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老外婆的鞋样
郁进
旧式婚礼盛行时,新娘陪嫁的妆奁中,都有一个折叠式的针线包,里面除了放着五颜六色的丝线、绒线和棉线,短长不一的银针,各种花卉和凤鸟的剪纸,色丽质佳的碎布头外,还必定有老外婆送的鞋样。
在我国长而又长的封建禁锢时期里,老祖母一辈的鞋样,对小孙女们倒也合用。底尖帮窄,三寸上下,鞋头绣凤,跟镶响木,是当年极时髦的款式。杂剧作家王实甫也曾赞赏:“动人处弓鞋凤头窄。”可憾的是,这种款式不利于发育和行走,有碍于生活和劳动。鲁迅就曾在1925年着意指出:“试到中央公园去,大概总可以遇见祖母带着她孙女儿在玩的。这位祖母的模样,就预示着那娃儿的将来。”接着又风趣地说:“所以倘有谁要预知令夫人后日的丰姿,也只要看丈母。”这不妨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面貌及其蹒跚步伐的速写。因此鲁迅指明:“我们查帐的用处就在此。”查帐就是查历史,鉴往而知今。好心的老外婆,热望她妙龄华年流行的款式代代传下去。但她并不明白她的鞋样,是个什么传世宝?那上面有无数啼痕和泪渍,有呵责和棍棒的回音,还有扑鼻的血腥味!“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所以“金莲”,是朝朝暮暮的勒逼,日日夜夜的捆扎,天天讲,年年讲,摧残稚弱的肢体,破坏身体的发育,才铸造出来的臭秽丑恶的三角形;她也不明白这流传下去的代价将是什么,是千裹万束,骨折筋断生机斲伤,走不出门户,做不得活计。封建专制主义者用造就废人的方法,将女性禁锢在闺房与厨房之中的目的是达到了,但同时也制成了扼杀民族生机的桎梏,祸害所及,岂仅限于妇女本身,还影响到子孙后代。所以陶行知当年就揭露反动统治还要制造“三寸金莲”。
鲁迅深刻体会到抨击旧中国古老顽固堡垒之难,他常举垂辫和缠足两个恶俗为例,很形象地指出,总是拖下来,还是放不掉。他痛心地说:“老大的国民尽钻在僵硬的传统里,不肯变革,衰朽到毫无精力了,还要自相残杀。”(《忽然想到》之六)我们至今似乎还听到他的叹息!他还说:“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他用明白易懂的比喻说祖母的脚是三角形,步履维艰的;小姑娘的却是天足,能飞跑。他要人们对于“过去”莫存敬畏心,“以为它已经铸定了我们的运命。”他果断地呼喊:“进却总要进的。”(《这个与那个》)
老外婆的鞋样也并非全无用处,它是中国封建压迫特别残酷,顽固守旧特别厉害的见证。历史博物馆应是它的颐养之所,那里收藏严谨,防潮防蛀,可化无用为有利,有选择地陈列出来,加以解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东方的封建专制主义在世界同类型历史中多么突出,多么沉重!看看过去时代的陋俗和劣迹,可以提醒人们必须严肃地对待它。如果征集到的老外婆的鞋样,已被裱上左家庄的骨子上,还洒着名衙炮制的宫粉,那将是更妙的陈列品——妙就妙在旧样怎么换“新颜”。
我们与鲁迅所处的时代根本不同了。鲁迅论及改革时,只能说“历史通知我们”要改革;如果拒不改革,“杂史杂说上所写的就是前车”。我们幸逢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新时期,改革是新时期的紧迫要求,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有亿万人民亲历身受的惨痛教训在。天生一双脚立地顶天,脚要穿鞋也是天经地义,老少男女携手共进,春风似剪,要为各行各业剪出适合前进和发展的各式新颖鞋样来!穿上合脚鞋,奔赴长征道,这是人们平凡而又迫切的愿望。这里一切削足适履的想法、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第8版()
专栏:

树根礼赞
——苏志远树根艺术展观后
李 瑛
1这里是一片寂静,再没有风声鸟声。掘出大地里一块块根,是桑榆?是古柏?是青松?象急管繁弦的交响,象温情缱绻的幻梦。它们并不知道自己创造了美,在美的启示下复苏了生命。哦,自然和艺术原是一个整体,在这片寂静里得到了永恒。
2它没有死去,它辛劳了一生。为喂养……无数无数叶片,无数无数花朵,无数无数果实,在泥土和岩石间无畏地挺进,轰轰烈烈却无息无声。如今,你没听见吗,它的肺,仍在呼吸,血,仍在流淌,心,仍在跳动!它又在营养美,美是生命。人们呵,难道不应该向它鞠躬致敬!
3对这样的无产者,你该说些什么?而今,一切都颤动在记忆里,再没有什么属于它,象一块赤贫的石头,它劳碌终生之后,幸福地望着这世界,没有一句话。但有一树树叶片在怀念它,但有一树树花朵在怀念它,但有一树树果实在怀念它;还有痴情的风,金灿灿的阳光,珍珠似的露水,和五彩斑斓的云霞……它忠实地一点一滴地献出了全部汁液,从不知道,什么叫悭吝、懈怠和疲乏。它无私地营养着世界,不是吗,难道不是吗?对这样的无产者,你该说些什么!
4以大地作巢,举起巍峨高大的树干,只有它支撑着,支撑着,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而今——河水东流,白云邈远,只剩这赤裸裸的根,掘出地面——象海龟浮动,象野马奔突,象鹰击长天,——浩志长留天地间!哦,根,粗犷,凝重,强悍,给人以无限启示的赭色的生命之源!
5火的性格,水的韵律,土的庄严,生命是有力量的,它可以——使石头迸裂,把大山凿穿!明天,即使变成化石,依然显出生命的尊严。该对它说些什么呢?只有用——火的声音水的形体,土的颜色,才配写它的诗篇!
1984.4.24


第8版()
专栏:

《抗战》三日刊重印前言
胡 绳
邹韬奋同志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深受广大读者爱戴的一个革命的著作家和出版家。他通过他所主持的书店、所主编的刊物、所写的大量文章联系了广大读者,成为当时人民爱国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
韬奋在1926年开始主编《生活》周刊。在《生活》周刊的初期,他的思想还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的范畴。他是一个热烈的爱国者。为了探索民族的出路,他认真地研究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群众的抗日运动高涨。韬奋热诚地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并且确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他从实践中学习,向群众学习;他也以自己所找到的真理影响了众多的读者,影响了一代的青年。韬奋是在爱国主义基础上探索前进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知识分子的典型。
群众之所以爱戴韬奋,不仅因为他的言,而且也因为他的行。他坚持真理,勤勤恳恳地工作,不屈不挠地斗争。如果他向反动势力在原则上妥协,他就不难作为社会名流而取得荣华富贵。但这是他不屑做的。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坚决主张团结、民主、进步、抗战到底,因而为国民党统治者所不容。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间,他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只能隐姓埋名地过流亡生活。1944年他在流亡中病逝于上海。那时他只有五十岁。
韬奋所主持的分布在各地的生活书店,在1941年国民党统治者发动皖南事变、掀起反共高潮时,几乎全部被封闭。他一生先后办了许多刊物(有些是他和他的朋友合作办的),无一不是为国民党统治者查禁和压迫而停刊。在抗日战争前夕,他和沈钧儒、史良、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一起被捕。这就是有名的爱国运动领袖“七君子之狱”。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才被释放。韬奋在出狱后半个多月立即创办了《抗战》三日刊。这个刊物先在上海出版,继后移到武汉,又与柳湜同志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成为《全民抗战》三日刊,后来移到重庆时,改出周刊。《全民抗战》出版到1941年生活书店遭到全面迫害时,也被迫停刊。
现在上海书店把《抗战》三日刊影印出版。今天的读者从这里可以看到刚从狱中出来的韬奋如何精力充沛地走上抗日救亡的舆论前线,也可以看到抗日战争初期的复杂形势和当时从人民群众中掀起的救亡运动的热潮——在救亡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群众的力量,是抗日战争能够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八年取得最后胜利,为中华民族打开生路的基本因素。今年是韬奋同志逝世的四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卓越的爱国者,为了保存抗日战争初期的史料,重印《抗战》三日刊是很有意义的。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希望,在这片国土上
丹 柯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装帧精美的书,它就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报告文学集《励精图治》,作者程树榛。封面上印着蔚蓝的江天、积雪的原野、初升的朝阳,还有一棵枝干遒劲的大树。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春天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这本书,收有《励精图治》和它的续篇。它以闻名中外的黑龙江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床厂为背景,记述了企业改革家宫本言(外号“宫大胆”)的生动事迹。这家工厂曾经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可是在十年动乱里,却几乎变成一片荒草萋萋的废墟。宫本言走马上任后,狠抓整顿,锐意革新,在群众的拥戴和支持下,迅速恢复了生产,使这个工业巨人重放光华。
近年来,作为时代的真实记录,报告文学犹如一支突起的异军,驰骋在文坛上。它发扬正气,抨击时弊,激励人民为美好的未来而迈步前进。上海文艺出版社决定出版“报告文学丛书”。
老作家徐迟的集子《结晶》即将出版,该书收了四个单篇,包括写葛洲坝建设的《形天舞干戚》和写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结晶》。此外,刘宾雁等作家的集子也将陆续出版。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警惕“李十儿”
《红楼梦》后四十回中有这样的章回:贾政放任江西粮道,得知外省州县,折收粮米,勒索乡愚。因而到任时出示严禁,并谕以一经查出,必定详参揭报。道谕一出,内中有一个管门的叫李十儿的即进见禀告:“民也要顾,官也要顾。”
“趁着老爷的精神年纪,里头的照应,老太太的硬朗,为顾着自己就是了。不然,到不了一年,老爷家里的钱也都补贴完了,还落了自上至下的人抱怨。”贾政动了心,其结果,李十儿大捞了一把,而贾政则因勒索乡民罪遭贬。
贾政原来是真正经还是假正经,我们不去说它。但他迫于李十儿这些奴才的压力,终于被拖下水去了,却是千真万确的。
我们一些地区或部门的领导人,真心实意要为人民办好事的还是很多的,但他们因工作的需要,都有“身边人员”,很有些象过去的“长随”,而“长随”之中,是否个个都是焦大呢,这就很难保了。据已有的现象看,其中也很不乏李十儿这色人。当领导的人读一读《红楼梦》这一章,还是会得到启发的。 熊振法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纠正违章先敬礼”
一般北京人都还记得,“纠正违章先敬礼”是周总理所倡导的。开车、骑车的人触犯了章法,理所当然应该接受人民警察的教育乃至处罚。但在这里,强调一个人民警察“先敬礼”,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矛盾双方的情绪立即缓和下来:使受教育者幡然自省,格外地羞愧难言,接受教育乃至处罚;使教育者激动的感情冷静下来,用通情达理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教育对方,促使矛盾很快得到解决。
每当看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争执不下的场面,我就想起周总理这个遗训。 丁正良


第8版()
专栏:

小 院〔中国画〕 王 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