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希望谈判解决中美洲冲突
支持孔塔多拉集团的和平努力
新华社马德里4月24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在这里表示支持孔塔多拉集团为解决中美洲冲突所作的努力,并希望两个超级大国对裁军采取认真的态度。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是今天抵达这里对西班牙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的。
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坚决而有效地支持孔塔多拉集团是应尽的义务。他说,孔塔多拉集团不可能在一天之内解决中美洲问题,应该给予时间,以便通过和平谈判找到一种持久而公正的解决办法。他还表示希望两个超级大国采取认真态度重开裁军谈判。
在谈到有关第三世界的债务问题时,他表示赞成在联合国范围内就此进行对话。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将同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就中美洲局势和东西方关系等问题进行会谈。


第7版()
专栏:

中美洲三国外长举行会议
讨论孔塔多拉集团和平建议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圣萨尔瓦多消息: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三国外长25日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举行会议,讨论孔塔多拉集团关于实现中美洲地区和平的一些建议。
哥斯达黎加外长古铁雷斯、萨尔瓦多外长查维斯和洪都拉斯外长帕斯参加了会议。中美洲另外两个国家,危地马拉外长因故未能参加,尼加拉瓜外长未被邀请。这次会议是在原定于本月底在巴拿马召开组成孔塔多拉集团的四国外长和中美洲五国外长会议前夕举行的。
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说,三国支持孔塔多拉集团为和平谈判解决中美洲问题所作的工作,并希望这个集团继续“公正地”进行努力。
公报说,三国外长一致同意在各自国家争取实现内部和解和民主,为国内不同政治组织和武装组织能参加选举活动提供方便,并努力实现新闻自由;主张通过外交途径政治解决中美洲地区的危机。
公报说,三国外长认为在中美洲地区需要禁止引进新的武器装备,减少武器数量和外国军事顾问,以利于保持这一地区军事上的平衡。


第7版()
专栏:

亚太地区的发展使美国贸易重心东移
太平洋沿岸各国已取代西欧成为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本报讯 美国贸易重心出现历史性转移,发展迅速的太平洋沿岸各国已经取代西欧国家成为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美国贸易中心转移开始于八十年代。1979年,美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额比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的贸易额多十一亿美元。1980年美国与太平洋沿岸国家的贸易额高出与西欧贸易额二十亿美元。去年,这一差距进一步达到二百八十九亿美元。同年,美国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贸易逆差也陡增到三百四十亿美元,约占美国当年对外贸易逆差总额六百九十四亿美元的一半。
据《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美国贸易重心东移引起美经济界的严重关注和高度重视。美国副国务卿肯尼思·达姆指出:“‘远东’现已成为美国的‘近西’”。美国商业界不少人认为,
“美国的未来在太平洋地区”。专家们分析,美国贸易重心东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重要性不亚于五百年前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的那一次历史性转移。
美国贸易重心东移将成为促进美国国内尤其是美国西海岸各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利福尼亚州世界贸易委员会主席马格纳罗认为,加州将迅速发展为美国与远东贸易的中心。参院外交委员会国际经济政策及贸易小组委员会主席邦克指出:“亚洲国家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实力,目前的经济现实是未来的出口可以在那里找到市场”。
美国贸易重心东移也将使美国面临新的挑战。专家们认为,亚洲的崛起意味着,继续以传统的观点去认识贸易和工业就可能铸成大错。“问题是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将作出什么样的反应,这次转变将伴随着新竞争对手、新生产战略和新贸易战略的产生”,“如果我们反应敏捷,我们将可能保住领导地位,否则,我们将面临一次既有害于美国,又有损于世界的衰落”。


第7版()
专栏:

多米尼加群众示威遭到军警残暴镇压
本报讯 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等城市成千上万群众23日、24日和25日接连三天举行集会游行,抗议政府提高食品价格;军队向群众开火,至少已有五十四人死亡。
据报道,多米尼加共和国政府为了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而决定采取经济紧缩措施,其中包括提高食品和日用品等所有商品价格200—300%,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因而造成动乱。
抗议示威首先从首都圣多明各开始,接着蔓延到圣地亚哥、圣弗朗西斯科—德马科里斯和圣克里斯托瓦尔等城市。警察用催泪弹和子弹对付示威群众,造成惨案。
多米尼加共和国三个工会的三位领导人25日在马那瓜举行记者招待会,谴责该国军队和警察镇压工会和群众运动。他们重申,如果政府不改变它对工人、农民和群众运动的态度,他们将继续进行斗争,甚至举行全国性的总罢工。
多米尼加共和国总统布兰科26日表示,他保证要提高工资,并向贫民提供食物补助,以便减少因提高物价而给居民带来的冲击。


第7版()
专栏:法国通讯

面对亚太地区的崛起
——巴黎“太平洋的挑战”讨论会侧记
本报记者 马为民
亚太地区近十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是西欧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法国前总理、著名经济学家雷蒙·巴尔曾半带揶揄地说,谈论太平洋地区已成为一种“时髦”。
的确,最近一个时期,评介亚太地区的文章屡见此间报端,去年以来还出版过几本专著,其中有《太平洋——世界的新中心》和《在世界的东方》。
设在巴黎的国际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法国著名政治活动家玛丽·弗朗斯·加罗夫人说得好:“对于太平洋国家的崛起,我们不应当害怕,而应当从中受到鼓舞”。看来,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研究所于4月初在巴黎主办了题为“太平洋的挑战”的讨论会。三百多名来自亚太和欧美的军政财界、企业界和学术界的著名人士聚集一堂,就亚太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及其对军事战略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热门”并不是平地而起的。在过去的十年中,正当西欧经济滞步不前时,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却保持了5—9%的增长率。法国工业和科研部长法比尤斯说,他在准备讨论会发言稿的过程中发现,日本一国的股票发行额已经等于西欧的总和。
那么,亚太地区发展的奥妙又在哪里?与会者首先强调的是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人们认为,自然资源丰富只是亚太地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根据,但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奥秘所在。因为,首先起飞的恰恰是缺少资源的国家和地区。
讨论会上,人们从不同角度探寻原因,看法不尽相同,但多数人强调的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
外贸的巨大作用。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起点低、人口压力大,是“推动发展的一个极有利的因素”。有些国家和地区资源缺乏则迫使它们大力发展外贸。它们密切注视国际市场,寻找自身优势,致力于专业化。为了打入国际市场,它们生产了几种有带动作用的产品,发达的以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不发达的就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灵活的经济结构形式。为了适应经济和外贸的发展,它们不断变更生产方法和结构形式,“提供了一个国营部门与私营部门紧密结合的样板”。有人以日本通产省为例,强调国家干预的作用。一些人认为,在经济起步初期,国家干预十分必要。但是,通产省对企业只提建议,不下命令,它的作用在于鼓励公私两方的专家竞争,为工业探寻出路。
亚太地区的崛起,以日本的发展为开端,现在马来西亚、印度等也已起步。中国近年来对外开放、搞活经济的许多作法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这一地区的区域性经济往来也在增加。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供应给该地区的许多国家,美国30%的风险投资是日本的。通用汽车公司与丰田公司的合作协议引人注目,它们的生产能力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因此将决定世界汽车工业的进程。中日合作完全可能成为该地区的“一个根本性因素”。
亚太地区的崛起对战略演变将产生的影响,是讨论会最后一天发言的中心。美国的战略重心会不会相应转移是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的与会者认为,美国同亚太的关系不会超过同西欧的关系。他们指出,“美国的根是在欧洲旧大陆,断根对任何国家都是极其危险的”。雷蒙·巴尔也认为,“如果美国仅注重太平洋而不关心欧洲,它就不会继续是超级大国”。


第7版()
专栏:

巴西国民议会否决直接选举总统
据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巴西利亚消息:巴西众议院26日清晨否决了反对党派提出的在巴西实行直接选举总统的宪法修正案。据报道,经过长达十七个小时的辩论,在众议院四百七十九票中,二百九十八票赞成宪法修正案,未达到三分之二多数所需的三百二十票。由于反对党派在参议院中只有二十四席,不到所需票数的一半,所以众议院的投票结果意味着就是国民议会的最后结果。反对党派领导人提出将举行新的示威游行和罢工等抗议活动。
1964年,巴西军人政变上台,废除了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制度。菲格雷多总统将于明年3月结束任期,故反对党自去年3月来一直在要求改用直接投票方式选举新总统。


第7版()
专栏:

美发现后天免疫力缺乏综合症病毒
科学家估计二三年内可制成预防疫苗
新华社华盛顿4月27日电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和分离出一种病毒,据称可能是后天免疫力缺乏综合症的病因。
后天免疫力缺乏综合症已成为美国最严重的流行病之一。它使人体对疾病的免疫系统失去作用,从而丧失免疫力。这种病最初是在1981年发现的,但长时期来一直没有找到病因。三年来美国已有四千多人患这种病,一千七百多人死亡。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罗伯特·盖洛和他的研究小组在后天免疫力缺乏综合症患者体内发现一种癌症病毒的变种,称为“T细胞白血病病毒”。美国其他研究人员和法国科学家最近也有类似发现。
美国科学家宣称他们已发明一种通过验血检定这种病毒的办法,半年后就可推广应用。他们还制定了日常检验和培殖这种病毒的方法。据科学家估计,二、三年内就可制成预防后天免疫力缺乏综合症的疫苗。


第7版()
专栏:坦桑尼亚通讯

湖畔明珠姆万扎
——维多利亚湖区行之二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一到姆万扎,从机场到城里,一路上都有醒目的广告:
“欢迎到大湖旅馆来!”在闹市区,以“大湖”命名的商店和公司到处都是。这里人们喜爱以“大湖”命名,因为姆万扎的发展与维多利亚湖的开发密切相关。此地有种说法:“没有维多利亚湖就不会有姆万扎”。
姆万扎直到1957年还只是一个三万人口的小城镇,寥寥无几的楼房被荒芜的旷野所包围。全镇只有榨油、纺纱等几家小作坊。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姆万扎有了很大发展,城区扩大了,品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也相继建立起来。今天的姆万扎人口超过二十万,有一支五万人的职工队伍,已成为坦桑第二大城市和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
维多利亚湖区气候湿润,是坦桑尼亚棉花、咖啡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利用当地生产的优质棉花,姆万扎建起了全国第二的现代化纺织厂,该市还建立了一座大型的以棉籽为原料的食油加工厂。
姆万扎市倚山面湖,景色宜人。隔湖与乌干达、肯尼亚相望。1977年东非共同体解体前,它与邻国有定期客轮和货轮往来,为沟通东非三国的经济有过不小的功绩。东非铁路从姆万扎市直通达累斯萨拉姆港,乌干达等内陆国家的进出口物资相当部分通过这条路线运输。正是在这种与邻国频繁的经济交往中,姆万扎得到了发展。全市有两个码头。随着东非三国关系的改善,大湖的航运事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必然会给姆万扎带来新的繁荣。
在市区的主要大街上、商店里,随时都可以看到坦桑籍的印、巴人。男子大都留着小胡子,妇女们则身穿色彩鲜艳的纱丽,使这座非洲城市平添了几分异国情趣。姆万扎是坦桑籍印、巴人集居较多的城市之一。最多时,曾达万人以上。近年来,由于坦桑经济困难,他们中不少人移居欧、美、印度等地。但许多人仍然留在国内。有的对记者说:在祖国面临经济困难时,我们只有共赴国难的义务,而没有背弃她的权利。
目前,姆万扎人民正在因地制宜、克服经济困难。例如维坦达制造公司由于缺少外汇,无法进口钢材,公司就设法收购废钢铁,用来制成铁犁、煤油炉等多种产品,销路不错。他们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优质木材和货源充足的皮革,设计制作新颖别致的家具、沙发和牛拉木轮大车,供应市场,使企业在极端困难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续完)(附图片)
坦桑尼亚姆万扎鱼网厂的纺织车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