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勇于向不正之风作斗争

“集体参观”花光事业费
1984年元旦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县林业局1983年的事业经费没有花完,怎么办?局长兼党总支书记桑洪臣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计”——搞一次集体参观。主意既定,当即编制了一个外出参观的计划,并上报县人民政府。参观人员有社队干部和局、站有关技术人员80多人,地点是甘肃张掖专区,目的是参观植树造林。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桑洪臣却自作主张,将参观地点由甘肃的张掖一变而为河北的定县。临行,桑洪臣将老婆、女儿、孙子以及一个亲戚带上。在他的影响下,这次参观带老婆、孩子的共有六人。林业局的职工除个别人和两个副局长未参加外,其余都走了。
到了定县,他们走马观花地只参观了两天,而在北京却停留了五天。五天过后,桑洪臣宣布参观团就地解散,各听己便,他自己带着老婆、女儿、孙子一溜烟踏上回山东老家滕县的征途。15天后,他才回县上班。
此次参观,花费了7,000多元。人们议论纷纷:在整顿党风的时刻还如此胡来,这给平罗县的群众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宁夏平罗县 众声
答复
自治区林业厅通知让各县组织人员到甘肃张掖参观农田林网建设。我县林业局打报告请示,两位县长和主管农业的副书记研究同意,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签字,“同意去甘肃参观”。在此期间,报纸登了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名单(有河北定县,没有甘肃张掖),林业局开会研究认为:一、定县绿化比张掖搞得一定还要好,更有说服力(按:两地气候土壤诸条件不尽相同);二、路途远近相差不了多少(按:平罗至张掖1,079公里,平罗至北京1,494公里,相差415公里);定县交通还要方便一些(按:去定县由北京中转,去张掖由兰州中转),所以决定到定县去参观。区林业厅不同意去定县参观,但在办事人员再三提出下,同时开了去张掖、定县参观的介绍信。后电话通知:“去张掖可以去,去定县要等区林业会议结束。”但去定县的前站人员已出发,并联系好了。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对他们去定县参观也是知道的。
参观的人员、时间、经费支出,经县政府主管领导同意。共去88人,在定县参观了两天半,在北京有的同志住了五天,有的住了六天。76人花去7,882.02元(其中有12人差旅费另外报销)。有六名同志带家属。其中桑洪臣同志的家属(在城建局工作)、亲戚(一名在县农牧场,一名在汝箕沟煤矿工作)请探亲假。桑的家属和孙子(四岁半)在北京住了一夜就回山东兖州。桑洪臣同志的女儿系县林业局打字员,作为林业局工作人员去参观的。桑洪臣同志同他女儿在定县参观完毕回到北京住了五天,12月14日离开北京回山东滕县老家,元月4日返回平罗县。
宁夏平罗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7版()
专栏:

编后
这是一个很不象样的“答复”。第一、一个县林业局,竟出动八十多人长途跋涉外出参观,这必要吗?有些人还带着家属,这正常吗?第二、自治区林业厅提出到甘肃张掖参观农田林网建设,而平罗县林业局却坚持要到河北省定县,理由是定县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他们究竟是学先进呢,还是考虑到定县离北京近可顺便一游,有的还可回家呢?如果真是学先进,为何只在定县“参观”两天半,在北京却停留五六天呢?第三、读者来信反映,此次“参观”是为了花完积存的事业费,而“答复”中却只字未提此事。作为一个县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应该按照党的原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答复”实际上是为县林业局的不正之风打掩护。当然,自治区林业厅和县的领导也是有责任的。从此事中应吸取什么教训?值得一想。


第7版()
专栏:心里话

写批评建议信有何罪?
编者按:人民群众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向党报如实反映下面存在的问题,这是正当的、合法的,对改进工作也是有利的,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建议民权县委过问一下这件事。
1983年9月,我向你报投稿,建议民权县电业局不要使国家、群众劳民伤财。稿子没有见报,可惹来一阵闲言闲语,象闯了一场大祸似的。
一天,大队党支书劈头盖脑地责问我为什么向人民日报社反映情况?说我给大队添麻烦,给驻队干部找难看。并说:“你告了县电业局的状,他们不给俺们队架线,可由你负责任!”
我向党报反映的是真实情况,并没有说瞎话。那些躺在地上东倒西歪、一断几截的电线杆,三年无人过问,每天来来去去,瞧着,我很痛心。讲讲心里话,有什么不好?
电线越是架不上,群众、干部对我意见就越大。干部讽刺我说:“打铁不看火色,屎克螂带眼镜——想充大人物。”一些群众说我:“没本事就别断九头案,投稿、投稿,电灯泡也给投烂了,再别说架线啦!告当官的状,会有好果吃吗?”
面对这些冷言冷语,我难过极了。我给党报写了一篇未登出的反映真实情况的批评建议稿,竟成了人家讽刺、打击我的把柄。难道民权县电业局在城关楚洼大队建变电所时,因占用大队耕地,同意给我们大队架设电线,至今三年还没架成,我提提意见,就犯了弥天大罪!究竟还有谁能救救这些一断几截、东倒西歪、一躺三年的电线杆呢?究竟谁能给楚洼大队大放光明呢?究竟怎样才能让写批评建议稿的人不再遭人非难呢?
河南民权县城关楚洼大队
楚自寅


第7版()
专栏:紧急呼吁

“蔡侯祠”亟待进一步修缮
蔡伦,东汉耒阳县
(今湖南省内)人。公元105年,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能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变了用竹简木牍及缣帛作书写工具的局面,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人民为了纪念蔡伦,在耒阳县蔡伦故居修建了“蔡侯祠”。初建年代已不可考,现在的蔡侯祠为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所建。祠前有蔡子池、宝鼎,祠内有纪念蔡伦的石碑等,祠后有蔡伦的墓地。
前不久,我们参观了蔡侯祠。总的印象是:秩序混乱,布局零散,环境肮脏,维修粗糙。在参观期间,我们没有见到管理人员,也没有看到“参观须知”。祭祀蔡伦用的宝鼎虽有一小亭遮盖,但无栅栏围护,整个宝鼎千孔百疮,两条裂缝横贯鼎身。蔡伦故居及造纸工地等等,分为四处,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蔡伦的墓地与故居相距仅几十米,其间全是民房,又无路标指示,游人难以寻找。蔡子池,相传为蔡伦的造纸处,现在妇女在里边洗衣服,洗便盆。总的说,当地政府对蔡侯祠的维修是重视的,但是工作粗糙。祠内“谷朗碑”,历时已1,700余年,对研究我国文学发展及书法史有重要价值。现在碑文中许多文字已经开始模糊,碑身出现裂缝,维修中用水泥抹缝,遮去了许多碑文。蔡伦墓除了墓基外,现在统统以水泥涂盖,人们看到的是一座现代化了的坟墓,完全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感。
为此,我们呼吁:第一,迅速将“蔡侯祠”列为国家级、起码是省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扩大祠院,将蔡伦故居、蔡子池及墓地等,联成一体。祠内空地可建筑仿古房屋,开设“中国造纸历史展览”。第三,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维修好古鼎、墓地和碑文,能恢复原貌的尽量恢复,不能恢复的务必要维持现有状况,不再使其受到损伤。
北京 王普丰 严国群
就来信反映的问题,我们打电话询问了湖南省文化局文物处的负责同志,得到的答复是:蔡侯祠是省文物保护重点,准备修建蔡伦纪念馆,已经拨款,并批准增加耒阳县文物局的编制(原来只有一人)。
——编者


第7版()
专栏:耳闻目睹

即将竣工的大楼缘何倒坍
安徽屯溪市橡胶厂一座即将竣工的642平方米三层综合大楼,在1984年2月1日凌晨发出一声巨响,变成一片废墟,损失5万多元。
据了解,这个厂的厂址占地是从屯光乡前园村买进的,工厂的车辆和职工出入都要经过前园村。于是,前园村以不让通行进行要挟,强行把已经承包给建筑公司的综合大楼建筑工程转包过来。在施工中,他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结果导致了大楼倒坍的事故。
安徽省军区徽州军分区 郑树新 邵诸云


第7版()
专栏:大家谈

坚决刹住车皮分配中的敲诈风
2月23日你报第七版发表的《车皮“松”、“紧”之中有文章》的来信,反映一些单位向铁路运输部门要车皮,必须先送礼打通关节。这种情况在广西玉林车站也存在。
今年春节期间,我向玉林市一些从事贩运甘蔗的农民调查,他们为了搞到车皮,都得花上一笔钱去“拉关系”。近几年,玉林市甘蔗丰收,每年都有大批甘蔗要运往外地销售。从事贩运的农民,不得不和铁路部门打交道。但是,这样的事按规定办常常行不通,必须送礼给车站有关人员打通关节。有时,要一节车皮,竟要花费一二百元钱送礼,不这样,你就休想得到车皮。玉林车站还有一种怪现象,装卸甘蔗时,若给装卸工送上一些“烟钱”,他们就装得好一些。否则,甘蔗就会遭殃!
铁道部门应当以整党精神严肃对待这类事,坚决刹住“敲诈勒索”的歪风!
武汉华中师范学院
陈寿强


第7版()
专栏:问事窗

用茶水服药有害无益吗?
问:我有时吃药,用茶水送服。听人说,用茶水服药有害无益。请问:这说法有道理吗?哈尔滨驻军 李 然
答:用茶水服药好不好,必须区别不同药物而言。
茶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较多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糖等。医学界实验证明,茶是有益于健康的饮料,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因此,用茶水服药,尤其是服用维生素类药物,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增进维生素的吸收与积累,有增进药效的作用。但是,茶多酚又容易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沉淀物,也会与含铁化合物结合,这都会影响药效。茶叶中的咖啡碱是一种兴奋剂,饮用后起提神和兴奋作用,对吸收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服用酶制剂(如蛋白酶、多酶片等)、含蛋白药物以及含铁药物和镇静剂时,不宜用茶水送服。如不了解服用药物的特性时,还是用白开水送服为好。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程启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