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美重申愿同苏谈判太空武器问题
本报讯 美国总统里根7月2日重申他愿意同苏联就空间非军事化问题举行会谈,虽然莫斯科拒绝了它想把谈判扩展到其他军备控制议题上的建议。
里根是在玫瑰园和华盛顿棒球界的知名人士一起照相时这样说的。
他还说,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本周末返回莫斯科述职和度假时,将替他给苏联领导人“带一个口信”。
看来,美国似乎很有把握地估计苏联有可能履行诺言,即在9月同美国进行防止宇宙军事化的会谈。
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2日说,“我们9月份将赴会。”国务院发言人龙伯格也说,“我们正通过外交渠道安排这次会议的讨论。”
自6月29日苏联提出与美国在维也纳举行有关禁止在外层空间使用一切武器的会谈以后,华盛顿立即表示接受,但附加了一个条件,主张把太空武器与中程和战略核武器问题一起讨论。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表示拒绝,认为这是一个不能接受的先决条件。
接着,美国又发表声明,虽然仍坚持应同时讨论太空武器和核武器问题,但表示愿意根据苏联的建议同苏联坐下来谈判。
引人注目的是,塔斯社1日发表声明拒绝美国对防止宇宙军事化谈判提出先决条件时,仍然表示“苏联政府提出为防止宇宙军事化着手进行谈判的建议仍旧有效。”但西方外交人士还是有点担心,苏联会不会由于坚决不给里根总统捞取大选资本,最后取消9月同美会谈的安排,或把会谈拖到美国大选以后。


第6版()
专栏:

  苏英外长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互相指责
新华社莫斯科7月2日电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今天设宴招待正在莫斯科访问的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双方在宴会上讲话时就当前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互相进行指责。
关于欧洲中程导弹问题,葛罗米柯说,在西欧部署美国的新导弹并没有带来安全。他指责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由于部署美国导弹而加剧了危险。杰弗里·豪呼吁苏联尽快回到日内瓦苏美核谈判桌前来。他说,不谈判是不会解决问题的。美国准备任何时候都可开始谈判,不附带先决条件。
葛罗米柯指责美国对苏联政府关于禁止太空武器建议的答复是“为了捞取选票而进行的欺骗”。美国主张把禁止太空武器的谈判同限制欧洲导弹以及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合并举行,是“提出先决条件”,是为了“埋葬苏联的建议”。杰弗里·豪表示欢迎美国迅速答复苏联关于就太空武器进行谈判的建议。他说,西方表现了积极态度。
葛罗米柯指责北约国家在世界各地“制造危险的紧张局势策源地”。杰弗里·豪则强调,“使第三世界国家和东西方都十分不安的一个地区性问题是阿富汗问题”。为了寻求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必须使阿富汗人民能够自由表达他们的意愿。
关于苏英双边关系,葛罗米柯认为,两国关系近几年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有某些倒退。他把英国外交大臣这次访苏看作是两国“有益对话的继续”。葛罗米柯和杰弗里·豪都主张扩大两国的贸易关系。
杰弗里·豪是7月1日前来苏联进行访问的。这是英国外交大臣七年来第一次访苏。杰弗里·豪昨天抵达莫斯科时发表讲话说,他把这次访问看成是英苏之间促进了解的长期过程的开端,并将有助于东西方之间的总的联系。他说,他并不期望此行能取得具体结果,但希望双方将更清楚了解对方的观点。据塔斯社报道,今天他向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就广泛的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问题举行了会谈。会后,英国代表团就杰弗里·豪同葛罗米柯的会谈发表了公报,重申英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
据悉,杰弗里·豪在7月3日结束访苏之前,还将继续同葛罗米柯举行会谈,并可能会见苏联领导人契尔年科。(附图片)
  葛罗米柯外长会见杰弗里·豪外交大臣。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塞内加尔人民抗旱自救
  本报记者 徐德文
连年大旱,对靠天吃饭的塞内加尔确实是个毁灭性的打击。记者前往塞内加尔北方圣路易途中一路看到,龟裂的土地上光秃秃地寸草不生,瘦得皮包骨头的羊群饿得在啃垃圾堆上的纸盒和塑料袋;在偶尔有几棵树的地方,牧羊人用长竿勾树上稀疏的树叶来喂羊;公路两旁也不时发现饥渴而死的牲畜。南方的卡萨芒斯历来被称为塞内加尔的“天堂”,是著名“粮仓”和花生、水果产地。这里有大片桔林和连绵不断的椰林,但树叶萎蔫,有的已呈黄色。该省的阿菲尼亚姆村的村长用刚摘下来的桔子招待我们,桔瓣干巴巴的没有汁水。主人说,如果不下雨,桔树可能枯死。农村发展部负责人说,今年的旱情比前两年严重,好几个地区粮食颗粒未收,小米和高粱的产量降到独立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缺乏饲料,大批牲畜死亡,光这一项就损失一百亿非洲法郎。塞内加尔朋友说,要是在独立前遇到这样的灾情,肯定会饿殍遍野,但是现在尽管国家缺粮三十万吨,却没有出现这种悲惨景象。这是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旱自救的结果。
在严重缺粮的情况下,塞内加尔政府除呼吁国际组织援助,进口了大批粮食外,还组织了以农村发展部为首的“支援农村委员会”,负责救济工作。迪乌夫总统向全国发出呼吁,号召人民开展支援农村的“团结互助运动”。他带头捐献两个月工资,各部部长纷纷响应,各行各业的职工也都以实际行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捐献活动。塞内加尔朋友说,捐集来的几亿非洲法郎和几万吨粮食,对三百万灾民来说,虽然是杯水车薪,但这一运动,对促进全国人民的团结,发扬互助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意义是很重大的。
塞内加尔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农民恢复生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近政府成立拥有二百亿非洲法郎资金的国家信贷银行,保证农民能得到必要的信贷;还决定免去农民的各种欠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并向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和其它生产物资。与此同时,政府还对农村的经济结构进行改革,建立了由村民选举产生的“农村理事会”领导的“村民合作社”,保证农民有充分的自主权。
据塞内加尔朋友说,考虑到雨季越来越短,有的地区的水利设施一时还难以收益,农业科研人员已培育出成熟期短的花生、谷子、水稻和棉花等良种。谷子良种苏玛3号的生长期只有九十天,每公顷最高产量可达二点五吨。55—437型和73—33型花生良种只要九十天就可收获。现在这些优良品种已在雨水少的干旱地区推广。
“旱情教育了人们,靠天吃饭不行,必须狠抓水利建设。”经济部门的一位官员深有感触地这样对记者说。据他介绍,塞内加尔独立以来也注意抓水利建设,打了一千多口井,还与毛里塔尼亚、马里联合成立了塞内加尔河开发组织,并于1979年动工修建迪亚马大型水坝工程。但由于缺乏资金,主观上靠天吃饭的思想没有解决,现有的水利措施跟不上旱情的发展,遇到大旱就无法抵御。塞内加尔政府吸取了这一深刻教训,在制定第六个四年(1982—1984年)计划中,强调了水利建设。目前正在实施一项紧急计划,帮助三百零一个大村庄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1983年打井一百九十八眼,1984年打井三百四十眼。对北方的大水坝工程、南方的小水坝工程以及对冈比亚河和塞内加尔河支流的治理也在加紧进行。
据塞内加尔朋友说,政府还在制定长远的抗旱规划,如建立防护林带,阻止沙漠南侵,防止土地碱化;钻新机井一千八百口,挖井四千五百口,加深挖井四千三百口;此外,还计划扩大水浇地和水稻种植面积,开荒地为新牧场,改良草种等,以争取尽快做到粮食自给和牲畜增产。这使人感到,尽管还有不少困难,但塞内加尔人民的团结斗争是一定会取得胜利的。(附图片)
  图为塞内加尔迪亚马大水坝的溢洪闸工地。


第6版()
专栏:

  美记者谈里根大选外交
本报讯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近日连续发表著名记者约瑟夫·哈希的文章。哈希认为,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里根总统已暂时停止了他的战略攻势,他的政策在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文章说,“最大的变化是对中东的政策。对黎巴嫩的前沿战略变为全部撤退”。“里根成了消极旁观者,而不是重要的行动者。”
在对中美洲的政策上,虽然变化还没有那样大,“但一年前上涨的美国干涉的潮流看来正在退落”。
哈希说,“美国如今仍然推行一项决心遏制苏联的政策,但是,坚决遏制的政策与一项前进战略是不同的。”作者认为,“苏联人又处于新的孤立时期”,他援引舒尔茨的话说,美国指望苏联“采取克制态度。”


第6版()
专栏:

  宋双说民柬将粉碎越南准备发动的雨季攻势
新华社曼谷7月2日电 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总理宋双今天在这里说,民主柬埔寨抵抗力量决心粉碎越南侵略者准备在雨季发动的新攻势。
宋双是在曼谷会见外国记者和新华社记者时说这番话的。
他说,越南侵略者并不甘心于他们在旱季攻势中所遭受的失败。越南正在向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控制的安比、索山等地区的对面增派军队。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已经侦查到了敌人的行动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他对记者说,每月平均大约有一千柬埔寨人不堪忍受越南殖民者的欺凌和勒索而逃往解放区,有些人还要求发给武器,去打击越南侵略者。他呼吁一切友好国家提供更多的援助,使柬埔寨人民能够更有效地打击侵略者。
他说,在旱季中,民柬国民军对越南占领的柬埔寨几个省会的进攻,减轻了越南侵略军对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武装力量的压力。
宋双说,民主柬埔寨三方一致认为,我们只接受一个独立、中立、不结盟的柬埔寨。任何人都无需怀疑我们的决心,我们将并肩战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6版()
专栏:最后消息

  黎政府军接管贝鲁特
本报讯 黎巴嫩政府宣布,政府军定于7月4日早晨接管贝鲁特市,由九千名穆斯林和基督教军人混合组成的两个旅进驻,以接替各派系的民兵。敌对的民兵派系已经同意把他们的重武器收缴在贝鲁特市郊的武器库里。曾在贝鲁特街区进行过激烈战斗的各派民兵,现在接到了撤离街头的命令。据黎巴嫩国家电台7月1日宣布的时间,7月5日还有三个连接东西区的关卡将要开放,7月6日,被关闭了五个月的机场、港口也要开放。


第6版()
专栏:

  法共举行中央全会
本报巴黎6月30日专电 记者翟象乾报道:法共中央全会于6月26日和27日在巴黎召开,讨论6月17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的结果和今后党的任务。
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法共的得票率大幅度下降,仅得选票11.2%,所获议席由十九个减为十个。法共各地党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对选举结果进行了讨论,这次中央全会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举行的。
会上,法共政治局委员波普朗代表政治局作了报告,分析了法共在选举中失利的原因和当前形势,并提出了党的任务。
全会通过决议,强调法共二十四大所作的通过民主走向社会主义的战略决策的有效性,并定于明年2月6日至10日举行党的二十五大,还准备在今年9月8日和9日举行大规模的《人道报》节,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第6版()
专栏:

  葛罗米柯会见钱其琛
新华社莫斯科7月2日电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今天下午会见了正在莫斯科访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
会见时,他们就中苏关系和一些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钱其琛副部长强调了消除障碍对改善中苏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并且就苏方关于改善中苏关系不应损害第三国的讲法阐述了中方的立场。他指出,作为一条原则应当是不损害所有第三国的利益。中国不想损害任何第三国的利益。但是在苏联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中国是第三国,不应当损害中国的利益。
会见时在座的还有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贾丕才和中国驻苏联大使杨守正等。
贾丕才副部长今天设午宴招待钱其琛副部长及其随行人员。出席宴会的还有苏联外交部秘书长福金和杨守正大使等。


第6版()
专栏:

  西共主席和总书记接见中联部副部长
据新华社马德里7月2日电 (记者王春荣)西班牙共产党主席伊巴露丽和总书记伊格莱西亚斯今天在西共总部分别接见了正在这里参加西共节庆祝活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中联部副部长李淑铮。
接见时,李淑铮转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对伊巴露丽和伊格莱西亚斯的热情问候。两位西共领导人都表示将要继续发展西共和中共之间的友好关系。
李淑铮还转达了胡耀邦和邓小平对伊巴露丽再次发出的访华邀请。这位八十九岁高龄的西共主席说:“我不会忘记我以前对中国的访问,不会忘记我们深深热爱的中国同志。我很愿意再次到中国去访问。”
伊格莱西亚斯总书记在接见李淑铮时愉快地回顾了对中国的访问,并且说,他和西共领导都认为这次访问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他指出,西共和中共两党有许多观点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各党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和对国际形势的分析等原则问题上是一致的。


第6版()
专栏:

托伦蒂诺外长谈新政府的外交政策
  菲律宾将继续同中国保持友好
新华社马尼拉7月2日电 菲律宾外长阿图罗·托伦蒂诺今晚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说,菲律宾政府将继续同中国和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他说,“我们之间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不应当影响这些国家和菲律宾之间的友好关系。”他说,“菲律宾将在不牺牲它同美国的友谊和关系的同时,继续与苏联、中国等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因为这恰恰表明我们是奉行独立的政策。”
托伦蒂诺说,菲律宾同美国的关系将在非常友好的基础上继续下去,但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独立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在谈到同东盟其他成员国的关系时,这位新任外长说,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亲密的基础,而菲律宾已经扩大它同东盟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他表示相信,在不改变在柬埔寨问题和其他类似问题上的立场及利益的情况下,东盟国家可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
托伦蒂诺还说,菲律宾将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第6版()
专栏:

  古巴开始从埃塞俄比亚部分撤军
据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哈瓦那消息:古巴外交部副部长奥斯卡·奥拉马斯2日在哈瓦那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证实,古巴已开始从埃塞俄比亚部分撤军。这是古巴第一次正式承认它已开始逐渐撤出它在埃塞俄比亚的军队。
奥拉马斯说,鉴于埃塞俄比亚“已加强了防务能力”,古巴认为调整它在这个非洲国家的军事力量的时刻已经到来。
奥拉马斯指出,古巴是“由于埃塞俄比亚要求它帮助抵抗来自索马里的侵略”而向这个非洲国家派出军队的。据报道,古巴第一批部队于1977年秋天抵达埃塞俄比亚,目前有一万三千名古巴官兵驻扎在那里。
这位古巴副外长重申,古巴从另一个非洲国家安哥拉撤军,要以今年3月由安哥拉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和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签署的联合声明提出的四项条件为基础。
奥拉马斯同时重申古巴支持安哥拉政府同南非当局进行谈判的立场。


第6版()
专栏:

  中共代表团结束对巴西的访问
据新华社巴西利亚7月2日电 (记者段之奇)由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朱良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结束了对巴西首次友好访问,今天离开里约热内卢前往阿根廷继续访问。
在巴西访问期间,中共代表团同执政党民主社会党总书记奥梅罗·桑托斯及其他领导人举行了座谈。双方介绍了各自党的简史、方针和政策以及组织概况。双方强调了党和党之间的接触与来往,并交流了发展经济和科技文化方面的经验,交换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代表团在首都分别拜会了众议院议长弗拉维奥·马西利奥和总统府计划秘书处主任德尔芬·内托,以及巴西民主运动党、巴西民主工党、巴西劳工党和巴西工党等党在国会代表的领导人。


第6版()
专栏:

  中国民航北京—巴黎航线增加航班
据新华社巴黎7月2日电中国民航在北京—巴黎航线上又增加了一次航班。今天,一架波音747SP大型客机载着二百一十三位中外乘客抵达巴黎。中国民航北京—巴黎航线是1974年开辟的,每周只有一个航班,往返于两国首都之间。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加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一航班已达到每班客满的程度。经同法国有关单位商妥,中国民航决定从7月1日至10月31日增开这一季节性航班。


第6版()
专栏:

中国康复考察代表团访问加拿大
据新华社渥太华7月2日电 以中国残废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王鲁光为团长的康复考察代表团一行八人今天上午结束对渥太华六天的访问,离开这里前往多伦多。在渥太华访问期间,代表团对这里各康复中心的建筑设计以及脊髓损伤和截肢等康复医疗及设备、组织机构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第6版()
专栏:

  中国致公党访问团结束访菲抵达加拿大
据新华社马尼拉7月2日电 (记者陈家咏)由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率领的中国致公党访问团结束了对菲律宾的九天访问,今天离开马尼拉前往加拿大进行访问。
黄鼎臣在离开马尼拉时对新华社记者说,访问团的访问是顺利和富有成果的。他对菲律宾洪门竹林协义团和洪门进步党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
他说,菲律宾洪门团体和菲华社会在发展菲律宾的国民经济、社会福利和促进中菲友谊方面所作的贡献给访问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新华社渥太华7月3日电 中国致公党访问团应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邀请2日乘飞机抵达温哥华,开始对加拿大访问。代表团由六人组成,团长是中国致公党主席、八十三岁高龄的黄鼎臣。
“洪门”是历史悠久的华侨组织,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东南亚各国。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机关报《大汉公报》7月3日发表的社论援引黄鼎臣在出国前的讲话说,致公党的这次访问,“主要是看望海外的洪门大哥,介绍中国的建设和中国致公党的情况,相互增加了解,促进友谊,加强团结”。社论说,“中国首次民主党派出国访问,得与海外广大的洪门昆仲作亲切的接触、交往,对祖国四化建设,和平统一大业,国家富强,兴旺发达,将获得一定的效果。”代表团在抵达温哥华机场时受到加拿大一些洪门元老等的欢迎。


第6版()
专栏:乌干达通讯

  在复兴的道路上
——乌干达纪行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受欢迎的“第二窗口”
1982年,乌干达国家银行设立两个外汇兑换窗口。第一窗口可按正常比价用当地货币先令兑换外汇;进口石油等国家急需物资的部门才享有兑换权。第二窗口实行浮动汇率。每天国家银行高价抛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各企业和私商都可以提出申请,并以投标方式用当地货币购买,买价一般要高出正常汇率三、四倍。这对回笼货币、打击外汇黑市交易和稳定物价起了不小作用,更重要的是国营企业和私商能从这个窗口弄到急需的外汇,有利于搞活经济。不过由于政府外汇有限,目前只能满足部分公私企业和商人的需求。
金贾烟厂是乌干达唯一的香烟工厂,烟草原料来源一直充足,月生产能力为八千万支。1980年,由于工厂没有外汇进口机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工厂差不多陷于停顿,全厂五百多名工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机器躺了一年。现在该厂生产情况良好。工厂副经理说,目前每月香烟产量可达五千万到六千万支。问起工厂外汇来源,他说:“这多亏‘第二窗口’救了我们厂。”
我们所参观过的商店和市场,商品都相当丰富,大部分是进口货。只要有钱,从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冰箱和彩色电视机,几乎什么东西都能买到。我们问过几家店主,其经营方式大体相似:高价从“第二窗口”买到外汇,从国外进口商品,然后再以高价卖出。商品标价都很高,据说从中赚利不少。陪我们参观的当地朋友说,这一两年乌干达市场状况变化非常大,以前有钱买不到东西,现在是东西多得没钱买。
“让非洲明珠重放光彩”
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乌干达已迈步向前。但前进途中困难不少。
国家职工工资太低是政府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三年来,政府虽然多次普遍提高工资,但目前工人和国家职员微薄的薪俸与昂贵的物价仍很不成比例。一个当地官员说,“要普遍大量加薪,目前哪有这样的财力?”这不难理解,任何国家都一样,工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生产来解决。
多年战乱留下的痕迹至今处处可见。坎帕拉指挥交通的红绿灯无一完好,街道路面大都坑坑洼洼,残破不堪。据说,多数工厂设备年久失修,加上缺乏零配件和原料,目前开工率平均只有30%左右。此外,部族矛盾需要妥善处理,社会治安也亟待整顿。
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乌干达政府满怀信心地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让非洲明珠重放光彩!”乌干达可耕地面积占全部国土的三分之二,河湖众多,气候湿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与许多非洲国家相比,经济文化都曾经比较发达。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乌干达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民族经济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国家的复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要政府继续执行符合国情的各项政策,逐步使国家政局趋于稳定,乌干达人民美好的愿望一定会变成现实。(续完)(附图片)
  图为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