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论坛

统一思想和边整边改
陈俊生
所谓“统一思想”,就是中央整党决定和胡耀邦同志最近指出的,要把全党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四项基本原则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十二大的方针上来,统一到十二届二中全会决定,特别是保证整党不走过场的方针上来。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抓住这个问题,认真解决,整党就会有明显效果。
前一段,黑龙江省直整党单位出现了一个小的整改热潮,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增强了群众对搞好整党的信心。但是,最近,在整改的问题上有些变凉。有人认为,强调解决思想政治路线不端正的问题,就意味着强调边整边改不必要了;有的人则认为,纠正以权谋私和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不重要了;还有人认为,边整边改已经强调得差不多了,现在主要是解决路线、方针、政策上的认识问题。统一思想是贯穿整党的全过程的,它不只是某一阶段的事。不能因为强调统一思想,解决思想政治路线端正不端正的问题,就把边整边改工作放在一边了。二者是完全统一的。边整边改也是贯穿整党全过程的,不是单独的一个阶段。整党的四项任务中每一项都有整改问题,不能认为统一思想就不是整改。当然,整改的重点是纠正不正之风。
怎样通过学习文件来统一思想?要结合学习文件,用近五年的实践来加深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性的认识,防止作表面文章。现在,有些同志亮思想有顾虑,怕说出来,或者作表面文章。你说对,我也说对,可是思想问题没有真正解决。我们决不能谁一亮思想,就不加分析地给人家扣上“同中央不保持一致”的帽子。要通过整党使大家思想更加活跃,更加有朝气,更加统一,而不能把大家整成谨小慎微的君子。
统一思想的成效,必须在边整边改的实践中不断体现出来。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一、在解决以权谋私和官僚主义问题上要抓主要问题。前一段强调抓住以权谋私和官僚主义问题作为整改的突破口,是完全对的。现在看,这方面工作不是抓多了,而是抓得很不够,并且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软弱涣散的问题。因此,必须继续抓下去,抓出实效。要抓紧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当然也要注意防止锱铢必较,搞绝对平均主义。现在有些单位忽视对主要问题、实质性问题的解决,只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作文章。也有一些单位整改迟迟不敢迈步,怕先改吃亏。
二、统一思想,要同解决当前工作方针、业务方针上的突出问题联系起来,以实际行动体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积极地开创新局面。领导干部都要检查一下自己领导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方针和业务方针是否服从于、服务于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和总目标,也就是各项业务是否服从于、服务于四化建设,同总任务总目标的关系摆正了没有?在处理局部和整体关系问题时有没有“扯小皮”,妨碍大局而误事的?有没有为了局部和暂时利益,不惜损害全局的利益?都要从指导思想上到具体工作、业务方针上进行一番清理,找出影响开创新局面的主要障碍。如果整党中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统一思想就是走了过场。
三、要把落实政策作为统一思想,开创工作新局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上,无论是农村政策、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科技政策、统战政策、侨务政策,还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存在的主要偏向是“左”的残余。在整党中努力克服这些“左”的残余,促进政策的落实,促进工作局面的打开,正是统一思想的重要实际表现。
四、在整改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层次改。如厅、局党组改什么,机关改什么,业务战线改什么,要分别找出突破口,不可笼而统之,顾此失彼。(2)有形的问题要改,无形的问题也要改,无形的问题要改得深,有形的问题要改得实。(3)看准了又有条件改的问题要马上改,复杂的问题成立专题小组抓紧调查研究,搞清楚后再改。(4)涉及到领导本身的问题要首先改。(5)具有共性的问题要从制度上作出规定,统一改。
全省各级党组织能不能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关键是看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直各部、办、委、厅、局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路线是否端正。因此,领导带头,首先要注意在端正思想、政治路线这个重大问题上带头。同时,有以权谋私和官僚主义问题的,也必须认真带头解决。
(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第5版()
专栏:

千里跋涉 走访受害同志
一片赤诚 落实党的政策
编者按:消除历次政治运动“左”的消极后果,平反冤假错案,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的重要内容。对执行这一重要方针政策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是否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某军党委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某军党委工作组千里登门走访过去受“左”的一套伤害的干部,解决了近几年来未得到彻底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这种边整边改的实际行动,值得提倡。
北京部队某军党委书记、政委李宗安和两名常委带领工作组,往返1,000多公里走访看望500多名转业干部和离休、退休老干部,为过去受“左”的错误伤害的30多位同志彻底落实政策,受到人们的赞扬。
在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十年动乱中,这个军因受“左”的影响,在处理干部的某些问题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精神,伤害了一些同志。后来,受到伤害的同志不少人已转业到地方或先后离休、退休,在沪宁线上海、南京、无锡等六市五县安家落户。近几年来,他们有的不断来信、来访,反映历史遗留问题,要求合理解决。去年,军党委根据党的政策精神,解决了一批这类问题。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军党委在学习整党文件中感到,这笔“债”迟迟没有还清,虽有一些客观因素,但主要是“左”的思想束缚没有完全解除。要清除“左”的流毒,不能等待,更不能空喊口号。于是,他们进一步组织人力,进行内查外调,澄清事实。今年元月,军党委组成工作组,专程前往沪宁线沿途市、县,登门走访,解决遗留问题。军党委书记李宗安和工作组的同志对分散在几百公里的许多原部队干部挨家挨户看望,促膝谈心。一些老干部在风雪之夜突然见到部队的领导干部,禁不住流下热泪。
工作组成员在登门走访中,一面向受害干部传达、宣读党委复查后作的平反或纠正结论,向他们认错道歉,一面诚恳倾听意见。转业在无锡一家工厂工作的程坤,过去在部队审干时被作了“参与还乡团活动”的错误结论,本人多次申诉,均未解决。当李宗安等同志将纠正错误的决定交给程坤所在的工厂有关部门,并登门向程坤道歉时,程坤十分激动地说:“过去我写信无人理,这次你们登门来平反,感谢你们恢复了党的好传统,给我卸掉了压在我心头二十多年的包袱!”
本报通讯员 余炳荣 本报记者 叶旭林


第5版()
专栏:正气篇

以端正党风为己任
——记广州部队纪委原专职委员王树昌
本报记者 艾蒲
广州部队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专职委员王树昌,一身正气,严于律己,把维护党规党纪作为崇高的职责,在整党中受到许多党员的赞扬。
王树昌是1939年入党的老同志,副军级干部。他1980年开始担任纪检工作以后,坚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敢抓敢管,不怕得罪少数违法乱纪的人。有段时间,广东沿海走私贩私活动比较严重。王树昌带领工作组到一个部队时,发现那里买走私品成风,而且牵涉到军分区的个别领导。他们之中,有的是他的老战友、老部下。王树昌认为,原则问题不能含糊。他严肃地对那几位同志提出批评,并督促纪委对少数违纪人员给予处分,刹住了倒卖走私品的歪风。
王树昌在《准则》这把“尺子”面前,只讲真理不讲情面。去年夏天,他在一个部队抓整党试点工作。一天夜里十一点多钟,他突然翻身起床,敲开管理员的房门。管理员心里纳闷:这么晚了有何急事?原来,师党委讨论边整边改,决定免费送给领导干部的花瓶要按价收费。决定执行了没有呢?王树昌想到第二天要开党委会检查,越想越睡不着。直到问明情况,得知领导干部都交过款了,他才放下心来。另一次,王树昌在一个部队碰到一位军区领导同志临走时要了部队的两盆花。通常象这样的小事谁也不会过问。王树昌却当着那位领导的面说:“这野花是从山上采来的,可以不收钱,但花盆可要钱买罗!”那位领导同志笑着答道:“对,我马上派人买两个花盆。”王树昌公私分明的好作风,受到这位领导的赞扬。
正人先正己。王树昌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格。有一回,他到一个炮兵团检查工作。吃饭时,桌上摆了鸡、鸭、鱼等菜。王树昌一看就知道这次是超标准招待。团的领导连忙解释:你是第一次来,又没有摆酒,就吃顿“便饭”吧!王树昌勉强吃了这顿饭,饭后找会计问清开支情况,坚持按价付款。去年春天,王树昌在一个部队帮助工作。他看到花坛里一种叫“满天星”的花惹人喜爱,顺口说了句:“这花在广州还买不到哩!”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临走那天,部队的同志选了两盆花放到小车上,王树昌上车发现以后,硬是把花端下来,才驱车离开。


第5版()
专栏:

成仿吾自勉诗拨乱反正人同愿,创新局面世所期。老头贡献虽惭少,敢与中青迈步齐。(作者为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顾问)


第5版()
专栏:

朱德诗一首 (写于1946年)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第5版()
专栏:编读往来

给我们带来“春天”信息
你报2月28日第五版刊登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北京来的工作组看党风的转变》,形象、生动地对比了过去和现在两种工作组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风。读者自然而然会与作者共鸣:“春天到了,江水暖了”!文章给我们带来党风好转的信息。我们希望各种工作组或经常到下面去工作的同志都要平易近人,艰苦朴素,而不要摆官架子。
江苏大丰县 梁 牛何必恭喜
最近,一些人看到某人被推上了领导岗位,不仅恭维之至,而且大要喜糖。这种风气实在不好。
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被推上领导岗位,这是革命事业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什么个人的造化。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当了领导干部既不是升“官”,也不是什么“发财”,没有必要恭喜。既然如此,何必要喜糖呢?
江苏盱眙县 程宏


第5版()
专栏:

前头有一面明镜
我读了你报2月14日第五版发表的“独胆英雄”卜凤刚的事迹,心情如潮水翻滚。我觉得你报在整党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宣传这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辉的英雄人物,是非常适时的。你们给人民群众树立了一面明镜,为整党提供了生动教材。
我是积极要求入党的部队青年。我以卜凤刚为镜子,重新检查了自己,觉得差距太大。但我决心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解放军某部 罗 霄


第5版()
专栏:

《一个幸存者的追求》发表后,许多读者来信,热情赞扬卜凤刚那种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表示要学习卜凤刚的高尚思想品德,为建设四化奋斗终生。许多同志希望能够经常读到象卜凤刚那样的英雄人物报道。我们将尽力满足大家的要求,并请各地同志大力推荐。
——编 者
我爱读《剖析与思考》
《党的生活》专版的《剖析与思考》,是我爱读的栏目。这个栏目所剖析的案例较典型。如《为什么大贪污犯被说成“好书记”》、《一个副市长的堕落》等,令人触目惊心。这些文章据事说理,通过层层深入的剖析,夹叙夹议地阐述了一些颇为深刻的道理,读来深受启迪,得益不浅。可以说,这个栏目发表的文章,如镜子,似警钟,为当前整党学习中难得的教材。望将这个栏目继续办下去。
广东惠东县 崔国华


第5版()
专栏:地方党刊言论摘编

“要我整”与“我要整”
谈起整党,有的党员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上边让整就整呗!”抱有这种“要我整”态度的同志,多数是因为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问题可整。实际上,持这种消极态度的人本身就值得好好地想一想!这种消极态度不及时纠正,小至党员个人,大至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整党就可能会走过场。
“自我感觉良好”未必真的“良好”。严于解剖自己,时常想到自己的不足,“我要整”,才是良好的。
要克服和纠正“要我整”的态度,就要提高参加整党的自觉性,以“我要整”的态度代之,这样才符合全党和全国人民“想整党,盼整党”的愿望和要求。
(原载黑龙江《党的生活》1984年第3期)


第5版()
专栏:地方党刊言论摘编

无私一身轻
有位老红军在离休时,感慨地说:“人云‘无官一身轻’。半个世纪的革命经历,使我认识到,无私才能一身轻。”
在职与离职,有“官”与无“官”,不是衡量好坏的分水岭;为公还是为私,才是判断一个革命者的试金石。一个人有了私心,而不警惕,就会逐渐导致“朝贪名利,夕忧子孙”,无满足之时,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心底无私天地宽。去掉私心,就会为民不为利、为人不为己,就会坦坦无忧愁,无私一身轻。
(原载1984年2月20日《长江日报》“党的生活”专版)


第5版()
专栏:地方党刊言论摘编

少说“拜年话”
有的单位在党内生活中,有说“恭贺新禧”、“吉祥如意”之类的“拜年话”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志犯了错误,明知不对,却不能直言相告,而是帮助寻找客观上的“原因”,“尽量挑好听的说”。又如,发现同志有错误,不一针见血地批评指出,而是用“希望”之类的词句取而代之。试想,在党内开展批评的时候,不当面锣、对面鼓地开展批评,而是讲“拜年话”,我们的党风何时才能从根本上好转呢?
在党内开展批评时说“拜年话”是不对头的,那些喜欢听“拜年话”的同志也应改一改自己“爱吹不爱批”的毛病,不能听几句“拜年话”就飘飘然。
(原载《吉林日报》1984年2月26日“党的生活”专版)


第5版()
专栏:部析与思考

她为何能长期逍遥法外
——姬华贪污案再披露
本报2月21日发表通讯,揭露原湖北省机械厅军工处副处长姬华的贪污案件,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在同声斥责之余,不禁会问:姬华等人何以如此胆大妄为?何以能长期逍遥法外?
背后有人在“撑腰”
湖北省机械厅的一些同志告诉我们,姬华等人的背后是有“撑腰人”的。她受到原机械局党组书记、局长白洛的纵容和庇护。
1981年2月,省纪委发现了姬华的严重问题。省委根据省纪委的意见,专门下文责成机械局党组“妥善解决”。但白洛拒不执行省委指示,还说:“没有必要下个文件,搞得我们不好办”,从而袒护了姬华等人的错误。
在建房过程中,姬华、张佩坚等人先后五次串通有关工厂垫付和拨款代付建房开支,共挪用军工费25万多元。1981年,武珞路银行办事处严肃指出了军工处在财务上的严重问题。但白洛不予理睬,不进行追查,却让一位副局长把银行的检举材料交给当事人姬华,然后,由姬华、陈绍生等人写假材料反驳,谎称这“与我局军工处没有联系,也没有发现与张佩坚有关系”。白洛还亲自审定这个“情况”,又以省机械局名义,发到银行系统和黄石驻汉办事处。白洛这种欺上瞒下的作法,为姬华等人的犯罪活动开放了绿灯。
在不干净的锅里下了勺子
白洛百般庇护姬华等人的不法行为,是要在人家不干净的“锅”里下自己的“勺子”。
白洛原在汉口有住房,在省局机关也有两套宿舍,但他不满足。后来,机械局供应处为职工建了一栋新房,本来早已分配下去了,白洛硬在三楼要了两套住房。姬华趁“机”而入,借白洛手中的大权动用了40万元军工费兴建宿舍。东湖路宿舍建成之后,白洛又不顾省委的多次批评,自己又要了三室一厅和二室一厅各一套,而将原住房中的一套两间留给自己的女儿。
1978年夏,宜昌微型电机厂应军工处的要求,送来船用电扇40台,自定价每台25元,而当时的出厂价是120元。开始,姬华还不敢要,就先去问白洛要不要,等白洛“接收”以后,她便无偿地分给军工处每人一台。
1980年以来,姬华、吉汉等人乘基建之机先后盗用基建木材,给私人做家具21套,价值9,300多元。姬华为掩人耳目,在给自己做家具的同时,亲自去“征求”局长们的“意见”,白洛见到有“利”可图,便欣然“同意”。就这样,原机械局的9名正副局长、一名顾问共做各种家具76件,价值2,700多元。其中,白洛一人做家具17件,价值近600元,只作价302元。即使这样,白洛当时也没有如数付款。
“后台”也要清扫
白洛到机械局主持工作时,有关同志就多次向他反映过姬华的思想作风问题,他听不进去。从1980年到1981年底,他先后三次建议把姬华提升为正处级。1981年,白洛又提出让姬华当办公室主任,并在没有得到上级批准的情况下,轻率地让姬华到局办公室。
1982年,吉汉、陈绍生等被依法逮捕,军工处的问题也真相大白了,白洛仍继续包庇姬华等人,甚至对省纪委的调查横加指责,曾一度使调查工作难以进行。
姬华被捕前曾多次扬言:“我有后台,让他们搞吧,以后还要给我们平反的。”这当然是姬华的梦想。
现在,姬华已被依法逮捕。庇护、纵容她的“后台”,难道不应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吗? 本报记者 本报通讯员


第5版()
专栏:图片新闻

湖南省澧县方石坪公社党委书记覃文华,长期坚持读书学习。三年来,他阅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书籍几百本,写心得笔记近二百篇。图为他正在学习。
王焕淼摄影报道


第5版()
专栏:编读往来

何必恭喜
最近,一些人看到某人被推上了领导岗位,不仅恭维之至,而且大要喜糖。这种风气实在不好。
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被推上领导岗位,这是革命事业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什么个人的造化。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当了领导干部既不是升“官”,也不是什么“发财”,没有必要恭喜。既然如此,何必要喜糖呢?
江苏盱眙县 程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