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情深意切的育花人
罗英
“六一”快到了。本来这是孩子们盼望的节日,而我这个年过半百的人却思绪万千,激动不已。记得去年
“六一”过后,我们到聂荣臻元帅家里,请求他为“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夏令营”题词。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元帅虽卧病在床,然而仍满口应允,并语重心长地要我们用健康有益的文艺培育祖国的新一代。我被他发自肺腑的衷言所深深感动,脱口提出,希望他对孩子们讲几句话录下音来,以便带给夏令营的小朋友们聆听。聂帅欣然同意了。他因为喉头患病,讲话极为吃力,因此录音不大清楚,他听后主动提出再重录一次。我们不忍心过多消耗他的精力,要起身告辞,他执意要我们坐下再谈一会儿。聂帅的言谈,洋溢着对新一代由衷的关注。相比之下,使我想到有的人不把儿童教育放在心上,甚至看不起儿童工作,更不用说主动为孩子们做些好事了。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轻视儿童教育的心理,并非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得到了应有的转变。
作为一个儿童教育工作者,我要向人民解放军致以衷心的感谢!近两年来,文化部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许多少年儿童文艺活动,都得到部队极为热情的援助。无论是去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幼儿木偶师资培训班”的住所,还是今年“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展览”作品的预选场地,部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去年在青岛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夏令营”,如果没有青岛警备区和北海舰队的无私援助,是难以实现的。
今年“六一”前夕,在总政礼堂里举办了全军少年儿童书法绘画展览。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边疆、人烟稀少的沙漠、偏僻的海岛、深山密林的驻军所在地,那里的部队幼儿园、小学校,正在开展生动活泼的儿童文艺活动。总政治部要从这些幼儿园、小学校中,挑选出两台文艺节目参加全国少年儿童歌舞、学校剧、幼儿木偶录相评奖,以便广泛地推动少年儿童文艺活动。他们深知,文艺对培育孩子们优美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崇高的理想和丰富的创造力,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个真正关心祖国命运和前途的人,必然会情深意切地关怀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期望社会各界都象解放军那样,用火一样的心来拥抱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为孩子们做些实事、好事,使孩子们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都来做育花人!


第8版()
专栏:

童话故事片《“下次开船”港游记》
童话故事片《“下次开船”港游记》描写一个小学生唐小西不爱惜时间,什么事都等“下次”再做,为此得罪了“时间哥哥”,时钟不再转动了。后来,他来到一个没有时间管束的、名为“下次开船”的港口,遇到了种种意外的麻烦。他结交了一些朋友,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找回了“时间哥哥”。时间又回到了港口,一切都不再等“下次”了,唐小西也改正了缺点。
这部影片是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根据严文井的童话《“下次开船”港》改编摄制的,由秦志钰改编兼导演。影片以童话形式,把现实生活中的哲理和知识,溶进幻想世界的故事中。它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人格化的玩具群像和瑰丽多彩的画面,勉励儿童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向上。 (刘满满)(附图片)
竹仙姑姑把金笛子送给唐小西和小伙伴。吕乐 孙诚摄


第8版()
专栏:杂谈

闲话茶馆
顾执中
茶馆,茶馆,现在又颇有人为它呼吁起来。
反动派是怕茶馆的。抗战时,在重庆的茶馆中,都用大字写在墙上,警告在茶馆中“摆龙门阵”的人“莫谈国事”。
“四人帮”也是怕茶馆的。“四人帮”猖獗时,上海复兴公园内的茶室和其他各地区的茶馆,都立即倒下去,闭起门来。
政治不上轨道,道路以目,闲谈、休息、“摆龙门阵”所在地的茶馆,自然成为他们的眼中钉。他们可以横行不法,人民连“摆龙门阵”的叙谈的权利都没有,可谓不民主已极。
“四人帮”一倒,上海、广州等地的茶馆,又立即恢复起来。我们到南方旅行时,见上海的复兴公园茶室中,有退休工人和教师;有学生在研究数学和制图;有长髯的老人低下头在改英文课卷;也有患慢性病的人在那里休息。他们都因为家里屋小人多,就花了一角钱,到茶馆中实现他们各自不同的愿望。现在,这些茶馆的内容已不同于老舍所描写的“茶馆”了。
“四人帮”倒后,广州荔湾公园的茶馆,真是大为可观。它不但地方大,东一厅,西一厅,不知有多少茶室;而且去品茶的人,有工人、知识分子,也有些海外游客。茶馆一清早就开,要去上班的工人,跑到那里喝些茶,吃些早点,休息叙谈半小时或一小时,在精神舒畅、肚子饱饱之情况下,到厂工作,就显得精神与体力特别旺盛。这种小幸福,是其他各地享受不到的。
四川成都、重庆等地方,素以“摆龙门阵”的茶馆著称,但去秋我们到那里旅游时,似还未恢复原来的规模。北京更是谈不上了。老舍时代的茶馆,天桥有,大栅栏有,中山公园、北海公园等到处都有,现在仍寂然绝迹,迄未苏醒过来。首都风光少此点缀,未免美中不足。
有人说:茶馆虽小,却能体现国家的大治和高度民主的气氛。仔细一想,真有些道理!现在退休离休的老同志日见其多,在家中耽得腻了,让他们到茶馆去散散心,听听在会议上所不能听到的人民意见,从中洞察得失,及时反映,岂不是好事?时代变了,今天的茶馆自然也变了。


第8版()
专栏:剧评

唤出光明的歌
——评儿童剧《月琴和小老虎》
程式如
彝家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公鸡虽小,能唤出光明;娃子虽穷,能战胜邪恶。”儿童剧《月琴和小老虎》就是一曲唤出光明的歌。“六一”前夕,四川人艺儿童剧团把它送到了首都舞台。
《月琴和小老虎》在儿童剧的创作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两位作者在大凉山深入生活后,了解到老虎是彝家自古以来最崇敬的动物,月琴是他们最喜爱的乐器,于是从儿童心理和理解能力出发,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性和幻想性,结构了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流浪儿拉呷救治了被奴隶主马赫乌沙打伤的小老虎,从而结成了好朋友。马赫乌沙为求长生不老,一心想捕猎老虎挖心吃胆;他又强逼拉呷做他家的奴隶娃子,专为他弹琴作乐。为了挣脱奴隶主的压迫,在小老虎和伙伴们的帮助下,拉呷聪明机智地戏弄惩治了奴隶主。故事富有童话的斑斓色彩,使八十年代的小观众在笑声中认识奴隶制度的罪恶,认识智慧和勇敢能使弱小者战胜强暴者的真理。
《月琴和小老虎》的作者在运用童话的拟人手法方面作了新的尝试,把小老虎塑造成不会说话却懂得感情,爱听月琴的有着虎的外形的孤儿。当我们看到小老虎夺回月琴送到气息奄奄的拉呷身边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拉呷砍断吊着小老虎的套索自己却落入陷阱,小老虎急于营救的时候,不由得被“好孩子”小老虎深深地打动了!按照拟人化手法的常规,小老虎应当和人类通话。但幻想的羽翼如何展开,应当服从作品的主旨。这个小老虎妙就妙在心里有话而道不出,反衬得它的行动更加感人。
为了使童话色彩更浓郁,这个剧在演出风格上,突破了画框式舞台的局限,扩展表演区,利用舞台两侧与乐池部分以表现崇山峻岭的戏剧环境。全剧载歌载舞,插入了彝族的《蹢脚舞》、《跳歌》,时隐时现的《孤儿歌》贯穿始终,使演出充满了诗情画意。
正如剧中老牧羊人对孩子们讲的:“只要云雀愿飞,总有飞到目的地的时候”。《月琴和小老虎》演出五十场之后,四川的儿童戏剧工作者不满足于剧场的掌声笑声,又作了较大的修改。为了孩子,他们真是费尽了心血。(附图片)
拉呷弹着月琴向小老虎唱“告别歌”。方元 杜江宁摄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为了孩子们的笑声
——访电视儿童剧导演张惠娟
本报记者 李彤
她是电视屏幕背后的耕耘者。在报道第四届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发奖的电视新闻中,她上了一次屏幕。但观众都被她跟前那个可爱的孩子——“小佳佳”所吸引,忽略了她。
在获奖代表的住地,张惠娟一边照顾七岁的小演员范可午睡,一边接受我的采访。“我从四川省戏剧学校毕业后,在高原上当了十年演员,演过好多次小孩。为了演好儿童,我费很大功夫去观察、模仿他们的动作和语言,体验他们的心理活动。我爱上了孩子们。这样,到四川电视台工作以后,我很自然地就搞起了儿童剧。正好,我们台的领导对儿童节目是高度支持和重视的。”
1980年以来,张惠娟陆续导演了《帽子的秘密》、《你让弟弟学什么》、《飞了》等儿童剧,每年都有新礼物送给孩子们。她说:“要教育儿童,就要使对象喜欢看。孩子们喜欢喜剧,喜欢笑,时代赋予他们的情绪就是欢乐,所以我们也要寓教于乐。”去年,她拍出了《小佳佳游园》,以轻松幽默的形式,给孩子们推荐了一个有着美好品格的小榜样。全剧不用一句语言,只用音乐模拟自然音响。别出心裁的艺术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剧获得了“飞天奖”。
我想,这金奖的背后一定有些甘苦。“当然了,我是导演,还要兼制片主任、化装师、老师,甚至妈妈。四五岁的孩子听不懂道理,每次拍戏我的嗓子都要出血。有一次拍完雨景,小演员和我都发烧了,可拍摄不能停。我和剧组同志买来酒,连夜给孩子擦揉。还有一次小演员们淘气,一上午排不成戏,好不容易把他们集合在一起,我问:
‘我是谁?’他们齐声回答:‘你是妈妈!’我感动得差一点哭出来!”
发奖大会以后,她立即赶回成都,投入了新作品《小佳佳的礼物》的拍摄工作。在给记者的信中,她这样说:“我常常十分感谢孩子们给我带来的丰富多彩、充满欢笑的生活;当然,也常常被他们折腾得精疲力尽,感到烦恼。快乐与烦恼交织,看来我大概一辈子也就在此中度过了。”(附图片)
张惠娟在给饰小佳佳的范可说戏。文志国摄


第8版()
专栏:

雨丝集
秦力
岂非舍本求末
不久前,见到一位八岁儿童濡笔挥毫,倒也笔底生风。赞叹之余,拟了几个字,请他正楷书之,不料却写得很平庸,无意中露了底。
如今文化昌明,人才辈出,不乏小画家、小书法家。但是,也有一些家长,为了使人才“早出”,让孩子只练几句诗、几个字、几笔画,便热衷表演,获取赞语,以此为成名之路。
习字学画,需要扎扎实实的功夫,更需要老老实实的态度,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这本来是一个极简单的道理,却又常常容易被忽视。就以书法来说,不习正楷,何能行草?不练基本功,单靠表演几个字以自炫,岂非舍本求末,让“神童”观念误己子弟?!
得与失
最近参加了一位朋友的婚礼,新房中所谓“几电、几机、几十条腿”的摆设颇引人注目。当我看到那只考究的书柜仅摆上酒盅、魔方之类时,心中不免感喟。
诚然,生活需要美化。但是,书柜摆酒盅已非美化,实近讽刺。书柜空空,腹内又当如何?事业的强者并非从舒适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中培养。青年时期还是该多读书学习,才能适应今天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试想,孜孜于物质的享受而与书绝缘,所得所失,孰轻孰重?
这里想起了邓拓同志。他一生求知若渴,年轻时以清代学者包世臣的诗句“补读平生未见书”自励。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书籍都不愿添置,何论“苦读”、“补读”?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三本少儿读物出版
“六一”前夕,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向小朋友们奉献出三本礼物:《节日的礼物》是一本幼儿文学作品选集,十六开大本,选入了二十多篇优美、有趣的中外童话、故事、散文、诗歌等;《少年朗诵诗选》收有臧克家、艾青等几十位诗人的作品;日本作家浜野政雄著、阎泰公译的《贝多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二十二个小故事,以通俗、简练的笔调,展现了伟大音乐家不平凡的一生。(舒杭丽 王亚宁)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大同市歌舞团来京演出
五月初,来自我国煤都的山西大同市歌舞团,带着丰富多彩的节目,同首都观众见面了。这支队伍年轻,有朝气,他们在京演出十七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大同市歌舞团的演员们不怕艰苦,经常深入矿山,他们创作的带着“煤味”的节目,很受矿工们的喜爱。(闻一)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电影评论进修班结业
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第一届电影评论进修班已经结业。来自各电影厂、电影刊物和大学文科的三十多名学员,在八个月的学习期间,学习了有关现代世界文艺思潮、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中外电影史、电影剧作与特性、评论方法研究等课程,理论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
(梅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