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专业户是富民强国的尖兵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杨汝岱
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发展商品生产,带头改进生产技术,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珍惜爱护,积极支持。最为有效的支持,是向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满足他们对信息、供销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需求。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在农村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户,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重大政策。这项政策,是保证农业持续增产、全面发展的富国政策,也是促进农业分工、鼓励农民扩大商品生产的富民政策。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出现新局面主要靠抓了三个字:责任制;那么,今后发展农业新局面,也要抓三个字:专业户。抓住发展专业户这个环子,就可以把整个农村经济工作带起来。
四川农村的专业户,是与责任制同时出现的,虽然目前占总农户的比例还不大,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吸引力,成了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据调查了解,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发展商品生产,带头改进生产技术。他们的劳动效益高,商品生产率高,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的利用率高。他们勇于创新,勤于探索,较少保守,学习推广先进技术最积极,讲核算、讲效益、讲投入产出。这些都是一般农民所不及的,他们先走了一步,这是关键的一步,历史性的一步。应该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正确对待专业户。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根据俄国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路线、方针、政策。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根据中国的实际,也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路线、方针、政策。由此可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可以而且应该有一系列特殊的过渡的形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更应该有一系列特殊的过渡的形式。这是完全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的。象我们这样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在农村实行责任制,进而发展专业户,就是一种从实际出发的特殊的过渡的形式,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项创举。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让人民群众逐渐富裕起来。国富始于民富,这个道理两千多年前就被我们的祖先认识了。我国农民在总人口中占大头,逐渐让农民富裕起来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事实证明,如果把众多的农民捆在有限的耕地上,永远也富裕不起来。四川有8,000多万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只有1亩多一点,要让农民富起来,必须让一半以上的农民,逐步从种植业解放出来,搞养殖业、搞林牧业、搞加工业、搞运输业、搞建筑业、搞服务行业等等。若干年后,四川能有3,000万人搞种植业也就行了,那也不过人均经营3亩多耕地。因此,发展专业户,不能只限于从事田间生产的专业户,要发展各种各样的专业户。这是一个带战略性的问题,
在对待发展专业户这个问题上,各地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阻力,阻力主要来自“左”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发展专业户的工作,必须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革命的目的是要把全体人民引向富裕,而不是引向贫困。我们要搞富民政策,而不能搞穷民政策。怕人富的“红眼病”千万要不得。干部思想解放不解放,前一段是看对责任制的态度,现在就要看对待先富起来的专业户的态度。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县、一个乡工作的好坏,主要就看是不是使农民富裕起来了。如果工作多年,面貌依旧,说明没本事,“左”的影响没清除,党的政策没落实。
过去搞平均主义,齐步走,违反客观规律,教训深刻。正常行走,总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总不能并脚跳跃,更不能让千百万人排成一字横队向前走,总得有前有后。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总会有的先富,有的后富,专业户先富起来,可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应该从认识上、工作上、政策上适应这个客观规律。专业户是振兴农业的尖兵,专业户发展起来了,进一步发展农村新局面就有了希望。


第5版()
专栏:

有益的尝试
——大邑县建立产前产后服务责任制的调查
彭采
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服务工作,是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四川大邑县建立的为专业户产前产后服务的责任制,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大邑县建立的服务责任制,是围绕发展本县40多种主要农副产品和建设商品生产基地进行的。其特点是,把服务工作具体落实到有关的局、行、社和28个专业公司,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服务责任制的建立,使各个业务部门、各类专业户形成为相互衔接、互相促进的一个整体,为发展商品生产创造了条件。
1982年,大邑县就提出搞好产前产后的服务工作,但未落到实处。去年初,县委、县政府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服务的对象、项目、内容和要求不明确,由谁去服务定得不具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组织县级有关单位按业务分工范围,制定出为各类专业户和全县商品生产服务的规划、措施;并指定有关业务人员具体负责落实;同时,大力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加产前产后的服务工作。
大邑县开展的服务工作内容丰富,包括提供市场信息,供应种子、种苗,推广先进技术,开展植保、防疫,以及饲料、加工、储藏、运输等方面的服务。去年着重抓了影响最大的良种、科技、资金、流通四个关键项目。以科技服务为例,从科普宣传、技术指导、技术承包和病虫害防治,都有具体单位负责,责任明确。全县先后编印、发行的农村科普材料就有24种共20多万册(份),县科协系统采用多种方式培训的技术人员,占全县劳力总数一半以上。
建立产前产后服务责任制效果是明显的。以苏家乡养鸭专业户熊进渊为例。去年初,他根据农村急需供应良种小鸭情况,开办了孵化小鸭业务。负责扶持养殖业专业户的一些部门帮他筹划,县多种经营办公室为他组织、供应了良种鸭蛋10万多个;乡信用社向他贷出一笔生产贷款;县科技部门派人帮助他安装孵化器等。由于产前服务周到,熊进渊去年孵化小鸭达15万只,孵化率为95%。小鸭成批孵出后,县粮食部门提供了3,000多斤饲料。县、乡供销社安排运力,使小鸭及时运到了销售地。


第5版()
专栏:

家禽“两户”增多
鲜蛋价格下降
去年以来,四川省家禽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很快,1983年达到18万多户,比1982年增加了10万多户。“两户”增多,鲜蛋的产量明显提高,价格下降。去年底成都、重庆集市贸易每斤鸡蛋1.7元左右,现在只要1.15元左右,低于国家牌价。
邹文孝


第5版()
专栏:

新都见闻
本报记者 熊小立
五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新都县在建立责任制中出现了从事多种经营的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工。这一新事物立即引起当时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给予高度评价。五年后的今天,记者重访新都,深感专业户确是推动了农业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
向专的方向发展
1月18日,记者在清白乡农民王全生办的鱼种场里,兴致勃勃地观看捕捞鱼苗。只见王全生领着请来帮忙的两男一女,正在往两辆卡车上的鱼篓里舀鱼苗,旁边一台小型抽水机不停地往篓里灌水。买鱼苗的农民来自两百里以外的德阳县韩家坝水库,这次买了5万尾4寸长的纯种草鱼苗。
王全生是新都县最早的专业户。五年前,他承包大队鱼塘,亩产成鱼过千斤。1980年冬天,他以每年向集体上缴3,000元现金为条件,在一段废河床上建起了17亩鱼池,既养成鱼又繁殖鱼苗。一年后,他自愿交出承包的责任田和自留地,把鱼场办成鱼种场,成为鱼种专业户。两年间,他家共出售900多万尾鱼苗,总收入4万多元。问他为什么要办鱼种场,他说:“10多亩水面养成鱼,年产万把斤,新都县城关一个人只有几两;现在办成鱼种场,一年繁殖四五百万尾鱼苗,能供5,000多亩水面养殖,每年提供成鱼以百万斤计,这个贡献不是更大吗?”
现在,专业户王全生的家庭鱼种场,实际成了新都县的鱼苗繁殖中心。这里的鱼苗不仅满足了本县200多户养鱼专业户和一大批开展稻田养鱼的农民的需要,还远销几百里外。本村农民黄云端专门用拖拉机运送鱼苗,一天到晚忙不过来,成了为鱼种场服务的运输专业户。
五年间,新都县的专业户已发展到14,300多户,占全县总农户的14%,种植、养殖、加工、服务、建工建材等各个领域,都有王全生这样越来越专的专业户。理直气壮搞运销
邓东海是太兴乡的运销专业户,群众叫他“收兔的”。1月21日,太兴乡集日,天刚亮,邓东海就在路边摆好了收兔的摊子。到上午10点钟,他就收购了四五十只兔,边过秤边付钱,忙得头上直冒热气。他在本地收购兔子,用自行车运到相距60多里的广汉县冻兔厂交售,一车能载100多只,净收入六七元。
在兔摊旁,一位名叫王仁玉的农村妇女告诉记者,饲养兔子大都是妇女和孩子,最担心销路,自从有了邓东海这样的运销专业户,他们放心了。她用5分地种饲料养兔,近两年共养了410只,全都卖给了运销专业户。听乡干部汤大中介绍,前些年邓东海收兔子躲躲藏藏,生怕挨批受罚,前年初,县外贸站同邓东海等8个跑运销的社员取得联系,请他们在养兔较多的太兴、石板滩两乡收兔,交售到冷冻厂。他们逢单日赶太兴,逢双日赶石板滩,风雨无阻,价钱公道。两年来,这8辆自行车运走了26万多只兔子。
到1983年底,在新都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的运销专业户中,已有汽车40辆、各类拖拉机1,015辆。至于踏着自行车跑运销的就更多了。
有的“离土” 有的种田
专业户促使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新都县已有162户农民将责任田转包给其他农户,这种新的趋势,带来了多种经营专业户和粮食专业户的共同发展。
军屯乡有一半劳力离开了耕地,剩下一半劳力主要为县种子公司繁育水稻、油菜良种。记者来到制种专业户周兴智家时,他正忙着收拾干粪。他说:“种田也大有奔头。”1982年,他和初中毕业的女儿在4.7亩田里搞杂交水稻制种,收获1,175斤,卖给县种子公司,收入2,350元。去年,他繁育小麦、油菜、杂交稻共收入3,300元。象他这样的户,全村共有320户,因此被称为“种子村”。在这里,人们一谈起制种,浑身是劲。
制种专业户的发展,打开了商品种子生产的新局面。县种子公司同省内外80多个县签订了供种合同。近五年共经销商品种子一亿多斤,本县的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作物也连年增产。
前景广阔
在结束访问时,新都县县委书记唐光全告诉记者,为了与当前商品生产的发展相适应,全县有2,500多户农民组成了457个经营联合体,由“小而专”到“专而联”,全县形成了植保、农技、种子、禽畜良种、会计、兽医检疫、水产等为农业服务的体系。最初以食品、饲料加工和建工建材为主的专业组、专业户,如今已发展成为1,700多个乡村企业。这些新的经济组织,逐步走上分工专业化、经营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路子。198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8亿元,乡村企业总产值达1.3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加48%和3倍多。工副业、多种经营产值占农村农工副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去年,全县农民的纯收入人均335元,比1978年增加了一倍。(附图片)
新都县农民林光银,自带口粮在场镇上设店卖发糕。本报记者 吴祖政摄


第5版()
专栏:

县委书记三访养鸡户
本报记者 彭自襄
四川温江县委书记李国平,早就想让农民多养鸡。但有的人说,养鸡收入不大,会糟踏庄稼,不能多养。1982年7月,李国平了解到农民周同善养鸡多,于是专程访问了他,向他请教。周同善说:“发展笼养鸡是条致富的好路子。”他拿出几叠记录册子,上面记载着200多只良种蛋鸡的产蛋情况。这次调查使李国平认准了大量饲养家禽是平坝地区投资小、见效快、收入多的一项副业,是农民的生财之道。他把调查情况向县委汇报后,受到了重视,使养鸡业得到发展。
大量发展养鸡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去年3、4月间,一些养鸡专业户向李国平诉苦:村里发生了鸡瘟。李国平心里明白:如不迅速采取措施,全县的“养鸡热”就会“冷”下来。李国平想到了周同善:他家的情况如何呢?
来到周同善家,眼前是一片兴旺景象。一群群产蛋鸡在竹笼里活蹦乱跳。李国平十分高兴,连忙向他请教。周同善说:“养鸡不防疫,等于白费力。”他详细介绍了防治鸡瘟的经验。李国平立即组织力量宣传,推广周同善的经验,还督促科技部门印发了有关防治鸡瘟的技术资料,并安排医药公司和兽疫防治部门把预防药迅速运往农村,组织一批防疫人员到养鸡专业户和农家院舍逐户检查防治。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全县养鸡专业户饲养的6万多只产蛋鸡,躲过了这场鸡瘟。
去年寒冬时节,忽然听说周同善不愿多养鸡了。李国平一时弄不清原因,于是第三次到周同善家里。原来是村干部见周同善家养鸡赚钱多,错误地认为这会使村里发生贫富分化,因此,限制他多养鸡,连按规定增划的饲料地也不给他了。这一次访问又使李国平受到了教育:以后要经常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和提高干部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县委领导的责任重大,他一面宽慰周同善不要受流言蜚语的影响,同时找来乡、村干部耐心地讲解党允许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帮助他们认识专业户在发展商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村里按规定给周同善划了养鸡饲料地,解开了疙瘩,周同善的干劲更足了,很快建成一座孵化房,每月孵化3,000多只小鸡供应市场。


第5版()
专栏:图片新闻

张大兴一家
四川什邡县云西公社文武大队三生产队社员张大兴,1982年全家农副业总收入达1.4万多元。
为了发展生产,张大兴全家八口,建立了家庭成员责任制,张大兴负责承包12亩责任田和喂养好一头耕牛,他大儿子修理钟表、电视机,二儿子、三儿子各承包一台拖拉机,他老伴林国秀和儿媳龙天惠负责后勤、养猪和缝纫,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兴旺。
← 精修手表
↑ 舒适的新居
→ 婆媳俩
→ 保养拖拉机


第5版()
专栏:

四川“两户”蓬勃发展
四川天全县老场公社红岩大队三生产队社员杨克金(前右二)等五户社员,1982年以来,联合承包海拔1,200多米的荒山造林,经过一冬两春的努力,造林930多亩,成活率在90%以上,受到当地政府的奖励。
本报记者 孙忠靖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