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夕阳无限好 黄花晚节香
——记空军济南医院优秀离休干部周超
1984年1月23日,江苏省高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派代表来到济南空军领导机关,将一块写有“夕照满川红叶明”的松鹤延年图匾额赠给优秀离休干部周超同志,以此来表达四十万高淳人民对他甘献“余热”、造福桑梓的感激之情。
六十二岁的周超,是1938年参加革命,1942年入党的老党员、老干部。他在离休三年多的时间里,五次回到家乡——江苏省高淳县砖墙乡,义务行医三百八十多天,为江苏、安徽省的六个县的五千多名群众看病治病加上复诊,共达七千多人次。他用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自己继续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
“离休只是工作岗位的转移”
周超离休前,是空军济南医院的副院长,有着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1980年2月,上级批准他离休了。部队领导征求周超的意见,问他有什么要求。
周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共产党员有晚年没有闲年,离休只是工作岗位的转移,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任务还没有完。我要求回家乡义务行医,把自己积累四十多年的医术献给家乡人民!”
周超心中明白:家乡交通不便,缺医少药,自己虽然有40多年的临床经验,只是对外科比较熟悉,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他在业务上抓紧做准备。他针对南方妇女是主要劳动力而自己缺乏治疗妇女病经验的情况,自费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去学习妇产科;听说某医院的一位老中医存有大量祖传验方,他便三番五次登门学习,直到把这位老医生的验方学到手为止;他还向自己的下级学习牙科和眼科技术。
在他离休的最初几个月里,人们常常看到他冒着初春的寒风,骑着车子到地方医院去拜师;夏天又顶着烈日、迎着朝阳去地方办的学习班上课,直到天黑才回家,有时干脆就找个招待所住下。他象小学生那样,勤奋好学,不耻下问。他对家人说:“空话、大话拯救不了病人,只有靠精湛的医术,才能给病人带来福音。”
“周医生家的门24小时都朝我们开着”
1980年10月初,周超带着自费购买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高高兴兴地回到了高淳老家。
一天,一位叫唐喜凤的农家妇女,被丈夫背进了周超的家。病人眼泪汪汪地说:“周医生,我这病花了八百多元钱没治好,医院要锯我的腿,我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两个不过膝的孩子,锯了腿可咋过呀?您老给想个办法吧!”周超一看,病人左腿患骨髓炎,患部已形成三个瘘管,流脓不止。他清楚,慢性骨髓炎久治不愈,会引起皮肤癌病变,应该及早考虑截肢。可是,年轻轻的人少了一条腿,这老老少少一家子,今后怎么生活呢?
看着病人一串串泪珠往下掉,周超揪心似地难受。他十分同情地说:“别难过,我来想想办法。”为了保住这位农家妇女的腿,那几天周超苦苦地思索,寻求着办法。后来,他从几年前的笔记本上找到一个中医治疗骨髓炎的验方。他对照着药书,仔细研究分析了药方中40多味药的药理,订出医疗方案。药抓到后,又亲自熬好,一点点地往病人腿上的瘘管里滴。在周超的精心治疗下,病人的腿一天天好起来。一个月后的一天,卧床一年多的唐喜凤竟步行三里多路,满脸喜气地走进了周超的家门。唐喜凤一家对周超万分感激,婆婆临终前把儿媳叫到床前,哽咽着说:“喜凤啊,要不是周医生保住你的腿,咱这个家早就散了。你们一辈子也不要忘记他的大恩大德呀!”
对来求医的病人,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远近亲疏,不论什么身分,周超都热情接待,千方百计为他们解脱疾病的折磨。对远处来的,有的还管吃管住,有时,在他家留宿的多达二十几人。堂屋里,厨房里,到处打满了地铺。群众说:“周医生家的门24小时都朝我们开着。”
周超的名声越传越广,上门求医的病人络绎不绝。有时他一天要接诊五六十人,工作长达十三四个小时。哥哥周谟镇见他累得一天天消瘦下来,心疼地说:“年纪不饶人啊,你这样下去是吃不消的。”周超笑笑说:“人家信任我,大老远跑上门,再累也不能打回票啊!累一点没关系,能给乡亲们看好病,心里就快活。”
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垛上大队的刘照旺老汉急匆匆地跑来:“周医生,我老伴快断气了……”没等他说完,周超已背上药箱,和老汉一起,冒雨踏上了泥泞的圩埂。到了老汉家一看,病人躺在里间的床上,外间放着棺材,邻居和孩子们都在抽泣着为病人准备后事。周超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赶紧给病人察看病情。他发现病人得的是严重的多种疾病综合症,长期医治无效,致使她脸色发灰,神志不清,脉搏微弱,呼吸短促。家里人说,她病了三年,卧床七个月,最近七天汤水未进。周超一面安慰家里人,一面给病人作全身按摩。半小时以后,病人身上出现了血色,而周超却累得脸色发白。可他仍不肯休息,开好中药处方,又给病人喂水。以后,他三天两头去病人家给她复诊,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周超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个差一点被装进棺材的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病愈后,她搞的家庭副业,一年收入600多元,还协助老伴种责任田。近三年,她家不但还清了欠债,还买了拖拉机,连续被评为大队的先进农户,每到秋收季节,一家人都选出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以报答党和解放军的救命之恩。
“马伢伲离休回家乡,好事做了千万桩”
在周超的家门上有一则醒目的告示:“看病一律不收钱,礼物一律不收,需到公社卫生院挂号——周超。”他在卫生院当顾问,提出三点要求:一不担任任何领导职务;二不要任何报酬;三不接受任何照顾。他每天总比别人来得早,走得晚,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卫生院的同志说:“周医生在我们院,就喝杯白开水啊!”许多被他医好的病人,怀着无限感激之情,给他送来老母鸡、野鸭子、鸡蛋、香油、鲜鱼等各种各样的礼品。当面送的,他坚决劝说来人带回;实在退不回去的,事后照价付钱;偷偷留下不知物主姓名的,就分给前来求医的患者,或送给大队幼儿班和烈军属、五保户。
史东村农民史长来,右脸颊被毛竹刺伤,一连三个月不消肿,嘴张不开,每顿只能喝点米汤。周超到南京买来刮匙,给他成功地做了手术,不几天,伤口愈合了。史长来没花一分钱治好了病,拎着鸡蛋来道谢,周超说:“我的医术是人民给的,我给乡亲们看病是应该的,哪能要你的东西呢?你病了这么长时间,拿回去补补身子吧!”史长来这个在病魔面前没掉过一滴眼泪的硬汉子,听了周超的话,热泪不住地往外流。
1983年7月,周超家乡遭到洪水严重威胁。家乡人民的安危,牵动着周超的心,在抗洪抢险队伍里,出现了这位新四军老战士的身影。他象当年在新四军里当卫生员一样,一面作宣传鼓动,一面为抗洪群众医病包伤。这期间,他的牙痛病犯了,乡亲们劝他回部队休息一下,老伴孩子知道后也来信劝他到南京治治牙,他说:“我是一个老党员,更要和人民患难与共,绝不能在群众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离开。”
7月3日,附近有两个圩相继决口,险情揪着每个人的心。一大早,周超背起药箱,带上军用水壶和一袋饼干,沿相国圩巡查起来。快吃中午饭的时候,两位妇女发现老医生累倒在圩堤旁,一定要扶他到家休息、吃饭。周超怕耽误时间,吃了几块饼干,喝了半壶水,又继续向前走去。这一天,他奔波了11个多小时,绕40多里长的相国圩转了一圈,发现了三处险情,及时提醒有关人员,采取了防护措施。
本公社抗洪斗争胜利后,周超心里又装满了邻近灾区人民的疾苦。他家的门上,出现了一张告示:“我到灾区巡诊去了,看病请下午来。——周超”。
周超挑着三十来斤重的药箱和医疗器械,步行到七八里外的灾区,一个草棚一个草棚地询问,为患病灾民精心诊治。周超到灾区去过多少趟,步行了多少里,给多少灾民看过病,人们无法作准确的计算。但是灾民们说:“在我们圩堤上的大大小小草棚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留下了他的一片深情。”
周超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党为人民军队增添了荣誉。有一年元宵节,正逢周超家乡三年一次的龙灯盛会。根据当地风俗,从当地最有功德的人家起灯,来年必定风调雨顺。那么,谁是当地最有功德的人呢?人们不约而同地首推周超。经他治好了病的史长来约了年轻时唱民歌的老搭挡,再次前来表心意,他一边敲锣,一边唱起了自编的民歌:“马伢伲(周超小名)离休回家乡,好事做了千万桩,共产党员为百姓,百姓感谢共产党……”
他把党和群众的心连在一起
周超曾说:“老党员,要带头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光嘴上说不行,必须拿出行动。”在家乡农村结合义务行医进行社会调查,就是他关心党的事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实际行动。
1980年11月底,周超背着药箱,带上学习材料和笔记本,来到安徽省宣城县冯家大队的侄女家,一边行医,一边了解群众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看法。在门诊桌旁,在出诊路上,在晚上跟群众聊天中,周超总是寻根究底地进行着调查。他还经常跑到田间地头,观察庄稼的长势,摄下社员在责任田里挥汗劳作的场景。他还经常走家串户,摸摸社员屯里的粮食,看看碗里的饭菜。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他又为侄女家算了一笔细帐,四口人包八亩田,一年收稻近万斤,瓜、菜、豆和家庭副业收入两千多元。多么惊人的数字哟!怪不得社员都说包产到户好。“应该赶快告诉党中央”。周超给邓小平同志写信,汇报了调查来的情况,反映了群众的呼声。中共中央办公厅收到他的信后,认为他主动向党中央汇报情况,精神可嘉,当即复信予以表扬。
周超同志说:“共产主义是千百万人的事业,一个党员,不仅要自己同党一条心,还要带领群众一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一次,邻村一位社员看完病问周超:“前些时,我们队分了四个生产小组,大家干得蛮起劲,可有人说这是倒退,您说以后该咋办呢?”这种情况,周超已不是第一次听说了。肃清“左”的思想影响,贯彻正确的政策,是多么不容易啊!他觉得,自己是党员,帮助群众理解党的政策是份内的责任。周超给那位社员详细地解释了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然后对他说:“你们做得对,符合中央的政策,不要听旁人瞎叨叨,大胆干下去!”听着周超的话,那位社员激动地说:“您讲得太好了,回去我马上把这些告诉大伙。”
就这样,周超在群众中,象一座无形的桥梁,把党和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周超的家里,常常挤了一屋子人。他们并不都是来看病的。人们喜欢跟这位没有一点官架子的老革命聊天,天南海北,什么都说。周超的屋里常常是歌声朗朗,笑声阵阵。听,这位老新四军战士又用他那浑厚激昂的嗓音唱起了:
“东进,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本报通讯员 王志臣 崔世江 卞建国
本报记者 蔡善武(附图片)
周超肩挑药箱和医疗器械到遭受洪灾最严重的安徽省宣城县奉国圩巡诊。   王洪恩摄


第3版()
专栏:

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电影工作者畅谈学习胡乔木文章的体会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李德润、李光茹)在电影界最近举行的一次学习胡乔木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座谈会上,许多同志指出,这篇论著是文艺、理论界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拨乱反正的锐利思想武器,一定要在实践中学好用好。他们表示,电影创作要努力清除抽象人道主义的影响,满腔热忱地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这次为期4天的座谈会是由新近成立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组织的,来自上海、长春、西安以及北京的40多位电影编剧、导演和电影理论研究工作者,联系实际,畅谈了学习胡乔木文章的心得体会。首先,大家普遍感到胡乔木的文章真正做到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有的同志说,文章以平等讨论的态度阐述这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如同促膝谈心一样,亲切感人。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和文风给文艺、理论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多年来,文艺界存在着许多争论不休和认识模糊的问题。与会同志学习胡乔木的文章以后,都觉得豁然开朗。陈荒煤说,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它既不能正确解释历史,也不能正确认识现实,更不能科学地预见未来。用它来指导文艺创作,会把创作引向邪路。近年来,有一些人热衷于谈论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等概念,主张电影创作要描写社会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表现人性的复归,出现了象《苦恋》、《在社会档案里》等这样社会效果不好的作品。他认为,纵观从“伤痕文学”到今天关于清除精神污染的一系列争论,实质上是要不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问题。文章中关于人道主义含义的科学区分,为解决文艺界许多争论的问题提供了准绳。“八一”制片厂编剧史超说,共产党员作家要坚决摒弃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努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从电影《五更寒》到最近的《在被告后面》,二十多年的创作实践告诉我,只有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社会、观察人,才能创作出具有强烈感召力的作品。北影厂编剧苏叔阳说,有人提出要勇于表现所谓“共同的人性”,似乎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共同的爱”推动着历史发展,这种思想是贫乏可笑的。他联系自己的创作实践指出,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是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造和建设紧密相联的。电影《夕照街》如果是单纯孤立地去描写人的喜怒哀乐,离开今天的社会现实,就不能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艺术效果。
座谈会上,不少同志在发言中提出,今后的电影创作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海政文化部编剧叶楠说,过去由于没有对人道主义的含义进行科学的分析,又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常常不加区别地、笼统地把人道主义冠以“资产阶级”加以反对,限制了文艺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正当表现,从而妨碍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相反,把抽象的人道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同样妨碍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完全符合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和文艺创作的规律。长影厂《电影文学》编辑部负责人高鸿鹄指出,受到读者批评的中篇小说《离离原上草》就是企图用所谓“共同的人性”,抽象的人道主义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结果就违背了历史的客观事实,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北影厂编剧张天民这些年来在表现革命者的人情味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他说,胡乔木文章中关于人道主义的精辟论述,对创作人员教育、启发特别大,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力量。“八一”制片厂编剧徐怀中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如果脱离社会而孤立地把人当作写作的最高目的,就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他认为,表现当代伦理道德的题材,应该闪耀着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
参加座谈会的一些同志还就进一步深入生活、繁荣电影创作、提高影片质量问题发表了有益的意见。继《喜盈门》之后,又导演了《咱们的牛百岁》的上影厂的赵焕章说,这两部影片所以能够打动观众的心,其主要原因在于影片有坚实的生活基础,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前农村的现实,引起观众共鸣。影片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并有一定的典型性。赵焕章说,我从艺术实践中悟出,执着地深入生活是繁荣电影创作、提高影片质量的根本途径。
许多同志在座谈会上表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一要积极深入生活,二要认真读书,为人民多奉献精美的精神食粮。
文化部部长朱穆之、副部长丁峤也在座谈会上谈了学习胡乔木文章的体会。


第3版()
专栏:短评

甘献“余热”为人民
空军优秀离休干部周超同志甘献“余热”、造福人民的动人事迹,令人振奋。他是人民解放军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先进人物,是实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为广大离休退休老干部如何度好晚年树立了榜样。
老同志是党的宝贵财富。在战争年代,他们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党为人民立了功;革命战争胜利后,他们又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贡献。但是,离休退休之后怎么办?这是摆在每个老同志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周超同志遵照党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把离休当作革命新阶段的开始,继续用“余热”为四化、为人民做贡献。他离休后,不仅继续把人民的疾苦装在心里,利用自己的医术,努力为家乡人民造福,而且一直关心着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坚决贯彻、热情宣传、积极维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承担社会工作。他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书写着自己晚年的光荣历史。
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大批中青年干部将要挑起革命的重担,大批老同志将要离休退休。每个老同志要想保持自己历史的鲜红颜色,就要象周超那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争取多做社会工作,把“余热”献给人民。古人有诗:“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愿广大离休退休的老同志,从周超同志的事迹中得到启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铭刻在心中,让晚节芳香,为党争光;也愿广大共产党员和中青年同志从周超事迹中受到教育,用脚踏实地的行动,为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做出贡献。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山西日报》△去年七月长治县西炼大队发生的一起抢富事件被揭露,《山西日报》就此开展讨论
《陕西日报》△韩城县去年产鸡蛋130万斤,国家只收购17万斤,农民要求今年及早安排收购
《新华日报》△社队工业已成为江苏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去年全省有9个县、市的社队工业总产值超过5亿元
《文汇报》△上海市决定将市区部分工业产品逐步扩散,在市郊建设7个工业区
《浙江日报》△渔民金兆友等在大陈岛洋面一网捕到鲻鱼11,000斤,他们把这批鱼全部卖给国家,收入10,000多元
《江西日报》△赣县白鹭公社马古境生产队自筹资金办学,小学免费教育20年
《四川日报》△四川石油管理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油气田建设步伐,近5年新开发天然气井294口
《大众日报》△山东省兖州煤炭基地重点项目三井田的精查、勘探缩短周期一年多,节省勘探费120多万元
《解放日报》△上海警备区17位军师级领导干部和230多位机关干部分赴海防边防前哨和值勤点,代职蹲点或当兵
《冶金报》△攀枝花钢铁公司工程师戴心正改革一项工艺,年获益280万元
《内蒙古日报》△集宁市妇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被广大妇女誉为“娘家人”
《北京日报》△北京市今年重点绿化、美化一条街、两条河、10座公园、15条路
《河南日报》△平顶山矿区集中人力物力确保重点建设,矿区建设工程由慢变快
《湖南日报》△桃江县38%的农副产品收购通过个体户运销


第3版()
专栏:体育

体育走向社会 走向千家万户
全国模范体育家庭发奖大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全国模范体育家庭发奖大会20日下午在充满欢乐的北京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康克清、严济慈、陈再道等向全国295户模范体育家庭的代表发了奖。李梦华在会上讲了话。
这次评选出的295户模范体育家庭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居民。他们喜爱体育活动,经常坚持体育锻炼,并且在工作和生产上做出了贡献。辽宁瓦房店纺织厂工程师杨桂珍一家就很有代表性。以前她和爱人都长期患病,两个孩子体质也很差。后来在工厂体育干部的帮助下,全家坚持跑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体育活动,夫妇二人身体逐渐好转。杨桂珍不但能出满勤,还能加班加点,搞好科技工作,被评为先进,全家充满欢乐。
模范体育家庭的产生,说明我国的群体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体育正在走向家庭,走向千家万户,尤其是农村更为明显。三中全会后农民富裕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他们利用晒谷场和房前屋后的空地进行锻炼,并开展比赛活动。大别山区农民骆正根一家组织了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等;在家门口竖了单杠、垒了乒乓球台,还购进了篮球、排球、羽毛球;订阅了体育报刊。逢年过节或办喜事他们都要举行体育比赛,全村的人都赶来看热闹。
这次评选模范体育家庭活动是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共青团中央宣教部和新体育杂志社联合发起、组织的。


第3版()
专栏:体育

第十四届冬季奥运会成绩公报
男子四乘10公里越野滑雪接力赛第1名和中国队成绩如下:第1名:瑞典队(托马斯·瓦斯伯格、贝尼·托尔德·科赫尔贝伊、扬·博瓦松和居恩德·安德尔斯·斯万),1小时55分6秒3;第16名:中国队(宋石、李晓明、林广浩和朱殿发)。
男子1,500米速度滑冰第1名和中国运动员成绩如下:第1名:盖坦·鲍彻(加拿大),1分58秒36;第38名:李伟(中国)。
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第1名:斯科特·汉密尔顿(美国),3.4分;第18名:许兆晓(中国)。
现代冬季两项四乘7.5公里滑雪和射击接力第1名和中国队的成绩如下:第1名:苏联队(德米特里·瓦西利耶夫、谢尔盖·鲍乌利古英、尤里·卡奇卡罗夫、阿尔格曼塔斯·沙尔纳),1小时38分51秒70;第16名:中国队。
女子高山滑雪小回转第1名:保莱蒂·马戈尼(意大利),1分36秒47;第19名,金雪飞(中国)。
女子20公里越野滑雪第1名玛尔娅—莉萨·海曼莱宁(芬兰),1小时1分45秒。
男子1万米速度滑冰第1名:伊戈尔·马尔科夫(苏联),14分39秒90;第30名:赵士坚(中国)。
90米跳台跳雪第1名:马蒂·尼凯宁(芬兰),231.2分。
男子4人座有舵雪橇第1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一队(沃尔夫冈·霍佩、罗兰德·韦齐格、迪特玛尔·绍尔哈默尔和安德烈亚斯·基希纳),3分20秒22;中国台北一队名列第22名。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体育

19日,第十四届冬季奥运会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闭幕。民主德国选手成绩最好,共夺9枚金牌。37名中国选手夺别参加了20个单项比赛,大多数项目的名次比上届好。图为本届运动会和下届运动会的象征性动物“狼”和“熊”的化妆表演。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3版()
专栏:体育

中国女篮访南第二场比赛失利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2月19日电 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今晚在这里同南斯拉夫国家女子篮球队进行了访南的第二场友谊赛。中国队以61:68失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