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随笔

一心一意不容易
  邵而为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故事会》,创始于“文化大革命”前。近几年恢复正常出版以后,可以说“期期向上”,发行量已达五百万份,并且仍保持着继续上升的势头。
《故事会》是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既是为讲故事的提供脚本,又可以供读者直接阅读。它的发行量不断上升,正说明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这效果一不靠特大广告;二不靠刊名的花样变换;三不靠赶时髦的文艺思潮;四不靠大美人的招贴,而只是靠着扎扎实实的生活内容和朴朴素素的艺术风格。说刊物之间互相竞赛也好,互相竞争也好,最后总要“货卖于识家”,拙者遥遥领先,“巧”者望尘莫及,怨天乎?尤人乎?嗟叹无人识货乎?
按照通常的看法,讲故事之类属于“通俗文艺”或“民间文艺”,其地位似乎在纯文艺刊物之下,不大为人所重视。《故事会》在文艺刊物中名不惊人,大概与此偏见有关。但据我个人的粗浅印象,无论是“文革”前或近几年,《故事会》的有些作品思想艺术质量相当高,放进某些文艺刊物并无逊色之感。因此,从读者欣赏趣味的高低雅俗来讲,恐怕就不好说《故事会》的读者都是“土包子”、“下里巴人”,相反的是他们保持着民族传统的健康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高就高在邪门歪道的东西挤不倒它。
有些文艺刊物也经常强调要立足当地,面向基层,可是办得并无起色,甚至发行量不断下跌。原因何在?有人以为文艺刊物多起来了,发行量就有普遍下跌的趋势,这种看法恰好掩盖了质量不高必不受欢迎的真相。刊物销数下跌,失去的首先不是金钱,而是读者的热情。刊物越不能吸引读者,就跌得越多。在相同的条件下,《故事会》为什么不下跌?面向基层、面向农村,说说容易,实行起来并不简单,至少在态度上就有一心一意的面向和目有旁视的差别。有的刊物尽管这样说,做起来则左顾右盼,脚摇心乱,结果是上不上,下不下,高不成,低不就。气球放到空中很好看,而文艺刊物悬空了,飘荡不定,又有点玄乎。我不说《故事会》已经是完美无缺了,但在一心一意面向基层、面向农村这点上,是有韧性的。不求闻达,耐得冷清,这也正是它的发行量稳步上升的根基或所谓奥秘之所在。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杂技艺术进西藏
  ——访杂技魔术演员张立光
  苏荣文并摄影
1981年,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作了汇报演出,唯独没有西藏代表参加。这一情况,引起了一位年轻代表的注意,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杂技团的青年演员张立光。好青年志在四方。张立光下了决心,他要争取到西藏去工作,为发展西藏的杂技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亲友们纷纷劝阻张立光去西藏,张立光可是铁定了心,他说为了填补西藏在杂技艺术上的空白,我愿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领导上看到了这个青年人可贵的志气,看到了他对西藏人民一颗赤诚的心。于是,批准了他的要求。1983年2月,他高兴地来到了西藏。
张立光出生在杂技艺术世家。他五岁跟父母学习杂技魔术,八岁就参加了沈阳市杂技团工作。他在父母严格的训练下,逐渐掌握了一套高难度大的杂技技巧。
西藏,正是年轻人发挥聪明才智的好地方。张立光克服了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等困难,第一次把杂技艺术送上西藏高原。他不仅在海拔三千米的地方演出,而且还使生活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哨卡、边村的战士和藏族边民看到了杂技。一年多来,从古城拉萨到千里边疆,到处都撒下张立光的汗水。他为西藏部队和藏族人民群众共演出杂技、滑稽节目、魔术一百多场。每场演出都受到广大观众的赞扬。有一次,他随演出队到海拔四千三百米的那曲地区演出。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杂技的藏族群众,在他表演“走软钢丝”节目的短短七分钟过程中,热烈的掌声和笑声竟达三十七次之多。演出后,藏族群众纷纷拥到台前,和他亲切握手,感谢他为西藏边疆人民演出了精彩的杂技节目。
为了使藏族群众了解杂技,他还经常抽空到群众家里,边演出边调查。他根据西藏地区的特点和藏族群众的风俗习惯,自编自演了一些杂技、魔术、滑稽节目,受到藏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张立光懂得,要使杂技艺术在西藏扎根,还必须培训更多青年演员。他不仅为西藏军区文工团培训了十名杂技、魔术、滑稽演员,还为当地培训了八名藏族杂技小演员。他拿出工资,为小学员买来练功衣裤和练功鞋;他怕孩子们练功体力消耗大,宁愿自己吃干粉,把大米饭分给学员吃;每天他总是提前起床,步行几里去接藏族小学员来练功。有时练功晚了,他就把自己睡的床铺让给孩子们睡,自己睡在书桌上。寒冬腊月,由于他经常睡在书桌上,冻得他腰疼病复发。张立光为了培养藏族人民第一代杂技艺术小演员,真是操碎了心!
今年藏历年期间,张立光培训的八名藏族小学员中,已有两名登台演出。你看,那杂技艺术之花在世界屋脊开放得多么绚丽!(附图片)
  张立光表演杂技《走软钢丝》


第8版()
专栏:电视之窗

  电视连续剧《少帅传奇》
吉林电视台录制的电视连续剧《少帅传奇》(五集),再现了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在一九二八年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年仅二十八岁的张学良,在
“皇姑屯炸车案”之后,分辨局势,力排纷纭,维护了民族的统一与尊严的一段史实。该剧通过带有传奇色彩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这位“集国难家仇于一身”的爱国将领,在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漩涡中性格发展的脉络。
这部电视剧是李政、赵云声根据他们的同名话剧改编的。它仍保持了原剧本尊重重大历史事件,注重人物塑造,剧情紧凑等正剧特色,并以更丰富的情节、细节和场面描写,弥补了话剧舞台的不足。导演姚秀兰、丁一民在处理上较好地设置了一些悬念,成功地将张学良、赵媞、于凤至等历史人物艺术地再现于电视屏幕之上。
六月二十八日,全国政协西安事变史领导小组成员和中央统战部领导同志看了这部电视剧,一致认为该连续剧有历史意义又不乏现实意义,能给观众以爱国主义的教育。
中央电视台于七月七日晚开始向全国播出。
(方正)(附图片)
张学良(寇振海饰)和赵媞(刘艺饰)在一起 王连富摄影


第8版()
专栏:

  来自北影的影讯
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正在积极摄制一批新片,它们是:
《悠悠故人情》 影片从几个侧面,表现了彭德怀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士兵、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歌颂了彭德怀同志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操。影片即将摄制完成。王炎、丁隆炎编剧,王炎导演。丁笑宜饰彭德怀;主要演员还有马昌钰、沈德珍、方舒等。
《寒夜》 由阙文、林洪桐根据巴金四十年代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通过一个小知识分子汪文宣一家于抗战胜利前后在重庆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在已摄制完成。导演阙文,许还山饰汪文宣,潘虹饰曾树生,林默予饰汪母。
《双雄会》 这是一部取材于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的大型历史故事片。影片主要描写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在潼关南原大战失利后,冒险去谷城秘密会见张献忠,共商重新起义的一段故事。李准编剧,陈怀皑导演,许还山饰李自成,杨在葆饰张献忠。
《蓝色的花》 影片反映一位八路军老干部解放前后与根据地人民血肉相连的故事。现正在进行后期制作。李国文、冯毅夫、黄宝善编剧,水华、马秉煜导演,郭凯敏、沈丹萍、李仁堂担任主要角色。
 (春草)


第8版()
专栏:山川风物

  千古风流八咏楼
姜志雄 吴汉能 文 余子力 摄影
在纪念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诞辰九百周年之际,欣闻江南名楼八咏楼正在全面整修,特别高兴。
八咏楼位于浙江省金华城南面、婺江之畔的高阜上,为南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东阳太守沈约所建,当时命名“元畅楼”。沈约《八咏元畅楼》诗,传诵一时,于是,后人把元畅楼改称八咏楼。八咏楼曾两遭火焚,多次重修。现存的八咏楼是清朝时重修的,虽然历经沧桑,仍然可以看出当年的风姿。楼高约三十余尺,上下二层,四根斗大的红漆圆柱,支撑着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十分壮观。
八咏楼名闻遐迩,历代名士文豪,凡到金华者,莫不慕名而往。李清照南渡以后,避居金华,八咏楼一带也留下了她徘徊的足踪。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里提到的“双溪”,就是指缓缓流过八咏楼前的婺江。她更有一首赞美八咏楼的诗篇:“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诗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和国愁家恨都溢于言表。
如今,八咏楼正在修复,并在楼前筑起婺江长堤,堤内辟为婺州公园和儿童公园。当人们在这里游览,想起女词人孤寂的晚年,更会觉得今日的阳光明媚。(附图片)
  八咏楼搂景


第8版()
专栏:雨丝集

  雨丝集
  秦力
值得注意的新信息
图书馆是刊物、出版社的反馈信息重要来源之一。前不久,某家出版社召开图书馆座谈会,从回笼来的信息得知,近年来读者的读书口味有较大的变化:据一个图书馆的抽样统计数表明,曾经风靡一时的侠义小说和推理侦破小说,目前出借率急剧下降,而中国现代中长篇小说的出借率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原来一些受冷落的书,如文艺理论、美学等,如今成了热门书。
生产部门要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品种,否则产品就会滞销。艺术品生产虽不同于物质生产,但从尊重自己的需求对象来说,它们是共同的。目前,广大读者的欣赏趣味在变化,欣赏水平有所提高。这个新的信息,值得我们的刊物、出版社和发行部门注意!
珍惜“黄金时间”
春天,是一年的“黄金时间”;青春,是一生的“黄金时间”。电视台也有自己的“黄金时间”——按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天的
“黄金时间”是在晚上七点至九点之间,而一周的“黄金时间”是星期六晚上。谁不希望度一个愉快的周末呢?阖家老少围坐电视机前,欣赏一台精彩的节目,诚为乐事。
一段时间以来,电视台周末“黄金时间”安排的节目不够丰富,不够抓人,观众颇多意见。最近,听说中央电视台准备以组织安排好周末晚上的节目为突破口,来带动整个电视节目的改革,此举值得欢迎。当然,周末的节目安排要为多数人所欢迎,是很不容易的。希望电视台的同志广泛征求电视观众的意见,请大家出主意,群策群力把周末的电视栏目办好。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
最近,国务院文化部出版局、艺术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商定:建国三十五周年前夕,在杭州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年画作品筹展期间,对1953年以来的优秀年画作品进行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
第三届年画评奖设:优秀年画作品奖,优秀年画作者奖,优秀年画编辑工作奖、研究工作奖、出版工作奖、发行工作奖,对年画工作有卓著贡献者授予荣誉奖。
(明之)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世界知识画报创刊一周年
世界知识出版社将于7月7日举行世界知识画报创刊一周年座谈会。一年来,画报以图为主,为广大读者介绍世界情况、传播国际知识,由于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事性的特点,因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稳步上升。在创刊一年之际,他们采用座谈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争取把画报办得更好。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名人传记》将问世
河南人民出版社将创办《名人传记》文学双月刊。发表古今中外政界、军界、文学界、艺术界、史学界、经济界等各个行业、各个方面的名人传记。今年将出试刊两期,1985年元月起,将出双月刊。
(湖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