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国之大幸 民之大幸
——祝贺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闭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爱国统一战线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下召开的。到会的委员们列席了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了赵紫阳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热烈地讨论了改革、开放、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等重大问题。数十名委员或登大会讲坛,或写书面发言,各抒己见。各类提案似雪片飞来。这种忠勤国事、畅所欲言、群策群力的生动局面,反映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旺盛的生命力。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赢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掌握这个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国家就兴旺,人民就得福;丢掉这个法宝,搞孤家寡人政策,国家就受困,人民就受祸。可以说,统一战线的兴衰,也是国家命运和人民祸福的晴雨表。从五届政协到六届政协,从上次会议到这次会议,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发展,统一战线的传家宝正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出瑰丽的光彩。这是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
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写进了党章,载入了宪法。这就是说,做好统战工作,绝非党的统战部门一家之事,也非少数上层人士之事,而是全党的任务,全国人民的事情。统战工作要大家来做,大家支持。如果只是少数人做统战工作,多数人不做统战工作,有些人甚至刁难统战工作,怎么能够进一步搞好呢?这就有一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进行统战工作再教育的问题,有一个继续肃清“左”的流毒的问题。
邓颖超主席在这次会上的讲话中,着重谈了统一战线的作风和宣传教育问题,这是我们在党内外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再教育的好教材。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广交朋友,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这五条都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好传统、好作风。学习这些好传统、好作风,发扬这些好传统、好作风,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一定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在完成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的三大任务中,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第3版()
专栏:

新增补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简历
马文瑞
1912年生,陕西子洲人。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军区第一政委。
1926年参加革命后,历任团绥德县委书记,中共安定县委书记,团陕北特委书记,陕甘边区东部地区革命委员会主席,陕北省委秘书长,东北军工委书记,陕北西地区党委书记,三八五旅和陇东军分区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长、常委、副书记,国家劳动部部长、党组书记。1977年至1983年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茅以升
1896年生,江苏镇江人。九三学社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程博士学位。归国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大学校长。1933年后,任杭州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唐山工程学院院长。1942年后,任教育部部聘土木系教授,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1949年后,任上海科联主席,中国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84年被选为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名誉会员。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刘靖基
1902年生,江苏常州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
1919年后,任上海宝成纱厂、苏州苏纶纱厂营业主任,裕靖棉织厂经理。1930年后,任常州大成纱厂经理、常务董事,上海安达纱厂董事兼总经理,南京江南水泥厂常务董事、董事长,上海大丰纱厂常务董事。建国后,任安达纱厂董事长兼总经理,大成纱厂副董事长,大丰纱厂董事长,上海大隆机器厂董事长,华东区原棉联购处总经理,上海市棉纺工业公司经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工商联主委、市民建主委、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市投资信托公司董事长。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华社发)(附图片)(附图片)
马文瑞 茅以升 刘靖基


第3版()
专栏:

为开发智力尽心尽力
——访新增补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茅以升
本报记者 柏生
八十八岁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在六届政协二次会议上,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消息传出后,大家都纷纷向他祝贺。
茅老满面笑容地说:“大家信任我,我更要竭尽余年,为祖国四化尽心尽力。我虽年迈,仍有雄心,为开发智力出谋献策。”
茅老虽然年高,却很活跃健谈。他刚从人大会堂开会回来,我问:“茅老,您当选政协副主席,有什么新想法呀?”这位桥梁专家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从开国前夕就参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时间过得真快,现在三十五年了,我仍是人民政协的一员。我是个自然科学工作者,从我这个岗位来看,八十年代的今天,最重要的就是促进四化建设,做到用最短的时间,争取最佳的效果。开发智力是当前极为重要的课题。在当今世界,我们一定要靠头脑、靠科学技术。政协是聚集人才的地方。我设想通过政协和科协,建起坚固的‘智力开发桥’、‘知识更新桥’、
‘文化交流桥’和‘科技引进桥’……。如果我们能在智力的开发上,建起一座座跨跃国内外的科学之桥,不仅可为促进我国四化建设,振兴中华做出成绩,而且将为促进国际文化技术交流,探索未来世界的奥秘,做出贡献。”
谈到智力投资,茅老说:“这比什么都重要。比如,企业里的工人,每天能有二小时的业务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改变不懂先进科学技术、生产效率低的情况,那样就会很快提高工人的文化业务素质,提高企业的科学和管理水平。”
茅老早年在美国留学时,在康乃尔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就遵照导师贾柯贝教授“搞桥梁研究,既要学理论还要有实际经验”的指导,进了匹兹堡一家有名的桥梁公司实习,先到绘图室绘制桥梁构件图;再到工厂学做模板,切削钢件,打铆钉,漆钢梁,等等,最后到设计室当设计师。在实习期间,他还在匹兹堡加利基理工学院夜校刻苦攻读,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读完了规定的学分,获得加利基理工学院第一个工程博士学位。回忆这些,茅老深深感到,现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很快,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作为老一辈科学家,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国家选贤任能,培养人才,鼓励年轻一代超过自己。茅老说,三十年代他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工程,最重要的一个收获是通过实践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当年参加这一工程的许多工程师和青年技术人员,后来都成了著名的专家,他们当中有: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汪菊潜、修建南京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梅飏春、修建郑州黄河大桥的总工程师赵燧章等。
谈到这里,茅老沉思了一下说,赵紫阳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再强调经济工作改革和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重要。目前,开发智力也同样存在着改革的问题,我们国家现行体制及用人制度方面条条框框很多,限制得过死,也应象经济部门那样“松松绑”。否则,就不易做到人尽其才。
记者告辞时,茅老一再恳切地说,我作为一名老科学家,现在又担当起全国政协的重任,我愿和中青年人一起,奋发前进,献身祖国,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


第3版()
专栏:

“最重要的在于贡献”
——访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靖基
新华社记者 端木来娣
“我愿在有生之年,为宣传、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四化建设增添一砖一瓦。”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刘靖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在工商界政协委员的住地,记者见到了刘老。他稳健的步履,旺盛的精力,使人很难想象他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人。我们一见面,他就操着一口上海话风趣地说开了:“解放前我是害怕共产党的。从害怕、怀疑共产党到相信、紧跟共产党,我思想上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是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思想启发和教育了我,使我作出了平生最重大的正确抉择。”
不少人都知道,刘老是近代中国工商业界的知名人士。刘靖基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苏常州。十八岁到上海宝成等纱厂工作。在残酷的竞争中钻研做生意的本事,他从小职员升到营业部主任。1930年二十八岁那年,他凭借同银行界建立的联系和得到的信任,与亲友一起接办了拥有近千名工人、五十万银元资金的大成纱厂,后来又创办了安达纱厂、大丰纱厂,在上海解放时,他所经营的企业已经发展到有近万名工人的规模。
谈起这段往事,刘老感慨地说:“那时候,我是在夹缝里生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宣传,在全国解放前夕,刘靖基匆匆跑到香港,并把资金抽调出去。后来在爱国进步人士的开导下,他了解到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是保护工商业的,才带着试试看的心情飞回上海。
“开始我以为共产党是很可怕的”,刘老说:“在上海我第一次去见陈毅市长时,还有些胆战心惊。但当我见陈毅市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宽容豁达,我疑惧的心情开始消失。陈毅市长常到我们工商界人士家里作客,有时还邀我到他家里和办公室谈心。陈毅市长的亲切话语,使我初步懂得了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当时我就表示愿意和共产党合作。”
刘老在谈到周总理时话就更多了。他说:“我在同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等领导人接触中,了解到共产党的政策,看到了中国的前途与希望。我决定不再去香港,还把海外的资金、物资和新机器调了回来,建造了安达纱厂新厂。”1954年,刘靖基听到党对公私合营的一系列政策,又看到国营企业发展生产的优越性,就决定首批带头申请实行公私合营。
刘老喝了一口茶,说:“听了邓大姐在这次政协会议的开幕词中强调,共产党员要同党外人士交朋友,交诤友,真是亲切感人。当年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又涌现在我的眼前,十年内乱被破坏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回来了。”刘靖基认为,要交诤友,一方面要对党员进行再教育,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主动同党外人士交心、谈心;另一方面,党外人士更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工作,为祖国建设尽力。
现在刘靖基是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董事长和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说,“这两年我到香港、美国探亲访友,见到很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华侨,我以自己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以及落实政策的事实现身说法,使他们了解祖国大陆的情况,相信共产党的政策。”
重用、信任,最重要的在于贡献。刘靖基认为,工商业联合会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与世界各国工商团体有一定的联系和往来,会员在海外有不少亲友关系,本人又有长期从事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的经验,这些特点对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加速四化建设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他向记者透露了他发起成立的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今后的打算:引进外资、技术建造商品化的住宅,准备建造两幢二十九层的高楼大厦和几处多层楼房;办一些运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的新型企业;大力配合搞好上海闵行、虹桥两个开发区。
计划是实在的,信心是乐观的。刘老笑着说,“不少人见到我,恭喜我长寿、长寿。我想,只有对国家多作贡献,长寿才有真正的意义。”


第3版()
专栏:

江西要起飞 门户要大开
——江西代表团讨论纪实
本报记者 段存章
出席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江西代表团正在讨论。代表们说:
“江西是个好地方,对内对外不开放,想富快不了!”
“要开放,阻力还是有的,不冲一冲,破一破,前进没有那么容易!”
开放的阻力在哪里?人大代表、副省长柳斌沉思片刻,手指脑袋笑着说:“在这里”。他接着说,开放政策好,如果不肃清“左”的影响,不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不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开放就是一句空话。
由于“左”的思想影响,长期以来江西基本上是闭门自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片面强调自力更生,“万事不求人”,经济发展慢。江西省委、省政府近两年来认真分析了本省情况,认识到江西省经济发展有两条“短腿”:农业多种经营发展不快,城乡集体工业发展不快。全省队办工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4.5%。产品“原字号”的多,原粮、原木、原煤、原矿,“原字当头,穷在其中”。今年江西省领导同志带领干部三次到江苏参观访问,认识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江西利用资源优势深度加工,现在少三样东西:资金、技术、人才。要解决“三少”,关键是打开门户,“招才”“进宝”。
江西的干部,有一部分思想比较守旧,进取精神不强,顾虑多,不敢闯。有些同志同外商、外省打交道,老怕被人家多赚了钱,怕人家占了便宜,怕自己吃亏。其实门户开放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人大代表、省经委副主任贺世民举了一个例子:赣南上犹水电站优化调度发电,是同华中工学院进行的科研合作项目,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水位,仅这一项,两年多收入一百多万元。江西省委和省政府总结了这些经验,提出“门户开放,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加快开放步伐。
人才流动也难。过去规定进江西的科技人员要由省里批准。去年省里到上海、北京招聘工程技术人员,五个月只招收二十多名。与此同时,又有些人才从江西外流了。有些大企业、军工企业人才积压,而一些地方中小企业又人才奇缺。柳斌分析说:“这就需要解决人才合理流动的问题。人才流动的方向应该是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从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从人才积压的地区和单位流向人才缺乏的地区和单位。但现在的流向都是相反的。解决的办法,靠社会舆论,同时还要制订合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人大代表、省政府秘书长张逢雨说:“江西要起飞,门户要大开。只要坚持改革,勇于进取,就能开创江西的新局面。”


第3版()
专栏:

发挥优势 奋起直追
——访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黄荣、覃应机
本报记者 武培真
“这个法,体现了党的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荣和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覃应机象许多代表一样,高度评价民族区域自治法(草案)。
黄荣、覃应机向记者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法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十分丰富,开发这些地区,对国家的“四化”建设将是个很大贡献。今春,胡耀邦同志赴广西视察时,希望广西奋起直追。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要通过和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和安排地方性的经济文化建设给予了自主权。“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关怀领导,又有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保障,依靠全区各族人民的奋发图强,团结奋斗,就可以开创广西的新局面”。他们充满信心地这样说。
覃应机结合广西的实际,提出发展广西经济还需要解决几个具体问题。
一、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但商品经济落后,主要原因之一是交通运输业不发达,产品运不出去。
二、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本地本民族的土特产品。希望有关部门放宽政策,在税收等方面给予照顾,并且从物力、财力和技术上给予支持。
三、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小水电建设。
四、中央各部在具体工作中,都不要忘记少数民族。要尽可能给少数民族地区一些经济实惠,给当地少数民族带来好处。
黄荣、覃应机两位代表建议,在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以后,要广泛宣传,并认真付诸实施。


第3版()
专栏:

讲真话 当诤友
——访无党派民主人士、安徽省副省长杨纪珂
本报记者 于国厚
在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杨纪珂提出十三个问题交给大会,在两千多位委员中,他的提议首屈一指。
杨纪珂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的十三个题目,都是四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是: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地搞好全国农业区划;科学地分配农用化肥;大力发展以人、畜为原动力的微型高效加工机械;解决农村用电短缺的问题,等等。
“看来,这些问题你酝酿很长时间了。”
“是的。”杨纪珂说:“有些问题是经过详细调查之后才提出的。”他以化肥问题为例解释说,长期以来农村化肥供不应求,许多农民买不到平价化肥,而有权或有关系能搞到化肥的人,往往因使用不科学造成突长、倒伏、空秕等肥灾。去年,杨纪珂在肥东县三个乡进行“测土施肥、因需配肥”的试点。他在省农科所、供销社、科技大学等单位的协作下,抽样测试,计算出每个农户所需的科学用量,记下需要各种化肥的数量,由供销部门保证平价供应。结果平均每亩节省三至六元,农作物产量增长15%—20%。今年扩大到三十八万亩,四万五千户,现在已把化肥送到农户手中。农民每亩只出二角钱,解决了多年头痛的事,“干部肥、关系肥、后门肥”变成了“省钱肥、增产肥、爱民肥”。
据说,杨纪珂提的某些建议,与主管部门的看法不一致,但他还是坚持要提。他说,党鼓励我们与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鼓励我们做诤友,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只有讲真话,献计献策,才称得上诤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