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毖后录

在“橡皮墙”前
1982年7月16日《工人日报》刊登的《一个工人的科研事迹和他的苦恼》一文中,曾介绍过扬州工人陆坚自学成才的事迹。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陆坚,坚持了14年发光材料的科学实验,于1981年试制出“全塑溴氧化镧增感屏”(以下简称全塑屏)。这种全塑屏感光性能较强,并能减轻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如果普及应用,可以改变全国现有的30,000台小型X光机因功率不足而无法摄片诊断病灶的状况。在1981年的鉴定会上,这项成果被确认为“国内首创”;在全国稀土会议上,这项成果被认为是稀土材料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但是,这样一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扬州却被打入冷宫。直到《工人日报》批评后,在省、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才由扬州市科委、经委、重工业局和医疗器械厂四个单位的领导人组成全塑屏领导小组。1982年8月7日,市经委与省经委正式签订了中试投产的经济合同,由省经委拨款10万元,市里自筹10万元,进行全塑屏的中试投产工作。
不料,八个月后,记者得到的却是陆坚“失业”卖茶蛋的消息。这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谜,记者又来到扬州,采访了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有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摇头说:“原因嘛,复杂呀!这不是ABC的问题,而是XYZ!结果是‘无解’。”
原市科委负责人曾经大力支持过陆坚的试验工作。但是这一次他却说:“全塑屏在鉴定会前是小型试验,科委可以承担责任。但中试投产已不属科研范围,我们再管就难了。何况市经委和省经委已出面签订了中试投产的经济合同……。”
市经委的领导同志和经办的同志说:“新产品的试制工作即使进入中试阶段,仍带有科研性质,还不是批量生产,科委仍应该负责。何况全塑屏领导小组的组长就是科委负责人。同时,经委管的大多是上面下达的项目,其产品是定点包销,销路有可靠保证,但全塑屏是下面来的群众性发明,产供销都有新的问题。另外,这个项目几个部门都过问了,这里面的关系就复杂喽!”他们诉苦说:“经委难办哟!”
我又访问了接受这项任务的主管局——市重工业局的领导同志。他们很直率地说:“我们虽是主管部门,但是市里有由科委、经委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下面厂里又不积极,叫我们在中间怎么办?”
医疗器械厂的领导人向记者摆的“难”处更多,他们说:“这个项目我们根本不懂。本来厂里生产就不景气,这个任务又无利可图,引不起大家的兴趣来。一句话,我们对这项新产品的中试生产,没兴趣、没实力、没压力。”
“真难呀!”市委领导人一谈起全塑屏也面有难色。他们说:“厂里没积极性,有关局、委又各有各的困难。我们是往水里按葫芦,按下这头起那头。市委专门研究全塑屏的会议就开过多少次,各家难处都堆到我们这里,我们是更难啊!”
市委这位领导同志讲的是实际情况。在一年之内,就这个项目召开的大大小小的会议有几十次,会议纪要、领导批件也有十几份,但最后连一个实验室也未解决好。早已议定的市自筹的10万元经费,也因各家扯皮,一直没有落实。
试制小组成员一年来没被分配任何工作。陆坚多次要求工作无效,请求承包没有结果,恳求调动工作无人理睬。在冲力与惰力的韧性战斗中,他一次次地被弹回来。他碰到的是一堵无形的厚厚的“橡皮墙”,撞上去没有声音,不留痕迹。在极度失望中,他写了“留职停薪报告”,上街卖茶蛋,自食其力。
这是否就是“XYZ”的内容呢?问题真的是“无解”吗?在社会上,有多少有志之士在这种“无解”中埋没,多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被“无解”地葬送!在它们面前,那些有关的领导人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呢?
《工人日报》记者 吴琰
(作者附言:这篇稿子写于半年前。半年来,问题一直“正在解决”。但直到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了“溴氧化镧增感屏在扬州搞,一定要搞好”的指示后,才取得一些进展。不幸,一位热情支持全塑屏工作的副厂长最近病重住院,中试投产又被“搁浅”。积三年的教训,不能不令人担忧,这项工作是否还要再开几十次会议,才能进入“真正解决”的航程呢?)
编后
一项科技成果迟迟不能进行中试投产,说起来,各部门有各部门的难处。这并不是个别的情形。我们的科研生产体制是适应从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建立的,对于来自群众的发明创造还缺乏一套积极的、有效的管理办法。虽然科委担负着其中一部分职责,但没有相当的机构把从鉴定到中试投产、到批量生产的各个环节联接起来。因此,不少发明创造者通常不得不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他们的成果的应用推广上。一个人可以靠自己的拚搏精神发现新定理,创造新技术,但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把发明创造转变为生产力的。发明创造者往往并不是社会活动家,他们和交错林立的行政部门打交道,常常消磨了很多精力,弄得精疲力尽,却收效甚微。最后,还得上级领导出来干预,才能有所推进。现代科技发展很快,一项先进的成果,在这种推诿延宕中,很可能已经成为明日黄花。这多么象一只年久失修的时钟,齿轮和齿轮不是紧紧咬动,而是相互打滑,起不到计时作用,结果给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江苏省委办公厅的同志电话告诉我们,省经委对陆坚的“全塑屏”的中试投产很重视,这是令人高兴的。希望这项工作从此进入“真正解决”的过程。也希望,其他类似的发明创造,不再经受“全塑屏”这样艰难的命运。


第5版()
专栏:编后

编后
一项科技成果迟迟不能进行中试投产,说起来,各部门有各部门的难处。这并不是个别的情形。我们的科研生产体制是适应从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建立的,对于来自群众的发明创造还缺乏一套积极的、有效的管理办法。虽然科委担负着其中一部分职责,但没有相当的机构把从鉴定到中试投产、到批量生产的各个环节联接起来。因此,不少发明创造者通常不得不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他们的成果的应用推广上。一个人可以靠自己的拚搏精神发现新定理,创造新技术,但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把发明创造转变为生产力的。发明创造者往往并不是社会活动家,他们和交错林立的行政部门打交道,常常消磨了很多精力,弄得精疲力尽,却收效甚微。最后,还得上级领导出来干预,才能有所推进。现代科技发展很快,一项先进的成果,在这种推诿延宕中,很可能已经成为明日黄花。这多么象一只年久失修的时钟,齿轮和齿轮不是紧紧咬动,而是相互打滑,起不到计时作用,结果给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江苏省委办公厅的同志电话告诉我们,省经委对陆坚的“全塑屏”的中试投产很重视,这是令人高兴的。希望这项工作从此进入“真正解决”的过程。也希望,其他类似的发明创造,不再经受“全塑屏”这样艰难的命运。


第5版()
专栏:好人好事

二十余载住窄房 七次分房不要房
去年11月,沈阳铁路局锦州工程处机修厂分房委员会收到局先进生产者、处优秀共产党员、厂五大标兵之一张余的一封要求退回要房申请的信。
张余同志1954年结婚时,租了一间半民房。十年后,厂工会主席到他家走访,发现已是四口之家的张余,住房确实够挤的,厂里分房时,分给他两间平房。和张余在一起工作、也租民房住的杨福晶对张余说:“我今年就要退休了,这辈子怕是住不上公房了。”听了杨福晶的话,张余心想:自己还年轻,以后分房还有机会,这房子应让给杨师傅。当张余主动把住房条交给厂领导时,领导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好工人,帮助组织解决了一个难题。”老伴听说他把房子让给了别人,便埋怨说:“租民房,半年就得30元,咱家日子够紧巴的了,公房你不要,真傻!”张余就耐心地做老伴的思想工作。
1965年,厂里腾出三处平房。厂领导让张余去看房。有人就劝张余乘机搬进去,他却说:“咱虽需要房子,但决不能干那不光明的事。”那年正遇发大水,张余同院里的一些住户都借机搬到厂里的学校住,以便向单位要房。张余没有搬。他认为,工人应有工人的志气,这种事干不得。以后厂领导把一间仓库腾出来,又让张余搬家,他仍然把房子让给比自己更困难、更需要的同志。
以后几次分房子,张余都没有申请或是让给了别人。1980年,张余的儿子、女儿都成人了。26岁的儿子结婚没有房子住,张余就在窄巴巴的院子里,用半拉砖头和油毛毡搭了一个简易棚。张余让儿子在这不足8平方米的小棚里成了亲。这时候厂里又分房了,张余还是没写申请,老伴、儿子、女儿、儿媳都知道他的心思,谁也没提要房子的事。
1981年,张余的儿子有了孩子。他怕孙子冻着,硬逼着儿子和自己换了房。老两口住进了小棚。冬天,棚子里墙上挂霜,夏天,油毡顶小棚里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张余的老伴是个“病秧子”,住进小棚后,风湿病加重了,每天晚上张余都要给老伴按摩。老伴见老张这么关心自己,也就不再唠叨了。
1983年10月,厂里分下来10户房子。张余的老伴说:“多少次分房你不要,分到手的房子你又让,你说房子少,看看再说。这次总该申请了吧!”儿子也劝他提申请。在这种情况下,张余才写了要房申请。可是,他一看全厂要房调房的有70多户,便马上又要求分房委员会退回他的申请。
张余的老伴听说老头子又发扬风格了,可真动了气。张余却严肃地说:“你尝过夫妻因无房分居的苦处吗?咱们好歹还有个房住,再凑合几年,会有新房子给住的。”儿子、儿媳听了,明白了爸爸第七次分房不要房的心思,更加敬佩爸爸了。
沈阳铁路局锦州工程处机修厂 阎承财
共产党员张余同志,二十多年住窄房,单位先后七次分房,他都没有要。这种先人后己的高尚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当然,作为他个人来讲,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是十分可贵的。不过,作为组织来说,对这样的好同志,也是应当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照顾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他改善改善住房条件,让他和别人一样住得比原来好一些,同样是理所当然的事。 ——编者


第5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贵州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严重不足
图书馆的馆舍面积严重不足,是贵州省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省的16所高等院校中,有9所没有独立专用的馆舍。如贵州财经学院图书馆仅有的320平方米馆舍,竟分散在四处。13所院校的图书馆因馆舍狭小,致使大批图书资料无法上架,不能为师生所利用。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农学院和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的4个图书馆共藏书约200万册,其中无法上架的就达54万余册,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图书资料大部分都扎捆堆放着,保护条件极差,如贵阳师范学院不能上架的图书20余万册,其中部分堆在防空洞仓库。上述4个图书馆去年共购进新书15.8万册,约有8万册无法上架。
贵州省高等院校图书馆的馆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令人担忧的是,这个省绝大部分院校图书馆的建设问题还没有被列入议事日程。希望这一问题能引起贵州省有关部门的关注,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在当前地方财政困难,还不能一下子为所有院校都建新馆的情况下,建议有关院校设法匀出一些校舍,以解新书积压的燃眉之急。各院校图书馆也要采取措施,一方面应紧密配合教学的需要,提高购书质量,控制复本数;另一方面要清理藏书,开展剔旧与调拨的工作。
教育部高校图书馆工委 张玉川


第5版()
专栏:

不该打鸟,更不该乘公车打鸟
入冬以来,位于我县的中原油田的一些职工,经常开着汽车到我们这里来打斑鸠。他们五六个人乘坐一辆汽车,每人一支汽枪,将车往村头一放,就钻进村子里到处寻鸟打。他们早上乘兴而来,晚上满载而归,使许多鸟儿死于他们的枪口之下。由于他们的不断“围剿”,鸟儿白天不敢落枝,晚上不敢归巢。
斑鸠是益鸟。中原油田的那些职工,竟然动用公家的汽车,跑四五十里路来打鸟,真是太不应该了!我是爱鸟协会的会员,曾几次前去劝阻,但他们还是照常来打鸟。建议中原油田党委对职工进行教育,务使他们不要再伤害我们人类的自然之友——鸟类了。对于那些屡教不改,任意开着公车到处打鸟的人,要作出必要的处理。
河南清丰县古城公社
青少年爱鸟协会 张全喜


第5版()
专栏:大家谈

应允许企业使用厂币和厂内结算凭证
读了你报1983年12月29日第七版刊登的寅干同志的《不准发行变相货币》的建议信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的答复。我感到文中有些概念比较模糊。
目前确有不少工矿企业,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在企业内部采用“厂币”、“厂内结算凭证”(类似支票)进行成本、费用或专项基金的管理。这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了一定作用。对此,应予充分肯定和支持。企业所使用的“厂币”和“厂内结算凭证”只要在式样上不模仿人民币和银行支票,没有以假乱真的危险,就不应按违背国家法律论处。至于个别企业使用“厂币”发放工资、奖金,以突破国家对工资和奖金的控制,应以违背财经纪律查究,但不属发行变相货币之列。一些厂矿在本单位职工食堂、澡堂、理发店使用“内部代金券”,这早已成为惯例,均不属发行变相货币。
各地承印“厂币”、“厂内结算凭证”的印刷厂,必须使印制式样与人民币、银行支票的式样差别显著(差别愈大愈好)。已印样品及新设计式样可否使用?应征得当地人民银行批准,以防止因销毁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国家经委 志权


第5版()
专栏:

热水袋、珍珠霜竟成了“中药”!
去年春天以来,我县中医院把一些非医用商品,如淀粉、热水袋、洗发膏、珍珠霜等当“药品”出售。这些所谓“药品”,全部落入一些享受公费医疗的干部职工之手。每逢这些“药品”一到,干部、职工蜂拥而来,很快索要一空,以致造成医疗费用严重超支。
县卫生局本来规定,凡公费医疗必须有用药处方才能报销药费。可是,这个医院的大夫却弄虚作假,另造处方供报销使用。去年8月,县服务公司职工赵某在这个医院住院治疗,一张处方竟计费580元。县服务公司是亏损单位,开支这么多药费有困难,但因有大夫的处方,“病人需要”,而不得不给予报销。
希望有关领导过问这类事。
山东肥城县 几个干部
答复
“几个干部”信中反映的问题,情况基本属实。
从1983年春天以来,我县中医院先后从药材部门购进加工药品用的淀粉500g×873包,除医院用于加工外,零售了214包;进热水袋40个×3箱,在县物资交流会上全部出售;进纱布500g×338包,除医院使用外,零售了105包,等等。当年7月份,这家医院发现有买了这些东西的人用公费报销的情况后,立即停止出售。这些商品,大部分是医院大夫开“人情方”、弄虚作假,出售给了享受公费医疗的干部职工。县服务公司职工赵某,自1982年9月因患脑血栓住院治疗至今。医生建议用鹿茸配方,病人家属委托医院从药材公司一次单独购进较大数量的鹿茸,价333元,一张处方计入中药费中。
非医用商品当“药品”出售一事的发生,暴露了我县中医院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县政府对中医院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医院领导作了检讨。
为刹住把非医用商品当“药品”出售这股歪风,县卫生局在年前专门召开了各医疗单位负责人会议,发了“关于加强医院管理的几项规定”的通知。同时,把刹歪风作为年终检查评比的一项内容进行了检查。中医院还决定:凡非医用商品,今后药库不进货,医生不开方,收款室不开单据;对自费药品,加盖自费专用章。违反者,区别情况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山东肥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第5版()
专栏:答复

答复
“几个干部”信中反映的问题,情况基本属实。
从1983年春天以来,我县中医院先后从药材部门购进加工药品用的淀粉500g×873包,除医院用于加工外,零售了214包;进热水袋40个×3箱,在县物资交流会上全部出售;进纱布500g×338包,除医院使用外,零售了105包,等等。当年7月份,这家医院发现有买了这些东西的人用公费报销的情况后,立即停止出售。这些商品,大部分是医院大夫开“人情方”、弄虚作假,出售给了享受公费医疗的干部职工。县服务公司职工赵某,自1982年9月因患脑血栓住院治疗至今。医生建议用鹿茸配方,病人家属委托医院从药材公司一次单独购进较大数量的鹿茸,价333元,一张处方计入中药费中。
非医用商品当“药品”出售一事的发生,暴露了我县中医院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县政府对中医院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医院领导作了检讨。
为刹住把非医用商品当“药品”出售这股歪风,县卫生局在年前专门召开了各医疗单位负责人会议,发了“关于加强医院管理的几项规定”的通知。同时,把刹歪风作为年终检查评比的一项内容进行了检查。中医院还决定:凡非医用商品,今后药库不进货,医生不开方,收款室不开单据;对自费药品,加盖自费专用章。违反者,区别情况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山东肥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第5版()
专栏:问事窗

用消过毒的自来水做饭炒菜
一般不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
问:人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有股氯气味,我知道这是用氯化消毒法杀菌的缘故。但不知用消过毒的自来水做饭炒菜,会不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
苏州市政府郊区办事处 杨文杰
答:自来水厂在处理自来水的工艺中采用氯化消毒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至今仍被国内外水厂广泛应用。
氯化消毒法,就是用氯气消毒。氯气溶于水中后,一部分就被水解成次氯酸(起杀菌作用);另一部分呈游离状态存在于水中,人们担心的就是这一部分游离氯会不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厂出厂水每升自来水游离氯不得少于0.30毫克,供水管网末梢每升水含游离氯的量不得小于0.05毫克。采用氯化消毒法不仅杀菌效果较高,而且也很经济。再说次氯酸也很容易与水中有机物起化学反应。如食品也是由多种有机物质组成(包括食品中的各种维生素),与次氯酸起化学反应,从而使游离氯消失。但是当水加热后,游离氯大部分会挥发掉。因此,食品被游离氯“消耗”的量就更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以做饭炒菜,一般不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
北京市自来水公司


第5版()
专栏:

厂内核算证券和变相货币是两个范畴
我司1983年12月29日在你报第七版答复寅干同志《不准发行变相货币》一信所谈的问题,主要是指有的企业单位仿照人民币式样和面值,印制“厂币”、“代金券”、“购物券”、“营养券”等有价证券流入市场作为现金使用,或到指定商店购买商品。这里讲的概念很明确,一是不准模仿人民币式样,二是不准作为有价证券流入市场使用。至于志权同志信中说的有些企业用“厂币”、“厂内结算凭证”作为厂内核算的证券,这和我们所讲的变相货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对此,我行曾明确要求,一切单位印制和使用内部核算票券,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票券上要注明用途,只限于内部核算使用,不准模仿人民币式样,用来发放奖金、津贴或对个人其他福利开支,不准流入市场购买商品和兑换现金。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


第5版()
专栏:不文明的角落

火车废水洒公路 汽车极易出事故
去年12月6日清晨,我们乘汽车离开石家庄市沿傍京广线的公路南行。开始,路上行人稀少,车速很快。后因路上不断出现水迹和薄冰,车速一再减慢了。在窦妪一元氏这十几公里地段内,看到有三辆卡车翻在路沟里。我问司机:为什么有这样多的翻车?他说:“这要怪火车司机!北方冬季气候干燥,路面多灰尘,如果薄薄地喷上一层水,汽车速度稍微快一点,车轮就要打滑,在拐小弯的地方极易翻车。京广铁路与公路距离较近,冬季这里常见的翻车现象,多与火车司机把车中的废水废汽喷洒到公路上有关。” 河北石家庄市 武金声


第5版()
专栏:立此存照

假作真时……
——广西博白县三滩供销社掺假实证
胡绍松 卢德杰 摄
这是废铁,又不是废铁——它们的身份,一度是特级桂圆肉。
重达数斤的“铁桂圆”,被乔装打扮,混迹袋中,发往广东信宜县食品公司。“铁桂圆”毕竟无人受用,它和同时掺进的劣货二百余斤,终于现出原形。
弄虚作假,常人所不取,更是商业中一大忌。经商贵乎信。自己败坏了信誉,“假作真时真亦假”,人们疑避三分,那生意,怎能做得长久兴隆?
——编者附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