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中曾根首相表示
要为日中友好长期努力下去
本报东京3月21日专电 记者孙东民报道: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今天上午在国会答辩时,谈了他如何从大局出发看待日中关系。
中曾根说,日本和中国都希望和平,而且是同属于亚洲文化系统的邻国。对两国间过去发生的种种不幸的经历,日本作了反省,中国也伸出了友好之手。两国基于和平共处、谋求繁荣的意愿,相互携起手来,这是很自然的。
他接着说,中国和日本,一方是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是资本主义国家,日中两国能够携手并进,密切合作,这在历史上恐怕是无此先例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今天的日中关系将在历史上得到很高的评价。我认为在国家关系方面,日中关系是很好的范例,它将向后世证明,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处。用这种历史观看问题,为了日中两国长久地和平友好,我们这一代要拚命努力,我们的下一代要同样拚命努力下去,不间断地在中日关系上倾注诚意和热情。成立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就是根据这种想法提出来的。
新华社东京3月21日电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今天下午在接见随行访华的日本记者时说,对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日中友好关系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他说,他打算通过同中国领导人会谈使日中两国今后继续积极进行合作,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不断作出贡献。
中曾根说,日中两国过去有过不幸的历史。但是,两国能超越社会制度的不同而长期和平共处,这是罕见的。
中曾根指出,日中双方的共同点是很多的,两国之间的相互合作是有益的。他表示,在这次访华期间,他将推动这种关系变为风吹雨打不动摇的关系。


第7版()
专栏:

黎巴嫩全国和解会议通过共同文件
本报开罗3月21日专电 记者俞成秀、安国章报道:据此间消息,历时9天的黎巴嫩全国和解会议第二阶段会议,于昨天晚间在瑞士的洛桑结束。
会议一致通过了一项共同文件,认为会议“在宪法、政治和社会问题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会议结果表明,长期动荡的黎巴嫩局势在全国和解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会议共同文件指出,黎巴嫩国内政治各方已在4个主要方面达成协议:进一步巩固停火,在贝鲁特的交战武装力量脱离接触,撤走重型武器,制定军队重返营房的措施,由国内治安部队负责治安工作,成立由杰马耶勒总统领导的最高军—政安全委员会,负责监督停火;组成由32名代表参加的体制委员会,制定黎巴嫩新宪法,并在6个月内提出工作报告,代表人选由总统和与会各方协商产生;分歧各方停止各种形式的敌对宣传;与会各方在杰马耶勒总统要求下将继续进行磋商;会议还决定未来的第三阶段会议将在贝鲁特举行,并赞扬了叙利亚和沙特在会议期间的努力。
大会发言人说,体制委员会将在杰马耶勒总统领导下进行宪法起草工作,该委员会还负责在黎巴嫩各派之间分配权力的改革任务。至于组成全国团结政府问题,大会发言人认为,虽然在大会共同文件中没有涉及到,但与会各方已一致同意,并要求杰马耶勒总统担负起这一工作。他强调指出,会议之所以没有就黎巴嫩未来的政权体制和权力结构作出决定,是因为会议争执很大,为避免会议失败只达成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协议。
据报道,会议本来提出了一个最后文件,确定成立民族团结政府,在一年内制定新宪法草案,进行政治改革,取消按教派分配权力等。但会议围绕总统、总理和议长的权限问题发生分歧,特别是关于基督教总统和穆斯林总理的权限范围争执很大,前总统弗朗吉亚坚决反对削弱总统的权力,同时反对修改1976年通过的宪法和改变过去确定的总统、总理和议长的权力范围。
对于这次会议,黎巴嫩各派领导人的反应不一。前总统夏蒙认为会议成果虽不象预期那样大,但是取得了进展。长枪党主席皮埃尔·杰马耶勒认为这次会议还不能拯救黎巴嫩。德鲁兹领导人琼布拉特说这是个“坏”协定,他预计黎巴嫩还会发生新的流血冲突,前总统弗朗吉亚说,我们保住了面子。
据报道,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表示,叙利亚将继续帮助黎巴嫩人民实现和解,他将说服黎巴嫩基督教领导人同意实现各教派之间的平衡。
黎巴嫩外交人士说,黎巴嫩将协调与美国的关系、使美国促使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但报道说,美国已表示将不会再次参与使以色列和黎巴嫩达成新的协议的努力。
此间观察家认为,会议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毕竟在和解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目前,黎巴嫩各派之间分歧仍很尖锐,加以复杂的国际背景,黎巴嫩的全国和解仍需时日。


第7版()
专栏:

未能就英国的预算摊款问题达成协议
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又告失败
本报布鲁塞尔3月21日专电 记者林军报道:欧洲共同体10国今年第一次首脑会议,由于未能解决英国要求的预算摊款补偿问题宣告失败。这是去年12月雅典首脑会议以来,共同体在重大问题上第二次陷于僵局。
这次首脑会议从19日下午开始至20日晚上10点钟结束。会上花费时间最多、争执最大的问题就是英国的预算补偿问题。英国去年的摊款约为20亿欧洲货币单位(下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只能摊5亿,共同体应给英国15亿的补偿。密特朗建议给10亿补偿。争执到最后,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又代表9国提出在今后5年期间每年给予10亿补偿,并表示联邦德国愿意把为了补偿这10亿而捐款18%的比例提高到24%。但由于撒切尔夫人毫不妥协,终于未能达成协议。
会议主席密特朗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共同体其他9国认为不能再减少英国的预算负担,因为那将不符合罗马条约的精神。他说不能承认“交出多少,收回多少”的法则。
会议上有争论的另一个问题是爱尔兰不同意减少牛奶产量的决定,要求至少再给它100万吨的产量。但是爱尔兰总理菲茨杰拉德表示,这问题可交农业部长讨论而不要影响这次会议其它问题的解决。
这次会议是在去年12月雅典会议失败后,在经过两个多月协商的基础上召开的。而且最近的各个部长理事会已就许多问题上达成协议,例如,在控制预算增长、建立预算规章、提高增值税的最高限额
(目前为1%,1986年1月提高为1.4%,1988年如一致同意再增加到1.6%)、农业改革、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共同体、地中海一体化政策、简化边境海关手续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取得了一致,从而为首脑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终于因为英国的预算摊款问题而“功亏一篑”。
会议原来已就中东等国际问题拟定了一项政治声明,也因会议没有达成总协议而取消了。会议主席密特朗说,内部问题都没解决,还发表什么国际问题的声明。
共同体委员会主席托恩对记者说,对于克服当前的财政困难,目前还不是“绝望的”。他希望在6月的首脑会议上能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使共同体继续运转。据说,共同体的经费尚可维持到8月份。
密特朗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悬而未决的问题将交部长理事会继续研究。他表示要“重新开始,继续工作”,寻求“拯救欧洲”的办法,争取6月份举行的首脑会议取得成功。(附图片)
图为西欧共同体首脑会议会场。
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

联合国反对种族隔离特委会发表公报
要求彻底废除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
新华社联合国3月20日电 据联合国今天发表的一项新闻公报说,联合国反对种族隔离特别委员会重申,要求彻底废除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和尽早实施安理会关于纳米比亚独立的第四三五号决议。
特别委员会在一项声明中说:“南部非洲紧张和冲突的主要原因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所推行的残酷的种族隔离政策。除非彻底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和整个南非人民能够建立一个非种族主义的民主国家,否则,这个地区就根本不会有稳定的和平与安全。”
反对种族隔离特别委员会在声明中谴责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继续通过残酷镇压来推行其种族隔离政策和阻挠安理会第四三五号决议的实施。
声明还说:“只要在南非继续存在种族隔离制度,国际社会就有责任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实行全面的、强制性的制裁,支援流离失所和被压迫的南非和纳米比亚人民为自决、独立和自由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反对种族隔离特别委员会在声明中还要求增加对前线国家和莱索托的经济和其它援助,以帮助它们克服由于南非的侵略和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


第7版()
专栏:日本通讯

他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本报记者 孙东民
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日本人,却是中国旅大市第一位外国籍荣誉市民。他是千叶县一家不大的化工厂的经营者,却担任着中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的顾问。在中国农业技术界,很多人都熟悉他。王震同志代表中国人民感谢他把一项重大的农业新技术介绍到中国。中国农牧渔业部长赞扬他为中日农业友好交流做出了贡献。
他就是石本正一先生。
石本才从北京回国两天,我们就前去访问。他那朴素的衣着,壮健的身体,象一位厚道的农民。见面不到两句话,他就满怀激情,操着不太熟练的中国话,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在中国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情况。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一经在中国推广,就象燎原大火迅速遍及全国”,他打着手势激动地说,“回想起1979年时,全中国只试种600多亩,但到去年一下扩大到938万亩,据说今年还要扩大种植面积。这般规模、这种速度,在日本是难以想见的。”他拿出一张记满数字的卡片,接着说,“这几年中国各地进行的试验表明,凡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一般都增产3成到5成,有的地区甚至成倍增产……”。
石本先生这样兴奋,是可以理解的。近几年来,他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新疆到山东,在中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不顾严寒酷暑,常常背起小黑板,带上幻灯片,深入到中国的田间和工厂传授地膜技术。他无保留地提供技术资料,赠送过覆盖地膜的样机,前后无偿提供试验用地膜20吨。他以中日友好的热诚赢得了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对他的尊敬,称他是不辞劳苦播种友谊的实干家。
石本正一长期担任日本地膜栽培研究会的事务局长,是在日本推广这一技术的中坚力量。他现在经营一家专事农用地膜生产的工厂。
石本出生于大连,在中国度过了少年时代,17岁时回到日本攻读农学。由于他在研制各种地膜方面卓有成就,曾获日本科学技术厅长官奖。他怀念、热爱中国,总是把大连看作他的“第一故乡”。他说:“自己一生没有什么所求,只是想把仅有的一点微薄的技术献给中国。能看到地膜栽培技术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得到普及,那是一生中最大的愉快”。
1974年,他作为农业技术交流访华团的一员访华时,带了一大捆地膜,满怀信心地踏上中国的土地。但那时中国正在“批林批孔”,虽然也做了技术讲演,但如同石子掉进枯井,没有任何反响。1976年,他再度访华,那时又正是“四人帮”肆虐的时期,他连地膜栽培的“地”字都没有机会说,“只是作了一次心情不愉快的旅行”。但他并未因此丧失信心。1978年3月,石本又一次到我国东北访问,在大连举行两次技术交流。他感到这次情况与以前截然不同,中国农业技术人员闪光的眼睛使他相信,他倡导推广的地膜栽培技术是会在中国生根发芽的。这一年秋天,北京举办7国农业机械展览会,他首次展出了米可多公司的各种地膜。他还给中国农学会写信,要求展出期间再次举行技术交流。他大声疾呼:中国农业要搞现代化,需要推广地膜栽培技术,而低温干旱地区尤其必要!
石本满意地回忆说,他的要求得到了中国农学会的大力支持,技术交流搞得热气腾腾。他信心更足了。他提出,要发展地膜栽培技术,必须有从事塑料工业的人员参加。他的要求又一次全部得到满足。他从中国科技人员的干劲中看到了振兴中国农业的希望。
石本先生在中国推广农用地膜栽培技术,完全是出于对日中友好的一片热情。他坦率地说,最初他曾想通过在中国推广地膜技术,把本公司的地膜出售给中国,但想到日本原料完全依靠进口,人工费用又高,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不如协助中国自己制造,“人与人的关系加深了,经济方面的交易是微不足道的。”石本先生特别赞扬长沙塑料三厂自力更生、刻苦钻研地膜制造技术的精神。他为了使中国有关部门尽快掌握地膜制造技术,多次接待中国技术人员去他的工厂考察,接受中国研修人员到日本学习。
在这春回大地之际,石本先生又在向往着中国。人们相信,石本先生在中国播下的友谊种子,一定会开出更艳更美的花。


第7版()
专栏:

蒙代尔在伊利诺斯州预选中击败哈特
新华社华盛顿3月20日电 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今天在伊利诺斯州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预选中获胜。
据80%的选举统计结果表明,蒙代尔获得42%的选票,哈特获37%,杰克逊得18%。
伊利诺斯州是美国第五大州。蒙代尔、哈特和杰克逊在这个州的争夺甚为激烈,这不仅是为了在这个州争取选民,而且还为了在将于下月举行预选的纽约、康涅狄格、宾夕法尼亚三大工业州中争取有利的势头。
据报道,从伊利诺斯州的选举结果来看,蒙代尔已获得633名出席今年7月16日在旧金山召开的民主党全国党代会代表的支持,哈特获得362名党代表的支持,杰克逊获得79名党代表的支持,还有268名代表尚未表明态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