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阿拉法特在突尼斯表示
决心召开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
新华社突尼斯2月25日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昨天晚上在这里说:我们决心召开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
他是在巴解组织总部接见巴勒斯坦学生总联合会领导人时讲这番话的。他说:为了统一立场,我们同“人阵”和“民阵”等革命组织的公开对话取得了良好的成功,这将有助于消除我们民族团结道路上的障碍,实现我们的民族自决。
阿拉法特指出:“巴勒斯坦的斗争历史证明,任何力量都破坏不了巴勒斯坦的民族自决,因为它是我们人民和革命者的战斗愿望。”
另据报道,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主席法胡姆昨天在大马士革发表讲话,要求推迟召开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他说,在目前巴解组织内部存在严重分歧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召开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只能导致巴解组织的分裂。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预订3月份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第17次会议。


第6版()
专栏:

贝鲁特又发生激战
新华社贝鲁特2月25日电 贝鲁特在度过了一个相对平静的白天之后,黎巴嫩政府军和穆斯林民兵今天晚上在东、西区交界的地段恢复了激烈的战斗,炮弹的爆炸声震撼了全市。
另据此间电台援引治安当局的消息说,停泊在黎巴嫩海域的美国军舰上的重炮今天晚上轰击了舒夫山区。与此同时,驻守在贝鲁特国际机场周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继续用直升飞机撤到军舰上,预计26日早晨全部撤离完毕。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领导人去埃及访问
呼吁不结盟国家努力解决中东问题
新华社开罗2月25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什皮利亚克今天抵达这里,当天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
早一天到达这里的南斯拉夫联邦外长告诉记者说,什皮利亚克将着重同穆巴拉克讨论中东问题、黎巴嫩危机、两伊战争的升级,以及不结盟运动在解决国际冲突中所起的作用。
什皮利亚克在动身访问埃及前,在贝尔格莱德对中东通讯社记者说,南斯拉夫支持在联合国范围内解决中东危机的国际努力。包括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内的所有与中东危机有关的各方,都应参加解决中东问题的努力。
什皮利亚克除对埃及进行三天访问外,还将访问其他中东国家。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2月25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米·什皮利亚克呼吁不结盟国家为消除中东危机扩大化的危险作出更大的努力。他强调指出,南斯拉夫支持一切旨在打破中东危机僵局并为全面持久地解决这一危机创造基本前提的倡议。
据南斯拉夫报纸今天报道,什皮利亚克主席是在前往埃及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前夕向中东通讯社发表谈话时说这番话的。
什皮利亚克说,南斯拉夫和埃及两个不结盟国家之间的关系在铁托和纳赛尔两位总统奠定的传统友谊的原则基础上得到了顺利的发展。他表示,南斯拉夫将为进一步发展南、埃两国的友好关系和全面合作作出努力。


第6版()
专栏:

金勇舜说三方会谈是解决朝鲜问题合理途径
朝鲜《劳动新闻》重申将等待美国参加三方会谈
新华社平壤2月24日电 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事业部部长金勇舜说,“只有举行三方会谈,才是能够结束处于对峙状态的朝美关系和南北关系,在相互符合对方利益的情况下,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合理途径。”
金勇舜是在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事业部今天晚上在平壤玉流馆举行的盛大联欢宴会上说这番话的。
金勇舜说,由于朝鲜的建议“是正当的和现实的,刚一发表就激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共鸣”。
驻平壤的所有外交机构的使节和官员以及外国记者,共约240多人出席了金勇舜担任这一职务以来首次举行的这种活动。
新华社平壤2月26日电 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发表评论员文章重申,朝鲜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将继续耐心地等待美国参加“三方会谈”。
文章指出,美国和南朝鲜当局正在进行的规模空前的“协作精神八四”联合军事演习,极大地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战争危险在增长。
文章说,美国应当倾听各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战反核的和平呼声,实行有利于和平的现实的政策,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形势。
文章要求美国同朝鲜缔结和平协定,从南朝鲜撤走美军和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一切军事装备。
文章强调说:“我们要通过对话和协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立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变化。”


第6版()
专栏:

《瞭望》周刊评述柬埔寨战局新变化
旱季已过三分之二,侵柬越军的旱季攻势仍未打响;民柬国民军却深入敌后主动出击,捷报频传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2月27日出版的《瞭望》周刊第九期在一篇署名晏明的文章中指出,越南侵柬以来的第六个旱季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同以往五年不同,越南策划已久的一年一度的旱季攻势迟迟没有打响,柬埔寨抵抗力量却深入敌后主动出击,捷报频传。这是柬埔寨战局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
文章说,1月19日,民柬国民军兵分三路,攻入越军重兵驻守的交通枢纽、磅同省省会磅同市。1月27日、2月2日和2月11日,民柬国民军又相继攻入暹粒、菩萨、马德望三个省城以及一批县城。据民柬电台报道,国民军在这些战斗中,歼灭了大批越军有生力量,破坏了敌人的粮食、物资、燃料、武器弹药等重要后勤补给仓库,切断了磅同至暹粒的六号公路一段、菩萨至马德望的铁路和五号公路,拔除了沿线的一批越军据点,解放了一批村庄,捣毁了越军的指挥机关和伪政权机关,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
文章说,民柬部队的作战范围已从边界山林地带发展到内地平原地区。据各方报道,民柬部队已经打通从西部、北部边界到磅同、磅湛等省的供应线,并建立了从磅湛西部到磅同、磅清扬、磅士卑一带的“第二条扇形战线”。这给越军腹地造成相当大的威胁,牵制了越军的许多主力。
文章指出,民柬部队的军事进展表明,民柬部队的战斗力和战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不但能袭击和拔除越军的大据点,而且能切断越军的主要交通干线,突袭越军驻守的重要城镇和后勤补给基地。越南侵略者在柬埔寨的处境日益窘迫。他们缺乏机动部队,后勤补给困难,战斗力下降。
文章说,柬埔寨战局的这一变化是符合侵略与反侵略斗争规律的。回顾五年前,越军气焰嚣张,长驱直入,不可一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军的侵略势头不断削弱,旱季攻势的规模一年不如一年,野心与实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而民柬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其控制区实行一系列新政策,赢得了民心。特别是柬埔寨三派抗越力量实现联合以来,民柬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主动态势进一步改善。据西哈努克亲王2月15日在新加坡说:“各抵抗组织的力量正在增强,在同越南人作战中正在取得更好的战果。”
文章最后指出,目前柬埔寨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尚未发生根本变化,越军在总兵力和装备方面仍居优势。越南当局至今仍拒绝从柬埔寨撤军,最近还在向东西部地区增派兵力和重型武器装备,伺机向抗越武装力量发动重点进攻。柬埔寨人民夺取最后胜利还要经过长期、艰难的路程。但是,战争的历程说明,时间有利于反侵略者,而不利于侵略者。


第6版()
专栏:

我建筑工程总公司同埃及签订住宅承包合同
据新华社开罗2月21日电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同埃及“10月6日”城的发展机构,昨天在开罗签订了建造1,000套经济住宅的承包合同,总金额为552.42万埃镑。
这是中建公司在埃及签订的第一个承包合同,也是在埃及中标的第二家中国公司。
此外,中国四川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从1983年以来已同埃及有关方面签订了5个劳务和分包合同,总金额为300多万埃镑。


第6版()
专栏:

我援斐济发展水稻种植项目举行移交仪式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苏瓦消息:中国帮助斐济发展水稻种植项目今天在斐济首都苏瓦举行了移交仪式。
在纳伏阿地区进行的这一发展水稻种植项目,是由中国无偿援助的。
中国驻斐济大使馆临时代办倪政建在移交仪式上讲话时说,这一项目是在中斐两国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友好合作下胜利完成的。他对斐济政府和有关人员给予中国专家的支持和协助表示感谢。
斐济初级产品部长查尔斯·沃克在讲话中说,这一项目象征着斐中两国、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仪式结束后,沃克部长视察了新开发的水稻田和灌溉系统。


第6版()
专栏:

我儿童在国际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奖
据新华社安卡拉2月20日电 在土耳其举办的第一届阿塔图尔克国际儿童绘画比赛最近揭晓,中国周若若的《我是鸡的好朋友》获得十一岁小组的第三名,柳芳的《黄河大合唱》获得十岁小组鼓励奖(即第四名)。


第6版()
专栏:

广东潮剧团结束对泰国访问演出
据新华社曼谷2月22日电 中国广东潮剧团今晚在此间的法政大学礼堂举行了访问泰国的告别演出,受到两千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
中国广东潮剧团访泰期间共演出26场,观众达40,000多人次。2月19日下午,演员们不辞辛苦,专门为曼谷和外地三家养育院的400多名华侨、华裔孤寡老人加演了一场,给老一辈侨胞带来了温暖。
自1975年中泰两国建交以来,这是广东潮剧团第三次来泰国演出。这次演出的有《龙女情》、《花枪缘》、《孟姜女过关》、《穆桂英捧印》等剧目和潮州音乐。


第6版()
专栏:

齐亚·哈克关注两伊战争升级
新华社伊斯兰堡2月25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今天对两伊战争的升级表示严重关注,并担心如果让目前的局势持续下去,将可能造成外部势力的卷入。
齐亚·哈克说,事态的发展将严重损害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齐亚·哈克是在参加文莱苏丹国国庆庆典以后回到伊斯兰堡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讲这番话的。
他说,海湾战争对整个穆斯林世界来说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情。巴基斯坦对此特别关注。因为,伊朗同巴基斯坦是邻国,而伊拉克同巴基斯坦有着历史的联系。
他说:无论何时,只要双方愿意结束战争,巴基斯坦就准备参加调解的努力。
在谈到巴印关系时,齐亚·哈克说,巴基斯坦希望同所有邻国,特别是印度和平相处。他说,巴基斯坦并不害怕来自印度的攻击。同样,不能想象印度竟会感到来自巴基斯坦的威胁。
齐亚·哈克在谈到他对文莱的访问时说,他在那里感到对巴基斯坦的热情、友好和兄弟般的情谊。


第6版()
专栏:

安理会建议联合国接纳文莱
新华社联合国2月24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今天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建议联合国接纳新独立的文莱苏丹国为它的第159个成员国。这一建议将提交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通过。
文莱苏丹国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人口15万,盛产石油,今年1月1日结束了英国96年的统治而获得独立。
2月24日,安理会通过决议,建议联合国接纳新近独立的文莱为联合国第159个成员国。本报电视照片(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冈比亚外长重申支持民柬
新华社达喀尔2月22日电 班珠尔消息:冈比亚外交部长基蒂·贾邦说,冈比亚将一如既往继续完全支持民主柬埔寨,直至它取得最后胜利。
贾邦部长是2月20日在接见民主柬埔寨驻冈比亚大使英恩时说这番话的。英恩大使向他递交了一份民柬负责外交事务的副主席乔森潘祝贺冈比亚国庆的贺电。


第6版()
专栏:

日本政府确定与苏对话方针
新华社东京2月26日电 据时事社报道,日本政府今天确定了积极同苏联对话的方针。
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后,日本政府通过同西方国家协商决定了四项制裁苏联的措施,其中包括限制日苏官方人员往来。
最近,苏联领导人更替,日本政府决定借此机会寻找修复日苏关系的线索。
据报道,日本政府26日确定了重开政府协商和促进民间人员往来的基本方针。日苏双方已经决定3月12日和13日在莫斯科举行日苏高级事务级协商。
日本政府还准备以后定期举行日苏事务级协商,同时准备邀请苏联新闻记者和有识之士访问日本,并重新举办1978年以后中断了的日苏电影节。


第6版()
专栏:

契尔年科兼任苏联国防会议主席
据新华社莫斯科2月25日电 新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尔年科已经兼任苏联国防会议主席。
据悉,这是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23日在苏联建军节招待会上讲话时提到的。但是,苏联新闻机构对此迄今尚未报道。
契尔年科1930年志愿参加了苏联红军,1933年以前在边防部队服役,曾任边防哨所党组织书记。
按勃列日涅夫和安德罗波夫时期的惯例,苏联国防会议主席这一职务都是由苏共中央总书记兼任的。


第6版()
专栏:

法国公路交通阻塞一周后恢复正常
意大利汽车司机继续堵塞从意到奥过境交通
本报讯 法国两个主要的公路运输者组织——全国公路运输联合会和全国公路运输自治工会联合会,在交通堵塞持续了一个星期后,于24日发出呼吁,要求撤除法国公路上的障碍。
呼吁发出后,主要障碍之一,封锁着巴黎地区最重要的货运中心加罗诺尔的障碍立即完全撤除了。除了克吕兹、尚贝里和埃克斯勒班三处还被交错的障碍所阻塞之外,整个罗纳——阿尔卑斯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的交通都恢复了正常。
法国运输者组织是同经济部长、代理总理德洛尔在联合声明中宣布这一决定的。
尽管卡车司机表现出有能力使整个国家的交通陷于瘫痪,但他们最终没有迫使政府作出更大的让步,就结束了封锁交通的行动。这一行动使法国工业部门解雇了数万工人,港口和食品供应遭到破坏,还波及西欧其它国家。
本报讯 法国汽车司机堵塞公路交通的怠工行动结束后,意大利汽车司机继续阻塞从意大利到奥地利过境交通。
沟通欧洲南北的这条公路,是因意大利布伦内罗的海关人员举行罢工,汽车司机实行封锁而造成堵塞的。奥地利政府表示将通过谈判使堵塞在奥地利一侧的汽车得以过境,但意大利一侧的汽车司机说,意大利政府所作的让步不够大,至少在27日前不会结束怠工行动。


第6版()
专栏:

加拿大指责美国拖延控制酸雨
本报渥太华2月24日专电 记者许德迁、马海亮报道:加拿大政府于22日向美国政府递交了照会,指责美国在控制酸雨方面迟迟不采取具体措施。
美国总统里根上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本年度将拨款1.2亿美元,用以继续研究酸雨问题。但他又说目前采取措施控制酸雨的时机还不成熟。加拿大朝野对里根这一说法反响强烈,纷纷指责里根在解决涉及两国共同利益的酸雨问题上,从原有的立场上大步后退。里根曾在1981年初访问加拿大时保证要签订制止酸雨的协议。
加拿大政府官员在谈到里根所谓“要继续研究”的说法时指出,两国迄今已进行过3,000多次各种规模的研究,主要由美国造成的酸雨已使加拿大受到严重危害。目前加拿大境内约有1,200到1,400个湖泊和池塘中的鱼类已经无法生存,另有48,000个湖泊和池塘也受到威胁。迫在眉睫的是采取措施制止酸雨,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研究。


第6版()
专栏:

世界粮食机构援助非洲四个受灾国
本报讯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3日宣布,世界粮食计划机构将向四个受旱灾影响的国家——加纳、上沃尔特、冈比亚和尼日尔——的80多万人民提供1,600万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
在索马里和乌干达的难民,也将得到紧急粮食救济。
这些受援国属于非洲大陆严重粮食短缺的24个国家之列。


第6版()
专栏:

马来西亚积极开发能源
魏玉琴
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有日益发展的油、气加工业,计划要在八十年代使自己的工业进入先进行列。
在马来西亚,石油的开采已有上百年历史,而大规模开采天然气还是近几年的事。据报道,马来西亚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约为25亿桶,足够开采30年。日产石油从1970年的近1.8万桶增加到去年的36万桶。自1980年起出口石油收入已超过橡胶、锡、木材、棕油等传统出口商品而居首位,1982年的石油出口占全部出口收入的28%。天然气的储量为39万亿立方米,相当于60亿桶石油,居世界第12位。到1982年,马来西亚已有天然气田65个。1983年又获较大发展。这为马来西亚增加了外汇收入,也为进一步发展工业提供了坚实的能源基础。
马来西亚虽然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但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早在七十年代,政府就制订过有关石油发展法令,把为外国公司垄断的石油资源收归国有。在与外资合股开采石油方面,规定用出产分成制代替租借制,之后,政府又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全面负责石油的勘探、生产、分配和销售。进入八十年代,马来西亚加紧推行工业化,迅速发展能源消耗量较大的重工业,加上目前马来西亚每人年平均能源消耗量只有4.3桶,远比先进工业国每人年平均消耗量低,因此,对能源的需要比前更加迫切,大力发展能源势在必行。
为了使能源有较大发展,马来西亚政府首先调整了能源政策,实行能源结构多样化。它出口优质原油,每年进口20%燃油以供需要。针对过去马来西亚能源绝大部分为石油,政府确定能源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石油转向天然气,并辅以各种替代能源,同时改变过去单一依靠国家供应能源的状况。计划到2000年,要使石油在全国能源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94%降为44%,天然气的比重提高到占48%。外贸出口也将适应国内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重大变化。计划到1985年,石油、天然气出口的外汇收入达到175亿马元,相当于橡胶、锡和棕油出口的总收入。从而使采掘业(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仅次于制造业(占40%)之后,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5%,农业则退居第3位(占25%)。
其次,继续勘探开发,大力兴建油、气、电设施。马来西亚几个州及其海岸线外蕴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目前,马来西亚国家和州的石油公司与外国公司的联合勘探正在加紧进行中。美国西方地质公司正在马六甲海峡探油;马来西亚与泰国也已设立了联合发展局,共同开采位于联合发展区内海床的石油,马来西亚和法国也已签订了合作生产和分享石油产品的协定,并已开始合作采油。国家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和三菱公司联营的耗资72亿马元的液化天然气厂去年已投入生产,将在马来西亚能源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横贯马来半岛的天然气输送管道正在加紧建设中,1988年还将与新加坡管道相接,可为新加坡提供50%的能源需要。为运送液化天然气,还定制了5艘专用船,“能源1号”船去年下半年已满载首航日本。此外,大型水力发电厂、煤发电厂、炼油厂和从油、气中提炼化工产品的各种化工厂都在积极建设中。
马来西亚政府还十分重视能源科研工作,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利用天然气发电正在研究。为了降低成本和减少污染,政府已宣布国内各类车辆全部改用液化石油气。以谷壳发电、太阳能发电也在试验阶段。马来西亚已有一个核反应堆,不久之后它将进入核能利用阶段。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1982年产量即占世界产量的61.3%,马来西亚棕油研究所已为有“黄金农作物”之称的棕油找到了新用途。经试验从每吨棕油中提炼出相等数量的“柴油”和甘油,每吨成本比石油低80美元。对马来西亚来说,这将是一种更为廉价而又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为了培养技术骨干,政府还将建设一所专门培养石油和天然气人才的学院。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也十分注意发展化工业和提高本国加工能力。马来西亚虽是油、气出口国,但主要是出口原产品,加工出口比重很小。已有的3家炼油厂不能满足需要。马来西亚原油多年来一直由新加坡提炼。本国新的炼油厂建成后,将能大大节省加工费和往返运输费用,从而获得更多的外汇。
马来西亚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又有发展能源工业的基础,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能源结构和生产方面将有一个较大的进展。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巴西库巴坦市郊大火百余人丧生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圣保罗消息:巴西东南部工业城市库巴坦郊区25日凌晨发生大火,100多人丧生,400多人被烧伤,1,000多人无家可归。
据报道,这次失火的原因是由于从桑托斯港通向库巴坦市炼油厂的一条输油管破裂,十几万加仑的汽油流遍了库巴坦郊区的一个叫圣若泽村的沼泽地。建在这个沼泽地上的一个贫民窟里居住着1,000多户工人家庭。他们住的都是简单的木头房子,没有电灯,用蜡烛照明。大火燃烧了7个小时,烧毁了几百所木头房子。消防队和警察已从木灰和瓦砾堆里找到了100多具受害者的尸体。1,000多人逃出了火海,被暂时收容在库巴坦市的一个体育场里。
库巴坦市距离巴西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圣保罗约72公里,有几家石油化工厂、一家钢铁厂和一家炼油厂。这次大火的受害者大多是这些工厂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属。
图为被大火烧毁的棚户区。本报电视照片(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