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好人好事

退而不休 助人为乐
在北京火车站东单售票处的“退休职工义务服务台”旁,有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热情地为旅客解答问题:
“老师傅,到沈阳的车票在哪个窗口卖?”
“五号窗口。”
“去大连每天有几趟车?”
“有两趟。一趟是129次,夜里零点二十分开;一趟是101次,中午十二点五十七分开。”
他,就是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的退休工人李传禧。
1982年,老李退休后,成了闲不住的人。开始,他在东单售票处义务帮助出售《列车时刻表》和《北京市交通图》。后来,他发现售票处只有一个问事窗口,而排队买票的旅客中,不少人常常因为不知道售票处是按列车运行方向分窗口售票的,便随人流排队,等排到售票口,才知道排错了队。老李想:何不在此设个服务台,给旅客提供方便呢?就在这一年的6月,一个“退休职工义务服务台”建立了。
东单售票处预售的是由北京到东北方向的火车票,每天买票的旅客近万人。为了更好地为旅客服务,李传禧把开往东北方向的车次、沿线站名、开出与到达的时间,都记得滚瓜烂熟。不仅如此,他还记熟了东北地区的长途汽车路线和首都公共电车汽车路线,以便回答旅客的提问。
李传禧家住在北京市朝阳门外小庄,离东单售票处有十多里路。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为旅客服务的热情。他每天黎明即起,吃罢早点,乘坐公共汽车赶往东单售票处,六点半钟,开始为旅客服务。两年里,他每天都接待大量旅客,热情细致地回答各种问题。东单售票处常常收到旅客称赞老李的表扬信。当人们和他谈起义务服务的事时,老李总是说:为旅客服务,是我们铁路职工的本份。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把这个义务服务台办下去。
北京 赵文彬 吴强


第7版()
专栏:耳闻目睹

六年时光已过去 多少艰难泥泞中
我校有一千一百名学生,七十六名教职员工。自1978年底建校至今,就没有一条供师生进出学校的比较好的道路。雨雪天师生们出了校门,要在泥泞的道路上艰苦跋涉近四百米,才能到达回山海关的公路。骑自行车的,在这条路上都变成了“车骑人”。师生们从泥泞路上带进校园和教学楼内的泥土,使学校的环境卫生受到了影响。住在学校的老师买煤、买粮,就更加艰难了。路上还有两个陡坡,师生们行到这里常常发生摔伤事故。今年6月16日降雨,因道路难走,迫使我校停课半天。
为了整修这条路,我们曾向秦皇岛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城建局多次反映,但时过六年,还是得不到解决。请求党报帮我校师生向有关方面呼吁:给我们修修这条出入学校的道路吧!
河北秦皇岛市第八中学
雨雪天,师生们只能在泥泞中跋涉。左图为秦皇岛市第八中学校门前的情景,右图为学校围墙外的情景。


第7版()
专栏:紧急呼吁

“阳山碑材”不可炸毁
南京市东郊江宁县汤山镇坟头村附近的阳山,有一世界上最大的碑材横卧在山的东坡,为海内外游人所瞩目。碑材是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孝陵”而凿。据说,因碑材体大量重,难于运抵“孝陵”,只好委遗此处。
碑材分为碑座、碑身、碑额三块,是利用山体的巨大石料开凿而成,但个别支撑点仍与山体相连。碑额呈椭圆形,通体留有拟雕蟠龙的头、爪、尾用的十四个石牙,虽尚未刻出,但已初具神韵。碑身长四十五米,宽十一点五米,厚四米,约重五千多吨,两边刀劈斧凿痕迹十分明显。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曾惊叹:“碑如长剑青天依,十万骆驼拉不起……”。如此壮观的碑材,既是供人观赏的名胜古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6月7日上午,我们几个人慕名前去参观,所见所闻,实在令人痛心。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设立的保护标记已被砸毁,碑材附近炮声隆隆,乱石飞舞。当地群众说,这是采石厂在放炮采石。我们还听说,为了取得更多石料,有的建材单位已作出决定,准备把石碑一起炸毁。现在,开山炸石的公路已初步修成,“阳山碑材”危在旦夕。我呼吁:救救阳山碑材!
江苏南京市 李有光


第7版()
专栏:街谈巷议

如此招聘当休矣!
沈阳《青年科学》杂志在第四期发表的聘请通讯员的通知中,有一条是:“凡欲报名者,需先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和兄弟单位亲自征订本刊一百五十本以上……”,方可报名。否则,被拒之门外。据闻,类似招聘办法并非独此一家。
见此条件,颇有感触。现在,刊物种类繁多。惟其多,就存在两难,一是刊物发行难,二是组稿难。缺少竞争能力的刊物,大有每况愈下的趋势。以招聘为诱饵,以征订为条件,恐怕就是力避两难的手法之一。
此种招聘,弊端有三:标招聘之名,行销售之实,不免有利润至上之嫌。又,通讯员不是售书员,需要有一定的真才实学,若把“征订”作为招聘的前提条件,性质就变了,那就不是招聘通讯员,而是招聘发行员了。再,用不正当手法招聘,会败坏刊物名声和通讯员的声誉,有才有识者会敬而远之,稿源会更加匮乏。
看来,此法少益多弊,当休矣!
湖北省黄陂县教育局 张品正


第7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采过蟾酥后,应将蟾蜍放生
我们这里一些人在捕捉到蟾蜍(土名叫癞蛤蟆),挤出蟾酥(蟾蜍眉包内的白色浆液)后,有意无意地把蟾蜍弄死。县科协的同志在庙头区庙闸村五组作过一个小小的调查:全组二十个厕所,在六个厕所中发现各有四五百只被挤过蟾酥的死蟾蜍。
蟾酥是制“六神丸”等三十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采过酥的蟾蜍放生后,一个星期伤可愈合,一个月后可再采酥。蟾蜍还是捕食害虫的能手,它一夜间吃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几倍。
采一公斤蟾酥,大约需要两万只蟾蜍。近三年来,我县平均每年收购蟾酥三百四十公斤。这就是说,每年要有数百万只庄稼卫士死于无知人的手下,这是多大的损失啊!5月至9月是采酥的季节,又是蟾蜍捕食害虫大显身手的时期。请大家在采完酥后,一定要手下留情,将蟾蜍放生。
 湖北汉川县委宣传部 黄致雄


第7版()
专栏:

抢救古代农民耕作壁画群
新绛阳王稷益庙应尽快修缮
山西新绛县阳王稷益庙壁画,是我国近几年发现的反映古代农民耕作的壁画群。壁画群绘于明代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祭祀的神灵主要是大禹的两个助手——后稷和伯益。这些巨幅珍品绘在庙的东、西、南三壁。东壁绘有朝三圣,后稷传说,斩蛇;西壁绘的是朝大禹,伯益和农人烧荒、狩猎、伐木、耕耘;南壁绘的是张大帝赴会等。场面壮阔,人物众多,形象生动,总面积达一百三十多平方米。它描绘了古代农民麦收时节的场景和风土人情,是研究我国古代农民耕作的宝贵资料。
省文物单位为抢救这一艺术珍品,曾拨专款修缮阳王稷益庙。据乡党委的同志反映,这些壁画自1982年从墙壁切割下来,放入夹板,搁在地上已经两年了,迄今无人过问。我呼吁有关单位,尽快修缮这座庙宇。
山西新绛县委 梁冬


第7版()
专栏:问事窗

怎样防治脚湿气?
问:我患了脚湿气,一到春、夏、秋三季,脚上的小水泡不断连片出现,痒得难受。请告诉我:患这种病是否与穿胶鞋、尼龙袜有关?应该怎样防治?
南京市新塘驻军 刘志路
答:脚湿气,医学上叫脚癣,是由一种真菌——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它寄生在足部皮肤里,使皮肤出现水泡、脱皮、瘙痒等症状。此病有传染性,在浴池穿公共拖鞋或用公共浴巾,就可能被传染。
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生长。冬天冷,菌不易繁殖,症状不明显。天气热,脚汗多,菌繁殖很快。穿尼龙袜、胶鞋等,足部温暖潮湿,也会使菌活动加强,因而症状加剧。
为了预防脚湿气的传染,鞋、浴巾、洗脚盆等最好不要公用,平时可买防霉的尼龙袜和球鞋穿。此外,还要坚持每天洗脚,保持足部皮肤清洁。如果已患脚湿气,可外搽治癣药物,如杀癣净(克霉唑)、益康唑霜,以及其他治癣的药水、药膏(含有水杨酸类药物)。最好在皮肤科大夫指导下治疗。只要坚持治疗,脚湿气是可以治好的。
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第7版()
专栏:答复反应

制定措施 革除“怪”现象
6月14日你报第七版刊登的《盼改革之风吹走这里的“怪”现象》一信,指出了我局机关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对此,我们表示感谢。
最近,我们已采取措施。一是迅速制定机关工作岗位责任制,各科室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制定考核内容和奖惩办法。二是重新组建、任命了轻工局房屋修建站的领导班子。六十三岁的党支部书记已被免职,原站长的印章也已停止使用。
江苏苏州市轻工业局


第7版()
专栏:读者来信

“平山堂简介”木牌已经修复
你报六月七日第七版“耳闻目睹”栏刊登来信,批评我寺“平山堂简介”文字残缺不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当天下午,我们即采取措施,到六月九日,已将“平山堂简介”木牌按原样修复完毕。
六月八日,我们还召开有关管理人员会议,大家认为,来信的批评是正确的。会上,研究了寺内文化古迹和宗教设施的保护管理等问题,并确定专人负责,限期改进。
江苏扬州大明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