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西欧国家对解决英摊款争端表示满意
舆论认为欧洲共同体走上了恢复稳步前进道路
本报讯 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领导人对枫丹白露首脑会议解决了英国摊款问题,表示满意,并作出积极的评价。
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是一项有益的协议”,“对大家也都有利”。她赞扬了密特朗在促成这一协议中的艰苦努力。
对密特朗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胜利,因为他在今年1月至7月担任共同体首脑会议主席任期内是否有能力解决这一拖了很长时间的争端,这同他利害攸关。
密特朗在首脑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满意地说:协议完成了去年12月首脑会议商定的防止十国集团财政崩溃的一揽子改革,“一点争论也没有留下。”
意大利总理克拉克西说,结束争吵就是“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是由于善意、需要和精疲力尽而取得的。”但他又说,没有感到快慰的是,失望的选民在这个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给了各国政府领导人一些颜色看。
科尔说,“关于英国摊款这个棘手的问题已经解决,妥协的结果对大家都有利”。
西班牙内阁会议发表公报说,枫丹白露会议为建设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从客观上扩大它的活动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这也是西班牙外交政策的一个重点。
在布鲁塞尔负责处理共同体日常事务的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托恩说:英国摊款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在折腾我们”,使共同体无法实现重要的目标,并使欧洲老百姓认为它是无用的。现在这项解决办法等于是在一次协调关于共同体的使命应该是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一使命的分歧意见的长期斗争中“赢得了一些时间”。
西方报刊和通讯社对此反应强烈。路透社认为,欧洲经济共同体解决这个历时一年的争端后,走上了恢复稳步前进的道路。美联社也说,一直威胁着这个贸易集团的稳定的争端的解决,为欧洲共同体可能获得新生铺平了道路。
法国主要报纸的评论大都认为,英摊款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功绩,证明共同体是巩固的,而剩下的问题是欧洲振兴问题。法国《费加罗报》的文章谈到欧洲振兴时说,“在它的未来的公民的眼中,欧洲的生活应该更好,更有保证,更富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大陆的影响应与最大的国家相等。只有这样,在经过耐心而持久的建设之后,欧洲才算已建设成功。”


第7版()
专栏:

蒙代尔和哈特同意结束争斗对付里根
本报讯 据报道,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本月初实际已被确定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后,于26日同竞争对手哈特举行首次和解会谈,结果同意弥合分歧,停止争斗,以便在今年大选中对付里根。
他们的会谈是在纽约一名富有的电影制造商克里姆的家里进行的。在这一小时四十分钟的会谈后,哈特和蒙代尔一起走出克里姆的家,满面微笑地对记者说,他与蒙代尔在预选中虽然曾经是对手,但没有怨恨,“我们将继续联系并讨论我们能在一起做些什么”。蒙代尔也笑眯眯地说,在初选之前,他和哈特一直是亲密的朋友,现在还是这样。
有消息说,哈特在会谈中对副总统职位感兴趣,但在公开场合蒙代尔和哈特都否认他们讨论了副总统职位问题。
蒙代尔还说,他计划马上和杰克逊进行一次与哈特会谈相类似的交换意见。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黑人总统候选人,黑人的选票将对今年总统选举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7版()
专栏:挪威通讯

挪威的海上石油开发事业
本报记者 刘绪民
七十年代中期,在西方“石油危机”的喧嚷声中,挪威作为一个石油生产国在西方崛起。
1963年挪威北海大陆架下发现石油以后,1966年打了第一口勘探井,1971年投产,1975年石油便自给有余。现在,海上石油工业已成为挪威经济的主要支柱。它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是农、林、渔业总产值的三倍;它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三分之一。
海上石油工业的兴起,有力地带动了挪威其他工业的发展。机械业纷纷转产,为海上石油工业提供设备,造船业转为生产石油平台和供应船。挪威政府一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外国企业投标,另一方面扶持本国工业发挥就近优势参加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挪威工业显示了它的技术能力和灵活性。在初期,技术设备主要从国外引进,随着本国技术力量的增强,外国公司在挪威海上石油工业中的作用逐渐减小。本国自造设备在1975年仅占28%,如今已达到60%左右。国家湾油田的三座巨型石油平台主要是依靠本国技术力量建造的。目前有三家挪威石油公司、十三家外国公司在挪威大陆架上作业。头十年海上钻探主要靠外国公司,1975年时本国公司的钻井率达50%,1983年达到四分之三。
据官方估测,挪威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的可采蕴藏量约一百二十亿吨石油当量,可供开采一百年以上。据一般估计,现已决定开发的新油田到八十年代末产量将逐渐增加到六千万吨,九十年代以后石油产量会急剧下降。这是因为,到本世纪末,南部现有油田将告枯竭,海上开发活动将向北部转移。开发北部大陆架的技术难度较大,那里水深三百多米,冬季夜长日短,气候严寒,运输线拉长;北部地广人稀,工业基础薄弱,投资大,生产成本高,这种种不利因素必然影响产量。
海上石油工业的兴起对科学和教育事业是个很大的推动。目前从事海上石油工业的五万二千名职工中,海上作业人员占30%。这是一支年轻的技术水平较高的队伍。他们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四分之一,受过高等教育者占五分之一。为了适应海上石油开发事业的发展需要,挪威这些年来石油领域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有很大发展,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高等院校从事石油研究与发展的人员从1979年的五百人增到1981年的上千人。许多科研单位都在为攻克深海作业技术难关进行各种研究。卑尔根水下技术研究中心建造了一个可进行六百米深水实验的压力室和一条进行水下技术实验的特种驳船。特隆赫姆工学院石油技术研究中心研制了一套研究油、气混合流动实验设施。特隆赫姆水力实验室研制了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人工潮水海上建设模拟实验设施。北海石油城斯塔万格石油技术研究中心在海上建造一座设施完备的钻台,打了一口一千米深的油井,进行深水钻探技术实验。目前挪威的海上采油技术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挪威海上石油开发事业前景广阔、路程艰险。勤劳勇敢的挪威人民有着征服海洋、战胜严酷自然环境的优良传统。今天,他们正在准备迎接大自然新的挑战。


第7版()
专栏:天下事

联合的大趋势
欧洲共同体枫丹白露首脑会议就解决英国预算摊款问题取得了妥协。至此,多年纠缠着共同体的两大难题:改革农业政策和英国预算摊款问题先后得到了一定的解决。这有利于今后振兴欧洲和加强共同体。
近年来欧洲共同体一直为上述两个难题争吵不休,两次首脑会议因此都以失败告终。由于疙瘩解不开,其他方面也就难以起步,使欧洲共同体停滞不前。一时许多悲观论者纷纷哀叹共同体已奄奄一息。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西欧人士清醒地认识到,共同体要没完没了地被内部纠纷缠住,无力前进,削弱它在国际上的作用,将是最愚蠢不过的。这种认识日趋普遍,就为推动共同体解决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强联合增加了动力。
事实证明,尽管共同体内部存在着重重的分歧,但是西欧联合、团结的生命力远比一些悲观论者所认为的要强得多。无他,就是因为今天西欧联合是历史的必然,大势之所趋。
回顾二次大战之后,西欧国家遭到了削弱,它们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就只有联合一途。今天欧洲共同体已经拥有二亿七千万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都凌驾于美国之上,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但是,它正面临非加强联合不能应付的新的挑战。两个超级大国正在全世界激烈争夺,西欧在新技术革命路途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在这个时候,共同体更是合则兴,分则衰。而枫丹白露会议正是表明,西欧政治家们考虑到了这个大局。
·林 生·


第7版()
专栏:

卡斯特罗和杰克逊希望改善古美关系
白宫发言人要求古巴采取更多的行动
据新华社哈瓦那6月27日电 (记者颜为民)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和美国黑人民权领袖杰克逊今天在哈瓦那表示,应当实现古巴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
25日到达哈瓦那进行访问的杰克逊和卡斯特罗进行长时间会谈后,今天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并由杰克逊宣读了他们两人的一项声明,作出了上述表示。
声明说,双方主张美国和古巴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立即交换大使,并且研究解决双方关系中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
美国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27日对上述美国同古巴交换大使的想法反应十分谨慎。他说:“我们得看一看古巴方面更多的详细说明”,古巴应该多采取行动,首先是“停止输出革命”。他还说,卡斯特罗关于释放二十二名美国人姿态是否将打开恢复美古外交关系大门,现在作这样预测还为时过早。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约翰·休斯也说,美国希望看到“古巴的态度将有某些具体变化”。他指责古巴支持中美洲的“动荡不安的政局变化”。


第7版()
专栏:

尼加拉瓜和美国高级官员结束会谈
据新华社马那瓜6月27日电 据尼加拉瓜电台今天广播,尼加拉瓜和美国高级官员26日晚上在墨西哥的曼萨尼约结束了秘密会谈。
《消息》电台广播说,参加会谈的尼加拉瓜副外长乌戈·蒂诺科和美国里根总统中美洲特使施劳德曼分析了尼加拉瓜去年向美国提出的关于相互尊重、保障中美洲和平与安全的建议。
广播说,双方重申了各自政府的立场而没有消除任何分歧,但是都表达了争取接近的愿望。
两国高级官员在会谈后还宣布近期内将再次会晤。


第7版()
专栏:

阿根廷总统呼吁各界协同努力克服经济困难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6月27日专电 记者李志明报道:阿根廷总统阿方辛今晚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号召全体阿根廷人民协同努力,共同承担起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的责任。
阿方辛在讲话中保证,政府将尽力减少财政赤字,同时要求各级行政机关严格控制开支,国营企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关于工资政策,阿方辛重申1984年实际工资增加6%—8%的目标不变。但他强调,增加工资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逐步进行。他呼吁工会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劳资纠纷。
关于外债问题,阿方辛强烈谴责国际贷款银行任意提高利率,使债务国的负担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他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界改变态度,使外债谈判能够合理进行。
阿根廷民选政府执政半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劣,前军政府遗留的问题众多,国内经济状况没有明显好转。


第7版()
专栏:

美海军部署首批海上发射巡航导弹
本报讯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迈克尔·伯奇6月27日宣布,美国海军已经部署了第一批从海上发射的巡航导弹。
伯奇说,这些导弹的射程约一千五百英里,“前几天在一些战斗舰艇上开始可以使用了”。据报道,美国最近至少已有四艘载有核导弹的潜艇下水。美国海军计划用战斧式海上发射巡航导弹装备大约一百四十艘水面舰只和潜艇。(附图片)
图为巡航导弹发射时情形。 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

洪都拉斯与尼加拉瓜恢复大使级关系
据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洪都拉斯特古西加尔巴消息:洪都拉斯政府宣布“与尼加拉瓜恢复正常的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决定是在洪都拉斯给尼加拉瓜的一项照会中宣布的。照会说,洪都拉斯大使不久将返回尼加拉瓜任所。
据报道,尼加拉瓜驻洪都拉斯代办达尼洛·阿布德也表示,尼加拉瓜也准备采取同样行动。


第7版()
专栏:

乌拉圭举行全民大罢工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6月27日专电 记者李志明报道:今天,在乌拉圭军队介入并接管政权十一周年之际,乌拉圭人民举行规模空前的全民罢工,要求恢复民主,实现不受限制的选举。这一天,乌拉圭的经济社会活动几乎全部停顿。
这次罢工是乌拉圭各政党、工会和学生组织共同发起的。当前乌拉圭民主化进程正处于关键时刻,距大选日期只有四个月时间。白党领袖不久前回国被捕之后,该党宣布在他获释之前不同军政府进行任何对话,其他政党也对白党的决定表示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军政府又反复警告说,如果政党不同政府达成协议,11月的大选将不能举行。今天的罢工显示了乌拉圭人民对政府的顽固态度已越来越不耐烦。


第7版()
专栏:

美国黑人的遭遇:最先被解雇
6月13日,美国最高法院就孟菲斯市解雇消防队员事作出了一项对黑人不利的裁决,十五名刚被雇佣一年的黑人消防队员被裁减了。
孟菲斯市是一个黑人居民众多的城市,约占人口的37%,但在政府部门和与政府有联系的公共事业部门中就业的黑人却很少,即使在有一千三百人的消防队里,黑人也只占3%。经过民权运动的长期斗争,黑人雇员的比重刚刚略有提高,却又变了。
1981年,孟菲斯市财政拮据,需要裁员节省开支,其中包括解雇消防队员。市政当局决定将十五名刚被雇了一年的黑人消防队员裁掉。黑人闻讯大为不满,就向当地的联邦法院告状。法院判决,市政当局应当保障这些黑人消防员的饭碗。但是事情并未因此了结,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最后折腾了整整三年,结果则是,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以六比三票做出了解雇的裁决。
这件事在美国国内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就业上备受歧视的遭遇。孟菲斯消防队里的一个黑人小队长气愤地说:“在这个国家里,黑人、妇女、拉美移民和其他少数民族还是二等公民!”《纽约时报》在报道这件事时也用了这样的标题:《最后被雇佣,最先被解雇,仍然合法!》  ·延 宁·


第7版()
专栏:

步入社会的第一课
本报记者 孙东民
(三)
日本公司企业的新职工教育,据说始于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近年来随着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信息化社会越来越成为现实,研修之风有增无已。这既出于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意识”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潮流。
日本企业内部联系之坚固,是其一大特色。这一企业集团与另一企业集团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讲究内外有别,可谓泾渭分明。记者曾采访过一家专为丰田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制造零部件的中小企业,据说,他们去日产公司送零件时,决不能坐丰田牌汽车;反之,去丰田公司时,如坐日产公司生产的汽车,会被拒之门外。新职工从进入公司第一天起,必须忠诚于这家公司,经营者用一切手段使职工感到公司与职工本身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企业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
一些企业举办的迎新典礼搞得颇有特色。记者曾应邀参加过西武百货店系统的“1984年度入社式”。参加这次典礼的,有西武系统二十二家公司(占西武流通集团的六分之一)的1,398名新职工。新职工进入会场都穿统一的公司服装,佩带统一徽记。大会开始,先由主持人介绍西武流通集团的传统和历史;西武流通集团的总代表发表训词,鼓励新职工在今后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适应时代的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头向新事物勇敢挑战”。总代表讲话后,由西武百货店系统的工会负责人致词。这位工会领袖讲话中也鼓励新职工为了公司的发展认真学习各种知识,“以青春的损失,换来壮年的胜利”。当介绍到各公司负责人或代表讲话时,新职工每次都全体起立,鞠躬。典礼结束时,全体起立齐唱“社歌”,其气氛之隆重,令人感到象是出征前的“军团誓师会”。
在企业家的眼中,录用新职工是企业的一项巨大投资,劳动质量的高低,关乎企业经营的成败。东急电铁公司社长五岛升在迎新大会上发表训词时说:“新职工从今天起直到退休,公司给大家支付的奖金及其它福利,两个人的费用相当于购买东急电铁公司使用的一列十辆编制的列车。机械能够做出与投资相应的工作,但人能够做出超过投资的工作。为了公司的发展,每人都应做出超过投资的具有附加价值的工作。”野村证券公司社长田渊在迎新大会上则说:“不管金融革命和信息革命进展到何等地步,企业成长的关键还是在于人。如果只有组织的完善而没有人材的成长,那是只有形式没有灵魂”。
一般来说,越是大企业越重视职工培训。东芝公司有一种长期培训新职工的十年计划。经过一个半月的集中研修后,再拿出一年多时间给一些新职工“吃偏饭”,由有能力的职工以“专职指导员”的身份陪伴去工厂或经营部门研修实习。此后是有计划地调动他干各种工作,十年后升任公司的主任级骨干。
公司企业组织培训新职工,仅是新职工走上社会后接受的第一课。在现代社会知识加速更新的今天,学校的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代之而起的是“终身教育”。不仅新职工,就是工作多年的骨干也以不同的形式接受培训,职工经过研修合格后才考虑提升。当前日本的“三A革命”(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住宅自动化)正逐渐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日本经济正在由量向质的方向转变,“重、厚、长、大型”的产品逐步让位于“轻、薄、短、小型”的产品。在这股强大的技术革新浪潮的冲击下,许多企业正以“赶上坐末班车”的心情迎头急追,这就需要提高劳动力质量,让职工通过各种形式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樱花正谢,新叶欲茂。新职工在结束了研修生活,开始正式工作的时候,心情可能是复杂的。日本生产性本部的一首歌曲鼓励“新社会人”要“使明天比今天、比昨天更明朗”,怀着希望向未来挑战。但在这个纷乱复杂的“自由竞争社会”里,似乎很难指望“希望之光”能够照射到每一个人。
(续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