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为划圈“正名”
陶华
“划圈自谁始,上下皆有之;其意不甚解,但望有昭时。”看了《邓小平文选》中对于在文件上光划圈不解决问题的批评后,有位同志编了这段顺口溜。
据了解,在文件上只划一个圆圈的做法至少可作三种解释:一曰同意,即对所请示的问题或对别人所先作的批语表示赞成;二曰看过了;三曰未置可否。听说在不同单位对不同领导的划圈有不同的解释和作法,如有的单位见某领导在报告上划了圈,即认为“已圈阅同意”,便欲付诸实施;但若此报告转到有关的另一个单位时,则可能作上述的第三种解释而压在文件堆里待研究了。
那么,这个“○”究竟含义何在呢?若是为此去考证,似无必要,即便有史为鉴,亦不一定起古为今用的效果。现在的问题是,在某些沾染了官僚主义作风的领导者笔下,这个小小的圆圈束缚了许多人的手脚,圈掉了许多人的时间,着实成了四化建设道路上的一个障碍。不仅如此,这个圆圈还成为极少数同志取得成绩的自我奖章,工作失误的防身盾牌。因为他划了圈的报告如果事情办好,可解释为“早已同意”,一旦事情办糟,他又能以未表示态度而溜之大吉。所以,为划圈“正名”,防止官僚主义作风继续蔓延,实在应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行的划圈做法一无是处,也不是说要取消这个习惯做法,而是说要给划圈作个合理的统一的解释。如在一个情况汇报的文件上划个圈,表示已经阅知,则是无可非议的。不论在哪一类文件上,划圈的含义只能如此为当,其它解释均应一笔勾销。


第8版()
专栏:

理想之歌在飞翔
——为华山抢险战斗集体感奋而作
项伊又一曲动人的歌,在深山峡谷震荡,回巡在八百里秦川,飞向遥远的地方。又一丛绚丽的鲜花,盛开在太华峰崖,映照了满天彩霞,散发出醉人幽香。阵阵松涛——层层波浪,发出轰鸣的问话:“什么是人生的道路,崇高的理想应当是怎样?”在壁立的千尺岩憧,镌刻着浑厚的回答,在险峻的二仙桥畔,谱写着雄壮的乐章。让那几片浊云羞愧去吧!大地上到处洒满阳光,渺小的自我呵滚落山涧,理想之歌呵高高飞翔。心中装满了谆谆的嘱托,肩上背负着殷切的期望,红星闪耀着绿色的长城,青春燃烧在赤子的胸膛。这是千百瓣沁人心香,这是声震五岳的交响,这是意境凝练的水墨长卷,这是大理石雕的军民群像。洁白的浮云在微笑,葱翠的松柏在欢唱,山河大地呵,一片欢腾齐声颂扬。“这是谁啊,亲爱的朋友?”铿锵的回答: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人,一群张华的战友和同窗。“雷锋啊,我的战友,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续,你的热血在我身上沸腾。”张华的誓言变为群山的回响。理想的光芒,曾经照耀着一代代英雄成长,就象一颗颗灿烂的星星,闪耀在宝蓝色的穹苍。昂然挺立的胡兰子,扑向敌阵的黄继光,还有那燃尽了青春的柯察金,都曾给我们的思想带来闪光。带给我们帆的洁白,带给我们海的蔚蓝,带给我们信仰的高峰,带给我们意志的脊梁。我们同是祖国的乳汁喂大,我们高举着代代传下的火炬,我们并不留恋逝去的昨天,我们向往着明天的希望。理想之歌啊更高昂地飞翔,迎接着新世纪的曙光,在万道霞光中,千万个张华又在成长。我喜悦地凝神聆听,理想之歌在飞翔,从长江大河到天山海岛,使血液沸腾,将心弦拨弹。从歌声的旋律中,我听到了黄河的奔腾,延河水的欢唱,我的心潮也随着澎湃激扬。我仰视晨光熹微,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空气,胸膛好似不断地舒张、舒张,身体随着歌声轻轻地飞翔、
飞翔……
1984年元月
西安—北京


第8版()
专栏:

陈毅写的一副对联
1922年春节前夕,原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陈毅被中法政府联合押送回国,尔后辗转回家。他看到沿途到处是一派萧条凄凉之状,心中有一腔难言的悲愤。临近春节,母亲让他写副对联,以添喜色。写什么呢?在凄凉笼罩神州大地的情况下,他看到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给祖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是欣然命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横批:春待来年。
他利用六个字的巧妙组合,控诉了黑暗的旧社会,以“春待来年”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翌年,陈毅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方延明辑)


第8版()
专栏:

水仙花
高光人们赞我是凌波仙子,腊梅的姐妹,雪花的近亲,冰凌的后裔。却不知骆驼是我老师,她有众多的胃脬贮水,双峰都装满膏脂,忍饥耐渴,从容不迫,在茫茫旱海跋涉千里。我也有肥大的鳞茎,吸饱母亲大地的乳汁,方可纤尘不染,不吃烟火之食。凭借一掬清泉,几枚雨花石,便生得如此飘逸,美得这般矜持。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探索者的足迹》
广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探索者的足迹》一书。它既是一本思想修养读物,又是一本文学传记读物。书中分篇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以至闻一多等十五位各具特点的探索者的历史足迹,以及他们为寻求救国的道路而百折不挠的精神。它将近百年历史的风云变化交织在具体的个人经历的道路之中,寓历史的逻辑力量于生动的画面里。十五位人物的经历,呈现出一幅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连绵不绝的历史长卷,证实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这种历史的逻辑力量,必将使今天的青年进一步领会坚持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重要性。
本书由华东四省、市的作者合作撰写,廖沫沙同志在卷首撰有序言。
(陈绪申)


第8版()
专栏:

年夜爆竹声
陈瑞统
除夕,闽南又称“年兜”,整座侨乡古城沉醉在传统佳节极富民族特色的欢乐氛围中。百源池畔,华灯璀璨,开元名刹,宝炬争辉。数十里长街恰似一片灯的画廊,那景象真可谓“群星巢集东西塔,渔火煮沸泉州湾”!
未近子夜“开正”时分,掀天揭地的爆竹声早已一阵紧接着一阵,此起彼落响彻街衢,犹如大海的潮声回荡不息。“天地炮”、“子母炮”、“连珠炮”、“流星炮”……许许多多叫得出名与叫不出名的各类爆竹,一串串窜上夜空,开放出比火树银花更加绚丽缤纷的光焰,而后闪射着异彩奇辉纷纷扬扬地飘溅地面。
震撼古城的爆竹声终于逐渐消歇,千门万户都已睡着了。倒是我惯于熬夜,加上“半壶醇酒一壶茶”,反觉神清气爽,良宵难寐,静静地临窗伫望夹带霏霏细雨的寒风卷起满街的爆竹碎片,象雪花般地飞舞着。万籁俱寂中,忽闻从远处街头隐约传来“突突突”的马达声。侧耳细听,哦,那不就是城市环卫处的清洁车正在夜间进行辛勤的劳作吗?呵,可敬的清洁工人,为了整座侨乡古城的市容洁净美观,你们一年四季忙到头,连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也毫不犹豫地献出同家人欢度佳节良宵的宝贵时光,冒着寒风冷雨照样驱车出来清理各个角落的厕所、粪池,打扫街头巷尾的垃圾污秽……很难想象,一旦离开清洁工人——大地的美容师,这座对外开放风光如画的历史文化古城,又会是一副什么模样?!
我忽然记起来了,在那众多素不相识的清洁工人之中,有一位温厚淳朴的中年大嫂倒是挺面熟的。在我们南街一带闹市区,时常可以看到她熟练地开动清洁车四处清理环境。晨昏之际,街头巷角总闪现她辛勤忙碌的身影!有好几年的除夕夜,她依然开着清洁车出勤,还带着自己的孩子一道上街打扫飞溅满地的爆竹纸屑、桔皮蔗渣。有趣的是市井之中竟然也活龙活现地流传着关于她的“民间传说”:她是市内一家工厂的厂长夫人,已经当了十几年清洁工。有个无孔不入的“关系户”向厂长夫妇“进谏”,堂堂厂长夫人去扫马路太不适宜,再三建议“改行”,并拍胸许诺,只要厂长答应在一份能给双方带来油水的“合同”上签字,愿意效劳为她打通关节另谋一个理想的职业。据说当时厂长夫妇只是淡然一笑,谢绝了送上门的诱饵。
“突突突突……”我分明听出清洁车已绕过街口,朝着我家门前这条街道驶过来了。一种好奇心驱使我打开玻璃窗,伸出头想看看三更半夜开车出来扫街的是谁,嘿,可不正是厂长夫人!只见她穿着一身洁净朴素的工作服,脸上含着自信的笑意;她的身旁坐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穿着漂亮的新衣,手里抓着一把竹帚,大概是跟她妈妈一道上街打扫满地“爆炸物”的吧?我心头顿时一热,急忙从桌头抓过一长串五十响的“电光炮”爆竹,
“嗤溜溜”点燃后从窗口抛向那位中年大嫂缓缓开近的清洁车边,借着爆竹崩云裂石般的脆响,向大年之夜冒着冷雨寒风出勤的清洁工人,向我们侨乡古城锦绣大地的美容师,献上一片热烈而诚挚的敬意!
我发现,那位中年大嫂和她的女儿,一齐回过头来,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世上有多种多样的幸福,而用自己的汗水为人们把眼前的道路洗涤得光洁明亮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值得自豪的幸福的波涛!……
清洁车缓缓驶过侨乡古城的大街。城市的上空,隐隐透出一抹迷人的玫瑰色的曙光。远远的,从古城纵横交错的街巷深处,相继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而欢快的爆竹声。我想,这定然是迎接黎明的侨乡儿女,捧献给那位中年大嫂以及所有城市清洁工人的——充满由衷敬意和赞美的心声!


第8版()
专栏:

喜归〔年画〕 刘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