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非统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闭幕
通过决议重申增加对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援助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3月5日电 非洲统一组织部长理事会第四十次例会今晚在这里闭幕,会议就非洲的紧迫问题,包括南部非洲形势和纳米比亚问题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会议通过了非统组织解放委员会关于南部非洲形势发展的报告。会议重申支持前线国家和非洲解放运动,谴责南非推行种族隔离和非法占领纳米比亚。会议呼吁南非释放所有政治犯。
关于南部非洲的决议指出,南非奉行的种族隔离政策以及对前线国家的侵略、颠覆和恐怖行径是南部非洲动乱的主要根源。决议对美国执行的和南非进行“建设性接触”的政策表示严重关注。
关于纳米比亚的决议建议,非统组织第二十届首脑会议对纳米比亚独立进程进行关键性的审议,以便会议为加速纳米比亚独立采取适当措施。
这项决议重申,增加对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各方面支持和援助,以进一步加强纳米比亚的解放斗争。
部长理事会赞扬非洲—阿拉伯合作,并要求非统组织秘书长和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协商,以便早日召开第二次非洲—阿拉伯部长会议,为第二次非洲—阿拉伯首脑会议作准备。
关于非洲经济形势的决议,敦促所有成员国加强各自的和集体的努力,履行关于非洲经济发展的拉各斯行动计划。
会议还通过了1984—1985年度非统组织2,530万美元的预算。
这次部长理事会会议是2月27日开幕的。会议没有讨论棘手的西撒哈拉问题和乍得问题。


第7版()
专栏:

水银般的女乡长
郑坚 骆东泉
罗马尼亚民间,常用水银来比喻和形容结实、能干和充满活力的人。在布加勒斯特的克雷维迪亚乡,就有一位被人们誉为“水银般”的女乡长。
女乡长名叫埃列娜,中等体材,体魄健壮,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她年不满四十,当乡长已是第五个年头了。谈起乡里的工农牧副业,她了如指掌,对答如流,不愧是土生土长而明察秋毫的“父母官”。
目前虽说是冬闲季节,她每天照常5点多走出家门,天黑以后才回家,乡里哪里有喜事或有问题,哪里就有她在。
抓生产,是她关心的头等大事。一场大雪之后,她清晨就赶到养鸡场查看鸡舍保暖和饲料供应。开春之前,她不断地督促维修农机,准备种子和肥料。去年遭百年不遇的大旱,灌溉设备不够用,她同全乡男女老幼一起分片包干,提水抗旱。前后一个多月里,她办公在田头,处理问题手里还提着水桶。全乡终于在大旱之年夺得了平均每公顷单产小麦4,000公斤和玉米5,000公斤的好收成,名列全县第一。
发展集体副业,她带头献策。养鸡场每天屠宰成千只活鸡供应首都。过去鸡毛无法处理,令人发愁。根据她的提议,去年乡里办起了用鸡毛制作枕头和靠垫的小工厂,产品深受医院等单位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乡人委还从外乡聘请专家,对自有缝纫机的农妇进行短期训练,组织裁缝组,让她们闲时包活回家制作各式服装,既丰富了市场,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象这类利用本地劳力、资源和原材料的小工业车间全乡已有13个,产值已超过500万列伊,今年准备再办6个。
向国家交售家庭畜产品,她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她家去年交售生猪一口,家兔70只,活鸡10公斤,鲜蛋300个。由于她和整个领导班子做群众的带头人,全乡的收购任务去年超额完成60%。今年1月中央农业工作会议号召农民增加交售额,以改善城市食品供应,她家又是全乡第一户同国家签订了合同,并主动把各项交售量提高25%以上。今年全乡个人交售合同的签订工作进展顺利,3月8日之前就能全部完成。
她是乡亲的贴心人。她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近40个春秋,全乡人口7,000多,几乎无人不晓。群众的油粮柴糖,生丧婚嫁,盖房乔迁,无不放在她心上。她爱乡亲,乡亲也爱她。她虽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老年人见面仍然直呼她幼时的爱称“努齐卡”。
她在党的培育下成长。她生于祖国解放那一年,中学时代就是一个活跃的团干部,高中毕业后,在家乡农业社当会计,不久担任了乡团委书记,并加入了党的队伍。她二十四岁时,由乡党委提名和党员选举当上了乡党委副书记,成为全县120个乡中最年轻的副书记。当时有些年长的人议论说:“找个姑娘当领导能行吗?”事实很快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二十八岁时,她由县党委推荐到中央高级党校深造。四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乡就任原职。又经过两年的继续传帮带,她以乡党委书记兼乡长的身份挑起了主持全乡党政工作的重担。她接班的第四年,克雷维迪亚乡在全国乡级社会主义竞赛中夺得第二名,获二级劳动勋章一枚。
谈起病故的老书记,她深情地说:“他留给我的,最重要的就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深入群众摸到人们脉搏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7版()
专栏:

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巴斯托斯卷烟厂的女工在工作。该厂产品除供应本国市场外,还向邻国出口。
新华社记者 崔士竾摄


第7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荣获“最崇高功勋”金牌的女医生
本报记者 严正
从1963年开始,贝尔格莱德《晚报》每年要在全国范围内评选最有道德的、最勇敢的和最富有牺牲精神的个人、集体和儿童,授给“最崇高功勋”金牌,赋予“高尚的南斯拉夫人”的光荣称号。今春该报评选结果,将1983年“最崇高功勋”个人奖的金牌授给了阿莱克西纳茨煤矿诊疗所的女医生留·佩特丽维奇,嘉奖她在一次抢救遇难矿工中异常英勇地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去年6月7日夜晚,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南部山区的“莫拉瓦”矿井发生了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由于瓦斯爆炸,夺去了35名矿工的生命,更多的人遭受重伤。已经下班在家的佩特丽维奇大夫闻讯后迅即赶到现场。这时距瓦斯爆炸仅20多分钟,爆炸的余波还震动着矿井,送风设备受损,矿井里充满令人窒息的烧焦味,掌子面上的煤屑还在沙沙掉落,到处潜伏着威胁生命的危险。可是留·佩特丽维奇不顾这一切,径直下到850多米深的矿井里,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她奔向遇难的矿工,给他们擦掉脸上的血迹,进行紧急包扎,并指挥担架队撤离伤员。她从当天晚上8点一直到翌日清晨4点,在矿井里进行抢救活动整整8个小时,直到矿井里已经没有任何伤员了,才拖着沾满血迹和污泥的疲倦身子,最后一个离开矿井回到地面,接着又投入了紧张的救护工作。就这样,佩特丽维奇以自己的英雄行为,为南斯拉夫妇女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的高尚品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颂歌,赢得了南斯拉夫全国上下的赞誉。无数读者投书举荐她为1983年“最崇高功勋”金牌获得者的候选人。
被这位高尚的南斯拉夫妇女的英雄事迹所感动,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佩特丽维奇今年才44岁。这位身材矮小、衣着朴素的南斯拉夫中年妇女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显得略有倦色,但是她那戴着宽框眼镜的双目闪耀着聪慧和善良的光芒,她应记者的要求,介绍了她如何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抢救的情况。她说,当她奔到出事地点时,只见矿工横七竖八地被炸倒在地上,一张张本来稔熟的面孔由于受伤流血而变得模糊陌生了。当她听到他们痛苦的呻吟和向亲人呼喊的声音时,当她看到有的矿工生命之火正在接近熄灭,但还把她视为最后一线希望时,她的心象被铁爪揪着那样痛苦和难受,当时她只有一个念头:作为一个医生,其天职是尽自己一切可能抢救垂危的生命,减少伤员的痛苦,让他们迅速撤离危险区。至于个人的安危早已置之度外,周围一切险象都不放在眼里。她怨恨自己无能,不能把所有受伤的矿工抢救过来,有几位矿工就是在她的胳臂上闭上眼睛的。说到这里,一股热泪从她眼里夺眶而出。她哽咽着对记者说,她同矿工之间的关系远不是一般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而是同志加朋友的关系。她已经在矿区生活和工作了十多年,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佩特丽维奇在尼什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不眷恋城市生活,先在农村小医疗站,后又来到矿区诊疗所,一个人负责1,000多名矿工的保健和医治工作。她尽可能广泛接近矿工,为每个工人制作健康登记表,记录之详细,在一般医院里是少见的。就连家庭情况、生活负担,该考虑变换什么工种等等,都记得十分详尽。在她诊病用的桌子上空,悬挂着一盏矿灯,用以提醒她,要时时想到在井下劳动的工人,以及他们不倦地为国家献身的精神。正由于勤恳的工作和对工人的赤诚之心,佩特丽维奇得到了工人的信任和尊敬。他们平时爱称她为“达达”(当地亲热的称呼,有“老大姐”之意)。“我们的医生是形象高大的、热情的,有特殊能耐的人”,“是真正的人民医生”,矿工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要求记者以这样的评价来描写他们的留·佩特丽维奇。
当报纸和电视台宣布佩特丽维奇荣获“最崇高功勋”金牌时,多少矿工和受过她医疗的病员,相识的或不相识的同志,从全国各地发来贺电贺信。鉴于佩特丽维奇的高尚品质,有人建议让她在地方上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可是她舍不得离开与她朝夕相处而又需要她帮助的人们,她说,如果让她对生活的道路再作一次选择,她仍然选择现在的职业:当矿工的医生和朋友!(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科尔和里根举行会谈
强调在加强军事力量的同时谋求美苏会晤
新华社华盛顿3月5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和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今天在这里强调,在继续加强西方军事力量的同时,谋求美苏之间举行“经过充分准备的”最高级会晤。
里根同正在美国访问的科尔在白宫举行会谈后说,面临苏联“旨在阻挠北约部署新式中程导弹的威胁”,北约“决心在欧洲恢复军事均势,保持可靠的核威慑力量,在挑战面前显得更强大”。他说,由于苏联在谈判桌上的不妥协态度,“北约将继续增强它的常规和核威慑力量”。
里根认为,克里姆林宫的新领导人上台为“东西方关系取得真正进展提供了一个时机”。他重申,他将“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来改善同东方的关系”,“如果同苏联领导人的会见是经过充分准备并有希望取得成果”,他“准备亲自同苏联领导人会谈”。
科尔强调,美国和苏联举行最高级会晤,对建立未来的东西方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7版()
专栏:

托恩说希望恢复阿拉伯—西欧对话
新华社开罗3月5日电 欧洲经济共同体主席加斯东·托恩今天在这里说,他希望阿拉伯世界和西欧无条件地恢复对话。以促进阿拉伯—欧洲合作。他对中东社记者说,由于双方在开始时就缺乏相互间的足够信任而停止了对话。
他说,欧洲方面希望同一个团结而不是分裂的阿拉伯世界合作,“分裂或把埃及排除在其他阿拉伯力量之外,都不符合阿拉伯国家的利益”,“阿拉伯团结是解决中东问题的先决条件”。他指出,欧洲将支持约旦—巴勒斯坦对话。
托恩昨天抵达这里,对埃及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访问期间,他会见了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埃及其他高级官员。埃及方面呼吁欧洲经济共同体在谋求解决中东冲突和进一步发展同埃及的经济关系方面起更大的作用。


第7版()
专栏:

哈特在缅因州预选中再度获胜
本报讯 据报道,在美国民主党总统提名人预选中,科罗拉多州参议员哈特继在新罕布什尔州击败了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之后,又于3月4日在缅因州412次社区预选中再度击败蒙代尔获胜。
6日,两人在佛蒙特州的预选中再度相遇,并把注意力转到美国南部的佐治亚和佛罗里达两个州。
3月13日,其他9个州将同时举行大选预选和党员会议。


第7版()
专栏:

比利时妇女游行要求工作权利
新华社布鲁塞尔3月5日电 比利时几千名妇女4日在布鲁塞尔游行示威,要求得到工作权利和领取失业补贴的权利。
在比利时,妇女失业人数比男人多,占失业人数的54%。领取失业补贴的妇女达28.5万人。比利时政府为了实行严厉政策颁布了一项法令,根据这一法令国家有关机构可以取消或停止失业者领取失业补贴的资格。


第7版()
专栏:

昏睡病疫苗试验研究成功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据日本报纸报道,内罗毕国际动物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蛭海敬行博士的研究小组,不久前试验研究成功了昏睡病的疫苗,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的好评。
据报道,他们把这种疫苗给山羊和牛进行试验,效果良好。专家认为,用它治疗人的昏睡病也是完全可能的。这就为人类征服昏睡病前进一步。
昏睡病是一种非常危险且难以治疗的传染病。它是由南非的一种专门传染昏睡病的苍蝇——须舌蝇为媒介进行传染的。它传播面积之广、遍及非洲38个国家。现在有1.5亿头牛和5,000多万人处于昏睡病的危险之中。据统计,每年死于昏睡病的牛多达几十万头,发生此病的人达1万多人。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这种疾病列为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6大疾病之一。据报道,蛭海博士大约花了八年的时间,终于在去年上半年在试管里培养成功了昏睡病的病原体住血原生寄生虫,紧接着他就进行了昏睡病疫苗的研究工作。他在研究时,注意到了病原体由媒介须舌蝇进入到动物体内时,抗原恢复原形的特性,进而研究出了那个时候抗原的大量培养法,并做出了昏睡病疫苗。


第7版()
专栏:

世界原子能发电站已达三百零二座
新华社东京3月6日电 据日本原子能产业会议5日发表的统计数字,截至去年底,全世界运转的原子能发电站为302座,发电能力为1亿9,850万千瓦。
原子能在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利用原子能发电的国家不断增加,现已达到24国。日本原子能产业会议估计,到1990年,全世界运转的原子能发电站将增加到537座,发电能力将增加到4亿2,073万千瓦。


第7版()
专栏:英国通讯

在“女性优先”的西方世界
本报记者 梁丽娟
英文里,有“女性优先”这个词。作为礼仪习惯,在西方国家人们总让妇女先上电梯、走出门口,为妇女开汽车门、穿大衣。如果室内有妇女,男士抽烟时得先打个招呼征得同意。尽管对妇女似乎处处尊重,可是在这些讲究“妇女优先”的工业化国家里,还没有解决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上与男性完全平等的问题。
英国五花八门的妇女组织有100多个,其中合作社妇女协会已有一百年历史;妇女教育联合会专门组织妇女的业余教育活动;还有为怀孕妇女或单身母亲提供咨询的组织等等。然而它们大都结构松散。“300集团”是个以争取增加妇女的议会席位为宗旨的跨党派的政治性妇女组织。她们取这个名字是要为人口占半数的妇女争取近半数议席而斗争。不久前记者旁听了这个组织的大会以及按政党分的小组讨论。她们主要谈论的还是如何既安排好家务又能参加社会活动、如何在工作单位处处给人留下好印象这类一个初入社会的妇女所面临的问题。
“女性优先”,在失业这个问题上倒确是如此。西欧共同体人口中女性达1亿,男性才9,200万。但从1970年到1983年,登记失业的女性却增加了10倍。在英国,从1978年以来男性失业者增加了1倍,女性失业者却增加将近3倍。比利时不久前作出的规定使女的更难以得到失业福利。女的失业者比男的更不易重新找到工作。最近,《泰晤士报》在90万失业妇女中访问了其中几个。30多岁的卡罗琳是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的理科博士,曾作为学者在国内外工作。从今年1月失业以来,她为求职申请过124次。虽然她有学位,工作努力,身体也好,但被认为“太老”、“太有资历”、“是个女人”而无人录用。42岁的珍妮特是个高级厨师,学过社会学和管理学,失业以来18个月内她申请了524次,仍然找不到工作。
西欧国家妇女的就业也受到歧视。在英国,同样学科的大学生,即使女的成绩要比男的优异,但毕业后往往男的还能干本行业务,女的只能当脱离本专业、升迁机会又很少的秘书。许多结了婚、特别是有了孩子的妇女得在家中操持家务,因而一些事业心强的妇女只能在婚姻与事业两者中作一种选择。女的大学教授在法国只占8.7%,在英国只占3%,联邦德国的女记者不到17%。世界著名的路透社没有女记者。在英国的外国女记者也不多。瑞士、荷兰的几个女记者说,只是因为她们在英国已经有家,又能作为自由撰稿人给本国报纸写稿,才被算是记者,否则她们的报纸是不会派出女记者的。
西欧职业妇女受到的歧视还表现在同工不同酬和异性侮辱上。即使西欧共同体在1975年向会员国发过男女同工同酬的指示,但是在英国、爱尔兰、希腊、卢森堡,干同样的非技术劳动,女人的工资只是男人的三分之二,在法国则是75%。至于异性侮辱,更是司空见惯。据这里电视台最近报道,约有一半女职工,即约50万英国妇女在工作单位受到过异性侮辱。去年英国职工大会年会上一些女代表气愤地在大会发言,批评那些侮辱女同事的作法。
且不论那些色情下流的行业,就连普通舞台、银幕、报刊也总常夹带这种那种以妇女为玩物、为商品的侮辱妇女的内容。如英国10家全国性日报中,4家小开张的日报就每天刊登1页整版大的裸体妇女,令人不堪入目。据《每日星报》的一位编辑自己称,这类照片虽然不能给他们带来普利策奖,但可以增加报纸销路。
也有一些西欧妇女组织提出争取男女平等的口号,但是指导思想并不明确,甚至加进了错误的内容,如争取搞同性恋爱平等之类。有的妇女则以模仿男性打扮举止如剃短发、抽烟斗、进酒吧间作为显示男女平等的标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