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我代表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强调
超级大国应为防止核战争创造条件
据新华社日内瓦6月28日电 参加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钱嘉东今天在会上发言,要求两个超级大国停止对别国的干涉和侵略,撤走一切外国占领军,从而为防止核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气氛。
钱嘉东在发言中着重谈了有关防止核战争问题。他说,为了使防止核战争的措施真正切实有效,首先应当明确导致核战争的根源所在。他指出,无数事实说明,核战争的威胁来自两个正在全球进行激烈争夺并加紧进行核军备竞赛的超级大国。它们凭借远远超过其它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进行干涉、侵略、扩张,甚至对一些国家实行军事占领。因此,“要防止核战争,必须同时反对强权政治,反对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
钱嘉东接着说,防止核战争的根本措施是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由于形势紧迫,必须尽快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一定步伐,立即停止核军备竞赛和开始进行核裁军”。他强调指出:“当务之急是促使苏美停止增加部署新的核导弹,双方坐下来,认真谈判,达成不损害它国利益的大幅度削减核武器的协定。”
他重申,中国政府一再建议苏美两国率先停止试验、改进和生产核武器,并且就大幅度削减核武器达成协议,而后其它核国家通过谈判也采取相应的措施。
他在谈到瑞典、阿根廷和希腊等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今年5月签署的关于核武器问题的联合声明时,表示赞赏六国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防止核战争所作的努力。他说:“这一声明所要达到的目标与中国的上述建议是一致的,只是中国根据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最后文件’的精神,主张应由拥有95%以上核武器的美苏率先采取行动,然后及至于其它核国家。”
他还说,禁止使用核武器是一项有助于减少核战争危险的措施。他重申,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且保证不向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核武器。
在谈到常规裁军问题时,钱嘉东说,常规战争不仅是现实的威胁,而且存在着升级为核战争的危险。


第7版()
专栏:最后消息

美苏举行禁止化学武器低级会谈
本报讯 美国和苏联在日内瓦恢复举行谈判,以谋求达成一项可供查证的禁止化学武器协定。美国在今年初提议缔结一项禁止生产化学武器的新协议时,苏联曾批评它是要为美国生产新的神经毒气提供合法依据。但是当日内瓦谈判代表团重新开会后,苏联又同意与美国会谈。美国说这不过是“低级会谈”,可是两个超级大国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恢复这种会谈,仍然引起西方舆论的注意。


第7版()
专栏:

杰克逊拉美之行引人注目
美不准备同卡斯特罗会谈 萨政府愿同游击队对话
本报华盛顿6月29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杰克逊昨天结束了对拉丁美洲四国的访问,从古巴回到华盛顿,在机场上受到了热烈欢迎。同他一起到达的,还有二十二名获释的美国犯人和二十六名古巴政治犯。
杰克逊进行的这次访问,是他去年出访叙利亚,使被俘的美国飞行员古德曼获释之后的又一次令人注目的“个人外交活动”。
杰克逊于本月23日开始他“在动乱的中美洲促进和平”的旅行,先后访问了巴拿马、萨尔瓦多、古巴和尼加拉瓜等四国。由于美国与古巴的关系长期冻结,杰克逊对古巴的访问尤为人们所关注。据报道,杰克逊在古巴逗留期间,同卡斯特罗会谈达成了“十点谅解协议”,其中包括释放被关押的二十二名美国犯人和二十六名古巴政治犯,以及古巴同意保证接受逃亡在美国的数百名古巴人,支持孔塔多拉集团的和平努力等内容。协议还提出了古美两国立即互换大使、谈判双方的移民政策和古巴有条件地从安哥拉撤军等建议。
杰克逊在访问萨尔瓦多时同政府和游击队双方进行了会谈,为促使两方和平谈判进行了斡旋。萨尔瓦多总统26日宣布,政府已接受杰克逊和一批美国教授提出的与游击队进行对话的建议,如停火、诚心诚意地解决各种问题和在萨尔瓦多举行无条件对话。
杰克逊访问尼加拉瓜时,公开谴责美国在尼加拉瓜港口布雷的行动,呼吁通过和平谈判平息内战。
此间舆论把杰克逊的拉美之行称为是一次“充满争议”的访问。有人认为杰克逊作为一名民间人士,无权同外国进行外交谈判,指责他“插手他不该管的事”。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尽管杰克逊此行并未取得重大突破,但确实是给这一“多事地区”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杰克逊回到美国后表示,他将在29日会见里根总统和舒尔茨国务卿,报告他与卡斯特罗会谈的情况。但是美国政府发言人说,目前还没有必要进行这种高阶层的会面安排。舒尔茨在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说,卡斯特罗在缓和中美洲的紊乱政局方面未作出任何明确的表示,他不准备同卡斯特罗会谈。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28日发表谈话,对反对古巴政府而被囚禁的古巴政治犯的获释表示欢迎,但没有任何迹象说明美国对哈瓦那的政策将改变。


第7版()
专栏:法国通讯

这里嗅到了空间时代的气息
——法国新兴工业中心图卢兹纪行之一
本报记者 翟象乾 北京日报记者 黄之豪
航天工业是法国几项走在世界前列的尖端工业部门之一,图卢兹是法国航天工业的中心,久负盛名的阿丽阿娜火箭和通信卫星的研制便是在这里进行的。初春时节,我们专程赶来,参观了这个新兴的工业中心。
最先来到马特拉公司,它座落在图卢兹市郊一片开阔的青翠树木与建筑物相间的地方,是法国著名的专门从事尖端工业技术的公司,国家资本占51%,经营范围广及军事、空间、汽车、自动化、电信、钟表等,我们参观了它的十个大部之一——空间部。据公司空间工业商务处主任贝尔纳先生介绍,法国从1961年就开始制定空间工业计划,马特拉公司是法国研制卫星的第一个夺标者。二十多年来,公司搞了三十多个项目,包括多种科研卫星、地球观测卫星、通信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其中有不少项目是法国与西欧其他国家合作研制的。
我们来到卫星制造车间,据说这是欧洲最大的卫星组装车间。几百米长的大厅用玻璃墙隔出一条走廊,透过玻璃,我们看到五六个卫星正在组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颗近似方形的通信卫星,上面密密麻麻地装着各种小元件和电子仪器,另外还有三个抛物线形的天线盘,卫星两侧有长达十几米的翼板,用以摄取太阳能。这个通信卫星是由法国好几家公司合造的,马特拉公司负责制造设备舱和控制卫星升空高度的仪器,并最后进行组装。法国的通信卫星试制始于1962年,当时法国和联邦德国合造了“交响乐”卫星,于1974年底发射成功。1979年初,法国又决定发展现在这种新的“通信卫星Ⅰ”型同步卫星,它的寿命可达七年,既可用于电话、通信,又能转播电视和电台的节目。预计,今年内,将有几枚这样的通信卫星被陆续送入太空。
今年3月,阿丽阿娜火箭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基地上再次发射成功,从而结束了它的试验阶段,开始正式进入国际市场。这种运载火箭可以把卫星发射到离地球三万六千公里的高空,因此,需要较先进的技术水平。造阿丽阿娜火箭的欧洲航天局是由十国组成的,火箭的各个部件由十国的八十多家公司分别承包。法国除了承造仪器设备舱外,还由法国航天工业公司负责第一、三级火箭的制造以及总组装。
阿丽阿娜火箭由三级火箭组成,上面再加一个装有卫星的整流罩,全长四十七点四米,直径约二三米,俨然象座巍峨耸立的高大建筑物,而马特拉公司负责制造的仪器设备舱,却只是一个直径二点六米,高不过一米的圆形座舱。圆舱由碳纤维组成,四周布满了样式不同的电子仪器,数不清的电线缠绕上边。这些仪器设备起遥测、遥控、导航、定位等作用,是火箭的“大脑”。
自1979年底迄今,阿丽阿娜火箭已经发射了九次,其中失败了两次。法国和其它西欧国家的火箭专家计划在今后两年内相继发射阿丽阿娜的第二、第三代火箭,并推出阿丽阿娜第四代火箭。
法国朋友告诉我们,宇航工业的水平全面反映了整个尖端工业特别是电子工业和新材料、新工艺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重视理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育的成果。早在1961年,法国就成立了国家航天研究中心,由政府各有关部门派人参加领导机构,加强对航天工业的管理和支持。这个中心拥有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对运载火箭和卫星进行研究设计和模拟试验。自1962年到1974年间,法国建立了十一个宇航研究所和一些研究小组,拥有一千五百多名专业人员。去年又在图卢兹开办了宇航工业培训中心。
在图卢兹,人们感到一种浓重的空间时代的气息。


第7版()
专栏:

萨游击队一度占领最大水电站
本报讯 萨尔瓦多游击队28日早上占领了一座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但在第二天,政府军经过激烈战斗,又控制了该发电站。双方各自死亡六十人。
萨尔瓦多总统杜瓦尔特在战斗结束几小时后飞往赛隆大水坝视察。该水坝建在距首都约六十公里远的兰帕河上,它是萨尔瓦多的三大发电厂之一。


第7版()
专栏:

老鼠成灾
澳大利亚的农民流年不利:前年遭受旱灾,去年闹水灾,今年又遇上了鼠灾。现在一千多英里长的肥沃地带已被千百万只老鼠搅翻了天。
许多农田里的80%的冬小麦已被这些啮齿动物完全毁掉;向日葵、高粱和大豆等夏熟庄稼被啃得满地狼藉。这些万人嫌的小动物翻墙、打洞、游泳、跳高,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也无所不啃。塑料制的水桶、防雨布、管道、电线、冰箱等都被啃得百孔千疮。
老鼠繁殖得太快了。一对老鼠在五个月内可以繁衍后代五百只。因此在夜间往往能看见成群的老鼠奔跑。距雪尼市二百英里的杨镇,有一次一架飞机着陆,就好象降落在老鼠的海洋里一样。
居民们被老鼠搅得不得安宁,熟睡的人常常被爬到脸上的老鼠吓醒。打开食橱,经常碰见一只或数只老鼠跳出来。更使人哭笑不得的是,当一位电视广播员对着摄影机讲话时,一只老鼠钻进了他的裤管里。老鼠咬伤儿童的事更是时有发生。
农民们使用成吨的化学药品灭鼠都无济于事。他们于是采用剧毒农药,兼用水淹、火攻、爆炸、高频噪音的战术。一位农民说,他以塑料布把一个草垛严密地盖好,然后用皮管向草垛里注入浓度催泪剂。战果是四万二千多只死鼠,用推土机推了七次才弄干净。
沮丧的农民们盼望7月开始的冬季将是一个寒冷而潮湿的冬季,那就可以使猖獗的鼠患缓和下来。但是他们又听到农学家报告的坏消息——开春后可能有蝗灾。
陈封文并图(附图片)


第7版()
专栏:答读者

共同体的“英国摊款争端”是怎么回事?
问:近日报道,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解决了英国的摊款争端。这一争端是怎么回事?
答:1970年4月21日,共同体作出的预算制度规定,成员国必须向共同体缴纳三种税收,其中之一是对进口农产品征收的差额税(也就是共同体农产品价格高于世界市场价格的差额部分的收入)。共同体的支出中最大的是农业开支,约占70%,主要是用于收购过剩的农产品和贴补农产品出口。
英国于1973年加入共同体。由于英国的贸易结构与共同体其他成员国有很大的差异,它和英联邦国家的贸易往来密切,从共同体外的进口比从共同体内进口更多。例如,英国三分之二的农产品是从外部进口的(而法国、联邦德国只从外部进口一半左右的农产品)。这样,英国上缴的税款必然比其他成员国多。也就是说,它上交的摊款多。另一方面,共同体从上述税收中得到的预算收入,又通过农业基金等形式重新分配给成员国。而英国的农业并不发达,没有很多的过剩农产品需要进行收购,可供出口的农产品也不多,因此,它从农业基金中所分得的就很少。英国认为,它上交的多,而分配给它的钱少,成为共同体的“净摊款国”。这就是英国感到“不公平”的原因。
为此,英国在1975年和共同体重新谈到了加入共同体的条件。当时共同体表示:可以考虑给英国一定的回扣。但矛盾并未解决。从1976年起,英国的净摊款额又直线上升。到了1980年,英国终于和共同体发生了尖锐的争执。经过半年多艰苦的谈判,共同体决定每年给英国一笔回扣。从1980年到1982年这三年中,英国共得到了三十七亿美元的回扣。
英国虽得到回扣,但所得回扣额每年得谈判解决,使英国颇为不满,它希望改革预算政策和农业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回扣问题。同时,它希望1983年的回扣额定在十二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占它摊款额的三分之二),而共同体面临着财政危机,拿这么多钱有困难,只同意给十亿。在去年年底和今年春的雅典和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为了这笔回扣,英国和共同体各国吵得不可开交,会谈不欢而散。
在最近枫丹白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各国经过磋商,终于取得了妥协。此次达成的妥协方案是:1984年联邦德国、法国等同意给英国的回扣为十亿欧洲货币单位,从1985年起,英的回扣额按“比例制”计算,也就是英国从上缴的增值税(不是全部摊款)与从共同体受益的差额中回收66%。这样英国所取得的回扣,虽小于英国的要价,但也大于九国所定的十亿欧洲货币单位的界限,将来差额越大,英国回收的也越多。
·郑 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