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高等教育要勇于创新协同作战
华中工学院院长 朱九思
邓小平同志去年9月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个人理解,邓小平同志这一题词,指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方向和任务,为我国的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高等学校的任务,一是要培养人才,二是要出研究成果。所谓培养人才,就是要培养适应新的技术革命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所谓出研究成果,也就是要研究那些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新科学、新技术。
华中工学院是以理工科为基础的,专业配套比较齐全。迎接这一挑战,应当说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关键是要提高我们的认识,抓紧工作。我想谈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进一步抓好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适应新的技术革命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几年来,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强调打好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并通过使用外文版教材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这些都符合新的技术革命对于科技人才的要求,要继续抓下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抓教学内容的更新,增加新技术、人文科学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拓宽知识面。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新技术,尤其是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新东西。去年我们就提出,每个专业都可以开几门新课程,讲本专业近五年来的新发展,介绍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学时可以不限。这样既可以使教师去注意学科发展的方向,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也可以使学生多了解一些新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
第二,科学研究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要特别注意对急需的攻关项目和新科学、新技术的研究。我校的机、电类专业基础比较好,在这些传统学科中如何使用新技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例如,把电子计算机、激光技术应用到机制专业中,就可以取得新成果。我们学校有一批新技术专业,是新的技术革命中的重点学科,如计算机、激光、信息、生物工程等,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三,要继续抓紧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也要抓紧干部和职工队伍的培养提高。近几年来,我们在师资培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许多教师的理论基础、外语水平和本专业的业务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今后,在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健全各个学科的学术梯队方面的工作还要抓紧。特别是中年教师,大多数人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重,要大力提倡带着教学任务认真读书,掌握学科发展的新趋向。要在教师中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院、系都要分期分批办短期轮训班,尽快扫除“计算机盲”。对于干部和职工的培养,要进一步组织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新技术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第四,及早起步,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现在世界上70%的计算机都用于管理。作为高等学校,我们应该在管理现代化方面走在前面。我院计算中心配备有专门用于管理的计算机,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现在主要是我们的干部在认识上要跟上形势,解放思想,下决心去熟悉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个学校要办得有生气,要能够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一定要克服保守思想,要有敢闯新路的精神。有的同志习惯于传统的一套,愿意驾轻就熟,对于新东西迟疑不决。这里就有个破除迷信的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乱闯。一要考虑国家需要,二要考虑自己的可能。敢闯,决不等于乱闯,还要根据科学规律办事。破除迷信和尊重科学规律是一致的。
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要提倡联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加强,各门学科之间互相渗透。许多新兴的技术和边缘学科就是这种互相渗透的产物。当今世界上许多重大的科学技术成果,大都是集体研究的产物。不同专业的人才联合起来,集体的创造能力和水平,会大大超过单个人各自为战的能力和水平的总和。联合,一是校内的联合,一是学校与社会厂矿企业的联合。不仅各个教研室内部要联合,各个系内部要合作,而且不同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也要联合起来,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这样才有利于出成果。有的同志提议组织各专业学科的“联合协作委员会”,这个建议很好。要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协调这种跨系、跨学科的研究工作。
我们还要进一步发展与工厂企业和研究机关的协作。美国的“硅谷”的特点之一就是大学、工业和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发展这种联合协作是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挑战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工厂急需解决的问题,求援的项目,我们要尽力支持。搞得好,工厂得利,我们增加立足点,学生实习以至科研生产的加工等问题,解决起来就方便多了。
我想着重指出的是,要克服各种妨碍联合的错误思想。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一种是有的同志不愿同别人合作,喜欢单干,说得尖锐一点,就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文人相轻”的陋习在作怪。这些同志知道科学研究需要联合,也知道自己有所长亦有所短,就是放不下那个“架子”,不愿意“屈居人后”,或者看见别人冒尖,自己就不服气,甚至有一种嫉妒心理。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教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应当提倡建立新型的团结合作的关系,应当有宽广的胸襟。
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责无旁贷地应该站在最前沿,敢于创新,协同作战,作出最好的成绩来。


第5版()
专栏:

高校既要扩权又要有法规
西南政法学院 长弓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不少,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管理权限过分集中,学校本身缺乏自主权;二是缺乏高校法规,无章可循,难以处理内外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本事再大的领导干部,也难以施展才能。因此,我感到,需给高等学校“松绑”。建议如下:
(一)改革高校领导制度。高校可试行校院长负责制,扩大校院长权力。党政分工后,党委主要管思想政治工作,实行思想政治领导。
(二)改革干部管理制度。高校的校院长可由主管领导机关任命,责成其全权负责。副职可由校院长提名报上级主管领导机关考核任命,作为院长的助手而担负被分配的工作。中层干部由学校自行任免。学校有了这样的人事权,校院长才能指挥顺手,也才有利于改革干部制度。
(三)改革干部制度。随着领导班子的调整,必须废除干部职务的“终身制”、“铁交椅”,谁在职谁就有相应的职权和待遇,不在职时就没有这种职权,也不再享受该级干部的待遇。至于对老干部,无疑地应按中央的现行政策执行。
(四)要赋予高等学校实施改革、开创新局面所必需的一些自主权。
(五)尽快制定高校法规。要用法律明确规定高校的领导体制、党政机构及其分工、各级的职权与义务,等等,使其在处理各种关系中有章可循,以便在法定范围内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积极性,排除一切干扰,在培养人才、创造成果方面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5版()
专栏:海外来信

改革大学教学方法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中国留学生 沈建仁
半年多以前,我从国内到日本的大学学习,开始很不适应,主要是动手能力很差,即使动起手来,也只会重复别人干过的工作。回想起来,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国内大学现行的教学方法造成的。
我国大学现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从书本到书本,学生也从书本到书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现成的知识。国外的一些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只花很少时间传授已有的结果,而集中精力告诉学生现有的知识是如何得来的。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则着重于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工作来。这样,不仅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
因此,我建议国内大学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这样几项改革:
1、大大缩短讲课时数,增加选修课。一般说来,现在国内大学的讲课时数比日本的大学多三分之二到三分之一,这容易使学生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这种状况一定要尽快改变。
2、四年制本科生至少用一年时间做毕业论文。通过做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与此相适应的自信心。
3、保证必修课、选修课以及毕业论文之间的一定比例,尽快推广学分制,以代替现行的较为机械的考试制度。


第5版()
专栏:

为中小学“松绑”
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刘超尘 王本中
中小学教育的改革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但当务之急是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关键是给学校以更多的自主权。我们大声疾呼:必须为中小学校“松绑”!
目前的情况是,一校之长,往往是身在其位,不得其权。北京有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把原来平均发放给每位教职工的五元书报费,改为按工作量的多少发放:超工作量的多发,不满工作量的少发,不服从合理的工作安排的不发。这本是极其微小的正当改革,然而却被财务部门斥为“滥发奖金”,于是只好恢复每人五元平均分配的“大锅饭”,而这位校长则因“违反财经纪律”被处罚。北京某重点小学有一位教师坚持五年教改试验,取得可喜成绩,受全国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邀请,要到庐山参加研究会会议,可是上级财务部门不予批准,而校长既无权也无钱,结果只好作罢。
我们认为,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就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在上级领导部门的领导和监督下,允许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允许进行教学改革的试验;就是允许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根据教职工的教学质量、工作态度、学生及家长的反映,分别予以各种形式的奖惩,有权决定浮动甚至正式调整教职工的工资,打破“大锅饭”;就是允许学校通过正当的途径,公开招聘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允许辞退不合格的教师;就是允许采取群众选举、推荐和上级批准相结合的办法,决定校长的人选,使其有职有权,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废除校长终身制,等等。总之,要充分发挥校长及教职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办出各自的特色来。
办好学校,主要靠教师。可是目前的管理体制却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赵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采取适当办法,根据一定的职务、职称,逐步增加知识分子的工资收入,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并且认真地关心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情况。这都是深得人心的。当然,大幅度地提高教师的待遇,在目前国家财政仍有困难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但是,应该提倡各校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社会办学,开拓多种形式的“创收”途径,既为社会教育贡献力量,又可为学校提供基金。再加上校办工厂的利润提成,都可成为学校实行各种奖励、浮动工资的财源。
中小学教育的改革,是关系到培养四化人才的长远大计,难度很大,不宜草率从事。但也不能望而却步,徘徊不前。在普遍改革之前,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允许部分学校进行改革的试验,并采取必要的保护、奖励改革试验的有力措施。我国经济改革中设立了“特区”,教育领域可不可以也设立“特区”即各类试验学校?对于试验学校的确定可采取自报和上级批准的办法,进行试点。对于这些学校更应放宽政策,在招生、升学以及人、财等方面给予更多的灵活性,更多的自主权,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在普教战线,人心思改,却也“谈改色变”。的确,以往的多少改革,无不经历了艰难的路程。究其原因,一是“左”的思想影响,压制打击改革者大有人在,不允许改革者去探索,更不许有失败。二是国家没有支持改革试验的得力措施及保护政策。但是,时代不同了,中小学教育改革毕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情况在不断地向好的方面转化。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征程中,教育改革必将扬帆远航,达到胜利的彼岸。


第5版()
专栏:

不能这样考核和奖惩教师
育龙
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劳动的成果很难评定。现在,有些同志简单地以学生考分为依据来考核和奖惩教师。这是不合理的。比如,有个乡规定:小学升级或期末考试,名列全乡一、二、三名的班级,任课教师分别奖现金五十、四十、三十元;以一九八三年升级考试合格率名次为基础,以后每降一个名次罚二元,……。有个乡规定:中学教师教学成绩一连三次名列最后的,是公办教师的调离工作,是民办教师的清除出教师队伍。这些做法看似公平,实际是不合理的。
教师的任务是育人。他们的教学质量如何,要看学生德智体几个方面是否全面发展,毕业后就业或升学能否适应。如果我们处处以分数为标准,使师生都视分数如命根,孜孜以求之,甚至为零点五分而奋斗,就会使教育走入死胡同。学生分数的高低,固然与教师教得好不好有密切关系,但和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学生的主观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因此,单以学生考分为依据来考核、奖惩教师是不恰当的。
克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是好事。但教育工作不同于经济工作,不能简单套用管理工农业生产的办法来管理学校和教师。我认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当务之急是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如果我们能在这些方面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效果要比上述办法好得多。还应指出:有些教师水平低是十年内乱造成的,现在需要的不是责怪、惩罚,而是帮助他们一步步地提高;教学工作周期长,教学效果不是短时间就能看出的,因此,应该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考评办法,使我们的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5版()
专栏:怎样教育好孩子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问题值得探索
孙爱月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教育任务不同的阶段,有连续性。但是,一些教师和家长反映,有的幼儿园孩子入学后,体重下降,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差,自理能力不足,并视学习为苦事。我们将幼儿园大班及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活动安排、课程、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作了对比调查,感到有以下问题:
(一)作息时间过于悬殊。幼儿园孩子的睡眠时间,每天有十二小时,小学一年级学生只有八个半小时到十个小时,相差两个多小时。幼儿园大班每天上课时间为一小时到一小时半,而一年级每天上课四小时左右,增加三小时左右,还有家庭作业。这就是说,在同一年龄阶段,孩子进入小学后,受他人意志控制自己的智力活动的时间急剧增加,睡眠又减少很多,再加上饮食不够定时,因而,不能不影响孩子的健康和注意力。
(二)课程、教材内容不衔接。小学课程主要是语文、算术。孩子一进小学,首先集中三至四周时间学汉语拼音,感到紧张。部分教材内容,与幼儿园重复。音乐、体育、美术课时太少,教材起点太低。教材缺乏一定的“难度”,使孩子感到“已经学过了”,“很容易”,不注意听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有的孩子,一年级学习成绩不错,以后就逐渐下降了。这与教材内容重复,缺乏“难度”有关。
(三)学习要求、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比较突然。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没有硬性规定作为一个任务去完成,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并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方法进行。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已成为孩子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教学方式以上课为主,主要以口语、板书等方法传授,孩子感到枯燥,影响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此外,对孩子的生活管理也不同,幼儿园“包办”较多,缺乏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而小学则要求由孩子自理。
因此,如何改“突变”为“渐变”,使孩子逐渐适应,值得探讨。我的想法是:
一、在幼儿园大班除根据《纲要》对孩子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外,还应适当缩短午睡和游戏时间,每天午睡不超过一小时半,逐渐增加作业次数和时间,第二学期每天三节,每节由三十分钟增加到三十五分钟;教学内容要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会汉语拼音,培养阅读兴趣,适当认读一定数量汉字。增加发展孩子手指、手腕小肌肉的活动,如画图案画、装饰画、穿珠、缝纫等,为学习写字作准备。在各种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方法既要注意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又要注意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
二、小学一年级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督促午睡,保证孩子每天有十至十一小时的睡眠时间。课时改为每天三节,逐渐增加到四节,每节由三十分钟增加到四十分钟。教学内容要在幼儿园教育基础上逐渐提高,减少重复并有一定“难度”和渐进性。教学方法要注意儿童特点,要有直观性、游戏性,活动安排要动静配合。


第5版()
专栏:国外教育动态

日本高中探索“多样化”的五种尝试
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中央集权”型,但地方教育委员会不仅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更发挥着谋划和推动教育革新的职能。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就是一例。它计划从1984年度开始的三年里,在十所试点学校实施五种尝试。
第一、初中、高中合作 例如,初、高中教师互相观摩,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后,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初、高中学生一道开展网球、戏剧之类的俱乐部活动;远足、体育节、文化节等也彼此穿插参加,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特长和薄弱环节。
第二、设置分类课程 例如,设注重文科系科目的A类型、注重艺术的B类型、注重外语的C类型……等,为学生准备符合各自口味的“菜谱”,学生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学习。这是考虑到现行制度下的所谓学科,学生在入学阶段就得选定注重某一学科,或者考虑如何调节必修学科分数等等,以适应将来就业的要求。因此采取设置分类课程的方式。这样,更能适应学生的兴趣、能力倾向和今后出路的多样化。
第三、扩大选修科目 目的同样是为了多样化。不过不象分类课程那样贯穿一二三年级,而是在各学年就某一学科给予选修。例如,在外语课中选修法语;在就职者多的普通高中设“会计事务”;把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世界史中的特定部分挪到二年级上等等。
第四、有效地运用学分制 有效地运用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取得的学分制。例如,对一年级学生某一科目不及格,因而不能取得学分者,不作留级处置,照样予以升级。在二年级重读或在暑假里补习。就是说,不受学年限制,以三年中取得必要的总学分数作为毕业的条件。
第五、聘请民间讲师 例如,在工业高中招聘熟练的旋工,在社会科课程方面招聘参与文物考古的人员,充任辅助的讲师。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加强地区同学校的协作,扩大教师的学习机会。
东京都教委会已在新年度预算中追加二千万日元左右的经费,用于试点工作。目前是在现行法令的框架内实施的。将来的设想是,建立学分制学校和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学校,不改变现行法律是不可能完满实现的。
这种改革也是一种时代的要求,同样的“多样化”的尝试已在日本各地开始酝酿。
倪怡


第5版()
专栏:

这是华中工学院光学系学生正在近代光学实验室作实验。
黄民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