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加强管理科学的研究
鲍恩荣
管理科学是随着生产高度社会化和现代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发展,经济发达的国家对此尤为重视,他们把管理、科研和生产技术称为现代化文明的“三鼎足”。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科研和技术,而科研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则需要管理的推进。国内外许多学者普遍认为,近几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代管理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加速现代化建设,必须相应地加强对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研究,开创管理现代化的新局面。综观国外管理科学发展的道路,总结我国三十年来的经验,开展管理科学研究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1)要有中国特色,即从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按照我国的社会制度、民族传统、经济文化特点,确立现代化管理思想和体系。(2)要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改革的方针,革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弊端。(3)要学习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在实践中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学、用、改、创,逐步发展。(4)要总结经验。三十多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已有一个相当规模和基础,建成了一批现代化企业,走过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付出了一大笔学费。正确地吸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对于我们开展管理科学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可以预见,经过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科学,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加强管理科学研究和推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大力发展管理教育,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高中级管理人才。日本松下幸之助认为,
“如果说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研究与先进企业管理相结合是日本经济起飞的两个轮子,那么,人才便是两个轮子的轴”。松下公司有个口号:“在制造产品前首先培养人才。”这是松下成功之路中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长期以来,我国科学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科学的研究、管理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目前我国从上到下、各行各业管理人才奇缺,管理科学没有建立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大家都在谈人才和教育,谈缺乏人才。的确,各类人才都缺,但在当前最缺的是管理人才,缺少称职合格的管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专家、组织城乡经济生活和管理现代化城市的专家、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懂得内外贸易的商业家、管理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专家。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人才的培养比培养其他专业人才难度要大,因为管理对象是一个因素众多、关系复杂的多层次动态系统。管理专家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和才能带有综合的特点,既要有坚实的有关专业或学科的知识,又要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手段和方法;既要有自然科学知识,经济学、行为科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知识,还要有预测学、人才学、心理学等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知识;既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又要有组织、协调能力,懂得领导艺术。这类人才选拔比较困难,培养和锻炼周期也较长。为了赢得时间,不失时机地加速四化建设,一定要在加强重点建设的同时,加强管理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管理教育,建立管理科学的研究机构,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管理人才,为本世纪后十年经济振兴做好准备。


第5版()
专栏:

如何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
章延林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交流日益扩大,我国小城镇建设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这是关系到我国四化建设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也是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小城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部建设上,都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应当从思想认识、方针政策、管理体制、建设资金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小城镇的建设。这里只就如何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有相应的投资比例。目前小城镇建设资金,一是投资过少,据了解县一级用于城建方面的经费每年平均每人只有五元左右(包括预算内城市维修费和公用事业附加)。二是资金缺乏固定的来源,很多县只能搞多少钱,干多少事,零打碎敲、修修补补。这种状况显然是不符合“积极发展小城镇”方针的。为此,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小城镇的规模、现状、地位和财力状况,对全省建制镇,首先是对县城,确定一个大体适应的投资比例,并立法规定,城建经费专款专用。这样城建部门心中有了底,每年就可以有计划地办几件事,逐步协调“骨头”和“肉”的关系。
二、要立足改革,开辟新的城建资金来源。现在我们的财政还很困难,单靠原有的财政拨款渠道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在小城镇的建设中,我们要立足于改革,从政策上确立一些必要的、可行的办法,开辟新的城建资金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全面开征土地使用费(税)。在城镇规划区内,根据不同地段(城镇中心与非中心区)和不同的使用对象,如工商企业、党政军机关、文卫科研单位、居民群众等,分别确定不同的征收标准,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实际占用面积,每年征收一次土地使用费。对征而未用又无法收回的,实行加倍征收使用费。这样,不仅为城建资金开辟了一个新的重要来源,而且也可以促进单位和个人节约用地,有效地解决多征少用、征而不用和早征迟用的问题。
2、实行养路费分成。现在城镇道路由城建部门维修,养路费则由公路管理部门独收,显然是不合理的,应该进行改革。根据城镇规划区内道路面积、等级按比例分成养路费,交城建部门用于城镇道路的维护保养,也可由省按照城镇等级统一规定几个分成的等级进行分成。
3、收取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和工商税附加。把原来国家规定的部分城市工商利润5%的留成,扩大到所有建制镇,提取工商利润5%并改为城镇维护税,由地方征收,专项用于城市维护和建设。
4、实行征用土地附加。城建部门在帮助建设单位征地时,收取10%—20%的征地费附加,用于城建土地开发和城市维护和建设。
5、适当提高公房租金。现在的公房租金,一般还是文革前制定的标准。现在房屋造价比过去提高二至三倍。租金偏低,不仅不能扩大住房再建造,而且正常的小型维修也无法保证,这样就造成公房欠债日益严重。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公房租金。对职工要规定相应的住房标准,对标准内租公房的实行必要的房租补贴。
采取以上办法,可以使城市维护和建设资金在原有基础上有较稳定的增长,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增长。这就能保证小城镇设施的正常运转,使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协调,更好地为建设经济中心服务。
三、设立小城镇建设专用基金。鉴于目前小城镇建设欠帐多、基础差、资金少和小城镇本身经济十分薄弱等情况,在逐步增加城建投资的同时,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发动群众为城镇建设尽一定的义务,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进行小城镇建设。同时,可以设立小城镇建设专用基金,分期分批补助各建制镇。例如设立二千万元建制镇专用基金,每年就可以扶持十至二十个建制镇,这样到“七五”期末就可以使建制镇的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四、管好用好各项城建资金,使其充分发挥效益。对于各项用于城市维护和建设的资金,要集中于城建部门,加强管理,专款专用。根据小城镇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分别轻重缓急,明确投资方向,确保重点工程资金,加强预算、决算、经济核算和经济检查监督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投资效益,力争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用有限的资金办一些人民群众急需要办的事。


第5版()
专栏:

工业企业需要建立责任成本
周绍朋
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综合经济指标。一个企业经营好坏,劳动消耗高低,乃至资金占用多少,最终都会通过产品成本反映出来。在产品产量和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成本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盈利水平。由于现行成本管理办法不利于经济责任制的划分,因而给成本的控制带来了一定困难。有些企业各方面管理搞得都不错,但产品成本总是降不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责权利脱节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业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建立责任成本。
什么是责任成本
所谓责任成本,简言之,就是按照责任单位划分的成本。它与产品成本的根本区别在于,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作为对象的,凡与某产品的生产、销售有关的费用支出,都算在该产品成本中;而责任成本则以责任者归类,不论费用发生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属于谁负责,就划为谁的责任成本。如原材料费用,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列为车间成本,但因原材料的质量、价格等是由供应部门负责的,生产车间无法负责,因而该项费用应列为供应部门的责任成本。再如销售费用,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列为销售成本,但因销售费用开支的多少是由销售部门负责的,因而应列为销售部门的责任成本。当然,有些费用,虽然属于某部门负责,但因受企业外部条件的制约,责任者也往往无能为力。例如,一些短缺物资,价格方面的选择余地很小,成本降低就有一定困难。对这类成本,可在确定责任成本指标时适当考虑。总之,责任成本是责任者可以控制的成本,任何一种费用,谁能控制就划为谁的责任成本。为了提高经济效果,企业还可以把一些实际上并不发生的费用列为自己某些下属单位的责任成本。如在国家对企业不实行基金付费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在它下属的有关单位的责任成本中设立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占用费项目,以促使它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但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责任成本只是一种考核手段,不作为结算企业盈利的依据。
建立责任成本的优点
企业建立责任成本,有很多好处。
第一,它有利于责权利紧密结合。实践证明,责权利结合是搞好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建立责任成本,可以为明确各单位的经济责任,衡量他们的生产工作成果,提供一个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从而有利于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层层落实,把企业的各项工作纳入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
第二,它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在过去的成本管理中,由于费用仅以产品成本形成地点划分,不按责任者归类,成本控制的任务就只落在最终形成产品成本的单位身上,而这些单位对很多费用是没有能力控制的,其结果只能是发生多少就是多少。建立责任成本,同时辅以合理的奖罚制度,可以促使所有有费用支出的单位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成本控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共同为降低产品成本作出努力。
第三,它有利于简化管理。在落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过程中,很多企业都进行了指标的层层分解。有些大型企业,各种指标多达上万个,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在这些指标中,很多都是相互重复的,其原因主要是一个单位缺乏一项综合的指标。建立责任成本后,除国家严格控制的某些紧缺物资外,很多实物消耗指标都可以简化合并,甚至取消。这样就可以大大简化管理手续。
建立责任成本的条件
建立责任成本,需要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一,要健全成本管理机构。除厂部、车间要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机构外,各责任单位都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的成本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工作。
第二,要建立必要的成本管理制度。建立责任成本,凡有费用支出的单位都存在一个成本管理问题。企业除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成本管理的各项规定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对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标准,对成本界限的划分、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的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和奖惩制度等,都做出明确规定,使各责任单位在成本管理中有章可循,避免各行其是。
第三,要加强有关的基础工作。首先,要健全各项定额,包括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资金定额、费用定额等。有了完备的定额,才能确定各单位应实现的责任成本,并把他们实际完成的成本同应完成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以决定对他们的奖罚。同时,经过分析比较,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其次,要健全内部计划价格,包括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计划价格、备品备件计划价格、产品零部件和外购件计划价格、各种劳务计划价格等。各责任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只有通过计划价格进行结转,才能避免一个单位成本的高低对另一个单位成本的影响,真正分清经济责任。例如有些物资消耗,在价格方面是供应部门能够控制的,而消耗量则是生产车间可以控制的,这样就可以运用计划价格将这些物资的费用由供应部门转给生产车间,作为生产车间的责任成本。最后,要加强计量管理。各责任单位都应拥有必要的计量手段,以便对自己的成本进行计量、控制;同时必须保证计量的准确性,才能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程度,并使成本核算符合客观实际。此外,还必须加强原始记录、统计管理等,这些工作都是对产品成本和责任成本进行控制、核算的必要条件。


第5版()
专栏:书讯

《学点民国史》出版
由本报理论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室合编的《学点民国史》一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所辑文章,曾于1982年6月18日至1983年9月30日先后在人民日报“学点民国史”专栏内刊载,这次收编时作了适当的增补和修改。这本小册子通过明白易懂的文字,给读者以虽然比较简略却是可靠而有益的民国史知识。
(清)


第5版()
专栏:书讯

《辩证唯物主义论丛》第二辑出版
《论丛》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研究论文集,它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研究论著,目的是促进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
本辑的主要内容除认识和实践、主体和客体等方面的文章外,还有宇宙学中的有限和无限、对系统论、控制论的哲学考察、对偶然性范畴的探讨等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一个特点,是试图对自然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新情况、新成果进行哲学思考,作出哲学概括。
《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室编辑、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周)


第5版()
专栏:书讯

《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出版
厉以宁、秦宛顺编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介绍和评论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并对西方经济学中有关价值、价格、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收入均衡、需求管理、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规范和决策理论作了阐释和简要的评介。本书下编还就有关经济学命题作了数学推导。它是一部概述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参考书,可供高等院校师生、经济理论工作者阅读与参考。 (罗湘)
△唐琮瑶编著的《刑事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两书,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宁宇)
△香港饶余庆教授著《现代货币银行学》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货币、信用与国际金融的有关概念和理论,论述了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业务与功能,讨论了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和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姚谦)


第5版()
专栏:调查报告

企业自主权的威力
——深圳西丽湖旅游点调查报告
梁文森
企业必须有必要的自主权,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广东省深圳市西丽湖旅游点的建设和发展,再次说明了这个真理。
西丽湖度假村的旅游点是1979年冬开始试办的。当时,西丽湖度假村经理张秀明与香港联华旅运公司签订了一项短期补偿贸易合同,借得二十万元港币,购置十辆自行车、十支汽枪、十条小游艇以及三十个帐篷等设备,率领九名职工,招聘十名建筑工人,利用二万元人民币资金,因陋就简,办起了度假营。
旅游点1980年的营业一般化,处于停顿状态。当时有舆论说,此地偏僻,前景不妙;也有人说,办旅游我们一无经验,二无资金,三无人才。外来压力很大。这年冬天,张秀明经理带领几个人赴港考察,发现香港青年在香港搞野外露营活动比较流行,但在香港露营又有某些局限性。例如,在香港禁射击,禁放鞭炮、烟花等等。他们由此受到启发,决定本着“扬长避短,补其不足”的方针,在西丽湖增加了一些旅游项目,如:(1)风枪打靶;(2)放烟花、鞭炮;(3)跑马场;(4)度假房(一个房间设八个床位)和搭帐篷;
(5)提供野味食品;等等。1981年春,他们向银行贷款进行扩建。经过半年苦干,建成三十栋六十套房间。有了这个基础,就把度假营改为度假村(不叫度假城,以示农村特色)。接着又陆续建成西丽湖酒家、商场、松林、游乐场和十栋小别墅。目前已经建成四万平方米建筑物和长达一千二百米的环湖走廊。整个西丽湖度假村已初具规模,面貌大变。现在已拥有九百七十八个床位。其中高级小别墅二百五十间,可接待游客五百人;中等水平设施的房间三十三间,可容纳旅客一百二十六人;普通房间四十九间,可接纳旅客三百五十二人。
从1979年到现在,随着西丽湖建设的迅速发展,企业的职工人数、固定资产逐步扩大,接待的游客也不断增加,企业获得的利润也逐年成倍地增加。例如,1980年接待游客八千五百三十一人次,到1983年即猛增到三十三万八千六百五十一人次,增加三十八倍多;同期企业获得的利润增加了五十六倍。截至1983年底,已回收在此以前投下的资金的五分之一以上。1984年第一季度,又已完成全年利润指标的45%。
西丽湖旅游点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经济效益如此之高?基本经验在于党的办特区的方针正确,党的开放政策和灵活措施得当,使特区企业有了名副其实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主要是以下三权:
(1)发展决策权。企业可以根据社会需要,从实际出发,有权确定企业搞什么,以及先搞什么,后搞什么,搞多大规模。大的发展项目只一次上报,小的项目可自行决定。
(2)财权。企业五年不纳税,实行优惠,这实际上是改国家投资为企业投资,比先收税后拨款更有效。企业经营获得的利润实行“驴打滚”,作为发展生产基金,留在本单位用于发展旅游业;同时按盈利增加的比率提取一部分作为职工福利基金,并对职工实行职务津贴。这样搞,既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使用发展生产的基金,又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3)人权。企业有权招收和开除职工,奖罚分明。几年来对不称职的职工教育无效的已开除六人。对职工择优录用,劣者淘汰,有力地冲破了“大锅饭”、“铁饭碗”的旧体制。
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西丽湖旅游点所以能迅速发展,也同有个精明能干的经理和一批愿意为四化献身的职工分不开。
这批人是建设深圳特区的第一代人,有艰苦创业的“拓荒牛”精神。几个领导人在此工作多年,星期天从不休息,一天干十多个小时,工作很紧张。他们感到,一个好的运动指挥员,是竞技场上取得胜利的关键,总指挥一个人就够了,多了会乱套;而好比运动员的职工都应有进取心,也就是要有“进攻性”,才能取胜。上面要指挥得当,下面又要听指挥,上下团结一致,这样才能使旅游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总之,他们成功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该下放给企业的权力就下放给企业,使企业既有压力,又有活力,既能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这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值得非特区旅游业借鉴。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由不完善到完善,不断发展变化的。西丽湖旅游点也是如此。目前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正设法改进。
(1)管理水平跟不上。由于缺乏经验,一些管理仍然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国外比还有差距。旅游业在中国才兴办,是非常年青的行业,人才很缺。现在打算就地取才,并着手进行职业训练。
(2)基本建设工程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配套,使西丽湖锦上添花,更好地满足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他们设想,在西丽湖要维护大自然的环境美,保持农村形式这一特点。这是别的游旅点不可代替的优势。
(3)特区内旅游点兴建多了,出现竞争,但随着国内工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地的旅游者也日益增多。因此,在经营方针上,不宜限于只办高档旅游项目,而应当同时也面向广大群众(包括港澳工人),实行高、中、低档相结合,并注意变换游乐方式,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