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应邀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李主席抵伊斯兰堡受到隆重热烈欢迎
离京时,彭真乌兰夫万里杨尚昆胡启立乔石耿飚姬鹏飞吴学谦钱昌照等送行
抵伊斯兰堡时,哈克总统和巴基斯坦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在结束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之后,李先念还将依次对约旦、土耳其和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李先念自去年6月当选国家主席以后第一次出国访问。他在日前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时曾指出,这次出访的目的在于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加深友谊,发展合作。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乌兰夫、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候补书记乔石、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国务委员姬鹏飞、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昌照以及公安部、对外经贸部、民航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负责人。
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以及陪同出访的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外交部副部长宫达非、对外经贸部副部长郑拓彬、公安部副部长陶驷驹等同机离开北京。中国驻上述四国的大使也将分别陪同访问。
到机场送行的还有尼泊尔驻华大使库纳·萨姆谢尔·忠·巴哈杜尔·拉纳;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戈里;约旦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法赫里·穆塔拉卡和土耳其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托穆尔·巴叶尔。
新华社伊斯兰堡3月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于今天当地时间12点30分(北京时间15点30分)乘专机到达伊斯兰堡,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受到隆重和热烈的欢迎。
这是李先念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到机场迎接李先念主席。他向李先念介绍了前来迎接的巴基斯坦参谋长联席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伊克巴尔·汗上将、陆军副参谋长萨瓦尔·汗上将、海军参谋长塔里克·卡迈勒·汗海军中将、空军参谋长穆罕默德·安瓦尔·沙米姆空军上将和联邦顾问委员会主席赫瓦贾·穆罕默德·萨夫达尔。
今天,当李先念主席乘坐的专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后,八架巴基斯坦战斗机为专机护航。
伊斯兰堡机场今天彩旗飞舞,装饰一新。当中国客人到达时,聚集在机场大楼顶上的数千名儿童用汉语高呼“欢迎”“欢迎”。
机场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李先念主席和齐亚·哈克总统走上检阅台。军乐队奏中巴两国国歌。李先念在齐亚·哈克陪同下检阅了巴基斯坦三军仪仗队。
欢迎仪式结束后,李先念同前来欢迎他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萨哈布扎达·雅各布·汗、财政部长吴拉姆·伊沙克·汗和政府其他高级官员、知名人士以及各国驻巴基斯坦外交使节一一握手。
李先念主席的夫人林佳楣以及陪同出访的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外交部副部长宫达非、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郑拓彬和公安部副部长陶驷驹等同机到达。
李先念主席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说,“我们这次是抱着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向巴基斯坦人民学习和加强合作的目的而来的。”
他强调说:“中巴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在中巴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种友谊正在不断发展和巩固。”“我希望这次访问能够在加强中巴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
李主席在齐亚·哈克总统陪同下驱车前往拉瓦尔品第国宾馆时,受到站在六公里长道路两旁的数万群众的热烈欢迎。欢迎的人们敲着鼓,载歌载舞并且挥动着旗帜和花束。女孩们把茉莉花和玫瑰花的花瓣撒向车队。李主席向欢迎群众挥手致意。在通往国宾馆的路上还搭起彩门,并挂上了用中文、英文和乌尔都文写的“巴中友谊万岁”和“巴中团结万岁”的横幅。
今天到机场迎接李先念和夫人的还有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王传斌和夫人、在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代表和曾经访问过中国或在中国学习过的一些巴基斯坦朋友。(附图片)
李先念主席离京出访亚洲四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送行。 新华社记者摄
哈克总统在机场举行仪式,热烈欢迎李先念主席。  新华社记者 汤孟宗摄(传真照片)


第1版()
专栏:

制定专利法有利于促进科技的发展
人大常委委员审议专利法草案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出席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的委员们认为,国家制定专利法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3月1日以来,委员们分组审议了专利法草案、兵役法修改草案、民族区域自治法草案。大家认为,制定这些法律,对于加强国家的法制建设,促进四化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许多委员谈到,我国颁布专利法和建立专利制度,对促进科技发展意义重大。胡克实委员说,专利法草案几经修改,改得很好。有了专利法,有利于开展技术贸易,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畅通,有利于经济发展。我们应该重视知识产品,鼓励发明创造。古耕虞委员说,专利法是一个很好的法。由于我们刚开始建立专利制度,不能一下要求十分完备。保护专利,就是保护脑力劳动的结晶,这对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作用。搞好专利制度,将大大提高生产力,促进我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许多委员提出,对发明创造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都要大大加强,要克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胡绩伟委员说,实行专利制度,我们在思想上要解放,政策上要放宽。专利法是开发智力的一把钥匙,我们要用这把钥匙打开智力宝库。刘靖基委员说,对国内发明创造的物质鼓励可以更优厚一些,这对国家也有好处。王国权委员说,为了鼓励发明创造,培养人才,对发明人或设计人不但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还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陈惠波委员说,鼓励创造发明,一是要调动单位的积极性,二是要调动发明人的积极性。
熊复委员认为,我国的专利制度对国内应当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其推广应用应当受到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对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发明创造,不仅要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还要保护国家的利益。
吴波、宋一平、秦宝兴、刘瑞龙、裘维蕃等委员建议在施行专利法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要广泛进行宣传,使大家都能理解它,运用它。
委员们在审议兵役法修改草案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草案时,也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


第1版()
专栏:

共产党人的胸怀
——记哈尔滨市整流设备厂党支部书记陈秀云
新华社记者 李尚志 顾万明 本报记者 晓渡
“你们应当写一写那位女支部书记”,“你们应该报道陈秀云的事迹”,……
今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介绍安振东事迹的通讯《主人翁的信念》后,许多读者纷纷打电话、写信给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编辑部,在赞扬安振东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主人翁精神的同时,对陈秀云“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的高尚品质表示敬佩。有的称她是“伯乐”,有的誉她是“人梯”,认为“她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希望我们党内涌现出千千万万个陈秀云。
读者的热情要求,激励我们冒着三九严寒,赶到哈尔滨采访。哈尔滨整流设备厂的干部、工人说,读者的称赞,陈秀云是当之无愧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哈尔滨市委的领导同志认为,搞四化建设非常需要陈秀云这样有胆有识、无私无畏的干部。
有胆识骏马
1970年4月,刚刚得到“解放”的东光帆布皮革制品厂的工会主席陈秀云,被调到一个当时名为“小型设备实验厂”的小工厂担任“革委会”副主任。她来到工厂一看,真叫人心酸:厂房是八面通风的茅棚,一台老掉牙的皮带车床转转停停,工人们在愁眉苦脸地敲打瓷瓶钩,有那么几个人在喝五吆六地造反……
“来了管生产的主任啦!”大家的眼光投向陈秀云。“谁来了还不是老一套,抓革命、促生产呗!”但人们很快就看到,这位新来的副主任,经常和工人们一起干活、谈心。大伙告诉她,这个小厂是1959年由一些街道妇女办起来的,多年来靠敲打瓷瓶钩和搞小型翻砂件过日子,经常发不出工资,甚至连个账本都买不起。
“不过,咱这里也有过一段好时候。”有的工人告诉她:1967年从外面“处理”来了一个叫安振东的工程师,画出了一套制造硅整流器的图纸,另一个有操作技术的师傅陈文岭就动手制造,开始生产整流器,挣了钱,发了工资。但是好景不长,“宣传队”来了,安振东挨了批斗,被整到车间去了,原来起用安振东的党支部书记隋云阁,也因为“重用坏人”,挨了批。“现在,厂子又发不出工资了,老婆孩子也跟着遭罪。”
听到这些,陈秀云的心情很沉重:一个社会主义的集体企业竟是这么个烂摊子,连工人的生活都没有保障,难道这就叫革命吗?!她也很清楚:要救活这个厂子,就得起用安振东这样的人才,但安振东是个“历史反革命”,起用他,难免落得隋云阁的下场。不过,她又想,这年月到处都是“反革命”,谁知安振东是个真反革命,还是个假反革命?再说,用他一技之长为工厂出点力,又有什么不好?她下决心起用安振东。
可是,安振东刚刚带着他的设计图纸走进办公室,他设计的产品还没有投产,几个忠于“革命”职守的造反派的大字报就“生产”出来了:“陈秀云是反革命的黑后台!”“陈秀云死不悔改!”“陈秀云重用坏人没有好下场!”“宣传队”组织人对陈秀云进行批判,让她坐在一间小屋子里写检查,不时还有人进来给她念一段语录:“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
陈秀云思绪万千:是该顺着逆流混,还是该顶着逆流干?我们的国家、集体能长期这样乱下去吗?一个共产党员能眼睁睁看着工人遭罪吗?
晚上回到家里,她把憋在肚子里的话对自己的丈夫倾吐:“老刘,我们起用了一个叫安振东的工程师,据说他是个‘历史反革命’,我们一不给他党权,二不给他政权,只用他一技之长为厂里生产出点力,是不是就丧失了立场?”
丈夫说:“唉,你这个人呀,怎么伤疤没好就忘了痛?!前些时,你不就是因为当团支部书记发展过出身不好的团员,当工会主席补助过社会关系复杂、有困难的工人,挨了批斗吗?起用‘历史反革命’,不是又给人以抓辫子的口实了么!”
夜里,陈秀云转身醒来,工人们焦虑的眼神又出现在她面前,她翻身坐起来对老刘说:“不,我不能听那些人瞎嚷嚷,工厂要生产产品,工人要吃饭,既然把安振东安排到我们厂里,我就得用他,如果我被打成反革命,咱们就离婚,你领着孩子过,别连累了你和孩子。”
老刘知道,秀云要是认定了一个理,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头的,他心疼地说:“你咋这么说,你真要坐牢,我带着孩子给你送饭,你要是没工作了,我养活你。不过,你得小心着点,要全面了解了解这个人,才好使用。”
无 畏 护 良 才
在厂领导班子会上,陈秀云又一次建议起用安振东,同志们不约而同地瞪大眼睛望着她,一场争论展开了。
“你是吃了豹子胆咋的?!”
“你不知道安振东是历史反革命?!”
“你就不怕挨批斗?!”
陈秀云已经铁了心,她侃侃陈述说:“对,我知道安振东是
‘历史反革命’,但我也知道党的政策不能拒绝一个愿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集体贡献力量的人。他有技术专长,为什么就不能让他发挥作用呢?”经过辩论、说服,终于以四比一的多数通过了起用安振东的建议。
消息传开,许多工人称赞陈秀云做得对,也有人为她捏一把汗:秀云,你可别再闹个“炒豆大家吃,炸锅一人担”啊。陈秀云感激地笑了:“咳,我不就是一个台阶的干部(意指最基层的干部)吗,大不了再让我去当工人。”
正在这时候,曾嘱咐陈秀云“要按党的原则办事”的老区委书记李善增“解放”了。他带了几位同志到整流设备厂,经过调查了解,旗帜鲜明地表示:“陈秀云同志做得对!”“宣传队”撤走了,领导班子也进行了调整,陈秀云担任了党支部副书记。
安振东没明没夜地钻研、苦干,技术员陈文岭紧密配合,按照设计投产。可这两个人,一个是“历史反革命”,一个是“劳改释放犯”。看着,想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感使陈秀云产生了新的念头:一定要弄清他们是什么样的“历史反革命”,什么样的“劳改释放犯”。她在工作中观察他们的言行,跟他们谈身世,谈经历,又翻阅了有关档案材料。她发现,安振东的“历史反革命”帽子是有必要打一个问号的。而陈文岭呢,是个从小跟着父兄“闯关东”的流浪儿,有着当学徒、挨皮鞭的辛酸经历;解放后,他被判刑,只因为他在被雇佣的作坊里,利用敌人留下的炮弹筒车零件时,不小心发生爆炸,引起了火灾。后来,政府弄清了事实,提前五年释放了他,留他在劳改企业当车间主任。
陈秀云心里有底了,在一次党支部会上提出:“我建议重新审查安振东、陈文岭的历史,作出正确结论。我们不能让人家总背着沉重的包袱拉磨!”那是1973年,正是“四人帮”猖獗之时,陈秀云的提议无疑又是一次爆炸。有人赞她正直无畏,也有人讥笑她“芝麻大的官,胆子倒不小!”
当安振东听到要重新审查给他戴“历史反革命”帽子是否合适时,“翻案”的余悸使他不安了。他担心“为历史反革命翻案”的帽子扣到一位正直的共产党员头上,就找到陈秀云说:“陈书记,历史的一页就让它翻过去吧,我现在能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就很知足了,你们千万别再为我的事担风险啦!”陈秀云理解安振东的心情,坚定地说:“不,事实一定要弄清,毛主席说过,‘有反必肃,有错必纠’,这是我们党的规矩,我们不是干什么出格的事。”
他们先恢复陈文岭的车间主任职务,决定套改为助理工程师。他们决定重新调查安振东的问题。在上级党委和安振东原工作过的齐齐哈尔市铁路局党委等部门支持下,哈尔滨市二轻局、机械设备公司和整流设备厂,先后派出30多人次,行程5.7万多公里,终于取得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安振东那顶“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是错戴的。但是,在那年月,弄清了事实,也无法替他摘除。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彻底了结了安振东的这段历史遗案,安振东被任命为副厂长,走上了新的岗位。
赤 诚 见 肝 胆
陈秀云对于厂里的科技人员,不仅大胆使用,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还千方百计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她经常骑着自行车去拜访工程技术人员的家庭,看望生病的家属或孩子,探视住院的职工,为节日加班的人员送饭菜,为单身职工送果品。从1970年到1978年,厂里的工作条件虽然逐步改善,但厂房还是很拥挤,陈秀云开始只能与其他领导干部共用一个办公室,却为技术副厂长安排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厂房条件改善一次,她首先想到的是科技人员,想到的是车间生产环境的改善。
当陈秀云登门通知安振东,要他搬入对一个小厂来说是来之不易的第一套三十七、八平方米的住房时,安振东夫妇立时感到他们的小屋里满屋春风,浑身暖流。如今,安振东住上了明亮的居室,总也忘不了党支部书记那个登门送暖的夜晚;今天,安振东作为一个副省长在签发一个省的工作文件时,还时刻想起当年党支部交给他的那张薄薄的纸片——生产防爆整流器如果发生事故,不要安振东承担责任,而由党支部承担责任的保证书。
陈秀云访问陈文岭家时,看到他一家三代9口人,挤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马上感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她很快与其他领导人商定,将倒出来的旧车间40平方米的场地,为陈文岭修建住房。她让陈文岭自己设计,由厂里出钱施工,盖成一处有三屋一厨的住房。陈文岭全家老小搬入这套宽敞的新居时,心情非常激动,一再表示感谢党组织的关心。
1981年6月,一个国营大厂的工程师郝林惠,因为孩子在城里上中学,家住在离市区40里的平房区。为了照顾上学的孩子,他借调到整流设备厂工作。陈秀云热情地欢迎他。她了解到郝林惠父子俩每天要花3个多小时在路上时,就和厂领导班子研究,在市区为郝林惠找到了一套住房。陈秀云通知郝林惠搬进这套住房时,郝林惠知道厂里住房紧,心里很不安。陈秀云说:“你住得好些,就能为厂里多搞点设计,也能辅导孩子学习得好些。”陈秀云的关切和鼓励,深深地感动了郝林惠。他对朋友说:“我一定要对得起整流设备厂,为厂里搞出点名堂来才能走。”
1982年6月,郝林惠的妻子得了风湿病。陈秀云听说后,立即跑到40里外郝林惠在平房区的原住处探望。她回到厂里,很快与搞后勤的同志商定,安排厂里唯一的一辆吉普车和一位职工,专门接送郝林惠的妻子去医院治疗。而就在这同时,陈秀云的80多岁的老父亲因患癌症,从农村来到哈尔滨就医,她没有让任何人知道,自己和丈夫多次搀扶老人,转换几次公共汽车,到离市区几十里远的黑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
郝林惠夫妻知道这件事后,两人都感动得流了泪。他决心不走了,他的爱人坚决支持他的决定。
安振东调离整流设备厂以后,郝林惠已正式调入了这个厂,接管了安振东的全部工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与厂里其他科技人员团结奋战,完成了矿用隔爆型可控硅快速充电机的研制工作,还研究试制了其他新产品,成了这个工厂技术上挑大梁的人物。
几年来,整流设备厂随着产值、利润的增长,先后花了8万多元为职工改建、扩建住房。1981年他们与外单位合资建起了一幢宿舍楼,一批又一批职工搬入了新居,而陈秀云一家四代五六口人,仍然挤在“一担挑两头沉”的两间小房子里,从这一间房到另一间,要经过一条又黑又窄的长走廊,白天走路也要打手电,其中一间是她丈夫单位不久前看到他家实在太挤才分给的。每当人们谈起“这回的房子陈秀云该分一套了”时,她总是笑着说:“大家住得舒坦了,我心里也舒坦,在这间小屋里住着,我心里踏实。”
春 暖 雁 飞 来
陈秀云原来的文化水平不高,参加革命后,她不停顿地学习。她从不认为“大老粗”光彩,也不希望“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永远持续下去。她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不能没有科学文化的。一次,中共哈尔滨市委统战部召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经验交流会,她在会上发言说:“要真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干部必须解决两个思想认识问题,一是提高科技是强大生产力的认识,这是重用知识分子,发展生产的重要条件。产品的竞争取决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个人才问题,人才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左倾不肃,人才不出。不清除‘左’的思想,就会缺乏识才之眼,用才之胆,爱才之心,聚才之方。”她的话,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陈秀云刚调到这个厂时,见到厂里有些青年工人上班甩扑克、聊天、发牢骚,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们就眼看着这些青年懵懵懂懂混下去吗?应当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去!”陈秀云主持党支部工作以后,在领导班子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她的倡议下,厂里挤出了一间破房子作为教室,安排几位技术人员当教师,又请来几位大学教学人员任兼职教师,办起了科技训练班。自1973年以来,他们共举办了各类科技训练班59期,培训职工1,100多人次。在这个基础上,又陆续选送62名青年工人到各大专院校深造,现在已有31人毕业,在生产技术岗位上发挥作用。现在的厂长刘恩普等,就是经过“厂内普及,厂外提高”的方法培养起来的。还有几位技术人员,已经输送到市二轻系统和兄弟企业单位担任领导骨干或技术骨干。
整流设备厂的领导干部,平日舍不得乱花钱,在培育人才上却从不吝惜。十年来,这个厂花在培养人才上的教育经费达7万多元,在这样一个没有国家投资的小企业,那是很可观的了。为了给科技人员提供技术资料,他们每年花费近700元订阅各项资料,就是在那对外封闭的年月,这个厂也订阅外文科技资料。当时有人很怕因此招来“横祸”,陈秀云说:“咱要看方向,不要看风向,不要怕,有事我兜着!”
现在担任副厂长的李健,是从大连机械学校毕业的,一度被派性挤出了整流设备厂。陈秀云了解到李健既懂技术又善于了解市场需求动向,便几次登门请他回厂。李健说:“我这个人生性急,个性倔,不是个‘顺民’啊!”“我们要的是为公办事的人,不是要‘顺民’。”李健又说:“我同曾经整过你的一个干部关系不错,回去之后,只怕……”秀云激动而又诚恳地说:“共产党员不计较个人恩怨,再说,我是来请你去干事业,不是来拉选票!”
李健和几个由于不同原因而离厂的技术人员陆续回来了,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成绩。外号“八千岁”的老工人——不,他并不老,只有41岁,是这个厂建厂的元老——高滨生在谈到一些科技人员进厂和回厂的情况时,很形象地说:“我们这个书记,就象一块磁石,把人才干才都吸到了她的周围。我们这里的工人们说,社会上出现知识分子‘雁南飞’的时候,我们这里却是‘雁回归’。”而今,这个只有325人的厂子,有科技人员53人,还有一个以大学教授、讲师和专家组成的厂外顾问团,被人们誉为“知识型企业”。
现在,整流设备厂的生产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1983年与陈秀云来厂时的1970年相比,总产值增长5.3倍,利润总额增长4.2倍,人均收入增长1.6倍;1983年人均利润实现8,000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流水平,产品已由瓷瓶钩变成了国家短线产品,如防爆整流器等产品已在全国25个省区的200多个煤矿运行。这个过去奄奄一息的小厂,成了省、市的先进单位,受到了国家表扬。今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畔天鹅展翅的雕塑前,放眼望去,昔日那几间“弯着腰,拄着棍,一到雨天掉眼泪”的破厂房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座六层高楼。中共哈尔滨市委领导人在评价这个厂时曾说:“书记是伯乐,厂小骏马多,年年发大财,越干越红火。”
“人民感谢您,陈秀云同志!”这是远方一位读者在1984年春节前夕寄给陈秀云的一幅《报春图》上的题字。画面上是一枝怒放的梅花斗雪迎春。面对这幅画,陈秀云沉静而谦虚地说:“其实我们的工作是领导班子和全厂职工共同干的,我们的干部好,工人好,还有上级的支持和关怀。我个人,只不过是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传送了总能源的一点动力。”(附图片)


第1版()
专栏:

陈秀云被任命为哈尔滨二轻局党委副书记
本报讯 中共哈尔滨市委3月3日宣布,任命哈尔滨市整流设备厂党支部书记陈秀云为哈尔滨市第二轻工业局党委副书记。


第1版()
专栏:

李先念同齐亚·哈克举行第一轮会谈
会谈在十分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新华社伊斯兰堡3月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今天下午在这里同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举行的第一轮会谈时指出:阿富汗问题最终要政治解决,但前提是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关于柬埔寨问题,李主席说,中国也赞成政治解决,但唯一的条件是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据悉,今天的会谈主要由中国方面发表意见,在谈到国际形势时,李主席指出,总的说还是动荡不安,根源是两霸争夺。关于阿富汗问题,中巴双方有着一致的看法。李主席赞扬巴基斯坦政府向300万阿富汗难民提供慷慨的人道主义的援助以及坚持联大决议的原则。
李主席还就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介绍了情况,发表了看法。
两个多小时的会谈是在十分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李主席首先传达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邓颖超对齐亚·哈克总统的问候和敬意。李主席说,巴基斯坦在齐亚·哈克总统和巴基斯坦政府领导下,近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现在,巴基斯坦的粮食不仅能自给,而且能出口,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双方下一轮会谈将于明日上午举行。
巴基斯坦方面出席会谈的有:外交部长萨哈布扎达·雅各布·汗、国防部长阿里·艾哈迈德·塔尔普尔、财政部长吴拉姆·伊沙克·汗、新闻和广播部长扎法尔·哈克、总统首席参谋官哈立德·马哈茂德·阿里夫和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马克布尔·艾哈迈德·巴蒂。
中国方面出席会谈的有: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外交部副部长宫达非、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郑拓彬、公安部副部长陶驷驹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王传斌。
会谈以前,李先念主席到伊斯兰堡总统府拜会了齐亚·哈克总统。两位领导人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


第1版()
专栏:

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陈秀云
本报评论员
今年1月4日,本报第一版发表《主人翁的信念》通讯后,许多读者给新华社编辑部和本报编辑部写信,赞誉陈秀云。他们“希望有千千万万个陈秀云这样的好干部”,认为如果党的领导干部都象陈秀云那样做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四化就更有希望。这些话,反映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对党、对优秀共产党人的钦敬之心和深厚感情。
今天,本报发表通讯《共产党人的胸怀》,介绍陈秀云的“识才之眼,用才之胆,爱才之心,育才之方”。正如有的同志所说,她就是人才,是懂得“党的事业需要人才,千方百计聚集人才”的人才。为了实现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使我们国家尽快进入经济文化发达国家的行列,我们非常需要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也非常需要陈秀云同志这样善于重用人才的人才。
象安振东这样的人才能被大胆选拔使用,许多知识分子和其他同志的冤假错案能够得到纠正和澄清,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认真贯彻的结果。陈秀云的事迹也向人们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党中央一再强调要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强调要大胆提拔和破格使用人才,有的地方执行得好,有的地方执行得差,甚至至今还存在着重重阻力呢?说来说去还是“左”的影响没有清除。我们有的领导者,并不象陈秀云那样懂得知识和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他们眼光短浅,看不到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不敢大胆使用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落后于形势,仍然用老眼光看知识分子,总觉得他们有这样的缺点、那样的毛病,对知识分子抱不信任的态度,有的人甚至从私心出发,宁可使用庸碌之徒,阿谀奉承之辈,也不愿意让有才能的人有一席用武之地。黑龙江省委有位领导同志说得好,“低能和妒才常常是联在一起的”。我们希望那些至今还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抱怀疑甚至抵触态度的同志,能从陈秀云的事迹中得到启发,迅速端正态度,迎头赶上时代。
党的形象是通过党员的模范行动来体现的。我们从陈秀云身上,看到了一个有胆有识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命运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既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善于以自己的行动把党的温暖带给人民的共产党人的形象。这样的共产党员当然会受到群众的尊敬。相信通过整党,各级领导干部必能增强党性锻炼,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整掉那些损害党、损害国家利益的以权谋私、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出现更多的象陈秀云这样忠于党的事业,忠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带领广大群众干一番事业的好党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