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文学作品专页

TQC的探索者〔报告文学〕
熊召政
十年前,1974年9月,大别山主峰脚下英山县的一座大水库开始清基修建。从全县调来了五万民工,几乎全靠板车运载粘土,来建筑这巍伟的土坝。在日夜鏖战的民工中,有个身体瘦弱的孩子天不亮就拖起板车上工。那板车比他的身子长了两倍多。一直到了煞黑时间,才返回工棚。天天晚上,当别人在一溜溜不蔽风雨的茅屋中栖身昏睡时,他却拖着累散了箍的身子,重回到酷寒之中,大坝之上。避开炽亮的灯光和蜂拥的人群,他仰面躺倒在坝的东头浮土堆积的边缘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眺望着无限深邃的夜空,一动不动的身子几乎不知寒冷。过路民工都奇怪地望着他。有的以为他是累倒了,要把他扶起。他微笑着摇摇头。人们不知道这个名叫程抱全的少年手里还拿着手电和星象图。
程抱全出身在一个名叫毛坳的小山湾里。初中毕业时尽管品学兼优,但没有能升上高中。1974年他十四岁,人还没有铲把高,就到这个水库工地当民工。他的解甲归田的父亲在儿子童年时,就培养了儿子对浩茫天宇的浓厚兴趣。九岁的孩子已利用土制的仪器,在一孔废窑里观察子午线。几年来,读完了家中十几本天文书,开始独立观察星象变化。无论炎夏寒冬,他把一个少年的夜晚,奉献给了暗蓝色的天穹,给了众多星体象炸弹碎片一样向四面八方飞射而去的银河。
物换星移,到1977年,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十七岁的程抱全已经写出了一部三十万字的天文著作。这个在人世没有获得多少温暖的少年,却一直在星宿的原野上采集着智慧的芳馨。他把他的著作寄给了南京大学天文系戴文赛教授,同时报考了南大天文系。其时,水库工程尚未告竣。1975年3月,大坝如期合龙。但因只讲速度而忽视了质量,导致了大坝关键的核心墙的开裂,只好倒坝重筑。程抱全因此也被拴在水库工地上了。高考前夕,他想请假复习功课,未能获准。他只好每天收工后,披着暮色,步行十六里,到石镇高中旁听老师的辅导课。下课又往回走,双脚象灌了铅似的沉重。但他精神却不萎靡。而且每当他看到绕着北极星旋转的,七颗亮星组成的大熊座成为了星空的主角时,精神还格外地饱满。
这一年,他终因五分之差,未能考上大学。他的书稿也被寄回。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在信中肯定了书稿的可取处,勉励他继续发愤,以期有成。翌年,满身泥尘的程抱全又一次仓促应考。虽没有考取大学,黄冈地区财经学校却录取了他。
初进财校,程抱全的兴趣还在天文上。夜深人静时,他依然环睹诸天,在星宿的深处徘徊。但是,第二个学期开始后,他的心灵,再不能沉浸于天文了。他对财校所学的专业,开始产生了兴趣。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为基础的现代的工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重大变革。不但各类图表和数据,被他看作是显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星象图,稍一窥探,他就觉察到其中奥妙无穷。
两年校园生活,四个寒暑假。多少个净天如洗之夜,他再没有站在哪一处山岗上,看黄道上的轩辕十四;看天琴与天鹅星座。这些时候,他自费跑到一些工厂里调查去了。
在汽车配件厂里,他问一个老车工,为什么他的技艺娴熟,却经常车出一些不合规格的零件?老车工面有难色地说,他使用的车床不精确,偏差还不小呢。只有车床质量提高了,他才能不出废品次品。当他去到一个缫丝厂调查时,厂长抓起一把茧子让他看。有的茧农为了多得收入,把待卖的茧子堆在地上扯潮。把这种含潮率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茧子收来,缫出原料生丝,又怎能进入纽约、巴黎的市场呢?
无论是商店的匆匆一瞥,还是车间里的深入谈话,程抱全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他认识到现代社会的人们,不管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无一不是生活在质量的堤坝后面。已经把天文学书稿捆做一堆珍藏了起来的程抱全,又秉笔疾书了。
一页一页的岁月翻过,一叠一叠的稿纸写满。同学只看见他很用功,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写的是什么文字。不见眉目的事,他不轻易示人。年纪未及弱冠,却累得神经衰弱。一闭上眼睛,各种概率、公式和图表便在眼前飞舞,象那些熟稔的星体,各自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没有办法,他只好求助于安眠药。吃了两颗,不见奏效。又吞下两颗,才沉沉睡去。
1980年秋天,他毕业分配到地区工商局,担任会计,给他的产品质量研究提供了方便。他给自己订下了一个自学守则。他知道他不应当舍近而求远,明确提出了四个字:适职自学。
往日卧冰席石,同遥远星空对语的大地之子,现在更是冬不向火,夏不乘凉了。溽暑七月,热风的夜晚,他提来两桶凉水,放在书桌下浸置双腿。他说,这样既可降温,又避蚊咬。有人提醒他,这样会得风湿病的。他于是又改穿长衣长裤。蚊虫叮不进肉身了,豆大的汗珠却染湿一件件汗衫。为了减少热量,他只点一盏十瓦的小灯泡。如豆之光悬置头顶,在万籁俱寂的子夜,照映着他探索在经济学的领域中,苦学于幽深的智慧山谷。妩媚的花朵虽然也使他心旷神怡,却不能迷恋他的眼睛。他要寻找属于他的花朵。他要用大自然分配给他的那一份阳光、雨水和泥土,来培植自己的兰蕙。一个出生于贫瘠山塆的人,心灵中的知识的腐殖土在寸寸加厚。
他全力以赴地写着写着。惜时如金的人,已有好长时间没有回毛坳探望父母兄妹了。一天,务农的哥哥到黄州来看弟弟。他上山打了十条蛇,取出了十颗蛇胆。他得知弟弟已经熬成了近视,特为给他送来恢复视力的良药。
耗费了两年的业余时间,到了1981年10月,程抱全又写出了一部六十万字的书稿,书名为《质量与效益研究》。
对于这部著作,地委和地区经委的领导非常重视,他们给程抱全时间,让他去请专家审稿。在武汉,他找到一位副教授。受他尊敬的人只是信手翻了翻,就把书稿退还给他。那位副教授认为,经济学中的新的领域,只能由名家来发现。只有二十一岁,中专文凭的青年,怎么可能有如此灵敏的嗅觉,越过自己的小小时空,闻到在海外异域的园囿里盛开着的芳香呢?
离开浓荫匝地的校园,程抱全难免心情惆怅。副教授的委婉规劝,言犹在耳。在苏东坡写出前后《赤壁赋》这样绝妙文章的黄州,果真缺乏培植智慧的土壤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自己的生命,已那么锐敏地感觉到质量社会里的潮汐。可是飞渡波澜的航海者,难道非得是皓首白发的老人么?
回到黄州,因地区领导的热情鼓励,他又携稿北上。在北京,先后找了两个研究所和一所大学的工业经济系,接待的人一看这砖头样的大部头书稿,都为难地推说没有时间看。程抱全朝圣的心情黯淡了下来。但他不甘绝望,又走进了工业经济研究所。一位中年女同志热情接待了他。她说:“我给你找个人来审阅一下吧。我现在就去打电话给他,看他有没有时间。”
电话接通了。女同志向经济学家孙冶方说明了情况。孙冶方一听,便极有兴趣,立即请程抱全接电话。
“你的书稿在不在身边?”
“在。”
“请你马上到我家来。”
“我不知道你的家在哪里。”
“这样吧,我派车,让司机同志来接你,请你拿一张报纸,站在工经所的大门口。”
半个小时后,程抱全就坐到孙冶方的书房里了。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位中国经济界的权威,以炽人的慧光洗净了他连日来积在心中的惆怅。重病在身的孙老,微笑地接过书稿,打开封面,第一页中的第一段文字就把他吸引住了。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从这不到两百字的第一段的经济学语言中,发现了这位年轻人谨严的逻辑思维和新颖大胆的立论。
第四天,孙冶方再次接见了程抱全。两人作了一次长谈。书稿中的大部分基本观点,孙老都作了肯定。他对不足之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商榷。最后,孙老说:“你的书稿我看完了,有价值,但要很好地修改。我将帮你推荐出版。你为什么要叫《质量与效益研究》呢?我看完全应该叫作《质量经济学》。”
孙老给予的热情肯定,更加激发了程抱全的才华。回到黄州后,他仔细斟酌孙老的谈话和留在书稿中的多处眉批,分外用心地考虑《质量经济学》的修改方案。这时,由地委领导出面,他已调到地区经委上班。新领导器重英才,各方面给程抱全以支持。在第二次第三次改稿之时,程抱全又到地区所属的几个大厂调查了几个月。工厂成了检验自己理论的燧石。
蓦然间,孙冶方逝世的噩耗传来。程抱全仿佛感到自己的脉息也不搏动了。他浸在巨大的悲哀中,不能继续自己的修改工作。但他终于挣脱痛苦,重新振作了起来。他要修改出高质量的《质量经济学》的文稿,来宽慰已逝的经济学家的灵魂。
4月的一天,程抱全随手翻起当天收到的《中国质量管理》杂志。忽然,看见里面刊登了一则通知:即将召开的世界质量会议正在公开征集论文。他花了几天时间,把书稿中的《会计质量管理学》里一部分改写成题为《关于用十种简易数学计算法考核企业质量的经济性》的论文,把它寄给了北京的辅导他的经济学家。不久,他就收到一封要他写节要的信。他按照中国质量协会的要求,又写出了如下这一个论文节要: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只偏重统计质量管理。
有的单纯用行政质量管理。企业内一些职能部门,为
谋求某种需要,难免主观地估报和假报统计数字,使
TQC效果不好。企业普遍不重视质量成本核算,造
成产品成本有机构成中质量成本比重过大。不合理的
质量损失,企业任意摊进产品成本转嫁消费者。这既
不经济又不合理。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论述了:只有
设置‘质量收入’和‘质量成本’等等相应的会计科
目,以统计质量管理为基础,兼用行政质量管理,运
用本文介绍的十种计算公式(或称会计质量管理),进
行TQC经济核算,与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物质利益挂
钩,才能使TQC的效果显著。这是考核和实现质量
的经济性的一种新的研究和探讨……”
从上段引文中可知,程抱全的研究属于TQC的范畴。TQC是什么?举个例吧,如今日本的汽车,为什么能奔驰全球,使曾经拥有最大市场的美国汽车工业受到强烈冲击?其原因在于日本的汽车制造公司运用了这三个字:TQC。这是英文Total Quality Control的缩写,意即全面质量管理。
TQC渊远流长,是和手工业生产同时出现于历史之中的。但作为科学的管理方法,还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本世纪的二十年代,美国人休哈特首先提出,但当时并未引起工厂主们的重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军火企业接到大量订货,为了稳定军火质量,才正式采用休哈特的方法,结果大发其财。六十年代初,美国的管理学中,正式采用TQC的概念。不只是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它对于原材料,产品设计,机器设备和使用状况,工人操作技术,诸般要素,无不建立了完善的检验体系。日本人自从学了美国的TQC后,又有新的创造和发展。他们认为产品质量的形成除了物资要素以外,起决定性的还是人的要素。因此,提出了从经理到工人的“全员培训”方针,在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上,又结合了行政质量管理。
七十年代末,TQC才从日本传入我国。但至今还没有被普遍地应用于企业。早在1975年,程抱全在水库工地返工再次建筑大坝之时,就已痛切地感到质量的重要。在财校学习时,他开始接触TQC,一个迅速扩展的质量社会在他眼前展开了千姿百态。通过在工厂调查,程抱全发现,美国和日本的TQC,如用于中国,因国情不同,显然还有其不足之处。真正在我们的工厂中起作用的,将主要是会计而不仅仅是统计和行政。如果在统计和行政两种质量管理方法上,再添加一个会计质量管理,把三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不同利益者的物质利益紧紧挂钩,TQC的效果,在中国才可能显著。
会计是直接同货币打交道的,那么会计质量管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的。针对这个特点,程抱全设置了十种计算公式,以核算开展TQC的经济效益。十式中,一二式为基础式,可分别代入其它式。第一至六式是从资金的角度,而第八至十式是从费用的角度来研究TQC的效果。还有一个第七式,则是独立于其它九式所组成的整体之外,是计算TQC的时间价值的。虽属特别,却有其更高的意义。
在此式里,程抱全提出的质量有效时间和质量无效时间这两个概念,实在是在TQC的智慧园林里,添上了两朵奇葩。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的说法,早已有之,但程抱全给它们添上质量二字,研究就一下子推向了更深的层次。这种研究,对我国尤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多少年来,由于瞎指挥,由于政策的多变,我们耗费了多少质量无效时间!终于无法弥补的损失把人惊醒了。于是对时间价值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现在,二十一世纪的港口,已经遥遥在望。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航船,正在蓝色的波涛上全速前进。如果我们不能把余下的十六年光阴,每分每秒都尽量变成质量的有效时间,那么我们就恐怕很难如期接受美丽新世纪打给我们航船的旗语。而事实上,马克思说得好,“正象单个人的情况一样,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社会必须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因此,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
程抱全创立的十种计算公式,附有十张会计报表,好比是从一棵榕树披拂下来的十根枝条。母树的根须深植于泥土,而这些枝条的绿茎,也仍然从空中扎进地底。独自成林的生命,却并不深奥莫测。只须懂得简单数学,就可以顺利地应用它。他的论文,并没有构筑得象一座恢宏庄严的殿堂,倒象大别山中的哺育了他的泉水,晶莹、纯洁、碧透。中国质量协会将他的论文寄到世界质量会议筹备处。不久,程抱全就收到热情赞扬的回信。到了1983年11月,大会秘书长给他寄来了正式请柬。努尔斯先生荣幸地通知他,论文已被选中,请他参加今年6月在英国布赖顿市召开的大会。和请柬一起,程抱全还收到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拍给每一名正式代表的电报,欢迎他去英国,并请他在6月25日晚上,参加以她个人名义举行的晚宴。
程抱全的论文,是大会在收到三十二个国家的三百多篇优秀论文中精选出来的。他被编在第二组。6月20日上午,这个参加大会的唯一的中国代表,也许是整个会议代表中最年轻的学者,将同美国、朝鲜、英国、苏联、联邦德国等国的TQC专家们一起,在同一天里宣读他的论文。
在学习和研究天文学的十年中,天宇中闪闪发光的朋友所给予的宁静的友谊,养成了程抱全孤独的性格。尔后又是面壁五年,在《质量经济学》的研究中,他更加专注也似乎更加孤僻了。可是现在,他再不能享受寂寞的甜味了。他的研究刚得到了一定的承认,一忽儿这个会议请他参加,一忽儿那个会议他非去不可。可是没有一个会议是涉及他的学术的。慕名而来者有之;采访者更是应接不暇。有一位热心的人,为写他一篇通讯,竟然占去了他十七天的时间。有的采访者半夜还来叩门。自然却也有不少的伯乐,关心他的《质量经济学》的定稿。一位大学校长和他晤谈了,表示愿意帮助程抱全回到寂寞中去。他热情邀请年轻学者来大学工作。他愿意,也能够在珞珈山下的花丛中,为程抱全提供各种条件和研究室,让新的学术环境和沸腾的厂矿生活组成为美丽的贝壳,重新包裹光华初露的这粒珍珠,让这粒珍珠潜进知识海洋的更深处,韫出更加奇异的珠辉。
这个年轻的人,是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人。对于任何一个事业上的支持者,都深致谢意。但他却不肯轻易答复。因他想着自己的论文,不知在这一次英国的会议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响。他想在出国之前,再让哥哥弄来几颗灵药吃下,好使自己的目光,更加明亮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