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民柬国民军攻克越军两个据点
高棉抵抗力量在内地接连打击侵柬越军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民柬国民军和游击队最近在柬埔寨戈公省和暹粒省等地猛烈打击越军,攻克越军一个营级和一个排级据点。
广播说,6月15日夜间,民柬国民军和游击队在戈公省省会克马拉普明市以东,突袭越军在栋云村的一营级据点。经过二十分钟的战斗,国民军和游击队攻克这个据点,击毙敌人四十五人(包括营、连、排级军官各一人),打伤五十三人,摧毁越军一部分军事设施,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6月11日,国民军和游击队向暹粒省博县戈占的越军一排级据点发动进攻,经过一小时的战斗,拔除了这个据点,打死打伤敌人十一人,摧毁营房五座和一批军用物资,并缴获一部分武器弹药。
广播还说,民柬国民军和游击队从6月9日至17日还在磅士卑省、菩萨省列县、马德望省蒙县和三洛县等地狠狠打击越军,共打死打伤敌人二百七十人。
新华社曼谷6月20日电 据此间今天收到的柬埔寨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的一份公报说,柬埔寨人民民族解放武装力量5月16日至31日,在柬埔寨内地执行了三十五次较大的战斗任务,比5月上半个月增加了五次。
公报说,在这些战斗中,抵抗力量共打死越军数十名,打伤一百多名。抵抗力量方面有三人死亡,十人受伤。
公报指出,柬埔寨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的司令部所在地安比村及其周围已经十分稳定。现在,柬埔寨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已收复并重建了他们在今年4月中旬失去的除安比湖外的一切阵地。目前,抵抗力量正从各个方面骚扰和伏击在安比湖的越南侵略军。(附图片)
民柬国民军战士在打扫战场,清理越军丢弃的武器弹药、头盔和生活用品。新华社记者 吴森辉摄(传真照片)


第6版()
专栏:

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代表团组成
伊东正义说日中友好关系在顺利发展
本报东京6月21日专电 记者孙东民报道: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由日本各界民间知名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即将前往北京参加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代表们满怀信心地表示,以促进日中友好、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为目的的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将取得丰硕成果。
中日民间人士会议首次会议,是1982年10月在东京举行的。参加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的日本代表团由五十多人组成,比第一次会议多一倍多,前外相伊东正义,前众议院副议长冈田春夫、原东京大学校长向坊隆为日本代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江崎玲於奈、福井谦—也将出席会议。6月20日,日本代表团举行了全体会议,伊东正义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日中关系没有需要紧急解决的悬案,两国的友好关系在顺利发展,日本方面要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积极合作,促进科学技术和日中文化的交流,并使三千名日本青年访华取得成功。
日本代表冈田春夫对记者表示,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将是一次取得更多成果的会议,这次会议要讨论的议题,除第一次着重讨论的政治、经济方面外,增加了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方面的内容。代表还强调,这次会议除促进日中两国广泛交流的同时,还将就亚洲及世界的形势交换意见。


第6版()
专栏:

安倍外相对侵华日军曾使用毒气表示遗憾
表示日本政府保证对有关事实作出调查
新华社东京6月21日电 据共同通讯社报道,日本外相安倍晋太郎昨天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日本军队在中国大陆使用毒气一事表示遗憾,并保证要对有关事实作出调查。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使用毒气这个被隐瞒了几十年的事实,为此间报纸最近所披露。安倍是在20日上午的众议院外务委员会上回答日本社会党议员高泽寅男就这一问题提出的质询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安倍说,看到了有关报道,感到震惊。虽说是在战争时期,但考虑到今后的世界和平和日本的将来,化学武器是不应使用的。他说,日本政府对此要作出调查。
日本《朝日新闻》6月14日报道说,日本立教大学教授粟屋宪太郎去年在美国国立档案馆发现了一本题为《支那事变中化学战例证集》的小册子。该小册子属日本军队的“绝密资料”,是日本陆军习志野学校于1942年底编纂的。
报道说,这份资料记录了1937—1945年日中战争时期,日本军队曾在中国大陆秘密使用致命的芥子气等有毒气体,展开大规模化学战的事实。这份资料从日本军队在中国战线实行的化学战中选择了五十六个有特点的战例,每个战例都附有战斗经过图,并对战斗中使用毒气的种类、方法、战果及教训等作了简略叙述。所使用的毒气有当时称为“红一号”的二苯代胂腈(DI-PHENYL CYANARSINE)和称为“黄一号”的剧毒芥子气两种。
报道说,这份资料还记录了在抗日游击队活动的山西省等山区使用包括芥子气在内的化学武器的许多战例。
报道说,从这些事实出发,化学战专家和历史学者认为,“日本可能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最大规模的化学战”。中国方面的死伤者人数虽然不清楚,但人们强烈怀疑,仅以记录中的战例来看,死伤于毒气的就有数万人。尽管当时在中国战线上,中国方面就使用毒气发表过抗议声明,真相一直被埋在历史的阴暗角落里。这次发现的资料和人们的证词,使现代史的一个死角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朝日新闻》17日报道说,粟屋宪太郎教授在美国国立档案馆还发现了一份称为《莫罗报告》的资料。《莫罗报告》是当时国际检查局工作人员之一的美军上校托马斯·H.莫罗于1946年4月23日写给上级的一份报告。报告综合了这位上校于1946年3月到4月在中国调查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的事实。报告除了介绍战争的背景和日军对民众的屠杀、搞细菌战等之外,还列举了一些事例证明“日军使用了毒气”。
报道说,在战后举行的东京审判曾经提出了许多关于日中战争时日军犯下的掠夺、暴行、屠杀居民的资料。莫罗上校本人也曾在法庭上追究日军违反国际法,公布了中国方面的牺牲人数,但对于使用毒气的事实和受害报告却只字不提。法庭对此也未加追究。
《朝日新闻》指出,正当国际舆论对使用化学武器的谴责日益强烈的时候,前述的资料的发现可能引起很大反响。


第6版()
专栏:

泰军方揭露越南部分撤军骗局
本报曼谷6月21日专电 记者周修庆、陈安报道,今天上午,在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陆军代表纳罗敦少将揭露越南加紧对柬埔寨实行“越南化”的统治,并指出越南宣称的“部分撤军”是骗人的伎俩。
纳罗敦少将揭露说,最近一个时期来,越南变本加厉地对柬埔寨采取“越南化”的统治。他们把柬埔寨人从人口密集也就是较为富饶的地区赶到穷乡僻壤去居住,然后由越南人取而代之。越南军队经常对柬埔寨村落实行清查,拘捕那些没有经过批准居留的“陌生人”,同时没收柬埔寨人家中的“剩余”物资。越南侵略者还野蛮地剥夺柬埔寨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别出心裁地规定,年龄必须在五十五岁以上并经过批准者才能出家当和尚。更有甚者,他们还作出和尚必须向政府交税的规定,并规定年龄在十九至二十八岁的青年必须服兵役,如有逃避或拒绝者,以通民柬重罪论处。
在谈到最近越南宣称“部分撤军”并邀请外国记者前往观看一事时,纳罗敦说,这是越南惯用的骗人伎俩,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年一到雨季,越南的攻势无法施展,进攻告一段落,就自然要做一些调动和补充,以准备下一个旱季的攻势。首先,它要把在柬埔寨战场上的越南伤病员调回去,然后以较为精强的兵力作为补充,这就是越南“撤军”的真象。纳罗敦少将指出,越南请外国记者观看的只是撤走的那部分,而新补充进来的部分是绝不会让记者观看的。


第6版()
专栏:

金日成结束访罗回国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6月21日电 由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率领的朝鲜党和国家代表团,于6月18日至21日对罗马尼亚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正式友好访问。
这是金日成主席对罗马尼亚进行的第四次正式友好访问。上次正式友好访问是在1975年进行的。
据罗通社报道,访问期间,金日成主席和齐奥塞斯库总统举行了单独会谈,就共同感兴趣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欧洲和朝鲜半岛的形势。朝罗两国总理德斯克列斯库和姜成山就进一步加强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举行了会谈。
齐奥塞斯库18日晚在欢迎朝鲜代表团的宴会上重申,罗马尼亚人民支持和声援朝鲜人民为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和平统一祖国而进行的正义斗争。他表示,罗马尼亚欢迎和支持金日成主席不久前提出的关于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举行三方会谈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倡议。
金日成在宴会上致答辞时表示,朝鲜高度评价和坚决支持罗马尼亚党和人民在齐奥塞斯库领导下,积极为和平解决国家间争端、为建立完全平等的国家间关系、为在欧洲排除核战争危险和维护和平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20日,在布加勒斯特体育文化宫举行了隆重的罗马尼亚和朝鲜友好大会。齐奥塞斯库和金日成先后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共赞两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结成的牢固友谊,强调他们这次会谈取得的丰硕成果将推动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朝鲜党和国家代表团于6月21日上午乘火车离开布加勒斯特回国。


第6版()
专栏:最后消息

舒尔茨将出访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
本报讯 美国务院发言人休斯19日宣布,美国务卿舒尔茨将于7月5日起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国家作为期两周的访问。据报道,在访问期间,舒尔茨将分别在雅加达和堪培拉出席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澳新美理事会会议。美国对澳大利亚改善同越南的经济关系表示不满。美国要求越南停止对柬埔寨的占领。


第6版()
专栏:

刚果总统视察人民宫工地
据新华社布拉柴维尔6月20日电 刚果总统萨苏今天在中国驻刚果大使杜易的陪同下,视察了由中国和刚果合作兴建的人民宫工地。
视察后,萨苏总统同杜易大使和这项工程的中国援建组组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萨苏对人民宫建设工程的进展和施工质量表示十分满意。他说,这一工程是中、刚合作的新成果。他还赞扬了中、刚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亲切合作。刚果人民宫是在1981年8月动工兴建的,它将于明年7月预计召开刚果劳动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之前建成并移交给刚果。


第6版()
专栏:

厄瓜多尔当选总统接见我大使
据新华社基多6月16日电 厄瓜多尔当选总统莱昂·费夫雷斯·科尔德罗昨天在瓜亚基尔接见了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丁浩。
会见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丁浩大使祝贺费夫雷斯当选为厄瓜多尔总统,并表示中国政府希望同厄瓜多尔新政府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费夫雷斯说,他的政府将尽一切努力在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领域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他说,厄瓜多尔现任总统乌尔塔多不久前对中国的访问有助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将监督两伊停止袭击平民区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 联合国消息:联合国发言人昨天说,监督伊朗和伊拉克执行不袭击民用目标的协议的两个小组已经组成。
这位发言人说,每个小组有四人,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处和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的三名军事观察员和一名联合国秘书处的文官。
这位发言人说,一个小组将驻在巴格达,另一个小组将驻在伊朗附近的某个地方,在伊朗要求调查时才进入伊朗,因为伊朗通知联合国,它不愿让任何观察员驻在它的境内。
伊朗和伊拉克昨天又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止袭击非军事目标的协议。伊拉克说,伊朗昨天向巴士拉打了三发炮弹,伊朗说伊拉克炮击了阿巴丹。这是自6月12日开始执行上述协议以来双方第二次互相指责对方破坏协议。
本报讯 据报道,联合国派遣监督两伊停止互相袭击平民区的四人小组20日晚上抵达巴格达。该小组是在两伊彼此指责对方违反协议的时候到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联合国还将在下星期派人去德黑兰同伊朗官员会谈实施监督问题,但因伊朗不让联合国观察员进驻伊朗境内。


第6版()
专栏:

苏联《真理报》发表反华文章
新华社莫斯科6月21日电 苏联《真理报》今天发表文章,否认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驻扎重兵以及在远东扩充军备和部署大批导弹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造成的军事威胁,宣称这只是“为了对付美国和日本在远东的军事升级”。
文章颠倒黑白地攻击中国和世界广大国家支持阿富汗和柬埔寨爱国力量反对外国军事占领的正义斗争是支持“反革命”。文章还对赵紫阳总理重申中国政府关于中苏关系正常化必须消除三大障碍的立场表示不满。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还否认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和把一些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的历史事实,不承认目前中苏边境尚存在争议地区。


第6版()
专栏:

缅甸教育事业得到发展
新华社仰光6月21日电 缅甸总统吴山友昨天说,在过去二十年间(从1961—1962年度至1982—1983年度),缅甸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改善。
吴山友总统是在一次由党、政府、群众团体和学校的工作人员参加的会议上讲这番话的。
他指出,从1961—1962年度至1982—1983年度,缅甸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从一万三千多所增加到了二万七千多所。在校学生从一百九十万人增加到五百七十万。教师人数也从四万八千多名增加到十三万四千多名。
吴山友又说,在高等教育方面,过去只有六所大学和学院,现在已有三十所,学生人数也从一万九千余人增加到十六万五千余人,教师人数也由一千二百余人增加到五千二百人。
另外,政府还开设了更多的农业学校、技术学校这样的职业训练学校,它们的总数由原来的十九所增加到九十五所。
这位总统说,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经费也大大增加了。1961—1962年度的教育经费为一亿五千万缅元(八缅元合一美元),1983—1984年度的教育经费已增加到九亿九千万缅元。


第6版()
专栏:

缅甸经济受世界经济不利影响
新华社仰光6月21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缅甸总统吴山友在缅甸党、政和群众团体工作人员的一次讨论会上说,目前世界经济的状况给缅甸的经济带来了压力。
吴山友说,从1980年起,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放慢了,一些发达的国家因此采取了限制贸易的政策,阻挠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
他说,缅甸象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也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对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程度做出估计,并找出预防和解决的办法。


第6版()
专栏:

匈副总理会见中国银行代表团
据新华社布达佩斯6月20日电 匈牙利政府副总理马尔亚伊·约瑟夫今天在这里会见中国银行行长金德琴时表示,希望加快中匈两国关系尤其是经济和贸易关系发展的步伐。
由金德琴行长率领的中国银行代表团是14日到达这里进行访问的。


第6版()
专栏:

中波两国政府代表草签领事条约
新华社华沙6月19日电 (记者汤德乔)以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刘庆有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结束中波领事条约谈判后今天离开这里回国。
代表团是6月12日抵达华沙的。在波兰逗留期间,中国代表团和波兰代表团曾举行多次会谈,并就签订两国政府领事条约问题达成协议。
18日,在波兰外交部举行了两国政府领事条约的草签仪式。刘庆有司长和波兰外交部领事司司长斯·皮赫拉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文件上签字。波兰外交部副部长埃·库查和中国驻波兰大使于洪亮出席了签字仪式。
自中波两国建交以来,两国领事关系发展顺利。两国政府领事条约的签订无疑对加强和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中波两国政府领事条约将于今年7月间波兰外交部副部长库查访华时在北京正式签署。


第6版()
专栏:天下事

从两个会议看世界潮流
6月份西方和东方两大集团分别开了两个举世瞩目的会议:伦敦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和莫斯科经互会十国最高级会议。两个会议都是讨论经济问题,结果却都开成了“强调政治上的团结一致胜过解决具体经济问题”的“试图调和分歧的会议”。这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深思的现象。
当然,关键还是经济问题上的分歧。西方七国会议上争论激烈的是美国的高利率、高赤字、高汇价,以及第三世界债务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因为这样一些问题严重影响西方、特别是西欧的经济回升。经互会十国会议上则是对能源供应和成员国之间商品价格的抱怨。但是在两个会议上,当头头的那个超级大国都王顾左右而言他,因此分歧都解决不了。然而集团对峙的需要又使它们不能草草收场,因此只能用一纸政治宣言来向对方显示本集团的团结一致。
两个会议所暴露的共同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个潮流——冷战时代在国际政治中形成的集团化政策已经走到了末路。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集团化只对超级大国争霸世界有利。而被拉进集团的中小国家则不可避免地要处于不利的地位,使它们的政治经济权益受到损害。几十年集团化的国际政治使世界不是更接近于和平,而是更接近战争,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对此愈来愈不能忍受了。伦敦会议和莫斯科会议起码让人们看到:即使在集团内部,超级大国要想不加掩饰地控制一切,已经是越来越困难了。·梯夫·


第6版()
专栏:

多瑙河畔话“倒流”
——访匈散记
王揖 李淑华 范敬宜
5月10日晚上,布达佩斯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背景》专题节目,以切佩尔机械厂为背景报道了目前匈牙利出现的城市工业劳动力大量向农村倒流的现象。目前,这个工厂的劳动力比七十年代减少了一半,而两年来布达佩斯郊区农业劳动力却增加了一万多人。这个电视节目大声呼吁要赶快解决这个日益尖锐的问题。
《新闻背景》提出的一般都是一个时期内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因此,“倒流”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沿着多瑙河、蒂萨河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同接触的各方面人士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看来,电视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五十年代,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吸收了大批农业劳动力,后来,由于农业情况不好,又有许多农民自发地流入了城市。到六十年代,全国流入城市的农民已有二百万人。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实行了新的农村经济政策,农民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正在不断缩小。我们在巴拉尼亚州了解到,这里的部分农民的实际收入比职工平均工资高出一倍以上。再说,现在农业生产的强度也比工厂要轻。另外,他们在农村还可以建造一座比他们在城里的住处更为漂亮舒适的住房。这对于农民出身的工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这真是一个农村富裕起来以后提出的新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那就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了。
工业部门的同志认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包括:改进工资制度,提高城市职工待遇;对社办企业职工同样分给自留地;允许工厂职工搞第二职业和劳动协作小组以增加收入,等等。否则,工业企业就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
农业部门的意见却截然相反。蒂萨河畔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艺师对倒流现象的出现感到庆幸:“啊,感谢上帝,他们都回来了!”巴拉尼亚州副议长福尔德瓦里·亚诺什则认为倒流是正常现象,说明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得了很大成就,自留经济也发挥了作用,它们满足了城乡人民的需要。他举例说,六十年代,这里肉、奶十分匮乏,现在完全不同了。每人平均生产猪肉二百二十二公斤,每人年消费量达到七十七公斤;每头奶牛的年产量也由一千九百公升增加到四千六百公升。肉、奶不仅完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还可以提供大量出口。这位满头银发的反法西斯老战士还认为,倒流对城市企业是一个促进。劳动力不足,就逼得企业必须改善管理,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说:“如果不进行改革,不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工人跑了活该!”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只有生产搞得不好的地方,才出现倒流问题。布达佩斯机床制造公司总经理马加什·约卡情说:切佩尔机械厂就是因为经营得不太好,才吸引不住工人的。“而我们这里,由于经营管理得法,工人收入增加,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这几种看法,到底哪种更接近客观实际呢?我们在走访匈牙利农业食品工业部新闻司司长奥尔马希·伊斯特万的时候,顺便又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听完耸耸肩膀,笑着说:“不能认为你们提的这个问题不够复杂。从切佩尔机械厂看来,倒流是不正常的,因为它有现代化的机械,可是缺乏足够的劳力。但是从农村看来,倒流是正常的,因为你的先进设备并没有生产出农民迫切需要的产品来,相反,劳动力跑到社办工业的陈旧设备旁边,反而生产出了农民喜欢的产品嘛!而且他们认为,这些劳动力本来就是农村的,为什么非要让他们每天跑一百多公里到工厂去劳动呢!”他的看法是,这种倒流既有使工厂缺少劳力的消极方面,但也有积极的方面,那就是可以促进竞争。特别是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服务人员应该大量增加,农村吸收了倒流的劳动力,主要也是加强、充实服务业……为了形成灵活的生产,允许劳动力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流动是有好处的。
奥尔马希·伊斯特万的观点可能是比较全面的,不过,这场复杂的争论恐怕需要持续相当长时间才能作出结论。
我们抱着很大的兴趣去采访这场争论的来龙去脉,想到尽管中国的情况与匈牙利不同,并且农村也刚刚开始富裕起来,匈牙利出现的倒流问题在我国还没有出现,也许不可能出现。但了解这场争论或许是有意义的,至少它可以促使我们提高对加快城市改革的迫切性的认识,提醒我们:农村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城市不改革不行,否则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第6版()
专栏:

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庆祝成立一周年
据新华社马德里电 (记者王春荣)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最近在这里举行该协会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许多欧洲国家的华侨、华人社团代表专程前来祝贺。
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是旅西华侨、西籍华人于去年6月发起成立的第一个联合组织。
为纪念协会成立一周年,该协会于本月12日至14日连续三天举行隆重庆祝活动,并同专程赶来祝贺的西欧国家华侨、华人社团的代表举行了联谊活动,座谈和交流办好华侨、华人社团的经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派来的三名代表也参加了庆祝活动。
13日,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临时代办周善延在使馆举行电影酒会,招待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会员和各国华侨代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