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周叔弢同志生平事迹
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古籍文物收藏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周叔弢同志,不幸与世长辞了!这是我国政治界、工商界、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周叔弢同志生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名誉会长。解放后,他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副市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席,天津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六届代表和第一届至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至四届、六届委员和二届常务委员,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一至六届、八至十届代表和一至六届人民委员会委员等。
周叔弢同志原籍安徽省东至县,1891年7月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先后读私塾十年,博览群书,涉猎佛典。他于1914年移居天津,从1919年起随同叔父在青岛创办华新纱厂,任专务董事。以后历任唐山华新纱厂经理、天津华新纱厂经理、启新洋灰公司协理、总经理,并任滦州矿务局、耀华玻璃公司、江南水泥厂及其他一些厂矿企业董事等职,是我国北方民族工商业代表人物。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下,他惨淡经营,对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建立和维护我国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华北等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我国民族工业也遭到残酷的摧残,不少工厂被吞并或破产。1936年冬天,日本帝国主义强迫收买了唐山、天津两地的华新纱厂,周叔弢不畏强暴,大义凛然,拒绝和日方合作,愤然离职,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周叔弢同志是一位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全国解放前,周叔弢读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资本论》(英文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以及斯诺的《西行漫记》(英文版)等书籍,并收听解放区的广播,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开始有所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他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统治、向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表示不满,赞赏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天津解放前夕,他曾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会面,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士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商业政策,为迎接天津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
全国解放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民族工商业者作为人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恢复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周叔弢获得了施展经营企业才能的广阔天地。他当时担任启新洋灰公司董事、总经理。1949年9月,他以华北地区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他所经营的企业积极复工复业,发展生产,并认真贯彻执行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的政策,不仅取得国营经济的信任和职工群众的拥护,而且博得同业的赞赏,在私营工商业中起到带头作用。党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周叔弢同志积极拥护。他所经营的企业率先于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并任公私合营启新洋灰公司董事长,成为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表率。
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叔弢同志为革命、为人民做出了积极贡献。1950年,他已近花甲之年,当选为天津市副市长,成为第一任党外副市长。他以革命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任内十六年如一日,工作认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分工所及,事必躬亲,深入基层,调查访问,对天津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受到党的信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
十年动乱当中,周叔弢同志虽遭严重迫害,但他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坚信不疑,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祸国殃民的反革命罪行无比愤恨。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对党的十二大确定的伟大战略目标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前途,充满了信心。他和各界爱国人士一起互相勉励,要发挥余热,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出贡献。他十分关心人大和政协的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虽然是年过九旬的老人,仍然亲临生产建设的第一线,视察工业生产,视察市政工程建设,视察农村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对各项工作提出积极建议。这种精神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深为感动。他十分关心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统一祖国的神圣大业,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在他病重住院治疗期间,还十分关心整党工作,要求原工商业者要做党的诤友,诚恳地、坦率地、积极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党把整党工作搞好。这充分体现了他与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
周叔弢同志勤奋好学,严于律己。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觉地改造世界观。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以来,他将全部定息上交国家。当党中央宣布我国阶级状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并对原工商业者的进步和贡献作出较高评价之后,他仍不忘提醒原工商业者注意自我改造。周叔弢同志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以周总理为学习榜样,把“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作为座右铭,身体力行,因而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思想。
周叔弢同志是文物古籍收藏家,更是一位爱国老人。他一生经营企业所得,大都用来购买文物图书,而且备加爱护。他生活朴素,但遇珍本古籍,却不惜重金购买,竭数十年之心力。他收藏文物图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这些国家珍宝落入市侩之手,流到国外;同时也为了从私藏变为公藏,以供群众阅览。早在1942年,他就在自订善本书目里写下几句话,嘱咐其子孙要在国家安定太平之后,把书籍捐给人民。全国解放后他实现了这一夙愿。1952年,他将最珍贵罕见的宋、元、明代的刻本和抄、校本715种2,672册图书捐献给国家,收藏在北京图书馆。1954年,他捐献给国家中外文图书3,000余册,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1955年,他捐献给国家清代善本书3,100余种2.2万余册,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1982年,他将1,800余种9,196册善本书和1,262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分别收藏在天津图书馆和天津艺术博物馆,并把当时政府发给他的1.5万元奖金买了国库券。每当他献书献文物受到表彰时,他总是真诚地说:“这些图书文物来自人民,应当还之人民。”藏书不只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爱国行动。他不只是古籍文物收藏家,更是民族文化的保护者。
周叔弢同志为人正直,作风正派,豁达大度,襟怀坦荡,实事求是,不说假话。他的这些美德,表现在政治、工作和同志关系等各方面。在政治上,他顾全大局、光明磊落。他在领导工商联工作期间,经常要大家讲求工作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不说假话、空话。在同志关系上,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识人、容人、团结人,对同志总是谅解体贴,关怀备至,尤其对青年,更是诲人不倦,热心提携。因此,他为原工商业者所爱戴,为各界人士所敬仰,成为他们中的楷模。
周叔弢同志治家严谨,对子女教导有方,要求他们各自学有专长,自食其力。其子女10人中,有6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周叔弢同志早在1982年10月,就以改革者的气魄,对自己身后作了移风易俗的安排。他亲手写下遗嘱:在他逝世后,“千万不要发讣告,千万不要开追悼会,千万不要留骨灰盒”,还写道:将“存款五年定期1万元、国库券1.5万元全数本息上交国家,在四化大海中添一滴水。”他的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周叔弢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长期密切合作共事的老朋友,使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我们沉痛地悼念周叔弢同志,要化悲痛为力量,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加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981年,周叔弢(左)、张叔诚同志把自己收藏的珍贵文物献给国家,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1983年6月,周叔弢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投票。他在这次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0年6月,周叔弢同志在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发言。
1950年6月,周叔弢(左二)和李立三、侯德榜、范澄川(自右至左)在北京市劳动部举行的政协工会代表与工商业代表座谈会上交谈。(本栏照片均为新华社发)(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云南红河县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中
认真落实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政策
本报讯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认真落实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政策,最近,自治州政协派出工作组到这个县检查政协委员的政策落实情况,对该县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政策得到落实表示满意。
红河县是哈尼族、彝族聚居的边疆县,也是红河州著名的小侨乡,这里的大部分地区在解放前实行土司制度,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在当地各族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生活及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这对边疆的安定团结起了积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红河县把落实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政策作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很快就平反了冤假错案。经过几年的工作,到现在为止,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在“文革”中被扣发的工资、生活费已经补发;被占用和查抄的房屋财产已全部退还或折价赔偿;随着各级人代会及政协会议的召开,现在还健在的15位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也得到妥善安排,其中担任省政协常委1人,州人民代表1人,州政协委员3人,县政协副主席1人、常委4人、委员5人。
政策的落实也调动了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积极性,他们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为边疆的四化建设贡献力量。县政协委员李扬八,带头在自己所在的村寨里组织起宣传队,引导青年开展健康的文娱活动,并买了1台电视机,供全村寨的群众观看,受到有关部门的表扬;省政协常委李正才,几年来抱病撰写和整理了10多万字的哈尼族史料,为研究红河南岸地区土司制度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4版()
专栏:

乔石同姆沃罗哈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今天下午在这里同国民议会议长、民族统一进步党总书记埃米尔·姆沃罗哈率领的布隆迪国民议会和民族统一进步党代表团就进一步加强两党关系问题举行了会谈。
据了解,双方在亲切的气氛中回顾了两党自1979年正式建立关系以来友好来往的发展情况。他们一致认为通过两党人员的互访、考察,以及通过两国群众团体的交往,增进了相互了解,使两党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双方表示,今后要加强联系,交换情况,使两党的友好合作与团结不断发展。


第4版()
专栏:

富裕不忘困难户
——记退伍军人符玉怀赡养三位老人的事迹
黎族退伍战士符玉怀的妻子生小孩了,海南岛五指山下白沙县一个叫地炳的村子热闹起来了。许多亲朋好友提着水果、白糖、麦乳精,来向符玉怀贺喜,而符玉怀却偏偏在这时不在家。
他哪儿去了呢?原来,他正在医院里照料着一位邻居,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
27岁的符玉怀原是广西边防部队战士,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三等功。第二年退伍回乡,他决心用那双经过战火磨练的手,与乡亲们一道改变家乡落后面貌。1982年初,他向生产队承包了200多亩荒坡地和14亩责任田。他和全家六个劳力辛勤劳动,把这些荒坡种上经济作物,不到两年,他们家就成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闻名的“双万户”(万元、万斤粮户)。
符玉怀一家勤劳致富不忘国家和困难户,去年全家交售近万斤粮,购买五千多元国库券。他还主动帮助劳力弱、资金少的黎族同胞发展生产,拿出一千多元给他们买化肥、农药、农具和甘蔗苗等。
符玉怀看到村里年近八旬、双目失明的符壮书、符拜女夫妇和年过花甲的符朝友阿婆膝下无儿无女,虽有政府照顾,日常生活仍有不少困难,符玉怀心想:“孝敬老人是黎族人民的美德,我是人民军队培养的革命战士,应当把党给我的富裕,带给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让他们也分享一份。”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全家人商量,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全家人一致同意抚养这三位孤寡老人。为了让三位老人愉快地安度晚年,符玉怀每月给这三位老人送去100斤白米,还送柴、送菜。老人的许多家务活,小符都包了。每逢家里杀鸡宰猪,他总是把猪肝瘦肉炒好、把鸡炖熟,热乎乎地端到三位老人面前。
双目失明的符壮书夫妇,离开茅屋,搬进新居后,生活一时不习惯,找不到厕所。符玉怀就把通往厕所的道路垫平,铺上白沙土,并在沿途打上木桩,拉上绳子,领着两位老人扶着绳子上厕所,直到两位老人能单独行动为止。前不久,符壮书大爷患痢疾住进医院。整整15个昼夜,符玉怀伺候在床边,精心照料大爷。
家里人到医院向符玉怀报喜来了,劝玉怀回家去看看。玉怀却说:“大爷疾病没好,我离不开啊!”他请母亲和嫂子照顾妻子,自己照旧留在医院照料大爷。当大爷听到玉怀仍不回去照顾“坐月”的妻子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孙 凯 吕诗轩


第4版()
专栏:

姬鹏飞会见香港浸会学院校长谢志伟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国务委员姬鹏飞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香港浸会学院校长谢志伟博士和夫人吴道洁。


第4版()
专栏: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讲习班结业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对外经济贸易部举办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讲习班今天在这里结业。
在为期一周的讲习班上,来自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法律事务司司长阿克·林登和技术及其它贸易壁垒司司长扎克斯·努斯博默等高级官员,向60名中国关税和贸易专家介绍了总协定的基本条款和有关协议。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是一项多边国际协定。近年来,我国同总协定的联系逐渐增多,但我国举办这类学习班还是第一次。


第4版()
专栏:

我国外交部驻香港签证办事处主任赵振魁为办事处迁址举行招待会
新华社香港2月2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签证办事处主任赵振魁,24日晚为签证办事处迁址举行招待会。
从印度新德里返京路经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团团长黄华及代表团部分团员出席了招待会。我国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焦玲等专程来港出席了招待会。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建华、招商局副董事长袁庚以及内地其他驻港机构的负责人出席了招待会。
出席招待会的还有港九各界知名人士、香港政府官员、外国驻港专员、总领事、领事等中外来宾共500多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