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六届人大部分代表光顾王府井夜市
对北京商业工作提出建议
广西代表批评西单商场百货大楼服务太差
本报讯 记者赵兴林报道:5月17、18日傍晚,江苏、安徽、广西等地的部分代表,兴致勃勃地来到王府井光顾夜市。
江苏代表、南京市副市长徐英锐向记者说,外地来北京的人都想逛王府井,现在这里亮起来了,前门、西单大街也应该增添夜市。他认为,北京应该成为全国商品橱窗,商品既丰富又有特色,同时搞好柜台服务工作,他希望北京发挥自己的优势。全国商业战线劳动模范、南京市新街口百货商店营业员陶佩芬说,掌握市场信息十分重要,全国十大商场有四个在北京,如何做到互相沟通信息,北京应该带头做好。
安徽省代表芜湖市委书记陈光琳说,王府井开夜市如何坚持下去,个体户做得好,值得国营商业学习。他还就北京商业改革提出建议:一些服装柜台前不设试衣室,顾客多感不便;一些鞋柜前没有试鞋时坐的凳子,顾客只得扶着柜台、弯着身子试鞋。合肥市委副书记丁之认为,搞好夜市得增加吃的和玩的项目,有了这些才能吸引顾客,夜市至少要延长到十点钟为好。
代表们还就北京市服务质量问题,提出了批评建议。大家认为,北京的服务工作应该是第一流的,为全国做出榜样。
又讯 据《北京日报》报道:5月18日,记者到广西代表团住地采访时,几位代表批评了西单商场、百货大楼有的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他们说,没想到,首都的售货员对外地人这样不客气。
李朝东代表13日上午九点到西单商场买皮靴。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女售货员把靴子往柜台上一扔就走了。李朝东代表一看,这靴子不是他要买的式样,便请售货员给换一下。可是,叫了好几声,这售货员理也不理。李朝东代表只好生着气走了。15日上午,陈鸿志代表和另两位代表一起到百货大楼,想买几件成衣。到了三楼柜台前,几次叫售货员拿衣服,可是柜台里的售货员对他们很冷淡。这三位代表看售货员那怠慢的样子,感到无趣。一位代表(地委书记)对另两位代表说:“我们这些外地人,衣着土气,人家不爱理我们。算了,我们干脆走吧。”贺祥麟代表听说记者来采访,走过来说:“11日上午九点,我到西单商场二楼买上衣。一位20多岁的男售货员把衣服拿给我,我问他可不可以试一试。这位售货员回答的声音很低,我没听清,以为可以试,便把衣服穿在身上了。谁知道,扣子还没有扣好,这位售货员用命令的口气厉声说:‘你把衣服脱下来!’我赶忙说,我买,我买。说着,掏出20元钱。可这位售货员指着我说:‘不行,你买也不能试。我叫你脱下来你就脱下来。要想试,你把钱交了,把票开了交给我,拿回去怎么试都行。’这时,有许多顾客都批评这位售货员做得不对。他态度很不好,谁批评他,他就和谁吵。”贺祥麟代表激动地说:“这太霸道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规矩?自己花钱买衣服却不许试一试。”
又讯 北京市一商局局长宋学进带领西单商场经理王权、百货大楼副经理李凤玺,以及这两个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广西代表团住地,向代表团负责同志和贺祥麟、陈鸿志、李朝东三位代表,当面检查了商业服务工作没做好,并进一步征求了意见。宋学进说,代表们的批评很好,很中肯,对我们的工作是个推动。在我们零售商场发生这样的事不是偶然的,也不仅仅是你们指出的这几件事。我们的服务工作没做好,一定要从改革吃“大锅饭”入手,解决服务质量差的问题。


第3版()
专栏:

勇于创新的“百货商店”
—— 记常州物资综合商场
本报记者 魏辅政 江夏
在常州,有一家勇于创新的特殊“百货商店”,它就是市物资部门开设的专门经营生产资料的常州物资综合商场。它的出现,为生产资料进入市场开了一个“窗口”,受到城乡工矿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这家商场座落在常州市的一个闹市区。它是由市金属材料、化工轻工、机电设备、木材、农机、建材等六个专业公司设立的营业部,同商场本身设立的综合营业部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实行“统一管理、归口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它以敞开的供应方式,为用户提供各种生产资料,既批发,又零售,也可委托代销代购,还可拆零供应。居民安装自来水需几尺水管,在这里可以按照尺寸当场代切钢管,代加工螺纹扣;修理匠在这里可以买到各种修锅用的圆铝片。配套服务也是这家商场的经营特点之一。一位农村来的采购员,在农机营业部买了潜水泵,到机电营业部就可以配到电动机,到化工轻工营业部可以配上胶管。这家商店经营各种生产资料,大至钢材、水泥、机电设备,小至一粒钢珠、一段扁钢、一尺胶带。规格品种已从一两千个发展到一万多个。用户在别的地方买不到的物资,一般总能在这里买到。
常州市专门开设供应生产资料的商场,是一件新鲜事,是组织生产资料流通的一种新的尝试。市物资局和商场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开设物资商场,不是几个人头脑里凭空想出来的,是客观形势逼出来的。一是城市街道和乡镇小企业需用的原材料大部分要靠市场调节;二是农村建房所需的建材也没有正常的供应渠道;三是工矿企业整顿以后,普遍重视提高经济效益,不急用的物资就不买。这些情况都向物资供应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物资供应部门的现状如何呢?供应范围是划死的、分割的;供应方法是“封闭式”的,靠“申请、分配、调拨”;服务态度也不好,有一套繁琐的手续和制度,用户要买物资时,只好围着物资部门的条条框框转。用户批评物资部门机关不象机关,企业不象企业,简直象个“官内衙门”。
物资工作一定要闯出一条新的路子来。商场负责人裴根娣深有体会地说,改革的关键,首先要敢于解放思想。就在商场筹备就绪开始营业的时候,社会上一些受“生产资料不是商品”思想禁锢的人竟然提出:物资公司怎么也办起商店来?言下之意是,这一做法出了“格”。舆论的压力使有些同志有点却步。但是,物资局领导和商场负责人没有因此而动摇。他们坚定地认为,物资工作面向城市、农村和人民生活,搞活物资流通,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这个方向没有错。
这家商场不仅在体制上敢于创新,而且努力改进经营作风。改革以前,用户买一个零件也要开六七张发票,如果是配套商品就得一家家公司去跑,许多采购人员无不为此大伤脑筋。现在,他们提出“外简内繁,前活后理”的改革办法,用户来商场采购物资,只要看好了样品,确定规格、数量,明确送货要求,交上付款凭证就行,其它开单、通知配货发货、结算转帐、办理托运或送货上门等手续,全部由商场内部来解决,用户不必再为此而跑冤枉路了。“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用户”的好作风给物资部门经营带来了繁荣兴旺的局面。现在,一个普及常州城乡的物资门市供应网已初步形成,去年销货总额达八千二百多万元,比1978年翻了将近五番。
“搞计划外的协作物资供应,是否会影响甚至冲击计划分配物资?”商场负责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不仅如此,搞活协作物资供应,还可以克服纵向分割、横向封锁的封闭式物资流通体制造成的弊端。过去,物资部门把计划分配物资捆得死死的:要么由于计划、生产和基本建设规模的变动使某些分配物资十分短缺,要么由于分配物资规格品种不对路而长期躺在仓库里睡大觉。有了这个物资“窗口”,市物资局把计划分配物资同组织的协作物资捆在一起用,就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调剂,又严格区分。市里有一家棉纺厂进行技术改造急需的进口钢材尚未到货,市物资局就先从协作物资中调剂解决,帮助这家工厂解决了停工待料的困难。市农机公司长期积压四万二千个轴碗,在物资“窗口”展出样品后,很快被外地急需单位买去了四万个。
常州市建立生产资料“百货商店”的初步实践给了人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如果全国各大城市都能组织起这样的“百货商店”,物资供应工作的面貌就会大大改观,在各地物资余缺不均的情况下,流通领域中许多呆滞物资就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


第3版()
专栏:

供销社活了农民乐了
——记浙江省富阳县供销社的体制改革
本报记者 戴玉庆 邱原
富阳县,位于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依山傍水,经济发达。自1982年起,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劲风拂荡着富阳,使这里的山山水水又平添了一层春色。去年,淫雨连绵三个月,茶叶、蚕茧、板栗等农副产品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眼看四乡农民就要减少三百二十万元的入收。这时,各级供销社向农民兄弟伸出手来,在以种、养业为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工、运输、服务业,年终算总账,收入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了六百七十四万元。农民翘起大拇指说:“改革把农民改乐了,供销社改活了!”
“三个不适应”和
“三个跟不上”
近几年,农村商品生产发展很快,尤其在鱼米之乡的富阳,过去经济基础比较好,现在更上了一层楼。商品多了,出现了“越多越难”的现象。无论哪种产品,只要产量一“多”,准会碰到“卖难”。农民迫切要求供销社为他们解难,可是供销社却面有难色。中共富阳县委在农村新形势下,指出供销社的工作有“三个不适应”和“三个跟不上”,即思想不适应,经营方法不适应,队伍素质不适应;商业设施跟不上,加工能力跟不上,技术力量跟不上。归根到底,供销社的现行管理体制只适应商品少,不适应“多”,必须抓紧改革。
忘农离农变为亲农为农
从哪里改起呢?县委、县政府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把“官办”改为“民办”。供销社要把忘农、离农,改变为亲农、为农。同时,清股扩股积极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
他们请来了“两户”代表,让他们讲八十年代的农民对供销社的新要求。农民讲话干脆利落:“你们要扶持生产,解决卖难。”根据农民的要求,供销社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为农村商品生产服务。
第一,发展农商联营,解决卖难。他们确定了“自愿互利、共同投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直接同“两户”搞生产、加工、购销、储运和技术联营。去年,供销社与“两户”签订了一万五千三百多份合同。农民投资五万二千元,供销社投资十万五千元,联合发展商品生产基地一万四千一百六十亩。一年办成的事情,比改革之前五年干成的事情还多。
第二,向农民提供产前、产后服务。有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资金服务,物资服务,推销服务,贮运服务等多种。去年,全县有四十多万亩荒山承包到户后,农民不知种什么好。这时,供销社办的《信息与科技》小报送来了信息:市场青梅紧缺,可以发展。并且提供了依据,从新登到富阳,史称“十里梅林”,自然条件最适合种植青梅。农民闻讯而动,纷纷向供销社订购种苗,现在,已有几千亩荒山栽成了梅林。
第三,调整供销社内部关系,上下一致,努力为农。只搞下级基层社的改革,不搞上面县社、县公司的改革,供销社就很难成为服务中心。在改革中,县委、县政府改变了按行政区划设立基层社的建制,以小集镇的布局和商品自然流向,重新设置了基层社。为了使上级主管单位与基层社配套,他们将原来“大而杂”的四个县公司,按照商品生产专业化的要求划细,改为十一个“小而专”的公司。专业划细,人员并没有增加,这些公司的行政管理和后勤工作,全部由县联社负责,公司一门心思从事购销工作,成效显著。过去,大公司是大核算,大利润掩盖了小亏损,大产品压了小产品。现在的小公司是小核算,效益提高。土特产公司划小以后,利润比上年增长37%。
层层落实承包制
富阳县在供销社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双驼峰”。以青云桥基层社为例,去年3月以前,吃“大锅饭”,经营不力;3月到7月,实行了分配上的改革,层层落实承包制,四个月时间得超额利润五千九百九十六元,这是第一个“驼峰”。7月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承包制被废除,县委书记和县长亲笔签字的合同书泡了汤,职工灰了心,营业额锐减,到年底一元超额利润也没得。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份。从今年3月起,重新实行承包制,职工积极性陡增,好人好事层出不穷,3月份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48.8%,这是第二个“驼峰”。
农民又是怎样看待供销社的承包呢?有一个乡的基层社,在承包前,农民找上门来要求推销毛竹,供销社嫌麻烦,往外推。今年3月份落实了承包制,供销社追着农民要毛竹,一口气推销了四百万斤。难怪农民们说:“没有承包制,亲农、为农常常停留在口头,有了承包制,口头落到了手头。”
中共富阳县委十分支持供销社搞承包。县委指示,只要保证企业上缴税收只增不减,企业的各种资金只多不少,农民的收益只厚不薄,这条大原则稳住了,不坑国家,不害集体,不损农民,供销社尽可以放开手脚搞承包,形式不拘一格。这条大原则提出后,原来对承包有看法、担心的同志放心了。


第3版()
专栏:

《市场》报举办服装座谈会
该报今后愿为搞活商品流通当好媒介
本报讯 5月20日,《市场》报和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展销会,联合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会上请外经部了解国外行情的刘小林向各省市服装行家介绍国外当前流行的服装款式、面料、裁剪艺术等有关情况,并提供了服装样本。
《市场》报今后拟在调查市场、研究市场情况、搞活商品流通方面多做一些实际工作,为产销双方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当好经济工作的中间人和媒介。


第3版()
专栏:

广西发现两个巨大溶洞
据新华社南宁5月20日电 (记者赖玉章、通讯员李杰)在广西梧州市和桂林市之间的昭平县,新近发现两个巨大而美丽的溶洞。5月上旬,前往参观的人认为,这两个溶洞可以与桂林市著名的七星岩和芦笛岩媲美。
这两个岩洞都在昭平县西部的黄姚公社中洞大队境内。其中一个名叫吊岩,洞口在半山腰,洞内有三个大厅,每个都可以容纳几万人,里面布满石柱、石笋、石花、石幔。有的石柱直径只有十几厘米粗,却有三、四丈高,状似南方挺拔秀丽的棕榈树;另一个溶洞名叫孙明岩,规模比吊岩更大,它穿过三座大石山,内有六个厅,大的可容几万人,小的上千人。每个厅都有几座高三四丈、十多个人才抱得过来的大石柱,柱身缀满石花、石幔、石果、石兽。有几处石壁有如刷了一层银粉,五彩缤纷,光彩耀目。


第3版()
专栏:

潍坊市建成我国最大的录音机芯厂
据新华社济南电(记者王良俊、通讯员张家棣)山东省潍坊市录音机厂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三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我国产量最大的录音机芯厂。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机芯先进水平,产品供应京、津、沪、穗等城市的二十家定点收录机生产厂使用,这期间实现利税达六百万元,相当于这个厂引进技术设备所花的全部投资。


第3版()
专栏:图片新闻

秦皇岛港转运晋煤
为缓和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发挥公路、水路的运输能力,国家决定将晋煤经公路运往秦皇岛港再转水路南运。图为第一批晋煤正装船南运。
新华社记者 贲兰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