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四川天然气化工厂建设工程十三年拖而不决,损失严重
本报记者 罗茂城
四川天然气化工厂从破土动工到现在,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前后耗资八千二百万元,可是至今厂房还没有建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川天然气化工厂是国家计委和化工部确定建设的。1967年开始筹建,1971年9月正式开工,原计划用天然气为原料,生产乙炔、氯丁橡胶、烧碱、聚氯乙烯等多种产品,投资几亿元(1974年调整为一点三亿元),占地八百六十九亩,修一座拥有自备热电站现代化的化工厂。可是,领导的官僚主义使产品方向定不下来,总的建设方案变化无常,致使十多年来除修建了一些仓库、宿舍、码头、电站、锅炉、水泵等生活和生产辅助设施外,厂房尚无踪影,全厂一千多名职工无所事事。现在,每年用于维护设备及职工工资开支就达一百七十万元,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这项工程全面铺开之后,化工部对建设方案变了三四次,全厂总平面布置图变动了八版九次,至于单项工程的变动就更多了。对建设资金也没有集中使用,而是零敲碎打,每年只安排几百万元,就是对这几百万元的投资,也经常因材料供不上而停停打打,窝工待料。对工厂的关键设备——天然气制乙炔设备,是引进还是试制,十多年来也一直未落实。其它化工车间的建设都由此而一拖再拖。
由于工程竣工遥遥无期,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热电站等设备因工期拖长未能安装使用,每年要花大量人力进行维护。更为可惜的是,部分原订的设备由于建设方案的改变已不能再用了。例如,专为该厂氯丁橡胶车间试制的特大型冰机和配套的五千千瓦大电机,也由于产品方案改变而造成长期积压不能利用。到1983年底,库存物资中申请削价处理的达五百零二点七万元(削价后为一百七十三点五万元),申请报废的九百一十六点四万元。大量土地长期闲置不用。大部分土地虽已进行了平整,但一直没有进行建设,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大量人力长期不能发挥作用,许多技术人员由于工程长期上不去,荒废了技术,丢弃了学业,有力无处使。
这个厂的问题已多次向化工部反映,但是,化工部有的同志认为主要原因是四川天然气供应不上,并未检查本身的责任。据了解,当初工程开工时,四川是能提供天然气的,后因工程迟迟不能确定,天然气则另作分配。现在提出要按原计划供气,四川已无能为力,况且厂房至今也还未建。
近年来四川省有关部门同化工部商量决定该厂建设一千吨级“有机硅”生产车间,但因投资、原料供应、产品销路等问题还在扯皮,该厂何日能生产尚难预料。
该厂广大职工强烈要求化工部,在当前整党中下决心边整边改,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决策来。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救救“胡子”工程
陈香
四川天然气化工厂,从破土动工到现在,一十三载,厂房未建,产品未定,称之“胡子”工程,可谓货真价实,当之无愧。
国家在经济上受的损失,是可以算出来的。但有些损失是无法用数字表达的。比如建厂初期,调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如今学业荒废,丢了技术,当初的青壮年,如今有人双鬓挂雪,“闲白了少年头”,这种损失该怎么算呢?四川省和原来的燃化部到现在的化工部,领导干部几经更替,为此项工程推来扯去的,该有多少人,浪费了多少宝贵时光?寒来暑往,有的人由一线退到二线,有的已离开工作岗位,有的甚至已经作古,这样重大的建设项目,在自己手里了无头绪,不是终生之恨吗!化工厂占地八百余亩,可谓大矣,厂房未建,蒿草丛生,周围群众眼睁睁看了十三年,他们会怎样想,怎样评价这件事情呢?由此,在周围群众中造成的坏印象,如何才能弥补?算算这些有数的损失,再算算这些无形的损失,有关人员头脑该是清醒的时候了。
四川省天然气化工厂为什么变成了“胡子”工程,谁来负这个责任?恐怕不是很容易说得清楚的。当前,是用很大精力分辨过去的是非,还是赶紧抢救这项工程?看来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第2版()
专栏:

预付定金 一举三利
罗福才是湖北省大悟县一个经销肉食品的能人,这几年生意越做越大。可是,他所在的乡村猪源不足,常常为买猪发愁,他便想了一个给资金困难的农民预付定购金的办法。(这一招实在高。卖肉的想到养猪的,因为他明白,只有先有了猪,才有猪肉可卖,否则生意就做不成。在目前生猪生产发展不快的情况下,更需要各方面,包括国家、集体、个人都来想办法调动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罗福才给的预付定金,不要利息;不同国家争购,养猪户把猪育肥后,必须先完成国家派购任务;不欺行霸市,依质论价,按市价结账;不分亲疏远近,只要信守合同,都预付定购金。从去年春天到现在,罗福才先后向三个区、八个村的八十九户农民预付生猪定购金七千八百元,共育肥猪二百七十一头。农民杨家兵想养猪苦于没有本钱。罗福才给他预付定购金二百五十元,他养了四头大肥猪,一头交国家,一头卖议价,一头自宰,一头卖给罗福才,三方得利。
孙先舟 郭腾林


第2版()
专栏:

真诚待人 销路大开
去年6月,福建省霞浦县沙江公社的运销专业户王立钿收购了一千七百担海带,其中一千一百担的收购价是每担四十一元五角,汤守牛等农民的六百担是每担四十元二角。后来,这批海带在外地卖了一样的价钱。结账时,王立钿便把那六百担的差价七百八十元,分文不少地送到汤守牛等农民家里。还有一次,他押运二百八十担海带到浙江省常山县。验收时,每包比原来重一至三斤。王立钿当即提出:“海带在途中受潮了,请暂停验收。”他父子俩冒着烈日,将海带全部翻包晒干。过磅时,每包反轻了二三斤。王立钿二话没说,催验收员按实开票。
(以上两件事,一是对生产者,一是对消费者,王立钿都说得上是真诚待人,这是做好生意的根本。相反,靠搞歪门邪道生财,虽可骗人一时,岂可骗人一世?到头来只能是短命生意。)王立钿靠真诚待人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使沙江海带销路大开,四年来他共推销海带一百七十多万斤,实现营业额六十八万元。
俞灿彪


第2版()
专栏:富裕之道

服务周到 顾客盈门
湖南省石门县城区有大小旅社十一家,两千多个铺位。1982年,该县新关乡保尔桥村农民自筹资金又在县城办起一家渫阳旅社。两年过去了,这家农民办的旅社信誉好,收入高,盈利十三万元,被评为县城服务行业的先进单位。乡下人做生意超过了城里人,他们的经验是:服务周到,顾客盈门。
这家有一百四十个铺位的旅社,只有九名干部职工,经理兼采购员,会计兼电工……本来,营业利润国家允许赚百分之三十七,他们只赚百分之二十(因为效率高,投资省,利润低,吸引了更多的旅客。)别说过往客商,就是县里召开各种会议也愿意来这里包铺。旅社还要求职工把活干好,创第一流的服务水平。由于旅社地处偏僻,旅客不容易找到,他们就每天晚上到火车站、汽车站接客,经常忙到过了半夜才休息。对一些住店的残废人,他们包接包送,难怪旅客留言说:“客小春常在,异乡胜家中。” 舒一平


第2版()
专栏:

洪泽县便民收夏粮
江苏省洪泽县粮食局在夏粮收购中采取三项便民措施:
第一,对出售夏粮达到万斤的农户,实行登门收购。目前,正在摸清情况,准备运输工具;第二,对广大售粮农民义务供应茶水,同时供应廉价饭菜;第三,代购夏令常见病急救药品,售粮农民可免费用药。上述利民措施已在全县十六个粮食收购站实行。 李深 陈群


第2版()
专栏:

采取积极措施 以开放促开发
海南开发建设总公司成立
本报讯 记者晓渡报道:“海南岛开发建设总公司”已在今年5月成立。
中共海南区党委研究了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学习和吸取一些国家、地区开发建设先进经验,决定以开放促开发,充分利用宝岛的天然优势,在宝字上作文章。他们聘请了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前来进行规划设计工作。全国各地已有四百人来到海南工作。为了贯彻对外开放政策,使开发建设项目得到落实,新成立的“海南岛开发建设总公司”,已经正式开展工作。


第2版()
专栏:

希蒙得木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试种成功
本报讯 记者江世杰报道:在国外被誉为“微型石油井”和“黄金树”的木本油料植物——希蒙得木,已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试种成功。至5月底,又有四千株树苗在永胜县定植。
希蒙得木俗称油油芭、霍霍芭,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木本油料植物,原产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昆明植物科学研究所于1978年底从国外引入种子,翌年开始室内栽培,1983年起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成片种植。试验研究和国外资料表明,种子播种出苗后,在栽培管理较好的情况下,三年开始开花结果,八至十年进入盛果期,一般亩产四百斤,种子含油率52%,出油率43%至45%,每亩经济收入可达八百至一千元。淡黄色的希蒙得木油是抹香鲸油最好的代用品,且没有鱼腥味,不含脂肪质,纯度大,粘度指数和燃点都很高,是一种耐高温高压的高级润滑油,在国防工业及轻、重工业方面有近二十种用途。
昆明植物研究所负责这项研究工作的助理研究员诸远章告诉记者:希蒙得木主根系深,耐干旱,病害少,植株寿命长达百年以上。用它在干热河谷地区的荒坡造林,除了获得显著经济效益,还可获得增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效益。目前,云南省有关部门正在金沙江、怒江、红河等三个干热河谷地区扩大种植,预计今后种植面积可达十万亩以上。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希蒙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条件
希蒙得木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抗旱性强、用途范围较广的特种木本油料植物。其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条件是: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下,年降雨量在五百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8℃至20℃的干热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在43℃至46℃时,植株仍然能够生长,冬季绝对低温降至0℃时,幼苗会受冻而死亡,当气温降至-5℃时,成年植株枝叶冻枯,连续低温为-8℃以下,植株死亡。年降雨量为五百毫米左右,最适宜希蒙得木生长发育,年降雨量超过八百毫米,会引起植株根腐并导致全株死亡。据有关资料介绍,希蒙得木原产地几乎所有的自然种群都生长在粗沙壤上。如果在粘土壤种植,植株生长慢、长势差。适宜种植的土壤酸碱度为PH5—8。
(诸远章)


第2版()
专栏:

乡镇发展传统名特食品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李克夫
过去一说起发展食品工业,常常是只想到城市,而把广阔的农村只当作原料基地。实际上乡镇发展食品工业,包括发展传统名特食品也是大有可为的。
传统食品、风味特产大多发源于农村,取材于农村,有的甚至离不开当地的土质、水源、物产条件,否则就不是那个“味儿”。河南正阳县王勾桥公社生产的“伏陈醋”,只能取当地古井水制作;浙江镇海县王山公社的“金桔饼”,也是靠当地盛产的金桔为原料。传统名特食品的经营也始于民间,特点是小型分散,有些至今还只能靠手工操作。如河北藁城宫面,就是由老师傅用手抻面,抻成头发丝儿细,里面还是空心,然后阴干而成。象这样的名特食品的生产工艺,想一下子用大规模机械化操作取代,是很难的。
农村有充足的劳力资源,不乏名师巧匠。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传统名特食品就能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目前乡镇企业加工的传统名特食品在全国占有一定比重。乡镇企业加工的“符离集烧鸡”,占当地总产量的60%;四川的榨菜由乡镇企业加工的,也占全省总产量的一半。仅据十省市的十四个地区调查,目前乡镇企业恢复和发展的传统名特食品就有一百三十九种。可见,乡镇是发展传统名特食品不可忽视的力量。
要使乡镇尽快把传统名特食品恢复和发展起来,有关部门还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如改革不适应传统名特食品小型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在技术力量上,要抢救技艺,培训技术人才。此外,在投资、贷款、原料供应、技术设备上都有必要加以扶助。


第2版()
专栏:

《富裕之道》即将出版
本报讯 《富裕之道》专栏创办以来,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许多农村读者来信,希望能把《富裕之道》编辑成册。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这本面向农村专业户、农村青年和干部,专门介绍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勤劳致富经验的书籍——《富裕之道》,即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
全书共分种养、加工、科技、经营等篇目,列举了一百多个勤劳致富的事例,夹叙夹议,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此外,书中还汇集了全国各地勤劳致富的典型几十个。各地读者可到当地新华书店预购。


第2版()
专栏:通讯

放得开上得快
——珠江三角洲纪行
本报记者 郭龙春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起飞,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作翅膀。一翼是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另一翼就是对外开放的政策。由于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近几年这个地区成了带头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基地,充分显示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威力。
加快致富的门路
在广大农村蓬勃发展的“三来一补”业务——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成了珠江三角洲农村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
东莞县算过一笔账。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可以使农村更快地富裕起来。每转移一个人,一年可增加三千五百元产值。但是,要建设工厂来安排劳力,哪怕是建水泥厂、轮窑砖厂这类技术水平不是很高的工厂,也需要不少资金。资金问题怎么解决?通过
“三来一补”,客商出钱,出设备,我们只需提供必要的厂房和场地,几个月就能办起一个厂子。近几年,东莞县已办起一千多个“三来一补”企业,安排了七万多名劳力,收入的工缴费超过一亿美元,而我们自己出的资金为数甚微。
一个乡办起几个“三来一补”企业,农民的收入马上就能增加一大截子。新会县的虎岭乡人多田少,原来很穷,欠银行贷款五万多元,长时间还不起。从1980年起,港澳同胞在这儿先后投资办起塑料丝花厂、针织厂、服装厂等五个厂子。通过这些企业,乡里四年收入工缴费五百多万港元。1983年全乡人均收入,比1979年增长三倍多,不仅旧债全部还清,还拿出二十多万元建起一所中学,修了三个排灌站。
除了“三来一补”,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的方式还有多种。包括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出口国信贷,国际租赁等,有双边合作,也有三角关系。通过这些渠道,可以吸收港澳和国外的大量资金。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五年引进外资总额达四十亿美元,已经使用的有十多亿元。佛山市从解放到去年地市合并之前,国家给它的投资和贷款不过两亿多元。从1979年到今年5月底,这里引进的外资已达到这个数目。它说明利用外资是加快建设的一条“锦囊妙计”。
新会县委书记李立峰同志,对我们谈起他们的“致富经”时,在大家公认的“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这三句话之后,又加了一句:“无侨不快”。作为侨乡,他们强调的是做好华侨工作。扩大一点来看,的确应当说,经济工作只有放得开,才能上得快。闭关自守就不能有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技术进步的捷径
利用外资会不会使我国依附于人?不,珠江三角洲的回答恰恰相反,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能加强我们的生产能力,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本领。
拿“三来一补”来说,由于香港是一个国际贸易、信息中心,通过为港澳加工装配,可以使我们较快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山市的服装行业,过去只有脚踏式的缝纫机,专用设备极少,产品非常单调;通过“三来一补”,引进电动缝纫机和各种专用设备五千八百多台,现在已能生产港澳市场和香港转口需要的时装、西服、牛仔裤等各种服装,并为今后发展出口业务打下了基础。
在技术进步方面成效更大的,是有计划地从老企业、以至一个行业技术改造的需要出发,以我为主,出题目引进。佛山市区的十三家电子工厂,这几年利用外资一千二百多万美元,引进十九条生产装配线和一千二百多台专用设备,大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技术素质。原来只能生产单波段收音机等低档产品,现在能生产立体声收录机、彩色电视机、钟控收音机、计算器等高档产品,不仅行销国内,有些还进入国际市场。
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几年已从日本、美国、西德、英国、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引进了技术设备。其中象涤纶高速纺丝机、喷水尼龙绸织机、电脑绣花机、辊道窑彩釉砖生产线等,都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有的填补了我们国家的空白。过去广东的“京广杂货”闻名全国,现在因为对外开放搞得活,技术进步快,该省具有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在中外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在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市县利用外资新建的企业,大都“新事新办”,参照国外经验,实行了一套新的企业管理办法。他们的经验,对于城市和工业的改革很有参考价值。
在投资环境上作文章
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搞得好,固然有优越的客观条件,但他们的主观努力起的作用也很大,而且对其他地区也有借鉴意义。他们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努力为客商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为鼓励客商投资,珠江三角洲各市、县,除认真执行中央和省里规定的政策外,有的还从本地实际出发,给予客商一些优惠和方便。例如,江门市所属台山、恩平、开平等县,都是著名侨乡。为了优待华侨、港澳同胞向家乡投资,江门市政府去年12月做出规定: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办厂,可以优先吸收其亲属就业;
“三来一补”和小型合资企业,可以允许客商选择自己的亲友或信得过的人出面承包。进一步调动了侨眷、港澳家属动员亲人向家乡投资的积极性,造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搞引进的局面。加上其他工作的推动,今年以来,江门市引进外资已超过五千万美元。
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是搞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因素。珠江三角洲各县对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有一定范围的审批权。各市、县都采取由外经委牵头、合署办公、主要领导参加谈判等办法,加快谈判和审批速度。欧洲一个国家的客商,在别处谈判一再碰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很快就谈妥八个合作项目,他们深表满意。
重合同,守信用,保障客商的合法利益。东莞县厚街区胸围厂去年为客商加工的一批胸围和服装,因为数量过大,超过平时的加工能力,眼看不能按期交货,客商十分着急。区政府出面发动本厂职工加班生产,组织其他工厂帮助赶制,保证了准时交货,依约运出。


第2版()
专栏:

河南省民权县程庄乡中岗村种田能手吕学芝,今年种植的五十亩小麦比去年增产一成多,他打算向国家交售小麦两万斤。
新华社记者 王刚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