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乌鲁木齐革命路居民写信给中央领导同志报告喜讯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各族人民亲如一家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18日电 (记者顾月忠 通讯员乔岐刚)乌鲁木齐市革命路9个民族的居民最近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报告他们开展军民共建文明街活动,各族人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的和睦景象。
革命路是天山区团结路办事处隶属的一个管区。这里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锡伯、塔吉克、蒙古、乌孜别克、俄罗斯、回、汉等各族群众3,000多人。十年动乱期间,这里民事纠纷迭起,歪风邪气盛行,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团结路上不团结,革命路上怪事多。”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正确路线给革命路的民族团结带来新的转机。但由于多年结下的疙瘩一时不能全部解开,问题仍然不少。去年,驻疆解放军某团指战员同革命路居民开展军民共建文明街活动,宣传民族团结的意义,帮助制定《民族团结公约》,把工作做到各家各户,做到店堂、馆铺和学校。现在,这条街有14个居民大院被评为“文明团结大院”,50多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民事纠纷和民族纠纷大幅度下降。各族居民高兴地说:“团结路上盛开团结花,革命路上好事说不完。”
在喜庆团结的日子里,各族居民都想把这里的变化和自己的心里话跟党讲一讲,于是就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了封信。信中表示,为更好地开发和建设新疆,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携手并肩。共同前进。
信中说,解放军帮助创办“青年之家”,引导高考落榜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他们自谋职业,使一些过去跑野了的“马驹子”走上了正道。过去,这条街有9名青年在公安局挂上了号。在军民共建文明街活动中,解放军同志、街道干部和各族群众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有一个青年从小失去家庭温暖,14岁开始流浪街头,撬门扭锁,先后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多次。从去年起,解放军同志和各族居民帮他修缮房屋,给他联系工作,教育他同昨天决裂,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现在,居民们都说他越变越好了。他找到居委会干部,恳切要求把自己的一句话捎给中央领导同志:“一辈子听党的话,永远走正道。”


第4版()
专栏:

沧县从农村实际出发
同本县籍指战员“千里共建”精神文明
本报讯 河北省沧县一些大队与家在本地的服役战士及其所在部队共建精神文明,有效地对干部群众进行了爱国主义和顾全大局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推广这个经验。
他们首先与沧县籍战士最多、驻守千里之外的塞北高原某部队挂钩联系,携手共建精神文明。县里专门成立调查小组,走访56名战士的家庭和亲友,找社队干部和战士家长座谈,了解近年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和优抚政策落实情况,随后编写了向部队汇报的材料,同时拍摄了反映战士家乡大好形势的照片,打印了介绍社队和战士家庭变化的卡片,还把军属大伯、大娘对孩子的期望录了音。县里派出代表团到塞北高原某部慰问,与部队密切配合,进行讲演、展览、录音,并带去家乡给每个战士的慰问信。慰问团回县后,介绍部队和战士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结合图片、录音,进行了生动活泼的学习解放军、建设精神文明的教育。
军民“千里共建”精神文明时近一年,已经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果:一是“双拥”工作出现了新局面,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二是战士服役更安心,促进了部队建设。三是军属增强了光荣感、责任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带头作用。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们需要更多的安振东 也需要更多的陈秀云
编者按:今年1月4日本报刊登《主人翁的信念》通讯后,许多读者写信给安振东和哈尔滨市整流设备厂党支部书记陈秀云。新华社和本报编辑部也收到了不少来信。这里摘登的是其中两封来信。秀云先生:
读人民日报1月4日《主人翁的信念》一文,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流着泪而卒读那篇长文。当然文内的主人翁安振东先生的遭遇是非常值得同情的,他的信念也使人为之骄傲,但感人最深的,却是您这位好党员。今日再重读留下的剪报,仍不禁热泪盈眶。您敢作敢为、爱护知识分子、亲民爱国的精神,使我钦佩不已。安振东的信念是您给他的,是祖国给他的,是党内的好党员给他的,这信念是可代表新中国十亿同胞的信念。
我是在外流浪的华侨,希望能凭借此信,给您一些鼓励。国家及人民需要你们这一批好党员,比需要任何一些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等人士更深更切,建设祖国大任是重压在你们的身上,一切请好自为之,再努力向前。我如有机会能再返祖国,将前去探望您。请接受我及我全家的祝福与最崇高的敬礼。
一个永怀中华、永爱中国的人 黄天心敬上
1984年1月23日于美国马里兰州编辑同志:
贵报元月4日发表的《主人翁的信念》一文,我一口气读了两遍,眼泪一次又一次地夺眶而出。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角角落落,怀有赤子之心的有志之士,千千万万。但相比之下,象陈秀云同志那样的党支部书记,却是少了些。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象,在今天这样好的形势下,假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象陈秀云同志那样“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我们党的各级组织,都能象哈尔滨市二轻局党组那样,给有志之士以慈母般的温暖,就能在我们的知识分子、工人、干部中,发现许多“骏马”和“良才”。为了加快我国四化建设的速度,我们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算算这笔帐。
长工


第4版()
专栏:

病人温暖的家
——北京部队总医院外一科精神文明建设纪事
北京部队总医院外一科党支部重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全科上下精神振奋,年年圆满完成医疗、科研任务,被评为北京部队后勤部的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为了真正做到“文明行医,文明服务”,外一科党支部教育全体同志对病人做到理直也要让三分,自觉抵制那种自恃病人“有求于我”而任意刁难的不良风气。有一天,护士邢玉勤协助配膳员给病人开饭。病人蒋大伯要求吃半流食面片。邢护士知道他应该吃普通饮食,就笑着说:“等我给半流食的病人开完饭,再给您……”话还没说完,蒋大伯就骂骂咧咧地走了。邢玉勤委屈地哭了起来。支部书记孙茂芳找到她,先讲了医护工作与四化建设、共产主义事业的关系,然后说:“把病人当亲人可不是一句空话哟!”小邢连忙回家做了一碗鸡蛋面片,送到蒋大伯床前。蒋大伯内疚地说:“护士同志,怪我脾气不好,请多原谅!”接着,支部发动群众制订了待人接物文明语言40条,要求大家一举一动都要做到谦恭有礼,和蔼可亲。1983年科里收治病人1,500多名,没有发生一次争吵现象。
英晓梅


第4版()
专栏:

北京农村政社分设建立乡政府工作基本完成
据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阎振国、陆建鑫)北京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建立乡政府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到目前,全市263个公社中,已有255个召开了乡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乡政府,其余的公社也将于近期内成立乡政府。
北京市改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的工作,是从1981年初开始进行试点,然后逐步在全市铺开的。许多先期进行改革的公社,不论在党、政建设上,还是在经济工作中都已显示出政社分设、建立乡政府的优越性。首先,加强了政权建设。其次,加强了经济工作。第三,加强了党的建设。


第4版()
专栏:

文化部、民航局为中朝文化合作协定和航空运输协定签订25周年举行招待会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我国文化部和民用航空局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热烈庆祝中朝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和航空运输协定签订25周年。
文化部部长朱穆之在招待会上代表文化部和民航局讲话。他说,这两个协定自1959年签订以来,两国人民和文化界之间的友好交往、文化交流日益发展,两国航空事业的合作也正在顺利进行。这充分体现了中朝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亲密友好关系。他表示,中国将为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航空合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朝鲜驻中国大使申仁夏在讲话中对25年来两国在文化领域和航空运输领域的相互支持与合作表示满意。他说,朝鲜今后将更好地履行两国文化协定和航空运输协定,使朝中友谊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民航局局长沈图及韩念龙、蒋光化、陆璀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也出席了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还有朝鲜驻华使馆其他外交官员、民航代表和留学生代表。


第4版()
专栏:

全总征集作品迎接国庆35周年
据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全国总工会近日发出通知,向全国职工征集“建设者之歌”创作歌曲和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作品,以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


第4版()
专栏:

吴学谦会见刚果客人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今晚在这里会见并宴请刚果总统府负责合作事务的部长级代表埃梅—埃马努埃尔·尤加和夫人一行,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尤加等客人是前来参加中、刚建交二十周年庆祝活动,于昨天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吴学谦会见厄瓜多尔和意大利新任驻华大使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今天上午在这里分别会见了厄瓜多尔新任驻中国大使胡安·曼努埃尔·阿吉雷和意大利新任驻中国大使拉斐尔·马拉斯。


第4版()
专栏:

张劲夫会见南斯拉夫人民银行总裁马基奇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国务委员张劲夫今天上午会见了南斯拉夫人民银行总裁拉万多·马基奇一行。双方就中南两国扩大在财政金融方面的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4版()
专栏:

对祖国一往情深
——记民进中央副主席吴贻芳
本报记者 颜世贵 本报通讯员 周和平
今年1月26日,吴贻芳老人愉快地度过了她91岁寿辰。祝贺的气氛是炽热的,老人沉浸在幸福之中。
吴贻芳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这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几十年来,她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强盛殚精竭虑,赢得了党内外同志的尊敬与爱戴。中共江苏省委在给她的贺信中写道:“您以卓越的社会活动才能和在教育事业上的建树,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对于您这样一位为人民的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的老同志,我们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个评价,对她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1893年,吴贻芳出身在一个日趋衰落的封建家庭里。祖籍江苏泰兴,以后迁居杭州。官场角斗,父亲成了牺牲品,眼看倾家荡产,逼得投江自殁了。两年后,清王朝垮台,在清华读书的哥哥因学校停课回到家里,觉得没有前途,跳进了黄浦江。重病缠身的母亲经不起这接踵而来的打击,撒手离开了人世。母亲入殓还未出殡,姐姐夜里上吊自缢身亡。两年中间,失去四位亲人,剩下吴贻芳和9岁的小妹及年近7旬的祖母。当时她才18岁。料理完丧事,她也不想活了。二姨夫陈叔通觉察到她情绪异常,便把她叫到一边,劝她说:“现在家里就你大,你不能象他们那样,你还有责任,要坚强起来。你们都到我家去吧。”
国难家愁给这位少女的心头留下了条条伤痕,也铸造了她坚毅、倔强的性格。吴贻芳忍受着莫大的悲痛,发愤攻读,1919年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是这所大学首届五名毕业生之一。因为成绩优异,又获得了美国密执安大学巴勃尔奖学金赴美留学,1927年,获生物学博士学位。翌年,应母校金陵女大的召唤回到祖国,就任了这所大学第一任由中国人担任的校长。
那时,她一心想通过办教育来拯救中国。但是,严酷的事实使她感到很失望。1947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二○血案”。当时,国民参政会正在南京召开。在午餐时,吴贻芳向蒋介石提出来,把警察局长调走。蒋介石一听便说:“警察是维持秩序的嘛。”吴贻芳问他:“维持秩序怎么带武器?金陵大学的学生整队出校门,警察怎么对空鸣枪阻止?”蒋介石很不高兴,头上青筋直跳,两手发抖,恶狠狠地说:“不把共产党从学校赶出去,学校是没法办下去的”。吴贻芳后来曾感慨地说:“在这样的独裁政府统治下,搞教育有什么用?”“不改变社会制度,教育是不能救国的”。所以,国民党两次要她出任教育部长,她都拒绝了。南京临解放时,国民党当局送来了飞机票,要她去台湾,她也拒绝了。她说,“我在静静地而又不安地等待着光明的到来”。
新中国诞生后,饱经沧桑的吴贻芳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去。这些年,虽说年事已高,但她对祖国一往情深。她常说:“国家不强大,民族要挨打,人民要遭殃,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没有祖国而在世界上独立存在”。
人们至今还在称道她1979年的美国之行。那年,她以86岁高龄之身前往美国接受“智慧女神奖”。这项奖是密执安大学校友会从1972年开始设立的,一年一度,专门授予对人类进步与和平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女校友的。德高望重的吴贻芳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接过银制奖品,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致词说:“这不仅是给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给予我的祖国、我国人民特别是我们中国妇女的荣誉。”讲话中充满着中国人民强烈的自豪感。
吴贻芳访美时,恰逢在美国的金陵女大校友双周年会。听说老校长要出席,校友们会集纽约,其中还有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台湾等地校友,隆重地为老校长举行宴会。吴贻芳凝视着身边的一个个鬓发斑白的校友,不禁想起了往事。
“我从金陵女大毕业到今年正好六十年了。”吴贻芳说,“你们不是要我‘谆谆教导’你们吗?我今天就来讲讲我一生中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宴会厅安静下来了,老校长清晰有力的话语,把校友们带到了遥远的岁月。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金陵女大的校园里还是一片宁静。吴贻芳作为学生会的会长,毅然带领全校同学走上街头,投入了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卖国投降的罢课斗争。当时正是大考前夕,临近毕业,有人担心这样会妨碍学习。可她们照样进行,而且成绩很好。校长很惊讶,说中国学生真了不起。吴贻芳说:“从那时我就有个感觉,关在围墙内读书是不行的。无论个人还是学校,都不能脱离社会,不问政治”。
吴贻芳讲起了1926年她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留学期间,有个外国总理在校内四千人大会上演讲,胡说“中国不能算一个独立的近代国家”。她听了非常气愤:“难道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这是对中国人的污蔑。”她不能入睡,连夜写了一篇批驳文章,登在第二天出版的密执安大学的日报上,捍卫了祖国尊严。
然而,她更忘不了1937年12月3日。她认为这是她“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天”。“金陵女大因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被迫迁往成都。”吴贻芳回忆说:“船从南京下关出发。当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没有自己的轮船可乘,坐的却是英国怡和公司的轮船。日本飞机轰炸的警报一响,轮船就从码头驶向靠江心的一艘英国军舰作‘保护’,警报解除,船又重新回到码头。那天空袭七次,轮船就这么从码头到军舰来回七次。江岸上无数难民扶老携幼,被国民党政府遗弃,任凭日本的飞机轰炸。看到这些情景,我真心痛欲碎!”吴贻芳强调说:“一个国家的政府腐败无能,给人民带来多大痛苦和灾难啊?当然,你们是没法理解到的”。
说到这里,吴贻芳把话题转到了1949年10月1日。她动情地说:“这是我度过的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我在天安门城楼上,站在毛主席身旁,听到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我的眼眶湿润了。感受到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欢乐。这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的幸福呀!我这次访美处处受到外国朋友的盛情款待,也亲眼看到了华侨地位的提高。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我们祖国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华侨才有今天,我们中国人才会受到如此尊重。我想在座的校友们一定都有切身体会吧。这些都来得不易啊,饮水思源,怎叫人不眷恋自己的祖国!今天我把我一生的感受讲给你们听,因为你们都是金陵女大的校友,我讲这些,要你们了解我内心的痛苦、我的快乐和我所感到的幸福”。
很多人听得流了泪。
吴贻芳远游归来,感慨万端,她曾引用美国一位向导的话对记者谈起她的观感。向导说:“我很高兴你们来观赏这个地方,这里既有美丽的东西,也有丑恶的东西,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一切决定于你想看什么。”吴贻芳说:“这是我在纽约参观‘世界贸易中心’时听到的介绍。的确是这样的。现在有些青年人对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总感到不满足,以为资本主义国家好,甚至有的以为旧社会也有‘民主’。我经过几个时代,有历史的比较,又多次到国外访问,也有对比。比来比去,还是共产党最好,社会主义最优越,资本主义是没有前途的,旧中国更不值一提。我要告诉青年们,不要光羡慕人家,不要以为西方什么都好。儿不嫌家穷,起码要爱你的祖国,现在建设四化,同样是每个热血青年的责任。”
前不久,吴贻芳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但崇高的责任感无时不在她的内心激荡。她深情地对来探望她的学生、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黄续汉说:“我有个心思,想快点出院,在有生之年再做点工作,我做得太少了。”
年逾古稀的黄续汉深深感动了,再次感受到老校长那股执着的爱国之情。她凑近老校长身前,宽慰道:“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您就可工作啦!”
老人笑了。


第4版()
专栏:

河南安阳染料厂职工和解放军某部指战员一起共建文明厂。他们组织各种有益于青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用共产主义思想启迪青年人的心灵。这是青年职工在布置绘画书法展览。
王刚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