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工笔重彩画的复兴
潘絜兹
工笔重彩画正走上复兴之路。
生活是多彩的,反映生活的艺术也是多彩的。我国古代给绘画以“丹青”的美名,说明人们对重彩的喜爱,而重彩又总是和以线造型的工笔画法联结在一起的。因此工笔重彩画是中国画最早也是最群众化的形式,曾在绘画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即在后世写意水墨画风靡画坛之时,它仍在民间流传不衰。
工笔重彩画有光辉的历史,更有光辉的未来。我们当前的任务是,改变它数百年来遭到冷遇的历史情况,恢复它的优良传统,使它在新时期发扬光大;这就是“复兴”的正确涵义。
对工笔重彩画来说,我们接受的是一份贫薄的遗产,对它的盛期(周、秦、汉、唐)的研究,是解放后随着大量考古文物(如战国、西汉帛画、汉唐壁画)的发现才真正开始的,而绘画实践还跟不上。现在喜爱和从事工笔重彩画创作的人多起来了,特别是许多有才华的中青年作者兴趣转到这方面来。近年来,各地举行的工笔画展,和现正在北京端门内东朝房展出的北京工笔重彩画展览,都显示出这一变化,是令人高兴的。
我认为工笔重彩画的优良传统是入世精神,是致用的。古代表行颂德的壁画、美化居室的彩绘,都着眼于现实生活,今天我们反映伟大时代,美化人民生活,正需要工笔重彩这一表现力强又富装饰美的绘画形式。我们应把它从中国画领域扩大到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和各个画科中去,深入到城乡建设、人民生活中去,打破“正统”观念,不要画地为牢,不要怕羼种,让它在一切造型中显现身影。如此,工笔重彩画才能有千军万马,才能有任凭驰骋的广阔天地;分散在不同岗位、从事各项工作的工笔重彩画家都可以安于其位,结合专业,运用这门艺术为四化建设服务。这个“复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笔重彩历来冷冷清清的局面,才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社会基础,如春花遍地,争妍竞艳,超越往古。
当然在复兴中会产生许多新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从事工笔重彩画理论的探讨,从事艺术的实践,从事材料工具的改革,从事创新的探索等等。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得到全社会对工笔重彩这一画法的支持。
工笔重彩画复兴在望,大有作为。(附图片)欢乐的苗家 张雁碧六月会上 陈谋长寿图 田世光题花 向际纯美术作品专页婆媳情 蒋啸镝酿新酒 周秀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