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读者推荐

延安整风学习中的十种偏向及其纠正办法编辑同志:
在这次整党学习中,我阅读了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6月5日社论《延安一个月学习运动的总结》。这篇社论总结了延安整风一个月学习运动的情况,指出了学习中的某些偏向,并提出了纠正的办法,语言朴实,针对性强。延安整风虽已距今四十二年,但社论所作的学习总结至今仍未失其指导意义。尤其社论中提出的有关学习的十种偏向及其纠正的办法,可为目前整党学习的借鉴。建议摘要刊登。
山东济南市 朱文玉
(一)咬文嚼字,专在字句内打圈子。犯这个偏向的,要纠正,叫他注意整个文件的精神与实质,而不是字句。但真正是不懂文字的意义者,又当别论。
(二)不反省自己,专搞文件。犯这个偏向的,要叫他不要停留在文件上,要实行按照文件逐件逐条反省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三)丢开文件,专门反省自己。犯这个偏向的,要叫他注重文件,按照文件去反省自己,因为离了文件,就无从正确反省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四)轻视整风,以为“老子不整风还不是革命?”犯这种偏向的人是少数的。应当好好的对他们解释整风的必要。应知整风是人人有份,人人应当参加的。
(五)怕整风,“躲风”。或则要“下乡”,或则托病,或则上午就往门诊部门前打扑克,却怪门诊部为何上午不开门。犯这种偏向的人更是少数。应对这极少数的人说明:躲是无用和不必要的,而且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并无可怕之处。
(六)有过分积极、日夜不停的在看文件想文件,因而生病的,对这些人,要劝他们勿太过分,要他们休息一下,要安慰他们。
(七)笔记太长,有的一篇笔记五六千字的。对这种同志,要劝他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或是笔记太短,有的全本笔记只写上28个大字。对这种同志,要劝他写得长些,要按件作笔记。
(八)不肯暂时丢掉可丢的工作,因而没有时间学习,对这种同志,要劝他丢掉些可丢的工作。当然,十分必要的工作是不应当丢的。
(九)计划性差,自己的工作时间没有支配得恰当,因而没有时间学习,对这种同志,要加强其工作的计划性,使他能兼顾学习、领导和工作三方面。
(十)一部分行政领导人员抓得不紧。这些领导同志对于整风决心不够,畏首畏尾,生怕出乱子。对这些同志,要他有决心,大大发动这个学习运动。
(摘自1942年6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题为编者所加。)


第5版()
专栏:整党学习体会

从“奉命”到自觉参加整党
北京团市委 周 英
北京市直机关整党开始时,我曾认为,我一不是“三种人”,二不反对三中全会路线,三没有搞不正之风,而且是“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三中全会路线的受益者,不正之风的旁观者,整党对别的人有必要,而对自己没有必要。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从奉命参加整党,变成了自觉参加整党。
我们全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都吃尽了苦头。那时,祖父是“特嫌”,父亲是“妄图翻案”的右派,母亲也被打成“特务”,差点跳楼自杀。我在东北建设兵团时,填了五次入团志愿书,都没有被批准;推荐工农兵大学生,全连一致推举我,上面也不批,理由就是家庭有问题。对“文化大革命”我是没有一点好感的。但是检查起来,思想上也有差距。譬如,自己想过,“文化大革命”是事出有因的,是为消除党内阴暗面发动的,只是后来扩大化了,被林彪、“四人帮”钻了空子。学习了整党文件,才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提出向“走资派”夺权,理论上违反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不符合国情,后果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根本是错误的。中国历史上的革命,政治上受大多数人拥护,经济上解放了生产力,文化上出现新的繁荣。拿这些来衡量,“文化大革命”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
我自己虽然是“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但是如果仅仅从个人的感受出发来认识它是远远不够的,很有必要在整党中通过学习提高觉悟。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祖父的问题有了正确结论;父亲的问题也得到改正,恢复了党籍,安排了工作;母亲办理了离休手续,两个兄妹上了大学,一个弟弟还考上了联合国译员训练班,我本人入了党,提了干。所以,我想自己是三中全会路线的受益者,对三中全会路线有着天然的感情。通过学习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也找到了不足。主要表现是对三中全会以来出现的大好形势还缺乏认识。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形势所以越来越好,最主要的是批判了“两个凡是”,从“左”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首先是解放了生产力。我的老家在安徽庐江。过去,农民让“大锅饭”坑苦了,乡亲们一个个穿着又破又旧的粗布衣衫,又黑又瘦。这几年实行了农业责任制,大不一样了,乡亲们都“鸟枪换炮”,收入增加,一个个都红光满面,兴高采烈。其次是落实了其他各项政策,平反了冤假错案,给大多数地富改变了成份。从前,我在东北建设兵团当司务长查户口时,看到一个职工年近花甲,成份是地主,他解放后生的儿子和孙子,成份还是地主。按照这种划法,解放以后,我们消灭了地主阶级,可是“小地主”反而又“发展”了,这岂非咄咄怪事?三中全会以来短短的几年,这些问题都得到正确解决。通过学习、思考,我感到自己光有朴素的感情不行,还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真正对三中全会路线有足够的认识。
整党之前,我认为自己一没人权、二没财权、三没房权,搞不了不正之风,整顿作风是“头”的事。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其实,我身上也存在不正之风。近几年来,个人主义在我身上有所抬头,主要表现为不敢牺牲个人利益,不敢向不良现象作斗争,不敢带头发挥模范作用。我对别人搞不正之风,甚至抱着“狐狸吃不到葡萄,还说酸”的心理。有时听人家指责不正之风,就说:“嗨,有什么大惊小怪,现在都这样。将来你老兄有了权也会如此。”这说明自己对不正之风并没有站在党性的高度去认识。这样反复一琢磨,我就认识到在整党中有必要端正自己的党风。我决心珍惜这次整党的机会,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北京《支部生活》供稿)


第5版()
专栏:

“应当无愧于群众的重托”
——辽阳市委、市政府新班子新作风纪事
去年5月的一天早晨,辽宁省辽阳市新上任的市长李德深来到居民区。他走进老城区剧场一带的背街小巷,看见一个人把自行车举过头顶,在窄胡同里掉头。李市长一惊:“辽阳还有这么窄的胡同!”再往前走,只见污水横流,臭水沟发绿。居民们七嘴八舌地向他诉苦:
“没有下水道,可真难挨!”年近八旬的老工人李明锡握住老李的手说:“眼下国家还有困难。市长能来看看,我们大伙就感谢了。”
李德深,这位44岁的大学毕业生,此时心中很难受:“多么通情达理的人民!我们应当无愧于群众的重托。”
5月27日,几位市府领导干部带领建委、城建局、文圣区等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经过实地调查,在剧场居民委员会现场办公会上拍板定案:从城市维护费中拨款20万元,立即解决这一带的道路和排水问题。
6月6日开始动工。施工队伍冒酷暑,战高温,经过40多天的紧张战斗,抢在汛期到来之前,使工程全部竣工。共安装排水管线21条,新建雨水井100眼,检查井44眼,铺设柏油巷道24条。一条条柏油马路平平坦坦、干干净净。拓宽后的街巷虽然还有些狭窄,可人们的心里好象开了一扇窗,觉得敞亮多了。
一条马路,把党和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辽阳市新班子组成不久,有的干部建议盖一栋办公大楼。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否决了这个动议。市委书记卞国胜说:我们在职人员无论工作和生活条件都要从严要求。他们决定为离休干部盖一栋老干部楼,兴建一栋“平民楼”。
原来,辽阳市各大厂矿、企业和机关,近几年先后建了一批住宅,职工住房有所改善。但一些没有建房能力的街道企业职工、闲散居民,住房仍然很拥挤。在市委常委会上,有的领导同志说:“现在苦乐不均,群众有意见。我们应当为那些最困难的平民百姓着想。”大家讨论决定,由市政府拨款300万元,建造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平民楼”,改善社会闲散户的居住条件。
“平民楼”破土动工的消息一传开,群众奔走相告,称赞:“人民政府为人民办实事。”
辽阳市的公厕数量少,布局又不合理。而且年久失修,管理也很差,粪尿四溢,有些厕所简直无处下脚。有的居民说:“我们吃不愁穿不愁,就是上厕所发愁!”
市政府在去年9月29日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城市公共厕所维修和管理会议。正副市长、秘书长、市直各部门、各大厂矿和企事业单位,区、街、居委会的负责同志,共约800人参加。市长提出5条解决群众上厕所难的措施。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拨专款42万元,修建厕所、购买淘粪车。到11月底,城区共维修和新建公共厕所451个,并落实了管理措施。现在,环境卫生大为改观,群众上厕所难的矛盾得到缓和。
“渴时一滴如甘露”。怀王寺83岁的沈老汉说:“我活了几个朝代,没听说哪个还管俺们上茅房的。这回政府又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本报记者 李新彦 洪天国


第5版()
专栏:

以英雄为镜子 推动整党学习
海军装备技术部开展向优秀党员卜凤刚学习活动
本报讯 记者王金中、通讯员王龙本、于才报道: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部在整党中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卜凤刚学习的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整党文件,联系卜凤刚的先进事迹,对照检查,争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海军装备技术部党委在整党学习开始时,组织专人收集卜凤刚事迹材料,举办卜凤刚事迹报告会,号召大家向英雄学习。卜凤刚的事迹在海军装备技术部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同志一字一句记下卜凤刚那闪光的语言。许多同志通过学习卜凤刚的先进思想和事迹,较好地理解了党章和整党文件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兵器部部长金连钦说;卜凤刚忠实地实践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体现在战场上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体现在和平时期是不居功,不骄傲;体现在个人利益和革命利益关系上是不计较地位待遇,一切听从党安排。我们要想成为符合党章标准的党员,就要照着卜凤刚的样子去做。
海军装备技术部的共产党员学习卜凤刚做到言行一致,边整边政。有位研究员住房超过了标准。他对照卜凤刚三让住房的事迹,感到惭愧。整党轮训班还未结束,他就把多住的两间房子退交了房管部门。机关的广大党员还对照卜凤刚密切联系群众的高尚品质,把克服官僚主义作为整党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今年1月,部里把预定300人参加的3个专业会议合并为150人参加的一个会议,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有利于大家集中精力去解决装备技术中的实际问题。


第5版()
专栏:

“赛半仙”服输了
湖南省沅江县琼湖渔场党支部书记熊德达,遇事爱先发几句预言。人们风趣地称他神机妙算赛过半个神仙。近来,当地却流传着“赛半仙”服输的故事。
去年底,沅江县级新班子进行了调整。渔场群众希望老熊找县委书记、县长反映渔场的情况。今年1月5日,老熊到县委将群众要求反映的四件事,向县委书记作了简要汇报。回到场里,老熊向群众说:“我是汇报了,可真正要解决问题,恐怕不要一个月,也要30天”。
第二天一早,老熊正准备下湖捕鱼,忽然身后有人喊他。同来的同志介绍,这是新任的县委副书记和副县长。老熊把他们带到屋里,两位同志说明了来意:“您昨天向县委书记反映的事,他交我们来完成”。老熊高兴得一连讲了几个“好”,又详细地汇报了渔场的隶属关系、渔业生产建设、职工住房等四个问题。两位领导同志经过走访群众、实地察看,当即表态同意老熊的前三点建议;关于要求解决职工住房经费的问题,答应回去集体研究后再转告。
1月8日晚上,老熊接到县委副书记的电话,同意解决部分建房费用。
在渔场群众会上,老熊向大家讲了县里对四个问题的答复意见,大家边听边笑。有些青年人故意对老熊说:“你不是说要等30天听信,怎么这么快就有了回音?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老熊笑着说了三个字:“我输了!”
会场上一片欢腾,称赞整党学习出现的新作风。
袁招军


第5版()
专栏:在地方党刊上

张国基为家乡公益事业 乐赠重金
邹光华牟私利鬼迷心窍 挪用赃款
湖南《党支部生活》1984年第2期报道:全国侨联常委、共产党员张国基在去年90岁生日时,收到海外学生汇来的折合人民币10万元的港币。他把这笔款全部赠给家乡湖南益阳县办公益事业。
广东《支部生活》1984年第2期报道:四会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共产党员邹光华已被押上被告席。此人从1981年10月至1982年12月挪用收缴罪犯的赃款8,000元搞投机倒把、放高利贷。
《长江日报》1984年1月23日“党的生活”专版报道:武钢机械总厂副总工程师、共产党员张致果去美国探亲时,没有带一件高档商品,只带回几箱冶金技术资料。一年多来,他运用带回的资料搞了11项重大技术革新。
广西《支部生活》1984年第1期报道:冶金建设公司修造厂工人、共产党员许无荣花钱学什么“神拳”。练了七七四十九天后,自以为功夫已成,从3层楼跳下,摔断肋骨4根,肾脏挫伤,脑震荡。他被医院抢救醒来后仍说:“我自有神灵庇护,不必用尘世的药石治疗。”
吉林《支部生活》1984年第2期报道:女共产党员曹兰英在担任吉林市船营区副区长之前,不顾某些人的诽谤,一身兼任3个工厂的厂长,使3厂扭亏为盈。她还勇敢地揭榜担任了欠债10万元、已经停产的服装厂厂长,使这个厂有了盈利。
山西《支部建设》1984年第1期报道:中共平顺县委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初中、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319名,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81%,初步改变了农村党组织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附图片)
“老好人”的精打细算(山东《支部生活》供稿)


第5版()
专栏:剖析与思考

追名逐利的思想害了她
原湖北省机械工业局军工处副处长姬华,利用军工巨款兴建职工宿舍,并私分贪污数千元,已于去年8月20日被依法逮捕。
姬华——这个参加革命四十年、入党三十六年的老党员、老干部,为何成了人民的罪人?
姬华走向罪恶的深渊并不是偶然的。三十年来,她的职务、级别升高了,政治觉悟却下降了。特别是她那追名逐利、享乐腐化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毒根,在种种不正之风的“适宜气候”的“培植”下又“萌发”了。
她所掌管的军工处,负责全省民用企业的军工动员工作,掌握着不少工厂的经济命脉。姬华利用手中掌握的财权、物权,把这个“局中之局”的军工处看成是自己称王称霸的“领地”。
姬华自以为资格老、入党早,骄傲专横,作风霸道。她的意见,你只能说“对”;她办的事,你只能说“好”;她“分”的东西,你只能说“要”,否则,你就是“叛徒”、“内奸”、“卖国贼”。
她在压制、打击同志的同时,也用“拉”的一手。几年来,她利用职权弄来农副产品卖给职工,又利用职权进行私分。私分总金额达到1万多元。
姬华笼络人心,讨好领导,是为了向上爬。她这种肮脏思想早在三十年前就暴露过。多年来,她一直认为自己提升不快很不服气,经常在领导面前自我吹嘘,企图邀功请赏。正是这种思想,促使她胆敢动用65万元军工费盖职工宿舍,最后导致犯罪。
1979年7月,军工处开始筹建东湖路宿舍。在配备基建班子时,姬华放着本处土建工程师不用,却把胞兄吉汉从热工仪表厂“借”来搞基建,还精心挑选了她“信得过”的陈绍生、张佩坚等人。
由姬华负责、吉汉具体指挥的东湖路宿舍基建工程一动工,这伙人就向公款公物伸出了贪婪的黑手。姬华常常躲在幕后,让吉汉在前台扮演主角。但每次给她送去钱和物,她都照收不拒,有时还授意叫办。比如,1980年3月,姬华亲自过目陈绍生绘制的14件一套的家具图纸,然后由吉汉等人将基建用木料运往新洲制作了6套家具(每套成本费600多元),姬华得两套,分文未付。姬华财迷心窍,贪得无厌,凡给她家送去的东西,她从来不问价钱,从来不表示要付款。
1982年2月,湖北省纪委、省经委、省直机关等单位联合检查组刚进机械工业局,姬华就告诉吉汉等人:“要做好准备!”之后,姬华又同吉汉、陈绍生、张佩坚等人订“攻守同盟”,叫他们“沉住气”,“口径一致,度过难关”。武昌区人民检察院收审吉汉等三名罪犯后,姬华竟无耻地在他们的家属面前胡说什么“共产党就是那么回事,我入党三十多年了,还不知道他们的板眼?!说你黑就黑,说你白就白!”这就彻底暴露了姬华背叛党的丑恶嘴脸。
(湖北《党员生活》供稿)


第5版()
专栏:一事一议

“讨论”之讨论
谭振亚
这里说的讨论,是指一些会议上的讨论。
有些会议,领导先动员,之后讨论如何集中精力开好会;继而作报告,再讨论——谈认识、谈体会、谈经验、谈教训;接着订措施、作计划,又要安排“议一议”,最后作总结,还要讨论——谈收获、谈提高。一到讨论时间,说者高谈阔论,听者心猿意马。这种“讨论”,无缘无故耗去贵如黄金的时间,培养疲沓作风,助长不求实效、坐而论道的官僚主义恶习。如此弊端,在整党中必须认真加以改革。
有一个单位安排新年度的工作计划,会前把计划草案发给与会人员阅读,酝酿修改意见,随后开一天汇报会收集意见,最后集中大家意见研究修改,形成正式文件下发执行。这样,原定七天(其中讨论四天)的会,一天就解决了问题。这说明,减少不必要的讨论,让人们从纷繁的会议中解放出来,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