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漫谈

新技术产业在美国崛起
李国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西方一些国家正处于科技成果在产业上广泛应用、从而使经济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某些领域,简直是一觉醒来,景物已非。能否迅速发展新技术,特别是如何使新技术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盛衰的焦点。在美国,有的产品过去10年一大变,现在3年一大变。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从1970年的数十位发展到1980年的数万位;1960年值10美元的,1980年只值0.001美元。美国1983年个人计算机销售量达670万台,比1981年增长12倍,售价只相当于原来的四分之一。预计到1985年,销售量可达1,000万台。
从近年美国的趋势看,有些方面值得注意。
智力、市场、资金紧密结合,为关键科技转化为经济实力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美国高技术发展的一些中心,如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等,都具有大学和产业、研制和生产、风险资本(即发展新产品可能冒一定风险的投资)和创业公司(一种合伙发展单一新产品的中小企业)相结合的特点,适宜于把科技成果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微电子和信息产业,变化快、品种多、技术性强、投资大,需要小巧、灵活、精干的技术力量和具有市场和管理经验的经济力量紧密配合,才能成功。美国1978年的税法把投资收益税税率从49%降到28%,去年又降到20%,进一步促进了这种发展。对创业公司投入的风险资本的平均收益高达27.6%,1982年总额已达66亿美元。现在西欧和日本,甚至东南亚一些新兴的工业国与地区都在努力创造这种结合的环境,以发展自己的新技术产业。
发展重点要根据技术研制成果迅速转化,同时广泛开拓新领域 新技术、新需求变动快,难预测,谁觉察早,行动快,谁就能占先机之利。七十年代初的微处理机以低成本、高性能和广泛适用的特点,奠定了产品革新的雄厚基础。于是,重点转向开发新行业的产品,如个人计算机,机器人、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医疗诊断设备、光纤维、光器件等。当个人计算机五花八门涌现,价格下跌时,重点又迅速转到软件和功能的扩大。当个人计算机迅速普及,和整个信息网的连接就将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以当前美国信息产业的巨头,如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等大企业正在全力以赴,试图发展通过电话和电视线路来联结整个信息网的技术和产品。但是,在不同领域,科学、技术和产业的结合和转化,特点并不相同。生命科学、遗传工程主要靠实验的积累,是以基因的研究和操作技术为核心。1983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81岁的美国女科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通过长期观察,早在1951年就发现玉米粒颜色的变化和上一代不同,和当时理论预示的规律不相符,经过显微镜下研究,发现基因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部位。但在那时,世界上大概只有5位遗传学家能够理解这项成就。人们都说她疯了。这一发现直到六十年代经过分子生物学的证实,才得到承认。至于它和产业的结合还是七十年代的事。
结构和组合方式的多样化 部门、学科、专业既有很大独立性,又很少有硬性的分工限制,有不少跨行业的中心和网络,为生产、科研、教育和投资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阶段的结合和转化提供了可能。
为了更好地发挥智力的作用,人员管理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经理的首要任务。创造有利于革新和有活力的工作场所,以及鼓励职工上进心和成就感的一套现代管理理论,由哈佛大学的华尔顿和赫芝伯格教授六十年代提出后,现在已在美国得到迅速推广。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一些大企业正大力缩小中间管理层。据估计,美国最大的100个工业公司中有三分之一都在采取这种措施,裁减幅度有的达到20%,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达40%。行政管理人员的失业率达战后最高峰,企业结构平面化,信息从基层直接传向经理层,删减了中层的剪辑和处理环节。保留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职能、范围也改变了,更需要通才,而不是专家来解决跨部门的问题。基层的作用扩大了,把维护、工程和人员管理编成综合作业队。高层经理人员的技术色彩增强了。现在的呼声是,企业要以新产品取胜,而不是把老家当数来数去。保留的管理部门发现自己成了直接从事生产、销售和产品服务的基层单位的服务员,服务好了才能保持存在的价值。
现在,美国一些传统的经济思想、企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政府调节经济的机构和规章制度,都受到新技术产业浪潮的冲击。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波及着整个美国社会。新技术成果迅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已成为当前美国实业和经济界的大事。当然,在美国,新技术的成果是为企业大亨们谋取巨额利润服务的。但是,新技术革命带来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也在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并将迅速地改变社会的面貌。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枕带山湖雄且杰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巡礼
陆树林
“枕带山湖雄且杰,平地新兴,伊斯兰巴德”。这是陈毅同志1965年访问巴基斯坦时赞美伊斯兰堡的佳句,也是这个新兴城市的极好写照。
巴基斯坦1947年独立以后,曾以海港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卡拉奇为首都。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政府和人民感到需要选择一个更合适的地点作为首都。1961年10月,他们在拉瓦尔品第东北马尔加拉山脚下破土建设新都,并命名为伊斯兰堡(旧译伊斯兰巴德)。20年过去了,伊斯兰堡已由几个萧索的荒村变成一座拥有22万人口的美丽城市。她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巴基斯坦国土上闪光。
伊斯兰堡枕山带湖,气势雄伟。站在马尔加拉山向南眺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东边和东南边群山起伏,冈峦重叠,那是巴基斯坦最著名的避暑胜地穆里山。要是冬天,远峰白雪皑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分外壮丽。从穆里山往下看,烟波茫茫,一湖绿水映入你的眼帘,那是巴基斯坦人民筑坝堵流修成的拉瓦尔湖,也是这个城市的主要水源。从拉瓦尔湖再向西看,越过一大片郁郁苍苍的林带和一座葱茏的小山,无垠的平原展现在你的面前,远处拉瓦尔品第隐约可见。从小山再往回看,一排排、一片片千姿百态的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点缀在大山脚下,间或有几座高楼耸立,引人注目。这就是今天伊斯兰堡的主要市区。
伊斯兰堡是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起来的,因此整齐有致是她的明显特点。全市自东向西大体分为使馆、行政、公共设施、居民和工业等区。每个区的建设也是按计划进行的。拿最大的居民区来说,它被三条东西走向、四条南北走向的主要街道划成整齐的八大部分,每部分约三公里见方,而每部分又围绕一个中心市场分为四个区,每个区都有市场、小学、中学和娱乐中心。每个居民区内的小街道都按顺序以数字为名,因此这里寻找地址很容易。
伊斯兰堡人民多年来致力于绿化工作,把这座城市打扮得花枝招展,绿荫处处。在春光明媚的季节,这里到处芳草如茵、繁花似锦,整个城市俨如一座大公园。据报道,伊斯兰堡现有各种树木1,100万株。这里有许多公园和花园,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玫瑰和茉莉花园。那里种有250种玫瑰花和数十种茉莉花,红白相间,分外妖娆。傍晚到这里散步,处处芳香扑鼻,沁人心脾。巴基斯坦园艺协会每年都在这里举行花展。全国每年开展两次植树造林运动,哈克总统带头种树。由于花木多了,加上周围建成了几个大水坝,这里的气候也变得温和了。据说目前夏天的平均气温已较20年前下降2度。春天,各种鸟儿竞相飞舞鸣唱,使人有“处处闻啼鸟”之感。
伊斯兰堡破土始建以来的二十多年,也正是中巴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中巴友谊在这座城市的建设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上面说到的那座树木葱茏的小山叫“夏克巴里安”山,山顶的“友谊公园”里,周恩来总理1964年来访和赵紫阳总理1981年来访时手植的友谊树正在茁壮成长。在夏克巴里安山和拉瓦尔湖之间的树林中有一片白色和玫瑰色的建筑群,特别引人注目,那是我国援建的综合体育设施,其中的体育场能容纳5万人,体育馆能容纳1万人,将于今年全部竣工。这是中巴友谊的结晶。是的,对中国人来说,伊斯兰堡遍地都是友谊,不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说是中国人,人们就会笑脸相迎,以朋友和兄弟相称。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给每个来访的中国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平地新兴”的伊斯兰堡,你是巴基斯坦人民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和力量的象征!你是巴基斯坦人民的骄傲!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在印度寻访父亲的友人
徐静斐
去年岁末,我国北方正值隆冬,而印度的加尔各答,仍象春天般温暖。我们中国遗传学代表团参加了新德里第十五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后,又去加尔各答,参加细胞遗传学会议。在会议间隙,由于朋友们的帮助,我实现了期待已久的愿望——访问盛蒂尼克坦国际大学,寻访我的父亲徐悲鸿的印度友人谦达夫人。四十年代初,我的父亲应印度文豪泰戈尔之邀,曾经在这所大学任教。
盛蒂尼克坦位于加尔各答北100多公里。谦达夫人是印度当代的一位女画家。她的丈夫谦达先生在我父亲任教印度国际大学时,是泰戈尔的秘书。父亲曾在谦达夫妇家住过一个多月,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我们走进她家的庭院时,只见一位头发灰白、身披白色沙丽、面容慈祥的印度老妈妈正张开双手在等待着我们。我知道她一定是谦达妈妈,立即快步迎上前去,紧紧地和她拥抱在一起,我们的眼眶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她拉着我的手,进了她的住房。待大家都坐下后,她慢慢地叙述着,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你的爸爸徐悲鸿是一位非常非常好的艺术家,他画的画非常好。我不会讲法语,我的丈夫谦达会讲法语,他们非常谈得来,他在我家不停地作画。我的儿子那时还很小,他天真地看着徐悲鸿作画,并高兴地叫着:啊,那是一只猫!啊,那是一匹马!我们生活在一起就象一家人一样……。”我问她还画画吗?她忧伤地说,自从谦达去世后,她一直没有画,过去的作品都放在另一间屋子和柜子里。她忽然想起我爸爸送给她的一幅画,便让她的孙子(一位19岁的国际大学学生)去打开柜子,拿出一个白绢画卷。打开后,我看见白绢上画着一只大鹫,这是父亲1940年8月为谦达妈妈画的,她一直珍藏了四十多年。我们一面说着话,一面喝着酸甜可口的桔子水。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已是下午三点多钟,因为还要参观泰戈尔纪念馆,我们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谦达妈妈。临行前,我代表继母廖静文将父亲在广西所作水墨画《漓江春雨》和一块中国丝绸头巾送给谦达妈妈,谦达妈妈回赠我继母一个印度宝塔,并送给我一本书,名叫《盛蒂尼克坦1901—1951》。我们都把礼品在额头上碰一下(这是印度表示尊敬和谢意的习惯)。走到门口,我们合影留念。告别谦达妈妈时,我祝福她健康愉快,希望她继续画画。她紧握着我的手,我们又一次拥抱。当我们走出园门很远时,谦达妈妈依然一动不动地伫立在那里……
我们离开谦达妈妈的院子,坐三轮车来到座落在国际大学美术学院里的泰戈尔纪念馆。纪念馆负责人谷巴先生和乌玛女士及国际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正门上面悬挂着父亲画的一匹白马,对面正中的玻璃橱内,放着泰戈尔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状、奖章。奖状旁边挂着泰戈尔和我父亲等四人合照的照片,下面是父亲在印度创作的《愚公移山》画的大幅照片。转过来,在一个玻璃橱里挂着一幅父亲所作泰戈尔彩墨画像的彩色印刷像,但因年代过久,色彩已不那么鲜明了。我立即从提包中拿出青年出版社印刷的同样画像,乌玛女士高兴极了,我向他们每人赠送了一张。
次日清晨,我们又继续参观国际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和魏教授亲自接待了我们。我们观看了南达拉波斯作品展厅,随后又到中国画厅,看到父亲的两幅作品:一幅公鸡和一幅奔马。回到纪念馆办公室,美术学院院长请我们在纪念册上签名留念。我恭录了父亲1940年在印度所作赞恒河诗一首:
茂林尽处百千家
极目寒江啼晚鸦
最爱盈盈东逝水
清名让与恒河沙
短短几天的时间虽然转瞬即逝,然而,留给我的印象却是终生难忘的。亲爱的印度朋友,愿我们的前辈播下的友谊种子,在我们这一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第7版()
专栏:域外漫记

好莱坞的“梦”
陈诗信
“普天下的母亲们,看好你们的孩子!千万别让好莱坞把他们看中,否则你将永远失去他们。……啊,好莱坞,好莱坞!那里是喜剧的地牢,悲伤的中心,幻梦中的天堂!”
美国一位美丽多才的影星和民歌手多莉·帕顿,前几年在好莱坞拍制了一部以就业女郎生活为题材的喜剧片《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因而大走红运。但金钱和名气并没有使她失去正常的判断力——这在美国影星中是凤毛麟角的。她耳闻目睹了好莱坞的阴暗,写了上面这首歌曲,用她特有的带着鼻音的甜美歌喉告诫人们:千万不要为好莱坞五光十色的华丽外表所迷惑。
尽管多莉·帕顿的这首歌在美国已经成为一支名曲,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好莱坞之梦”却象一部没有结尾的连续剧,一个接一个地在那里“上演”。
据合众国际社电讯,前几个月,当感恩节即将来临之际,一个抢救流浪儿童的民间组织,发现50名男女青少年被困在好莱坞一幢遍地垃圾的报废楼阁里。他们被犯罪集团牢牢地控制着,以垃圾堆里的食物为生,被迫吸毒,遭到强奸,然后去盗窃、贩毒、卖淫……。他们在这个号称“民主”、“法制”的国家里失去起码的人身自由,得不到任何保护。在这被称为“地狱酒店”的阴暗角落里栖身的50名青少年中,48名来自美国各地,另外两名是联邦德国人。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走,来到从银幕和屏幕上认识的“好莱坞天堂”,怎知道等待他们的却是地狱般的现实。一个正怀孕的12岁少女向人们哭诉:“我们生活在地狱里。”
这是影都好莱坞的一个偶然事件吗?合众国际社在报道这件事时,援引有关人士提供的情况说:这样的“地狱酒店”,“在好莱坞至少有一百处”。
这种“地狱酒店”也不仅仅是好莱坞的“特产”。去年美国《生活》杂志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普遍存在于美国的这类严重社会问题:“每年有100多万11—17岁的美国青少年逃离家庭”,“其中一半以上是女孩子”。据官方的统计数字,这些出走者每年有5,000人死于无名坟地,另外5万人则生死不明,绝大多数“只好靠偷盗、贩毒、卖淫为生”。
虽然美国政府为此制定了法律,也拨出了一点经费来收容这些街头少年,还有一些慈善团体尽力拯救这些“梦幻”的追求者。但是,仍然无济于事。因为,这是美国社会问题的一个副产品。一位宗教界人士说,美国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人的侵蚀是迅速而可怕的,一个少年流浪半年就会变成另一个人。
多才多艺的多莉·帕顿看到了好莱坞的黑暗,用歌声奉劝父母们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好莱坞看中”,因为那里是“悲伤的中心”、“梦幻中的天堂”。但是,从美国报刊报道的这些情况看来,人们不禁想道:如此富裕、现代化的今日美国,何处才是那些流浪儿的“现实中的乐园”,而不是“梦幻中的天堂”呢?


第7版()
专栏:

斯德哥尔摩拾零
张永生
绿化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北欧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特别是春、夏时节,全城树色葱茏,鲜花盛开,使人感到宛如置身于花园中。斯德哥尔摩的幽雅固然取决于它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方面也由于人们注意绿化城市和保持清洁。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各个公园自不必说,就连广场和商店旁供人休息的长凳旁,人们也常常要寸土必争,甚至在木箱内种上各种花草。当各种花儿竞相开放时,真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市区有这么多人工栽种的花草,难道就不会有人采摘或“移栽”吗?原来,为了保证花草的生长,除了有人精心管理外,瑞典还专门制定有保护花草的法律,一旦发现有人破坏,任何人都可以向地方法院提出控告,法院则根据被破坏的花的品种及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秩序 瑞典是欧洲按人口平均计算拥有汽车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小汽车三百八十六辆。斯德哥尔摩市的交通更是繁忙,每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每小时的最大流量可达五十点八万辆。尽管如此,却很少出现交通阻塞的现象,并且很少噪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规定明确,赏罚严明。交通规则规定汽车在市区不得鸣喇叭,在学校、医院等处经过要慢车行驶。凡是违章行车的,视情节轻重而处以罚款、吊销驾驶执照,直到判处监禁。
另一方面是人们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各个路口都设有自动控制交通指示灯,无论行人或车辆,大都能按照同步信号灯的变换行走。交通灯上还装有音响装置,当绿灯亮时,会发出“嗒嗒嗒”的响声,提醒行人(特别是盲人)过路。行人只走人行横道或人行道。
保洁 不在街上乱扔废物和垃圾,也已成为人们的习惯。车站、公园、路旁等处都备有专门放垃圾的黑色塑料袋。人们有了不用的东西,总是自觉地向袋内投放,即使近处没有垃圾袋,也不随便乱扔,而是暂时先拿在手中。


第7版()
专栏:

议会的“小听差”
美国国会两院自1827年起开始雇用青少年充当杂役,干些诸如灌墨水瓶、送信的工作。直到今天,众议院还雇有48个“小听差”,参议院有31个,年龄都在14至18岁之间。这批“小听差”本来都是男孩子,但1971年以后,女孩子也可以应聘了。应聘的条件是初中毕业,相貌端正,听从议员的差遣。他们的待遇还不错,而且可以“见世面”,并有机会接触权势人物,为长大成人以后的工作准备门路,因此一般青少年都以充当议员的“小听差”为荣,竞争相当激烈。
近两年,这批“小听差”之中出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因此议会正在讨论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有的议员则主张废除雇用青少年的制度而改为雇用成年人,但还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赞同。
·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