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非洲国家和非统组织纪念非洲解放日
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谴责南非非法占领纳米比亚
据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一些非洲国家以各种形式纪念非洲统一组织成立和非洲解放日(5月25日)二十一周年。
非统组织现任主席办公室和非统组织总部24日在亚的斯亚贝巴联合举行纪念集会,非统组织执行主席、埃塞俄比亚国家元首门格斯图发表书面讲话说:“把非洲从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最后残余中解放出来的问题,仍然是每一个热爱自由的非洲人首先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他谴责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推行罪恶的种族隔离政策和继续非法占领纳米比亚和安哥拉南部领土。
非统组织代理秘书长奥努在集会上表示,非统组织将继续支持非洲解放运动,争取非洲大陆的彻底解放。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24日发表文告说,非洲大陆的前途取决于它使非统组织更加有效率的决心。如果非洲让它自己变成外来干涉、冷战和超级大国争霸的地盘,那末非洲就不能高举原则和实现其愿望。
肯尼亚外长姆旺加莱24日发表声明,呼吁所有非洲国家消除分歧,加强团结,以便致力于解放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在非洲仍然盘踞的孤立地区的崇高任务。
为纪念非洲解放日二十一周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25日表彰在各项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二十五名人物。
据新华社曼谷5月25日电为期五天的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特别会议今天在这里闭幕。会议通过的一项宣言强烈谴责南非继续非法占领纳米比亚。
在今天下午最后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这项宣言表达了对纳米比亚人民的唯一真正代表——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支持,并呼吁该组织加强包括武装斗争在内的各种形式斗争。
宣言坚决驳斥和谴责美国和南非把纳米比亚独立同诸如古巴军队撤出安哥拉这样无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企图。宣言重申,联合国安理会四三五号决议是和平解决纳米比亚问题的唯一和可以接受的基础。
宣言呼吁各国向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提供持续不断的和日益增多的政治、道义、物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援助,以帮助纳米比亚人民从殖民主义枷锁中解放出来。
会议通过一项行动纲领。


第7版()
专栏:

西欧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前景
潘琪昌
进入八十年代后,西欧各国痛感自己在新技术方面落后于美国和日本的严重性,开始奋起直追。西欧目前为发展新技术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由共同体出面,组织各成员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能源技术等新技术领域进行联合开发研究。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今年2月28日共同体通过的《欧洲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战略计划》,明确提出要在十年内使西欧的信息技术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和日本。(二)西欧各国的大公司和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或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或合作开发新技术。同时,为了吸取美、日的先进技术,西欧一些公司也和美、日的公司进行合作。(三)西欧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侧重点不同地采取制订规划,增拨资金;改革不合理的科研体制,调整科研政策,以及培训工程技术人员等等,推动本国的新技术开发工作。
舆论认为,西欧各国目前正在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切中时弊,比较得力的。因为造成西欧目前的新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于美、日的主要原因就是西欧在六七十年代对新技术的开发重视不够,投放资金不足,缺乏训练有素的开发新技术的科技人才,尤其是各国在科研政策上的不协调。现在的措施显然能有力地改善这方面的局面,使西欧的新技术革命有可能出现较为有利的前景。
目前,西欧一些国家的机器人生产增长率已超过美国和日本,1983年,英国的机器人生产增长率为52%,法国为55%,联邦德国为37%,而美国和日本分别只有28%和21%。在电子技术方面,联邦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夫琅私费学会正在研究一种被称为射线光刻的集成电路,这种光刻技术将制造出比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集成电路更大的集成电路。此外,西欧八所大学目前正在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共同研制世界上第一部光学计算机,这种计算机的运转速度要比电子计算机快几百倍。据说,如若研制成功,将带来一场计算机领域的革命。
就西欧目前的新技术水平来看,也并非在一切领域都落后于美、日。如英国的光纤技术,英国和联邦德国的生物工程,联邦德国的核发电技术,瑞典的高性能复杂机器人生产技术均能与美国、日本并驾齐驱或超过日本。
此外,西欧作为一个西方所谓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加之西欧共同体作为一个巨大经济实体,在人力和资金方面,对研究开发新技术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当然,西欧也还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是由于“欧洲的分散性”致使在科研政策上总不能象美国和日本那样在统一的范围内协调一致,研究开发新技术的技术队伍也不能一朝一夕造就起来。
当前,西欧正在盛行一种议论并已扩及到全世界,这种议论认为世界经济战略的重心正在移向太平洋地区,欧洲正在衰落,甚至有人认为欧洲已经衰落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希腊那样的地步。这种议论的兴起是同当前的新技术革命密切相关的,它的主要出发点是两个:一是要大力促进西欧各国加紧研究开发新技术,以迎头赶上时代潮流;二是为西欧各国提供这样的信息,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性在加强,那里有着广阔的市场,西欧应及早加强和发展跟太平洋地区的合作,以免让美国和日本独占鳌头。上述议论无非是要鞭策西欧在新技术革命中不要再落伍了。


第7版()
专栏:

开发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的重要一步
日本研制成功“相关型数据库机器”
本报东京专电 记者谈锋、孙东民报道:日本新世纪计算机开发组织最近宣布,该机构已初步研制成功第五代电子计算机基础部分的“相关型数据库机器”。
在当今信息革命的潮流中,研制具有人脑智能的第五代电子计算机是各技术先进国家十分重视的一个项目。日本在世界上最早宣布把研制第五代机列为国家重点尖端项目。日本新世纪计算机开发组织受日本通产省委托,从1980年开始研制,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研制成功第五代电子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相当于部分人脑的功能,例如能把大量知识信息进行存储、高速处理和逻辑推理。在目前计算机技术中,“相关型数据库”是相当先进的软件技术,例如,它可以不受关键词的限制,根据与所存贮信息相关的一些因素进行逻辑推理,迅速方便地查出用户所需的信息。这次日本研制成功的“相关型数据库机器”,主要是在软件的硬化上取得了突破,使它变为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速度(一说比原有计算机将提高速度数百倍至一千倍)。
最近东京的各大报纸均在较显著的位置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一家报纸说,由于该研究机构已于去年年底研制成功第五代机的逻辑部件,再加上这次相关型数据库机器的研究成功,这两大基础装置为早日实现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迈出了重大的一步。(附图片)
图为日本精工电气公司最近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屏幕长四点三二厘米、宽三点四二厘米,重约四百五十克的超小型携带式液晶袖珍彩色电视机。
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

澳研制成电脑控制的新型望远镜
联邦德国研制探测X射线的卫星
新华社堪培拉5月22日电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研人员最近研制成一台用电脑控制的新型望远镜,据称它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望远镜之一。
这台二点三米长的新型望远镜把电脑控制的机械系统和最新的光和红外线辐射传感器以及盒式建筑物结合成一体。只要改变电脑程序,无需改变结构,就可以改变望远镜的用途,以适应天文学的需要。当望远镜在一秒的角度范围内对准物体时,在白天它将使用红外波段工作,所以观测时间可以延长。
这台新型望远镜设在新南威尔士州的西丁斯普林天文台,已投入使用。那里迄今已有七台望远镜。
新华社波恩5月24日电(记者夏治沔)联邦德国政府最近拨款一亿五千多万马克用于研制探测X射线的卫星。这颗卫星将于1987年发射上天。它对天文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这颗卫星重二点五吨多,是联邦德国的第五颗科学卫星,它装有一架焦距为二百四十厘米、直径为八十多厘米的射电望远镜。德国科学家将利用这颗卫星探测宇宙中X射线的放射情况。预料发现的X射线源将从目前已知的数千种增加到几十万种。
美国将为联邦德国免费发射这颗卫星,以换取美国在卫星上安装一种仪器和参加观察。英国也将参加这一观测活动。


第7版()
专栏:

为争取三十五小时工作周
联邦德国冶金工人罢工扩大
本报布鲁塞尔25日专电 记者林军报道:联邦德国冶金工人为争取三十五小时工作周而举行的罢工,连日来范围继续扩大,使经济回升受到威胁,其影响已波及其它西欧国家。
5月14日,联邦德国冶金企业工会在巴登—符腾堡州的斯图加特地区十四家汽车零件制造厂发动一万三千名工人举行罢工,当地奔驰汽车厂的一万一千名工人也参加了罢工,从21日起黑森州的法兰克福地区三万三千名冶金工人又加入了罢工的行列,致使联邦德国的汽车工业陷入瘫痪状态。到24日为止,正在罢工的冶金工人已有五万八千人。这是自1978年以来联邦德国冶金工人最大的一次罢工行动。其它行业工人也纷纷响应联邦德国工会联合会号召,举行声援活动。
据报道,巴—符州北部的二十个工厂从22日起开始关闭。受到罢工影响的黑森州一些工厂主也宣布从30日开始关闭工厂。这样,由于工人参加罢工以及关闭工厂或缺乏配件而停工,至今已有二十五万名工人没有工作。据估计,罢工每天给全国工业带来的损失达两亿五千万马克。原来预测今年国民生产总值可增长3%至3.5%,如果罢工继续下去有使其落空的危险。
联邦德国汽车工业的瘫痪,已使建在比利时和奥地利等国的汽车装配厂受到牵连,由于没有零件来源,这些装配厂纷纷停业。这一影响还将波及比利时的钢铁工业和玻璃工业。如果联邦德国经济情况恶化,将对整个西欧经济回升带来不良影响。
联邦政府劳动部长布吕姆和经济部长拉姆斯多夫19日呼吁劳资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冲突。24日,劳资双方的代表会谈了四小时,但没有结果。这次罢工究竟如何发展,在西欧颇为引人注目。


第7版()
专栏:

缩短工时之争说明了什么?
徐步青
联邦德国的冶金企业工会和企业主之间正就缩短工时问题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反映了联邦德国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困难处境。
自从去年年底西方各国逐步摆脱经济危机以来,联邦德国的经济也差强人意。政界和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最严峻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严重的失业问题并没有随经济复苏而改观。二百多万失业大军居高不下,联邦政府和社会每年要支出五百亿马克的巨额失业补助金和其他款项。从施密特时期到科尔时期,失业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最近它愈益引起社会的注目。各派政治力量提出种种方案,概括起来说,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是减少职工的工作时间,另一种认为国家仍应全力推动经济增长。
力主前一方案的是社会民主党和它影响下的工会。他们认为,把现在每周四十小时的工作时间缩减为三十五小时,就可以安置一百二十万至一百三十万人就业。再把职工退休年龄提前到五十八岁,又可以给五十万人腾出工作岗位。他们认为,通过经济增长带动普遍就业的想法不现实,因为要想充分就业,至少每年经济必须增长5%到6%,而目前很难出现这样的奇迹。这个方案的实质是,目前政府的经济政策应把解决失业放在优先地位,其他都应为这一目标服务。
社会民主党及工会的缩短工作时间的方案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不能降低现有工资水平。正是因为这一点,它遭到政府、执政党和企业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产品成本,从而引起价格上涨、竞争力削弱、订货减少,最终阻碍经济恢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据《南德意志报》报道,同西方其他国家相比,联邦德国全年劳动时间之少仅次于比利时。同时,由于过去一些年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工资提高、假日照常支薪、社会保险增加等原因,致使联邦德国劳动力昂贵。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十人以上的企业雇佣一个劳动力的费用由1972年平均二万二千九百马克增加到1982年的四万六千七百马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缩短劳动时间,劳动力势必更加昂贵,经济复苏的成绩可能被它吃掉。
与此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目前要求实行三十五小时工作周最强烈的恰恰是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在政府正为建立新产业苦于资金短缺之时,老企业如仍把大量资金花在前景暗淡的工业部门安置就业上,势必进一步推迟新产业系统的建立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
目前,两种对立的方案僵持不下,而且大有越演越烈的迹象。
联邦德国的三十五小时工作周之争是西方失业问题的一个缩影。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两者中,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失业这个痼疾看来还将长期折磨着联邦德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