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小议“争列”
黄兴中
政、社分设后,我旧时的一位同学由公社一般干部提升为党委书记,原任书记因年龄、文化等原因改做其他工作,前不久顺便拜访了我那位同窗。一进门便诚实地向他表示祝贺。我的话音未落,谁料他却沉重地叹了一口气:“唉!党和人民的委任我实难胜任哦!”我问何故,他只好将真情告诉我:“不瞒老同学,到职不满两月,单是内部团结问题就使我扫兴,莫说‘三把火’、就是‘一把火’也燃不起。”“工作中阻力重重,思想总是有分歧,意见总是不统一,每每研究问题,争吵得厉害,导火索则是从原任书记那里燃起的,动辄就是你初出茅庐能懂多少,我干了几十年难道还……。从他的言语中流露出一种带怨气的调子,究其原因,我也说不清,大概是因为不在其位了吧。”
听了他的一席话,我不禁感慨系之,思绪万千。在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中,我们的老同志大都能以全局为重,让符合“四化”要求的新同志担任领导工作,且将他们扶上马,送一程。但也有少数同志思想没有彻底解放,认识没能跟上形势,对新起用的同志不是抱信任的态度,而是心怀疑虑,有的甚至嫉贤妒能。
昔时读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极感兴趣,却不忍终篇,很怪廉颇当初心胸狭小,骄气横生,不忍在蔺相如之下,时至今日总算还没有全部遗忘。听着同学的那番内心表白,对照现实的生活,温习着司马迁的文章,今天才不感到廉将军的思想、行为十分奇怪。然而廉颇虽有居功骄傲之短,却还不失为一个忠心为国的血性人,当他听到蔺相如那几句感动人心的言词——“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疆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终于明白了相如并不是斗不过他,也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宁忍辱受屈,而不与自己争列。
廉颇终竟悔过自新,改变了原来的态度,与相如结为刎颈之交,捐弃成见,团结一致,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我们少数有“争列之过”的同志,为什么不向廉颇学习,想想国家的大局,也这样做呢?就象前面所说的原任书记及类似这样的同志,倘识大体,虽不一定非“肉袒负荆,入门谢罪”,但总应改弦更张,与新同志团结一致,努力促进“四化”大业吧!


第8版()
专栏:答读者问

《中国新文艺大系》的编辑和出版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 李庚
问: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编纂、出版的《中国新文艺大系》(以下简称《大系》)同《当代中国》、《中国大百科全书》被并称为我国正在编辑的三套大书。许多读者、专家及外国朋友对这套《大系》十分关心。请您谈谈为什么要编这套书?
答:今年是“五四”运动65周年,也是建国35周年。由“五四”所开启的中国新文艺运动已有65年的光辉历史。建国35年来,除十年内乱外,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开创的历史新时期,我国文艺战线各个门类的创作和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的精神文明财富,也是我国贡献于人类文化历史中的瑰宝。中国文联主席周扬同志曾多次指出:“我们要使无产阶级新文艺的优秀成果永远流传下去。”选拔“五四”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文艺珍品,汇编起来,集中出版,使其久远地广为流传,这是中国文联的一项历史性责任,是文联出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出版事业的重点工程之一。
我们希望《大系》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第一,集中地展示新文艺运动的成果,为系统地研究、总结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经验提供丰富的资料,以便继承和发扬我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光荣传统;第二,帮助广大读者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选择精英,统览各历史时期的优秀文艺作品,从中接受教益,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陶冶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第三,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并研究中国的新文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第四,它既是可以普及的优秀文艺读物,也可以起工具书、资料书的作用。
问:《大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大系》与一般的选本、选集不同,它是反映“五四”以来我国新文艺运动的优秀成果及其发展历程的拔萃本总集,将力求全面地体现出中国新文艺的面貌、水平和成就。它的主要特点是: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指导原则,力求准确地、全面地选拔作品,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新文艺运动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衍变的主要倾向和过程。它着重选拔代表各个时期文艺发展主流的革命的和具有进步倾向的作品,同时注意收集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作。对于在我国新文艺发展过程中确曾起过一定作用的作家、作品,对于某些重大论争的代表性文章,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尊重历史。
二、它是文艺大系,而不只是文学大系。它包括文学、艺术各个方面的成果,按历史时期分辑,由近及远地编纂出版。各辑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文艺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况,按文学艺术的门类及体裁分若干专集。专集的创作部分大致有小说、诗、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包括通讯、特写)、儿童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戏剧(话剧、戏曲)、曲艺、电影、电视文艺、音乐(声乐、器乐、歌剧)、美术、摄影、舞蹈、书法、杂技等;专集的理论部分大致有文艺基础理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史料等。从“五四”运动前后到1982年底,《大系》共分五辑,目前先编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1966〕和〔1976—1982〕两辑,即通称的第四、第五辑。《大系》将不断续编下去。相隔若干年后,将续编第六辑〔1983—1989〕、第七辑〔1990—1999〕。总之,《大系》是一部卷帙浩繁、门类齐全、文图并陈、横向以文学艺术门类体裁成系、纵向以历史时期成系的大型、系列化丛书。
三、坚持质量第一的标准,贯彻精选、严选,拔萃与代表性相统一的原则。举例来说,1976—1982年全国大约共发表短篇小说两万多篇,而被选入《大系》者不过130篇左右,所占比例仅0.6%。《大系》入选作品参考文艺界历次评奖但又不限于评奖的结果,尽力避免遗珠之憾和个别水平不高的现象。如《大系〔1976—1982〕·短篇小说集》中大约30%就是未曾获奖的优秀作品。
四、选拔工作由各方面的专家主持,但又广泛地征求意见,并参考国内外读者、研究者及各种著述的见解。
五、《大系》以社会方式进行工作,延聘专家担任主编和编委,力求使编选工作具有比较雄厚的力量。《大系》总顾问是周扬同志,总主编陈荒煤,副总主编冯牧、李庚,总编委有赵寻、张庚、孔罗荪、王朝闻、江晓天、许觉民等。总编委分文学、艺术、理论三个组进行工作。参加工作的五十多位分集主编,都是国内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各分集由主编负责,成立分集编委会或编选小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志至少在三百人以上。
六、出版、发行工作,尽量考虑和方便读者需要。16开本,精、平装,分卷定价,既可成套预订,也可分卷购买。
问:《大系》编辑工作目前的进度如何?
答:进度较快。自去年5月到现在,《大系》第五辑的散文、诗、少数民族文学、短篇小说等八集九卷近一千万字已经发排或即将发排。其余各集于10月底之前全部发排。今年国庆节开始出书,1985年出齐第五辑,共23集27卷,约两千多万字。
7月19日是中国文联成立35周年纪念日,借此机会,谨向关心、支持、参加《大系》工作的各方人士深表敬意和谢意。


第8版()
专栏:大地

瓷中珍品——钧瓷
萧体焕
被外国人誉为“中国宝瓷”的钧瓷,出产于河南省禹县的神垕镇。钧瓷历史悠久,始于唐盛于宋。产地禹县古名钧州,故其瓷称“钧瓷”,窑称“钧窑”。
在钧瓷之乡的神垕镇,生产钧瓷的花色品种计有一千来种,常用的有三百多种。从精巧的工艺摆设品到近五尺高、三百余斤重的大型扦瓶,从仿古的鼎、炉、尊、洗、瓶到新设计的餐具、茶具、文具、烟具、灯具等,都具有不凡的格调,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到风韵。
钧瓷的胎骨坚实,陶炼精纯,细腻致密,断面呈羊肝色,叩之声音铿锵,圆润悦耳。它的造型端庄优美,古朴风雅,工艺精细,线条流畅,纹饰简练。釉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出神入化。最著名的有海棠红、鸡血红、胭脂红、朱砂红、火焰红、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丁香紫、秋葵紫、鱼肚白、雨过天青等。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各种晶莹欲滴、五光十彩的色调,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神异的图画。或如云雾高山、峡谷飞瀑;或如节日焰火、满天繁星;或如翠竹生烟、芙蓉出水。还有的仿佛在夕阳残照的朦胧河山中,红里有紫,紫里有青,青里有白,白里有红,真是光怪陆离,变幻无穷,美不胜收。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绿如春水初升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等佳句,来形容钧瓷的灵活多变,巧夺天工。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徽宗时期,钧瓷被定为御用珍品。长时间以来,人们惯于将钧瓷和玉器、黄金媲美。至今民间仍在流传着:“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瓷所以名贵,除了其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就外,主要是烧造困难,得之不易。一件钧瓷从原料到成品,“细者计工序七十二,粗者六十四道”。在生产中任你雕龙镂凤,装入窑中,一旦火候有失,便会前功尽弃。掌握好火候温度是烧成的关键。昔日窑工曾经有言:“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
钧瓷中火的艺术,在当地称做“窑变”。钧瓷的釉本身没有彩色,它只是一种单纯的天然黄色。但一当投入火中,通过“窑变”,便可收到“入窑一色,出窑千彩”的神奇效果。旧时代,人们曾经把钧瓷“窑变”,视为一种变幻莫测的奇特现象。以致烧窑前,要给窑神烧香上供,顶礼膜拜。新中国的窑工,成了钧瓷厂的主人,逐步的掌握了文化科学知识,揭开了“窑变”的神秘面纱。近些年,他们通过细心观察分析火焰对钧釉的影响,气温变化和锻烧效果的关系,总结出了一套“平、快、狠、准、保”的钧瓷烧窑法,使“窑变”为我所用。由过去的“十窑九不成,”变成了“十窑九窑红”。近年来,又新创造了一种历代钧瓷中从未有过的七十四号钧釉。这种钧釉,一经窑变,灿如朝霞,艳若桃花,广大观众见后无不拍手叫绝。


第8版()
专栏:大地漫地

人才断想
人才,靠真才实学成长,过硬功夫育成。什么“关系学”、“机缘论”都无济于事;什么歪门道、软路子都无能为力。
走门路,拉关系,即使一时可以得到“一官半职”但绝不能成为人才。就象藤蔓植物一样,虽能缘树而茂,攀附而上,终究不能成为参天大木,巍峨华盖。
识才,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因其善于观察,俊眼非凡。
举贤,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其胸怀大局,出以公心。
罕虎逊相位于子产,巴莫让桂冠于牛顿,祁黄羊荐贤不避仇,齐桓公擢才不记恨……成为古今争誉,中外咸传的佳话。
所以,慧眼识英雄,秉公荐贤能者,实属才德兼备,理所当然地应当受到人民的赞誉与敬重。
掩没金子的是砂砾,吞没矿藏的是巉岩。
开拓者的责任,就在于淘去泥沙,凿开峻崖,使宝矿显露出来。
田雨 陈宵


第8版()
专栏:

鸡博士许志俭
萧乾
三 有所不为
日本投降后,他们中队奉命飞往武汉去押解战败的敌军司令冈村宁次。当时许志俭激动得睡不着觉,因为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他总算也出过汗,流过血。
但是1947年初,他觉察出形势变了。美国飞行员回国了,中队改为空军第五大队,调到西安,说是要参加内战。第一次听到大队长在训话中要大家“全力以赴去消灭共军”时,许志俭心里就很别扭。这不是他当年投考空军的初衷啊。同侵略者拚,他决不甘人后。可是中国人打中国人,他想不通。第一次被派到榆林去参加会战,接到轰炸并扫射八路军骑兵的命令时,他身子就凉了半截。那天,他胡乱地把炸弹丢到城外的田里,就掉转机头无精打采地飞回基地了。另一次是被派到榆林以北去轰炸那里八路军的补给队。他带着两架僚机打了个转,刚好机件失灵,他命令二僚机飞回西安,自己作了强迫降落,受了点轻伤。
1942年那次跳伞逃回中队部后,他被送到昆明军医院去疗养时,刚刚能下地,就天天闹着要出院,重返战斗岗位。最后他还是不顾医生的劝阻,没等健康恢复就归了队。可是1947年飞机出故障这一次,他就“在医院里泡起病号”来了。在宁夏住了一阵,又移到南京军医院。从医院里,他一连打了几次报告,要求请长假,怎么也得不到批准。
自己人炸自己人,这样的空军横竖他也不干。于是,他决定改行。最初,他想凭个人这段抗战经历,在美国受训时又把英语学得滚瓜烂熟,到驻外使馆当个武官总可以吧!他想得可太天真了。在国民党政府里,倘若不同权势阶层沾亲带故,那样既肥且闲的差事哪里会轮到他头上!他碰了个硬钉子。
这就迫使他非开小差不可了。他溜回了上海,找到当年商船学校的老校长,说:“1940年为了打鬼子,我弃海投空。现在,把鬼子打败了,我要干的事干完了。我的心又从空中回到了海上。收下我吧。”
还好,许志俭只补习了一年就参加毕业考试。他及格了,拿到远洋轮三副的执照。接着,他上了船。
许志俭开小差后,国民党一直同他的哥哥死死纠缠。哥哥支支吾吾,弟弟则穿了三副笔挺的雪白制服,乘一条巴拿马注册的远洋轮船,在海上漂荡。1949年3月,当许志俭的船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港靠岸时,收到乃兄打来的一封电报,说国民党要他立即去江湾机场报到,以便开赴台湾,否则就下令通缉。他冷笑了一声,给他哥哥回电说:“绝不去台,切勿置理。”
许志俭说:“打鬼子,什么险我都愿冒。我不懂什么理论,可是我有自己的选择。作人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己人打自己人那种事儿,我就是不干。” (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