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科技——日本农业的翅膀
民华
早在本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就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它是亚洲第一个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日本农业现又面临着新的形势,展现了新的前景。据各国特别是日本的农业经济学家预测,日本农业将出现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今天,在日本农业的各个领域中,技术革新都在加速进行,不久的将来可望进入生物工艺学的技术应用阶段,届时农业的发展很可能出现一次飞跃。利用生物工艺学技术,不但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而且能更好地培育适应气候、环境条件和抵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随着时代的前进,技术革新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日本已不再致力于农业的机械化和大型设施化,而是致力于“信息收集”、“人才积累”、“技术服务”、“种苗培育”等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动物和植物本身潜力的“软件”技术。换句话说,“不用物力而用脑力”,这是当前农业技术革新的本质。
在日本,由于技术开发,农业收益越来越大,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面貌也大为改观。在这些农村里,农民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甚至比城市里的公务人员和企业里的职员更费脑筋,更需要“足智多谋”。
现在,日本畜牧业的技术革新,是以家畜营养学的发展为核心而开展起来的。由于牧草技术和饲料供给技术方面新知识的普及,使牛乳产量的增加和疫病的减少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举例来说,过去一头乳牛的年产乳量一般为2,500公斤,目前已达到6,000公斤。产乳量增加的原因有三:一是品种改良化,二是饲料管理科学化,三是人工授精普及化。
科学技术知识的差距,决定了农业经营成绩的优劣。农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对技术的要求也不同。古代,作物在接近野生品种的阶段时,农民们在栽培管理能力上的差距是很小的。但是,对于今天用品种改良方法栽培出来的作物,为了要使它保持和获得优异的性能和遗传能力,在栽培管理方面就必须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在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农业经营者所保有的“软件”(这里是指技术知识或“人的资本”)是否完善,决定其竞争力的强弱。
此外,由于农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东西”,经营者必须能随机应变,按照客观条件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这是一种真正的脑力劳动。因此,在农业经营上,“人的资本”——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人的智力投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总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向尖端的知识密集型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性因素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技术落后的劳动密集型阶段,土地和气候等自然条件成为决定性因素。但是,当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的阶段发展时,决定性因素就逐渐向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人的智力投资方面转移。
日本农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日本的第二产业已经取得很大发展;(2)日本的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已高度发达,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传播农业经营、品种改良和市场等信息的农业经营事业和农事改良普及事业遍布全国;(3)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这促使农民不再指望从涨价中谋利,而只能从技术革新的努力中得益;(4)农业人口的减少和农业规模的扩大,为促进农业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农业人口的减少是农业竞争的结果,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5)农民的面貌已有根本改观,今天的农民已成为有科技知识、有经营能力的脑力劳动者。
因此,他们预计,日本发生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是大有可能的。从长远考虑,农业方面技术革新的前景甚至比工业方面更为广阔远大。这是因为,生命科学(即遗传工程学和生物工艺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农业上的应用范围极广,而在植物和动物的世界里,尚未解开的谜还很多,潜力是很大的。生命科学是农业的基础科学,它的发展必将给予农业的技术革命以极大的推动力。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泰国的缩影
吴海龙
在距曼谷30公里的北榄府境内,有一处清雅幽静、花木葱茏的地方。在那花木的疏影之间,可以看到一座座金光熠熠的殿宇和风格各异的佛塔,这就是泰国著名的古城。
这座古城并不古。她是现代泰国人将各地历代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或仿造、或原物搬迁、荟萃于此城之中而成,是一座人造古城。
古城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约200英亩。城内共有75处建筑,包括近50个府的古迹。从空中鸟瞰,古城的地形近似泰国的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小泰国”。在古城,人们一日之间即可遍览泰国风光。这里可算是泰国古代文化的缩影。
一进城门,人们就踏上“泰南”土地。几座用木头建造、没有华丽雕饰、显得古朴简陋的建筑,反映了泰南地区朴素的民族风格和乡土风情。再往前走,到一条小街,狭窄的街道两旁,店铺相接,展现泰国佛丕府古代市场的景象。
走出古市场,迎面是一座木头结构的高脚大殿,名叫帕昭舍大殿。大城王朝时的帕昭舍国王曾在这里学习过。宫殿完全用泰国上等柚木建成。
在曼谷王朝拉玛二世王宫的花园中,在那刻工精细,人物、山水逼真传神的亭台梁柱上,镌刻着许多中国古代人物和山水图案。据说整个花园全部按照中国建筑风格设计,移入古城的仅是当年花园的一小部分。
在古城内“甘烹碧府”的水上市场,几条小船载着新鲜的水果、蔬菜和海鲜等农副产品在河面上缓缓游弋,荡起阵阵涟漪,颇有几分水乡的情调。
进入“泰国北部”的“呵叻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全部用石头砌成的宫殿,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披迈石宫。该宫建于吉蔑王拍昭猜耶吾拉曼五世,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石宫四周筑有宫墙,长约1,000多米,宫墙四角均掘有护宫河。进入宫门有石砌长廊直通内院。院内有三座石砌佛塔,每座塔四面都有门,塔外和塔内的石壁上都精雕细刻有各种栩栩如生的佛像、佛教故事,配以美丽的花纹图案。
在古城内,还有十几组根据佛教和泰国民间神话传说而塑造的大型雕塑群。最吸引人的是一组月亮神的雕塑群。它建在一个小湖中心的石崖上,10匹骏马雄姿勃勃,有的奋蹄驰骋,有的引颈长啸,有的腾空跃起。神态自若的月亮神立于一马背上,马群四周泉水喷射,给人一种奔腾万里之感。
在古城的农舍里,我们还看到一些身着本部族服装的土著居民,正在从事制伞、织布和编织小手工艺品活动。在古城的另一些地方,人们放养的大象、猴子、麂鹿、仙鹤和苍鹭、鹈鹕等热带动物,在塘边林间穿来走去,闲逸自得,对游人毫不畏避……
畅游人造古城,获益良多。短暂的时间内,我们既领略了古代泰国劳动人民的精湛艺术和高度智慧,也看到了今天泰国人对祖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倍加珍视和热爱的可贵精神。(附图片)
泰国古城公园一景 王荣久摄


第7版()
专栏:今古人物

波兰园艺之父
郭增麟
1938年深秋,25岁的波兰青年别尼翁日克在美国学习时参观一个果树农场。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他顺手摘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是,这种苹果硬得连咬也咬不动。他问农场主:“这种硬得象石头一样的苹果,你们是怎么吃的?”农场主说:“我们自己从来不吃,那是专门用来向波兰出口的。”直言不讳的回答,使这位满怀爱国之忱的波兰青年顿时面红耳赤。从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改变祖国水果生产的落后面貌而努力。
当时的波兰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水果产量很低。为了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每年还得从美国、加拿大进口苹果。
从那时到现在经过了45个年头,波兰水果生产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2年波兰水果总产量达287.3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已从1938年的10公斤,上升到目前的53公斤左右。波兰是一个气温较低的国家,气候条件对水果生产并不有利,而且国土面积不大,但目前苹果产量却占世界第7位。波兰不但不再进口温带水果,而且每年还可以出口30万吨鲜果和罐头水果。
波兰的水果生产取得如此重大进展,是与别尼翁日克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由于这位著名的园艺学家在科研和生产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称颂他为“波兰园艺之父”。
别尼翁日克1913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在华沙大学生物系毕业后,通过考试获得了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金,1942年在纽约州的康纳尔大学获园艺学博士学位。当时由于波兰处于法西斯德国占领下,他毕业后就留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兰获得解放,他立即在1946年束装返国,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献给人民,着手实践早年立下的志愿。开始他担任华沙农业大学园艺系主任。1951年,波兰农业部授权他筹建果树研究所。他担任所长,不久又在全国重要的水果产区建立了12个分所。
怎样才能改变波兰园艺业的落后面貌呢?别尼翁日克根据波兰的气候条件,重点研究植物生理和果树的抗寒性能,终于培育出适合波兰自然环境的高产优质苹果新品种。此外,他还研究了园艺植物的栽培方法、水果的贮藏、植物保护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发表了数百篇科学专论。他的主要学术著作《园艺学》、《园艺世界》等书已驰誉国内外,深受园艺工作者欢迎。别尼翁日克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他除了就地培养以外,还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那些水果生产技术先进的国家学习、进修。现在波兰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果树方面的生产和科研队伍。他们为波兰的水果生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别尼翁日克教授孜孜不倦的努力,波兰果树研究所已经成为一所深受广大果农欢迎的科研机构。研究所办的果园也成为全国产量最高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为果农们树立了榜样。但是,在一个个体果农比重占绝对优势的国家里,如何普及果树生产先进技术呢?别尼翁日克教授在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果树研究所在果树生长季节几乎每天都要收到全国各地果农的来信,要求解答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别尼翁日克教授给自己规定了一条严格的原则:有问必答。果农给他的来信,他都要自己亲笔回信。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也要求别人这样做。为了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植保技术尽可能快地在果农中普及,别尼翁日克特别重视为果农举办短期训练班或讨论会。研究所经常了解各地果农的生产情况,把成绩优异的果农定期邀请来所参加训练班,向他们传授新的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办法,果农也可互相交流经验。
数十年如一日地从事园艺科研,使别尼翁日克成为世界知名的园艺学家。他长期担任波兰科学院主席团成员,1970—1974年期间还荣任世界园艺协会主席,1970年起又担任国际科学联盟园艺部主任。
如今,这位“波兰园艺之父”已年逾古稀。他虽已退休,但仍在为波兰园艺事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他曾三次来华访问,对促进中波两国人民和果树研究工作者之间的友好合作作出了贡献。


第7版()
专栏:

荷兰的花卉业
杨其嘉
进入荷兰如同到了“花之国”。田野上花农们种着大片郁金香,有的花田长达一两公里。放眼看去,大地呈红、黄、紫色,好象是一幅特大的花地毯。城市街心花园和居民阳台上也是五颜六色,花枝招展,就连一些电线杆上也吊着花。荷兰人爱种花,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为国家赚得了大量的外汇。
荷兰国土仅4万多平方公里,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国,控制着70%的欧洲市场,被誉为“花卉之国”。
荷兰全境均为低地,三分之一土地海拔不到一米,四分之一土地低于海面,境内运河纵横交错,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特别适于花卉生产。荷兰农民选出5%最好土地种花,使花卉出口额每年达到13亿美元,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的12%以上。
荷兰人选择郁金香作为主要生产的花卉,因为这种花优美动人,包装也方便。他们精心育出品种繁多的郁金香,并给冠以美名。每年春天都要在郁金香种植中心莱斯镇附近举行郁金香花展览,吸引着西欧各国600余万的游客和花商。
荷兰人不仅爱花、种花,还很会卖花。全国有500家专门经营鲜花的出口商,在国内办了四个巨大花市,其中阿斯梅尔联合花卉拍卖市场,有4,000户花农经常来这里出卖他们的产品。这里的一幢主建筑长800米,阔375米,相当于50个足球场那么大,是世界最大的一座屋顶覆盖下的建筑,里面有几十个卖花场。代表世界各国鲜花公司的商人,坐在2,200个凳子上,每张桌子上都有传声装置和电钮。载着鲜花的平车一辆一辆地鱼贯进入,每一车花只有一个品种。当载花车到达场地中央时,荧光屏上即刻映出花名和价格,卖花场墙上一个象时钟那样的大圆盘上的长针,从100向1的方向转动。哪个商人认为指针指的价钱对他合适,只要按一下电钮,针就停止转动,这一车花就算卖给他了。整个程序都由电子计算机完成,选好的花15分钟后即可包装好,通过离花市不远的国际机场,运往国外。在4、5、6这3个月里,每天有3架装着郁金香等鲜花的专机飞往世界各地,把花卉送往125个国家和地区。


第7版()
专栏:

“艺术家的呼唤”
——美国街头艺术新潮
乐山文 方成画
美国街头艺术出现了新潮,富有社会、政治意义的作品不断涌现。2月6日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艺术评论透露:“艺术家们又一次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了政治——抗议军备竞赛、抗议美国的拉丁美洲政策”,“批评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态度”。“不仅如此,在美国许多城市里,数以百计的艺术家组织了‘艺术家的呼唤’小组,举行了游行示威,表示他们的愤怒”。同期《新闻周刊》还刊登了纽约街头展出以反对美国干涉拉丁美洲为主题的一组政治招贴画的照片。照片的说明是“纽约人行道上的抗议活动:艺术从展览馆走上了大街”。
美国的街头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风格。
早在南北战争以前,当废奴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争取摆脱奴隶枷锁的黑人就把街头艺术作为斗争的武器。黑人画家罗伯特·道格拉斯在费城、纽约等地街头展出并销售他的反对奴隶制度的版画,把收入作为废奴运动的经费。这是美国街头艺术的先声。
二十世纪初,三K党在南方肆虐,私刑事件层出不穷,再加上棉花价格下跌等经济原因,大批黑人从南方流入纽约、克利夫兰、底特律、匹兹堡等大城市,聚居在城市的贫民窟。从二十年代到美国经济恐慌爆发的十多年间,纽约黑人聚居的哈莱姆区兴起了重新估价黑人文化和艺术的黑人觉醒运动——“哈莱姆文艺复兴”。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黑人学者、音乐家、艺术家。黑人画家不但发掘、继承了非洲传统风格,汲取了西方艺术的一些技巧,他们还从墨西哥杰出的壁画家那里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主张在艺术作品中反映人民生活,表达自己的政治、社会、经济观点。反对外国压迫、反对种族歧视的墨西哥壁画大师何塞·克莱门特·奥罗兹哥、迪埃哥·里维拉和大卫·阿尔法罗·西盖罗斯应聘赴美讲学作画时,不少黑人画家成了他们的入室弟子。结果,四十年代美国黑人壁画大放异彩。黑人画家不仅为公共场所绘制了象《美国黑人生活》(在纽约公立图书馆)等几幅巨型室内壁画,还把一些作品搬上街头。这些“户外壁画”大大丰富了街头艺术的内容。在这个时期,在黑人壁画蓬勃发展的影响下,白人艺术家也为公共场所绘制了一些历史壁画。
六十年代,美国黑人艺术家开始更加有意识地利用街头艺术作为争取平等权利、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工具。芝加哥的三位黑人街头壁画家威廉·沃尔克、米歇尔·卡顿、尤金·艾达,在芝加哥开辟了著名的“芝加哥壁画墙”,他们还在底特律、圣路易等城市绘制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街头壁画。波士顿的街头艺术家达纳·钱德纳制作了题为《知识就是力量》、《读书》两幅巨型街头壁画,鼓励黑人儿童努力学习。
七十年代以后,街头艺术在美国西部洛杉矶、旧金山、康普顿等地也开始盛行起来。康普顿的一所黑人艺术院校的外墙,布满了壁画、浮雕、招贴画……别具一格,集街头艺术之大成。
现在,越来越多的白人艺术家也参加了街头艺术家的行列,与黑人艺术家并肩创作。街头艺术的题材愈来愈涉及当前美国政治、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现实问题。这股以“艺术家的呼唤”为代表的新潮也更引人注意了。


第7版()
专栏:

用狗查获毒品
一个寒冷的夜晚,纽约肯尼迪机场上,一只白毛狗正急速地嗅着那些刚卸下的行李包。突然,这狗对着一包行李嗥叫起来,并用前爪抓住不放。海关人员马上找到行李的主人,经过检查,查获了其中包藏的违禁毒品。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最近报道,在毒品走私日益猖獗的情况下,美国海关训练了一批警犬来检查进口的货物和行李。现在,全美海关共有八十九只这样的狗,纽约地区海关就拥有二十一只。去年,它们嗅出了非法的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毒品价值达三千一百万美元。
由于这种狗的嗅觉非常灵敏,美国海关把它们视为宝贵的工具。海关官员波尔考文兹说,一条狗检查一架满载四百至六百件行李的飞机,只需二十分钟。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去检查,起码需要两三个小时。检查邮箱内的一千个包裹,一个工作人员需要三十天,而一只狗只需二十分钟。
现在,沙特阿拉伯等一些国家也向美国购买这种训练好了的狗,用来查获从外国走私运进的毒品。
·逸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