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短评

  团结斗争的新起点
6月28日,巴解五派组织在第三次亚丁对话会议上就所有争论的问题达成了协议。这项协议确定了阿拉法特在巴解组织中的领袖地位和在巴解内部实行联合领导的原则,并一致同意为尽早召开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作好准备。五派组织在亚丁会议上,重申了巴解组织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决定同取消巴勒斯坦事业的种种阴谋进行斗争。这次会议为恢复巴解内部团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将对今后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产生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侵略扩张政策,肆意践踏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妄图取消巴勒斯坦事业。巴勒斯坦人民面临的斗争形势是严峻的。这就向巴解组织提出了消除内部分歧、加强团结的紧迫任务。巴解内部的各派组织虽然力量大小不等,但都是在反对以色列扩张主义的浴血奋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尽管各派组织的斗争策略不尽相同,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因此,实现巴解组织的团结合作,不仅是为了今后可以更好地集合力量开展斗争,而且也是遏制以色列的侵略扩张和解决中东问题的根本保证。反之,如果内部步调不一,乃至兄弟阋墙,只能削弱自己而有利于巴勒斯坦革命的敌人。巴解各派组织在亚丁的对话会议上正是汲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协商消除歧见,在巴解内部的政治和组织问题上达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协议。亚丁会议的成功,将作为巴解组织重新恢复团结的起点而载入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史册。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朋友和兄弟,中国人民对亚丁会议取得的成就感到衷心的欣慰。
巴解组织自成立以来历经艰难险阻,今后还会遇到种种困难,内部产生不同看法也在所难免。但我们相信,只要巴解组织各派力量在亚丁会议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团结,共同对敌,就一定能够把巴勒斯坦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6版()
专栏:

非加太集团和欧洲共同体部长会议结束
  新的洛美协定谈判取得进展
据新华社卢森堡6月30日电 为期三天的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和欧洲共同体部长会议今天在这里结束。来自非、加、太地区的六十四个国家以及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的七十多名部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两主席之一、牙买加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休·希勒说,这次会议就签署新的洛美协定举行的谈判取得了进展。
希勒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欧洲共同体和非、加、太集团的部长们就新的洛美协定交换了意见,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磋商。他说,“我认为,会议起了很好的作用。”
希勒说,欧洲共同体和非、加、太国家集团就社会和文化合作、地区合作以及农业合作达成了一项协议。目前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在晚些时候的布鲁塞尔大使级和部长级会议上继续讨论。新的洛美协定准备工作完成后将在多哥签署。
会议两主席之一、法国对外关系部长谢松说,“我们已接近起草新的洛美协定的最后阶段。”他说,在新协定的内容上存在着四、五个棘手的问题要解决。谈判是艰巨和复杂的。谢松指出,新的洛美协定将包括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在第二个“洛美协定”中已得到的全部权益。
这次会议是去年10月以来欧洲共同体和非、加、太地区国家举行的第四次部长级会议。
洛美协定每五年签订一次。现行的第二个洛美协定将于1985年2月期满。


第6版()
专栏:

  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形势好转
  孟加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缅甸通货膨胀率下降
  毛里求斯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几内亚致力振兴农业
据新华社达卡电 孟加拉国首席财政秘书和财政顾问西杜扎曼6月27日下午在达卡公布的年度预算报告中说,1983—1984财政年度(到6月30日止),孟加拉国已经摆脱经济衰退的影响,国民经济预计将比上一年度增长4.5%。
他说,今年的粮食产量预计将从去年的一千五百一十万吨增加到一千五百五十万吨。但是由于自然灾害,整个农业部门的增长率将从去年的4.7%降至4%以下。工业的增长率将从上年度的0.3%增加到5.7%。
西杜扎曼预计,孟加拉国今年的出口收入将达八亿二千五百万美元,比去年增加21%;外汇储备在本财政年度结束时估计将超过五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二亿美元。
新华社仰光电 据此间报纸6月22日报道,缅甸总统吴山友昨天在仰光省举行的党、国家、群众和阶级组织领导人会议闭幕式上说,缅甸全国经济形势令人满意。
吴山友说,工业化国家经济衰退对发展中国家多少都有些影响。缅甸虽然也受到影响,但经济形势仍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在1979至1982年期间,缅甸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6.5%,通货膨胀率也在下降。
他说,缅甸经济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增产。而农业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播种优良品种、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水利灌溉条件等。
吴山友说,缅甸将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经济增长率不断提高。
据新华社塔那那利佛(马达加斯加)电 据6月27日在这里收到的毛里求斯22日的《快报》报道,毛里求斯立法议会21日通过了1984—1985年度财政预算。预算表明,毛里求斯的经济状况已开始有所改善。
在新预算中,毛里求斯政府将继续调整国家的经济,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毛里求斯财政和经济部长卢车米纳赖杜在向议员提出这项预算时指出,经济复苏的迹象已经在毛里求斯出现。尽管全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但是政府的经济调整计划取得了成功。在1983—1984财政年度,通货膨胀率估计为5.6%,这是十二年来最低的。由于经济活动的恢复,去年的就业情况有所改善。
据新华社科纳克里电 (记者杨灿)由兰萨纳·孔戴总统领导的几内亚新政府十分重视振兴农业,陆续制定并开始实施受到本国农民欢迎的农业政策和措施。
新政府从今年4月执政以来,把振兴农业列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兰萨纳·孔戴担任总统后第一次在电台向全国发表讲话时就宣布,几内亚将实行不加任何限制的自由化经济,尤其重视农业的发展。随后,政府很快做出决定,取消了向农民征粮的高定额和有关捐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取消了对地区之间农牧产品贸易的各种限制,为农牧产品的流通开放了绿灯。


第6版()
专栏:

  东部南部非洲首脑开会讨论经济合作
宣布优惠贸易区条约开始生效
新华社哈拉雷7月1日电 (记者关云秋)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第三次首脑会议今天在这里开幕。会议宣布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条约开始生效。
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主席、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在会上说:“今天是东部和南部非洲地区经济合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正在进入优惠贸易区各项协定的执行阶段,这样,我们将把优惠贸易区条约所规定的各项条款和议定书付诸实施。”
穆加贝在叙述了削减各成员国之间关税率和为它们之间进出口货物规定较便宜的价格等问题之后说,在逐步削减以至最终废除关税壁垒的情况下,我们要制订出共同的对外关税,以对付来自成员国以外国家的商品。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在会上说,优惠贸易区条约开始生效,这表明了各成员国决心加强团结、坚定信心,来达到建立非洲共同市场以及在2000年以前成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崇高目标。
肯尼亚总统莫伊说,非洲地区拥有作为工业原料的各种重要矿藏和其它资源,“我们不应该放过这个优越条件”。他强调说,“我们应该进一步作出努力,通过条约来加强我们的力量”,以最终实现拉各斯行动计划中所设想的非洲经济共同体。
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在会上代表优惠贸易区各成员国签署了该组织条约生效的议定书。
乌干达和索马里的总统也出席了会议。
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成立于1981年,目前有十四个成员国,拥有人口一亿五千万。其内部贸易额达七十亿美元,目前占非洲全部出口贸易的5%。


第6版()
专栏:

  黎三派民兵保证撤走重武器执行内阁安全计划
新华社贝鲁特7月2日电 据黎巴嫩国家电视台今天援引权威人士的话说,黎巴嫩三派民兵保证从首都各哨所撤走重武器,以执行内阁6月23日批准的大贝鲁特安全计划。
根据上述安全计划,黎巴嫩最有影响的三派民兵——穆斯林德鲁兹民兵、穆斯林什叶派民兵和基督教长枪党民兵必须从贝鲁特东、西两区的街道上撤走,把它们的武器在政府的监督下集中起来。
6月30日,德鲁兹领导人琼卜拉特宣布,他的民兵已开始把火箭发射器、高射炮等从贝鲁特市区撤往他们的根据地舒夫山区。德鲁兹官员昨天还透露,他们将在今天继续把安放在吉普车上的火炮和导弹发射器从贝鲁特西区撤往舒夫山区。
据什叶派希望运动发言人说,同德鲁兹民兵联合作战的什叶派民兵也计划从贝鲁特东、西两区交界的绿线一带撤走重型武器。这位发言人说,准备撤走重武器的命令已经下达。
长枪党民兵领导人法迪·弗雷姆昨天说:“我们赞同安全计划,只要黎巴嫩力量不被撤销,政府军不会被排斥在贝鲁特东区之外。”他说:“我建议从大贝鲁特撤走全部重武器,以便停止对无辜居民不分青红皂白地炮击。”
从首都贝鲁特街道撤走各派民兵的重武器被认为是执行黎巴嫩内阁通过的安全计划关键性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经过整编后的政府军第六旅进驻贝鲁特西区,第七旅进驻东区。在完成安全计划的这两个阶段的工作之后,才有可能进入开放东、西区之间的所有通道、重新开放已关闭了四个多月的港口和机场等下阶段的工作。(附图片)
6月30日,德鲁兹民兵开始从贝鲁特西区撤出他们的重型武器。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罗共决定十一月召开十三大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6月27日电 据罗通社报道,今天举行的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全会决定,于今年11月中旬召开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建议大会继续选举尼·齐奥塞斯库担任党的总书记。
全会决定的罗共十三大的议程是:一,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报告;三,十三大对1986至1990年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示草案;四,修改党章;五,选举党的总书记、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


第6版()
专栏:

  金日成结束对苏联和东欧访问回国
新华社平壤7月2日电 由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率领的朝鲜党和国家代表团,结束了对苏联、东欧八个国家的正式友好访问,7月1日下午乘专用列车回到清津市。
朝鲜党、政领导人金正日、吴振宇、朴成哲、林春秋,党、政、军各部门和各人民团体负责人,以及各界知名人士前往车站迎接。前往迎接的还有有关国家驻朝鲜的使节。
在车站站台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金日成同志检阅了仪仗队。工、农、兵、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儿童的代表向金日成同志祝贺并献了花篮。金日成主席的车队离开车站进入市内,沿途受到三十多万群众热烈的欢迎。
金日成同志一行是5月16日启程出国访问的,在近五十天期间,先后访问了苏联、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八国。


第6版()
专栏:

  中波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新华社华沙6月30日电 (记者汤德乔)中国波兰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关于成立两国政府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议定书今天在这里签署。
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陈慕华和波兰外贸部部长内斯托罗维奇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文件上签了字。
波兰政府副总理奥博多夫斯基和中国驻波兰大使于洪亮出席了签字仪式。
签字后,陈慕华在接受波兰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两个文件的签署“是中波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新起点”。她表示相信,从此两国合作关系将进入新阶段,“两国贸易、经济和科技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奥博多夫斯基对新华社记者说,两国在各个领域“进行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随着两国政府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混合委员会的成立,两国“合作的范围将会显著扩大”。两国贸易、经济和科技合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今天上午,陈慕华分别与内斯托罗维奇和奥博多夫斯基就两国贸易、经济和科技合作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举行了会谈。


第6版()
专栏:

  纳塔说意共政治路线和对外政策不变
新华社罗马6月28日电 意共新任总书记亚历山德罗·纳塔今天对意大利国家电视台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的政治路线仍然是‘民主替代’”,“对外政策方面仍然是为和平、缓和与裁军而奋斗到底”。
纳塔说,“对现政府的态度,我们属于坚决的和彻底的反对派”。他还说,在欧洲议会选举之前,意共曾认为有足够理由劝政府辞职,而不是进行改组或推迟辞职,现在意共仍然要坚持这种意见。


第6版()
专栏:

  菲律宾新政府宣誓就职
据新华社马尼拉6月30日电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今天宣布组成新政府,上届政府大部分内阁成员留任。
新政府由二十五位部长组成,总统还任命了两位总统顾问。上届政府的总理塞萨尔·比拉塔和副总理何塞·罗尼奥留任原职,国防部长胡安·庞塞·恩里莱、安置部长伊梅尔达·马科斯等大部分内阁部长也留任原职。新任命的部长有五位,他们是,外交部长阿图罗·托伦蒂诺、自然资源部长罗多尔福·德尔·罗萨里奥、司法部长埃斯特利托·门多萨、农业部长萨尔瓦多·埃斯库德罗三世和穆斯林事务文化团体部部长西梅翁·达图曼翁。
新的政府已在马科斯总统主持下宣誓就职。
新任菲律宾外交部长阿图罗·托伦蒂诺今天宣布,菲律宾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不变。


第6版()
专栏:

  乍得成立全国独立和革命联盟
据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乍得民族解放阵线—北方武装部队从6月20日至27日举行的特别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解散乍得民族解放阵线—北方武装部队指挥委员会,成立乍得全国独立和革命联盟,作为乍得的执政党。哈布雷总统当选联盟主席。
法新社在报道中说,联盟中央委员会的组成反映了哈布雷要把全国各阶层联合起来以执行民族和解政策的愿望。
法新社还报道,乍得政府目前的主要反对派,以古库尼为总统的乍得全国团结过渡政府驻巴黎代表穆萨,在一项公报中指责成立乍得全国独立和革命联盟破坏了为召开(乍得)和解会议的努力。


第6版()
专栏:

  赞比亚总统参观国际贸易展览会中国馆
据新华社恩多拉6月30日电 赞比亚第二十届国际贸易展览会今天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以北大约三百多公里的恩多拉城开幕。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向参加这次展览会的国内外展出者颁发了奖品和奖章。中国馆获得赞比亚贸易展览会流动奖、赞比亚贸易展览会1984年一等奖和最佳展品流动奖。
中国馆大约展出了八百件中国产品。
昨天,卡翁达总统和其他高级官员参观中国馆时高度赞赏中国产品。


第6版()
专栏:

加蓬总统向离任的中国大使柳雨峰授勋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利伯维尔消息:加蓬外交和合作部长马丹·邦戈6月21日代表加蓬总统邦戈向即将离任的中国驻加蓬大使柳雨峰授予加蓬一级赤道星勋章,奖励他为加强和发展加、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所做的努力。
柳雨峰大使已于6月30日离任回国。


第6版()
专栏:

  卢旺达议长接见我大使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基加利(卢旺达)消息:卢旺达国民发展议会议长莫里斯·恩塔霍巴里6月26日在基加利接见了中国驻卢旺达大使赵禁。
会见时,恩塔霍巴里议长对中国人大常委会同意向卢旺达发展议会赠款五十万美元,用于购置议会大厦的办公用具表示感谢。他对卢中两国政府之间长期存在的良好合作关系表示满意。


第6版()
专栏:综述

  以色列经济危机日益深化
  孟殊
自从沙米尔于1983年10月上台以来,对以色列经济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但都无法摆脱日益深化的经济危机。
历届以色列政府顽固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造成国内经济畸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以色列国民经济中,以1982年为例,国防预算占政府预算总额的25%。以色列为了扩充军事实力,不得不耗费巨资购买先进武器。1983年以色列国防进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9%。以色列军队侵占黎巴嫩南部,每日军费开支高达七十五万至一百万美元。为了实现长久控制黎巴嫩南部的野心,以色列在当地扶植了亲以武装“南黎巴嫩军”,为此提供的武器装备和民兵工资每月达五十万美元。两年来的黎巴嫩战争,对以色列经济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穷兵黩武的政策以及世界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使以色列经济困难日甚,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颓势日趋严重。1983年以色列国民生产总值上升不到1%,财政赤字增加到将近国民生产总值的27%;今年初,通货膨胀率高达350%,创建国以来的最高纪录;1983年外债总计二百二十三亿美元,是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1.8%。1984年第一季度,外债又增至二百三十五亿美元,人均负债约六千美元,超过了人均国民收入;1983年外贸逆差比1982年增加了17%,达三十五亿美元;外汇储备下降到二十六亿九千万美元。以色列经济危机的深化,加剧了国内的政治危机。近年来,以色列国内的罢工浪潮和反战运动此起彼伏,形成对沙米尔政府的严重冲击。
为了缓和国内的经济危机,巩固利库德集团的统治,沙米尔当局不得不采取紧急对策,紧缩1984至1985财政年度的开支,削减政府开支十一亿美元。减少对食品和汽油等十二种基本商品的物价补贴;从美国获得九亿一千万美元的经援和十七亿美元的军援(其中50%是赠款);以色列货币贬值,增加出口和恢复对外汇的管制;为加强同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关系,以确保50%的以色列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和现有的贸易优惠待遇。
但是沙米尔当局实施的“紧缩计划”,无法根治以色列经济不断恶化的痼疾。以色列财政部预计,1984年度出口可增加11.6%,民用进口将下降10.5%,由此可减少六亿美元的贸易支出,但因国防进口将增加五亿美元,总的财政赤字仍达五十三亿美元,仅比去年少一亿美元。今年以色列的通货膨胀率将继续上升到430%,几乎完全失去控制。
今年7月,以色列将提前举行大选,经济问题和侵黎战争将是影响大选的重要因素。但可以肯定,如果以色列政府继续推行与阿拉伯人民为敌的政策,那末,它的政治经济危机将会持续恶化下去,以致有朝一日不可收拾。


第6版()
专栏:乌干达通讯

  在复兴的道路上
——乌干达纪行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在过去许多年里,乌干达的名字总是与动乱、贫困、衰败连在一起。这个被誉为“非洲明珠”的国度曾变成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记者最近到那里进行了短暂的访问,感到它已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开始走上民族复兴之路。
绿 色 的 启 示
一进入乌干达,最强烈的感受是它的浓酽绿色。墨绿的山川,碧绿的咖啡树,葱绿的饭蕉,嫩绿的茶园,溶溶的绿水,很少看到裸露的土地。当地朋友对此作了个概括的说明:“一半是大自然的恩赐,一半归功于政府的农业政策。”
乌干达90%的人口在农村,生产的咖啡、棉花、茶叶、烟草在世界市场上颇享盛名。然而多年的暴政和战乱,使它田园寥落,国土荒芜。到1980年,上述经济作物的产量分别比七十年代初减少70%到90%,当地人的主食饭蕉、木薯和玉米等产量下降30%到60%。
奥博特1980年执政后,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恢复农业生产。措施之一是大量增加农业投资。在1982—1983年度经济复兴计划中农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30%。政府并以优惠价格向农民提供化肥、种子和农具,并派人下乡进行技术指导。措施之二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收购价格,三年内提高五倍。这一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给凋敝的农业带来了生机。过去三年中,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连年增产。纳雷萨咖啡粗加工厂的生产经理指着四座十多米高总容量达二千四百吨的仓库说:“我现在发愁的不是原料不足,而是收购来的咖啡没处放。”
在方圆上百亩的非洲传统市场上,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人们席地设摊,摆满五颜六色的豆类、玉米、花生和瓜果;饭蕉堆积如山;当地风味小吃散发出奇特诱人的香味。从首都坎帕拉到第二大城市金贾的八十公里途中,出售食品、水果的地摊随处可见。
“混合经济制”的效用
针对国家经济近于崩溃的状况,现政府组成不久就推行“混合经济制”,让国家、合作社和私人三种所有制同时并存,并以私人所有制为主,允许自由竞争,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同时,政府还对管理不善的国营和准国营企业进行整顿,对严重亏损单位,或改由国家与私人合营,或交私人经营。对这种作法,有的地方官员把它比喻为“一剂救治危重病人的药方”。
为了创造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的气氛,政府宣布今后不搞国有化,制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政策,并于1982年9月通过了《被没收的财产法》,欢迎十年前被赶走的亚洲人回乌干达开业,答应归还他们被没收的财产。这是因为1972年阿明政权曾将六七万在乌干达开厂、经商和经营种植园的亚洲人逐出国门,没收了他们价值约四亿美元的财产,结果使国家经济陷入混乱。新法案颁布后,据说已有一千多亚洲人回到乌干达,西方投资者也在相当程度上解除了在乌干达投资的疑虑,不少人跃跃欲试。
(待续)(附图片)
  乌干达传统的非洲市场。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