妇女的平均寿命都要比男子的平均寿命长六年。芬兰的妇女则要比男子平均多活八年。


第6版()
专栏:

日本《信使周刊》刊登绝密文件
揭露侵华日军使用毒气的罪行
新华社东京7月31日电 日本《信使周刊》今年8月3日一期(提前出版)刊登一篇文章,揭露当年侵华日军在中国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
文章说:《信使周刊》弄到一份当年侵华日军陆军第一一六师编写的秘密文件——《关于化学战的事项调查》。这份文件的封面右上角盖有“军事绝密”的印章,左下角记有“昭和十五年(1940年)7月10日第一百一十六师”的字样。
文章说,打开这份文件的正文,首先是“红筒、红弹的使用状况”的小标题,其中,文件写道:“攻击时,遇到敌阵地要害部位的特别顽强的抵抗,而我通过向火力够不到的敌据点发射(含毒气的)迫击炮弹,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防御时,各部队都以少量兵力守备一个高地,独立作战的机会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红筒、红弹)可以最有效地补充和加强人的战斗力。”
文章说,文件中的“红筒”意即装有呕吐性气体二苯代胂腈的掷弹筒,“红弹”指的是装有同种毒气的炮弹。文章指出,这份文件不折不扣地成了旧日军违反国际协定、进行毒气战的“自白书”。
文章说:《关于化学战的事项调查》文件中,有很多资料,是当时第一百一十六师在实行毒气战时发布的命令和装备、器材物资的记录文件。仔细阅读这些文件就可知道,以第一百一十六师为主体的毒气战是在周密准备的基础上实施的。
文章说,这份文件还记载了第一百一十六师使用毒气的七个战例,并附有详细的地图。其中一个战例是:
“昭和十四年(1939年)12月20日早六时半,敌向我一个步兵分队和一个机枪分队守备的高家冲阵地发起攻击,当敌人攻到阵地前三十米的铁丝网前时,我军发射了预先准备好的十个红筒,辅之以白刃战,给敌以很大杀伤,并击退该敌。”
文章说,在《化学战资料分发分类表》这一资料中透露,除红筒、红弹外,该部队还曾配备有名为“黄弹”或“黄剂”的毒气武器。“黄弹”和“黄剂”指致命性毒气——芥子气。
文章说,以毒气战研究家著称的一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藤原彰读了这份文件之后指出:这又是一份宝贵的资料。陆军第一百一十六师是派往长江流域的部队。这份文件实际上是该师使用毒气作战的“报告书”,是使用毒气的“确凿证据”。


第6版()
专栏:

即将赴任的日本驻苏大使
强调要努力扩大日苏对话
新华社东京7月31日电 据日本报纸今天报道,即将前往苏联赴任的日本驻苏联大使鹿取泰卫昨天发表谈话,强调要努力扩大日苏对话,打开日苏关系的僵局。
鹿取说,他赴任后将努力了解苏联的实际情况,扩大日苏之间的对话和文化交流。
鹿取说,美苏关系、日苏关系越紧张,日苏之间就越有必要进行对话。但是,“日苏间由于存在着北方领土等难题,所以改善日苏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寄予过多的期待,应不断地进行扎扎实实的努力”。
在谈到8月份将召开日苏事务级会议讨论中东问题时,鹿取说:“苏联必须认识到,今天日本正在世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东,日本正在受到重视。”


第6版()
专栏:

民柬部队摧毁越军控制的特邦县城
越南玩弄假撤军又向柬增兵四千余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广播,民主柬埔寨国民军最近摧毁了侵柬越军控制的磅士卑省特邦县县城安龙芝雷镇及马德望省、桔井省等地六个越伪乡办事处。
广播说,7月22日,国民军某部兵分三路向越军驻守的磅士卑省特邦县县城安龙芝雷发动猛烈袭击。经过短时间激战,国民军摧毁了这座县城据点,打死越军四十五人,打伤二十五人,击毁敌军各种武器七十件,摧毁越军营房三十四座、粮仓两座、武器弹药库三座,缴获冲锋枪二十二支以及其他武器十件、子弹三千多发,释放了被越军关押的三百三十名金边伪军士兵。
从7月10日到22日,国民军和游击队在马德望省、桔井省、菩萨省等地攻占了六个越伪乡办事处,解放了十几个村庄,歼灭越军三十多人。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据民主柬埔寨电台广播,6月底以来,越南当局又向柬埔寨暹粒省增派了四千多名军队,以对付民柬部队在北部地区日益增强的活动和守护交通要道六号公路。
7月1日到6日,越南从国内调两千九百名新兵到暹粒省,其中四百人驻扎在芝灵县境内六号公路沿线,两千五百人驻扎在暹粒市到洞里萨湖之间的普农格劳。
在此之前,6月底到7月4日,越南当局已向暹粒省的上斯外县、绍尼贡县县城丹德镇和芝灵县县城磅格代派驻了越兵一千二百人。
另据广播,7月4日,越南从国内把四百名新兵运往上丁省省城和该省的他拉巴里华县。这家电台说,这是越南当局玩弄假撤军真增兵把戏的又一例证。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日本第三十次母亲大会闭幕
日本第三十次母亲大会七月二十九日在东京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和宣言,强调反对核战争,为孩子们创造可靠的和平环境。
坦桑工人联合会代表大会闭幕
坦桑工人联合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八日闭幕。大会选出坦桑总理私人助理科林巴为全国主席和由十二名委员组成的总委员会。
阿尔巴尼亚人均寿命七十岁
阿尔巴尼亚人口平均寿命已由一九三八年的三十八岁提高到目前的七十岁。阿尔巴尼亚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制度。
印度公债达七百五十亿美元
到今年三月底为止,印度公债高达七千五百亿卢比(约合七百五十亿美元),其中内债为五千亿卢比,外债为二千五百亿卢比。
博茨瓦纳遣返津巴布韦人
津巴布韦负责安全的国务部长穆南加瓜说,博茨瓦纳已经把在两国边境地区杜克韦营地的一千二百名津巴布韦人遣返回国。
加纳一高级代表团访问古巴
加纳全国临时保卫委员会主席杰里·约翰·罗林斯七月三十日结束了对古巴的正式友好访问,动身回国。这是今年以来到古巴访问的第二个非洲国家高级代表团。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外论摘要

金兰湾——苏联称霸太平洋的战略基地
日本《军事研究》杂志1984年7月号刊登山崎太喜男的一篇文章,题为《金兰湾——苏联称霸太平洋的战略基地》,摘译如下:
实现以河内为盟主的“印支联邦”已经越来越困难了,而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之一在于苏联。苏联的目的不是使越南强大起来,而是要通过使越南与柬埔寨抗争来削弱越南的实力。
苏联的目标,是把越南变为它的“属国”,确保已经到手的岘港和金兰湾等军事基地,而且,苏联还向老挝和柬埔寨直接提供援助,以便最终统治整个印度支那。
首先,对老挝,苏联提供援助每年达一亿美元,为了加强老挝的实力,部署了三十四架米格21战斗轰炸机,为老挝人民军增编了三个师以加强力量,并在装备方面实行现代化。
第二,对柬埔寨(按:指柬伪政权,下同),在到1982年为止的四年内,无偿提供了约三亿三千万美元,1983年后提供了年援助额为六千万美元的有偿援助。
苏联还向柬埔寨派遣了为数众多的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指导下,正对国内主要航空基地和港湾进行整修和扩建。据泰国军方人士说,从去年7月起,开始在磅逊港以东十二公里处建设大型航空基地,并在暹粒省扩建两个空军基地,使其能够供米格23飞机起降。此外,磅逊港和云壤港也在整修,从金兰湾向磅逊港方向行驶的苏联舰船增加了。人们估计,今后有可能采取使用登陆舰只的军事行动。
这表明,苏联企图加强其自身对老挝和柬埔寨的影响。表明苏联在推行它的世界战略时,是如何重视印度支那,它的坚定不移的意图是要在将来把印支置于其统治之下。
1980年末,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TU95“熊”式轰炸机和KA25反潜直升机部队,为了指挥在南太平洋游弋的苏联舰只,确保与远东苏军基地的联系,还在这里建设了远程电子监视中心。还有,据说,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约三十架雅克36、“锻工”式垂直起落飞机,作为航空预备队,并正在逐步建设和健全海底燃料库、载核潜艇用的收藏库、舰船修理设施、运输机跑道等等。
金兰湾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将不亚于美国海军的苏比克湾或珍珠港。
众所周知,苏联的四支舰队,即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北冰洋舰队的根据地都受到出口被西方国家封锁的地理上的制约。
但是,当苏联使用金兰湾时,就不会受到这种地理上的限制,而且,苏联的海军力量可以在地面基地的飞机掩护下行动。
苏联是依据1978年11月3日签署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的附件《军事合作协定》,把金兰湾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前进据点的。其后,苏联对港湾和空军基地进行了整修,于1979年3月和10月在这里停靠了水面舰只和潜艇,1980年以后则有大型舰只到此停靠,航空母舰“明斯克”号也于1980年9月进入金兰湾港。这样,金兰湾就名副其实地变成了苏联海军的一大根据地。其中,特别重要的设施有以下几个:
第一,是拥有三千米级跑道的空军基地。四架图95“熊”式远程侦察机已部署在该基地,并每两个月与滨海边疆区的基地换班,这些飞机用来在北至巴士海峡南到纳图纳群岛的广阔海域进行巡逻。据说,从去年11月起,该基地还部署了空中加油机和一个飞行队的图16“獾”式中程轰炸机,最近又部署了米格23战斗轰炸机。
第二,是核潜艇的锚位。由于这一设施的完成,从1981年起苏联进攻型核潜艇可以进港停泊,给美国第七舰队和经南中国海的西方海上运输线造成威胁。
第三,是电子监听设施。依靠这个设施,苏联能够侦察到在南中国海行动的美国舰船,以及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的动静。
第四,通过整修浮船坞和长驻潜艇母舰,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这些设施的整修和扩充,使苏联在金兰湾停泊的舰只达到三十艘。
现在,金兰湾已开始发挥苏联海军的一大根据地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