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如何看待先富起来的农民?
——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讨论
只盼着国家和人民快富起来
河南省沁阳县城关镇南关村专业户 张中全
编者按:这篇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写的讨论文章,反映了我国农村广大专业户,特别是他们中间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的心声,很值得一读。
文章朴朴实实,亲切感人。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是怎样感召着千千万万农民,促使他们奋发起来,治穷致富;那些走在勤劳致富道路最前头的农民,是排除了多少普通人所难以想象的艰苦,流了多少汗水,才取得初步成就的。
好好读一读这篇短文,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农村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农民的理解。
我很注意《人民日报》上开展的“如何看待先富起来的农民?”的讨论,可惜,我的文化水平太低,小时候是个放羊的,长大后,参加了八路军才学了点文化。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写好这篇稿子,还画了一幅漫画,想来参加讨论。
三中全会以前,我住寺庙,用砖垒起来当桌椅。队里一个工值,只够买三根冰棍,我全家人下地干活,春节也吃不起羊肉饺子。没钱买盐,我就喂了7只兔子。有人说兔子是“资本主义尾巴”,他们敲锣打鼓,高喊“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抓走了我的7只兔子。那几年,队里穷,我更穷,有些人看见我就翻白眼。这几年,我养蝎、喂兔,每年收入上万元,由穷变富了。有些人的眼也由白变红了,说我发了“不义之财”,“忘了本”。他们不知道我为了搞好生产,吃了多大的苦!
我积极响应党的治穷致富的号召,边干农活,边养蝎、喂兔。没蝎种,我上山去逮;没兔种,我省吃节用花上百元的高价到外省去买。为了掌握蝎和兔的生活习性,我晚上就睡在它们旁边,有时一直观察到天明。我一天被蝎蜇过12次,有一次,竟在被子里发现三只大母蝎。天下雨时,别人往家跑,我往地里跑,给兔割草。夏夜,别人在家乘凉,我打着灯火在野地里给蝎捕捉昆虫。死了几只蝎子,我唉声叹气。孩子偷吃了给母兔煮的鸡蛋,我大发雷霆。我翻阅了很多参考书,走访了很多养殖户,废寝忘食,刻苦钻研,才学会养蝎、喂兔。我致富确实不易,怎能说是“不义”!
这几年,我接待来访人员2,400多人次,回复信件3,600多封。我管吃管住,义务举办70多期养殖培训班(这种情况各地都有。接待参观访问和开会等活动过多,加重了专业户的负担,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当地领导机关要帮助专业户解决这个问题。——编者)。对那些生活困难的,临走时我还送路费,无偿支援群众价值2,600多元的蝎种和兔种(这种精神是好的,但不宜普遍提倡。尤其不允许以各种名义,强制专业户搞捐献。——编者)。我把现金存银行、买国库券,还借给群众几千元搞副业。没有党的三中全会,哪有我今天!我永远也不会“忘了本”,天天在盼望祖国和人民尽快富起来。
我先后当选为镇、县、省三级农业劳动模范大会的代表,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勤劳致富合理合法,我将继续前进。(附图片)
白眼变红眼 张中全作


第2版()
专栏:

纺织部提出今年奋斗目标
本报讯 记者李茜、莫新元报道:最近纺织工业部在深入调查市场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跟上新形势,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目标。
一、各地纺织企业因地制宜地进行经营决策,确定自己的销售市场和销售对象;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有自己的专长和特色,有的以花色品种取胜,有的以质量见长,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发展生产;三、以生产纯棉布为主的企业应着眼于农村市场,在生产符合农村需要的纺织品上下工夫。内地多民族地区的纺织企业,应把生产本地区少数民族需要的纺织品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四、积极疏通销售渠道,在发挥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成分、少环节的办法扩大销售,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第2版()
专栏:

总结经验教训 继续放宽政策
即墨县开发利用滩涂出现好势头
本报讯 记者王良俊、通讯员杨忠荣、周喜凤报道:新年刚过,我们来到山东半岛南端的即墨县沿海社队。350里长的沿海滩涂,人们正在各自承包的地段扛石筑坝,挥锨挖泥,扩大养殖生产。
即墨县是全国对虾养殖业的基地之一。去年,全县滩涂利用面积达到了2.5万亩,养殖的对虾和泥蚶等十几种贝类,总收入达230万元。
去年底,县委发现北芦大队承包社员担心政策变,不向滩涂多投资,搞竭泽而渔,结果1983年比上年减产10.5万斤。其他队也有社员对政策怀疑。针对这种情况,县委继续放宽政策,把全县还没开发的8万亩滩涂,全部承包给社员;承包时间由原来的三五年延长为八至十年;对开发荒滩的养殖户,不仅三年内免收一切费用,收入全部归己,而且还优先贷款;鼓励技术人员同专业户签订合同,办专业养殖训练班等,及时把养殖技术送到滩池。即墨县继续开发利用滩涂的新措施落实以后,全县滩涂开发出现了好势头。开发利用荒滩的公社由两个发展到六个。专业户比去年增加了两倍多,养殖面积猛增加到4万余亩。


第2版()
专栏: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成绩显著
据新华社北京二月四日电 目前,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已发展到七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六,这部分耕地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据水电部新近的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大中小型水库八万六千多座,总库容四千一百多亿立方米;机电排灌动力七千六百万马力;北方农用机电井达到二百二十万眼。这些工程设施发挥了重大作用:
提高了江河防御洪水的能力,初步保证了河流中下游平原的安全。全国旱灾成灾率由五十年代的百分之四十二,下降到七十年代的百分之二十八。
全国盐碱地、冷浸田等低产农田已有一半左右得到初步改良,使这一亿多亩产量低而不稳的农田,逐步变成了高产稳产田,为城市、工业和饮水困难的地区提供了水源。


第2版()
专栏:

全国县社公路发展迅速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姬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县社公路建设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全国公路总里程达九十万七千公里,其中县社公路六十二万公里,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公社通了公路;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公社开办了客运班车。


第2版()
专栏:

湖南省粮食生产传喜讯
去年总产突破五百亿斤,比上年增加近三十亿斤;每人平均有粮九百多斤,高于全国水平
据新华社长沙2月1日电 (记者刘见初)湖南省各地最近通过多种形式总结1983年的农业生产经验,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全省粮食总产量达514.9亿斤,比上一年增加近30亿斤。按全省人口计算,每人平均有粮900多斤,超过全国平均每人有粮700多斤的水平。中央领导同志听了省委的汇报后高兴地说:“湖广熟,天下足”,你们省的粮食可以说过关了。
在洋溢着丰收喜悦的总结会上,人们畅谈去年大灾之年夺丰收有三个“没有想到”:没有想到这么大面积平衡增产,没想到单产这么高,没想到晚稻这么好。据省统计局材料:全省15个地、市中,增产的有12个地市。全省103个县、市中,增产的占80%。多年来人们盼望的晚稻总产和平均亩产超早稻,去年第一次实现了。干部和群众把去年粮食丰收,概括为一个公式,责任制加杂交稻加农业基本建设。
人们回顾历史,深深感到责任制的威力。湖南省粮食产量在1952年突破200亿斤之后,花了19年时间才突破300亿斤,以后又花了7年时间突破400亿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只花5年时间就突破500亿斤。根本原因是认真执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湖南实行联产承包制起步较晚,但在中央的关怀和帮助下,1981年下半年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赶上了全国的步伐,1982年粮食产量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纪录。1983年中央1号文件下达后,各级党委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先后抽调了几万名干部深入基层,帮助和指导群众做好稳定和完善责任制的工作。
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在安排今年农业生产时,提出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逐步合理调整粮食内部结构,除了提高水稻单产和米质外,要因地制宜地积极扩种大麦、玉米、高粱、豆类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作物,为发展食品工业、大办混合饲料提供足够的原料。


第2版()
专栏:

福建侨乡喜气洋洋 春节供应丰富多彩
本报讯 记者孙静报道:今年春节,福建侨乡的侨汇物资供应,花色品种和数量都是近几年最多的一年。
福建是我国主要侨乡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华侨、港澳同胞回乡与家人团聚。为让归侨、侨眷欢度春节,商店职工早在几个月前就奔赴各地组织节日货源。据统计,中高档工业品的总货源共达一千八百万元,比上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左右。归侨、侨眷喜爱的副食品就更加丰富,除了名烟名酒外,还有鲳鱼、鳗鱼、黄花鱼、鱿鱼干、香菇、发菜、桂元干、福桔、雪柑、石狮年糕、特级蛋面、高丽参等。


第2版()
专栏:

全国农村个人储蓄大量增加
新华社北京电 到1983年12月底,全国农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388.1亿元,比1982年底增加106.2亿元,增长37.6%。按全国农村人口平均,每人储蓄46.4元,比1982年底增加12.7元。
我国农村个人储蓄的大幅度增长,反映了农村欣欣向荣的好形势。去年,我国农业又获好收成,农民经济收入有了显著增加。广大社员不仅将增加的收入用于再生产,改善生活,还将多余的钱存入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合作社,支援国家建设。


第2版()
专栏:

厦门市实行工程投标
本报讯 记者张铭清报道:厦门市人民政府最近决定,今后重大的工程项目都要实行投标办法。这个决定是经过试行工程投标后作出的。
厦门市试行工程投标办法是从去年10月开始的。第一家试行这个办法的是厦门第一化纤厂。该厂涤纶扩建工程共2.2万多平方米的土建工程,由广西南宁市工业基本建设公司、广东汕头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和福建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参加投标,结果汕头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以总造价597.25万元、一次包死、工期460天、质量按国家规定并自备三千吨水泥的优势指标获得承包。该公司总造价比其他公司标价低100万元。


第2版()
专栏:

去年今日此门中
——重访北京市民办大生缝纫学校
本报记者 吴元富 徐建中
去年2月4日,本报曾刊登了苏东霞不端“铁饭碗”自办缝纫学校的报道,并发表社论《不端“铁饭碗”很好》以后,3月3日又刊登了《让千万台缝纫机转动起来》,介绍大生缝纫学校的通讯。一年来,编辑部收到了大批读者来信。
“大生”现在怎么样了呢?
最近记者又重访了“大生”,时间刚好又是新春佳节。
艰辛的条件 卓著的成绩
“大生”一年来变了没有?如果从物质条件来说,变化确实不大,教室还是租用东街小学校的,办公室是小学校又低又窄的门房,面积不到10平方米,要办公,要接待新生,还要住一个人。唯一的基建项目,是在小学校的旮旯处建了一间七平方米的简易房,那是会计室,然而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一年来“大生”为社会培养了9,000名缝纫人才,毕业后有的在当地当了缝纫教员,有人开办了个人缝纫店。北京新新服装厂、西华服装厂、凤凰针织厂等单位都先后来这里招走了一批新工人。另外,他们还开办了一个校办加工厂,去年4月开始接活,质量越做越好,如今不少出国人员也慕名而来。学校的银行存款由1.2万余元增加到2万元,在这几平方米的斗室中,的确到处充满了生机,让人感到振奋和鼓舞。
北京大华衬衫厂是颇有名气的厂家,他们认准了“大生”,曾派几批工人来学习。海淀区的华佳服装厂特地与“大生”签订了合同,邀请他们每星期二去为工厂的100名学员上课。首钢职业学校,也从“大生”请走了三名学生去当老师。去年从承德山区来学习的农村姑娘李文华,而今已是清华大学校办工厂的教师了。
一年来,四川、贵州、安徽、吉林、黑龙江、河北、天津等省市都有学员来这里学习。去年夏天,安徽亳县教育局长亲自来到大生缝纫学校,要求为他们县的职业中学培训七名教员。校长张秉诚看到她们住处有困难,就让她们临时住在教室里,最后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
金钱的分量
“大生”是民办学校,是属于个人开业的,那么,是不是由此他们就“一切向钱看”,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贵重呢?事实并非如此。
就我们所知,在北京的现在几家民办缝纫学校中,“大生”的收费是最低的。学员每期交六元钱,每个课时合一角多钱,而且包教、包学、包会,这一期没有学成,下期免费再学。对有些特殊情况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员,他们在星期日还开办补习班,来补课的学员分文不收。一年来学校还免费为学员修理缝纫机近千台。
去年夏天,安徽农村的两个姑娘来信要求学习,学校复信告诉她们,食宿问题无法解决,劝她们不要来。时隔不久,两个姑娘带着行李来了,张秉诚校长表示学校解决不了食宿问题。两个姑娘急得哭了,说什么也不肯走。张秉诚想:我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人才,不能眼看着她们有困难不管啊!最后还是决定让她俩住在教室里。
学员肖洁营是房山县田各庄大队的女社员,高中毕业后,看到《人民日报》报道大生缝纫学校的消息,决定来报名。她每天早六点赶头班车进城,八点进校上课,晚上再赶回家。整整跑了四个月。老校长为有这样热心于缝纫事业的青年人而高兴,决定让肖洁营和学校的工作人员一起住在值班室,小肖感动得直掉眼泪,逢人就讲:来这里上学,既学到技术,又能体会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六朵金花”添新彩
大生缝纫学校,也有第一和第二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几位六十多岁的老缝纫工人,他(她)们是学校的创始人。第二梯队是我们去年在报道中介绍过的被北京市称为“六朵金花”的苏东霞、赵建芬、李靖华、刘景荣、刘娟、冯宝静,她们分工合作,既当教师、辅导员、服务员,又当会计、出纳、保管,成了这个民办事业的台柱子。
苏东霞20岁,她是校务主任兼校办工厂的厂长,她每周教两天课,其它时间“泡”在校办工厂,没有节假日。创建一个新摊子真不容易呀!提起苏厂长,职工们啧啧叫好。去年小苏被选为北京团市委委员、全国妇联执委常委。
李靖华、赵建芬、刘娟如今除了管她们的工作外,也是教员。由学生到先生,姑娘们是花费了心血的。
去年刘景荣和冯宝静离开学校,到爸爸所在单位接班去了。“铁饭碗”对人毕竟是有吸引力的,这一点用不着回避。但是,“大生”有它独特的魅力,它象一块磁铁,吸引着热爱这一行的年青人。刘景荣离开“大生”在一个副食店工作,她在那里开了个缝纫班,担负起了讲课的任务。冯宝静在铁路机务段的食堂上班,她每天晚上都到“大生”来继续服务。旧情难断。事业是靠人创造的,但人也确实在创业中受到了锻炼!(附图片)
剪裁班学员在认真听课。
苏东霞为缝制班学员上课。


第2版()
专栏:

坚守岗位迎新春——摄于北京彩色电视中心工地。 新华社记者 宋连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