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从亏9.7亿到盈4.5亿
——记全国小氮肥行业开创扭亏增盈新局面
本报记者 邢凤炳 本报通讯员 吴志强
1976年的化工生产报表上,记录着这样一个数字:全国小氮肥行业盈亏相抵,净亏损9.73亿元。
1983年,化工生产传来喜讯,报表上的数字是:全国小氮肥行业盈亏相抵净盈利4.5亿元。
从亏损9.73亿元到盈利4.5亿元,相当于为国家增收14亿多元,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绩,是全国小氮肥行业的大翻身。它浸透着小氮肥行业广大职工辛勤劳动的汗水,体现了各地政府和化工部门领导上勇于开创新局面的决心和魄力。
破“亏损难免论”
时间回溯到1980年。这一年,党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调整,要求对经济效益很差的亏损企业进行整顿,长期亏损的小氮肥工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这个行业先天不足,大多数厂基础差,设备落后,管理混乱,经济效益很低。全国1,300多个小氮肥厂,90%以上的企业亏损。小氮肥企业是各地财政上的一个“大包袱”。
小氮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尽快提高经济效益,否则,将有被淘汰的危险。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很不一致。
有的说,小氮肥消耗高、亏损大,是本身固有的特性,要扭亏谈何容易。他们主张一刀砍掉。
有人认为,小氮肥产量占全国氮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20多年来,为发展我国农业起到了很大作用。应当扬长避短,加以扶持。
社会上,也有许多议论:“烟囱一冒烟,化肥就赔钱”,“自己造肥,不如买肥”。
行业内外,众说纷纭,小氮肥何去何从?
化工部领导组织力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查的同志了解到:一、粉碎“四人帮”以后,全行业开展学习桐乡化肥厂和浙江省降低煤电消耗、扭亏增盈的经验,亏损状况有了较大好转,已由1976年亏损9.73亿元降到1979年的4.1亿元。二、在亏损的企业中,一些条件差的企业,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三、确有少数工厂不具备生产条件,无法正常生产,必须关停并转。
经过调查,化工部和许多省市的领导同志看到:小氮肥行业亏损是严重的,但只要认真整顿,搞好科学管理,是能够扭亏为盈的。小氮肥行业的领导同志决心带领职工从困境中走出去。
选好突破口
但是,全行业1,000来个亏损企业,量大面广,从哪里入手呢?
1982年初,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化工厅局长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化工局代表的发言,引起了部领导同志和到会代表的震动。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不便,技术落后。全区18个小氮肥厂,年年亏损,厂厂亏损,1979年上半年被迫全部停产,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1980年以后,自治区政府、化工局对小氮肥加强了领导,狠抓全面整顿,对少数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第二年全区转亏为盈。
象内蒙古这样的后进地区能够在一二年内做到扭亏为盈,其他地区也是可以做到的。化工部党组抓住这个典型,从调整、整顿入手,在全行业开展扭亏增盈活动。
1982年4月下旬,全国20多个省、市、区化工厅局及小氮肥企业的领导同志,聚集在呼和浩特市,通过参观、学习,许多人坐不住了。一些条件与内蒙古相似或比它好但仍亏损的省、区及企业,更是焦急万分,他们说:我们有利条件比内蒙古多,但工作没有内蒙古做得好,所以没有扭转亏损。
扎扎实实下工夫
内蒙古会议以后,化工部会同各省、市、区政府围绕扭亏增盈这个总目标,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对那些不具备办厂条件、长期经营性亏损的企业,规定质量、消耗、利润的界限和标准,到期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取消过去对亏损企业实行“多亏多补、少亏少补”的财政补贴办法,推行各类经济责任制,打掉一些落后企业长期靠“吃大锅饭”、吃国家补贴过日子的懒汉思想。这就创造了一种环境和条件,把企业“逼上梁山”,非前进不可,使企业感到了压力,也有了动力。
全行业各级领导同志纷纷深入基层,抓典型,树榜样。经过几年的努力,树立起江苏太仓、兴化,上海青浦、嘉定,河北赤城等一批新典型,各地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同时,广泛组织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先进企业和云南、贵州、山西、黑龙江、新疆、河南等省区的后进企业开展技术协作,不断提高小氮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在小氮肥行业,从上到下有一种不改变面貌不罢休的气氛。1982年一季度,全行业第一次实现扭亏为盈,结束了17年连年亏损的局面。到1983年底,盈利省市扩大到21个,盈利厂达到950个,净盈利4.5亿元,基本达到了内蒙古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
小氮肥行业的同志们,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有什么奥秘呢?没有。化工部领导同志的回答很干脆。他们说,我们只是根据行业的实际,努力做到:不迁就落后,不向困难低头,永不满足,永不止步。这就是他们的主要体会,是他们能够打开新局面的原因所在。


第2版()
专栏:

开发职工智力 提高企业素质
株洲选矿药剂厂产品畅销盈利增加
本报讯 记者董焕亮报道:湖南省株洲选矿药剂厂从狠抓职工培训着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1983年,26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实现利润和上缴利润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产值的增长幅度。
过去,该厂不重视职工培训工作,60%以上的职工文化技术水平相当低,经营管理也很差,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品种少、浪费大、成本高。该厂在全面检查和剖析这些问题以后,认识到只有开发智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才能办好企业。于是开办了政治、文化、技术、管理、外语等学习班,同时建立起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罚制度,使职工教育蓬勃地开展起来。经过四年的努力,职工文化补课合格率已达68.54%,技术补课合格率已达97%,377名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也实现了知识更新。
开展职工教育,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该厂主要产品草酸,曾一度滞销。后来,优质品率从20%多逐步提高到100%,价格又降低了11%,销售量猛增,每年可盈利220万元以上。


第2版()
专栏:短评

重视智力开发
株洲选矿药剂厂采取有力措施,抓职工培训,带动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成本降低,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该厂的实践再次说明,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是办好企业的重要一着。
智力开发的重要性,许多工业企业曾经长期忽视,甚至鄙视。这类有害的偏见,至今仍然束缚着一些同志的头脑。为什么有的企业中大量的人才被埋没、被不合理地使用?为什么有的企业职工双补(技术补课、文化补课)走过场、徒具形式?就是因为这些企业的领导人还没有抓智力开发的紧迫感。株洲选矿药剂厂在困境中被“逼上梁山”,以提高人员素质,带动企业素质全面改善的经验,无论对于多年亏损的企业,或对于日子还好过的企业,都是重要的启迪。
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须高度重视智力开发工作。我们所讲的智力开发,包含着充分地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一个企业人员素质的优劣,往往决定着它的经营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的高低。在新形势下,提高工业企业的消化能力和承受能力,说到底,就是要提高企业中的人员对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的消化能力和对各种压力的承受能力。这就需要严格地、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的技术培训和文化教育工作。
我国有一句俗话:“要揽瓷器活,需有金刚钻。”当前,层出不穷的比古老的“瓷器活”难得多的技术正等待着人们去掌握。唯有从现在起就花大气力狠抓智力开发,才能够发现、选拔和造就大批攻而可取、战而能胜的人才,使我们的建设事业充满希望。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发放承包治理小流域资源使用证
五十万户各族农牧民吃了“安心丸”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6日电 (记者田炳信)春节过后,内蒙古自治区担负治理水土流失任务的19个重点旗(县)给50万户各族农牧民发放了承包治理小流域资源使用证,使他们吃了“安心丸”。
内蒙古水土流失面积共达18.6万平方公里,多年来只有1.3万平方公里得到治理。去年,在19个重点治理水土流失的旗(县)推行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的责任制,开始扭转了以往治理速度慢、效益差的局面,当年植树、种草、修水平梯田,进度大为加快,治理效益明显提高。今年,这19个旗(县)在继续落实以户承包责任制时,为保护农牧民治理小流域的积极性,解除他们怕政策变的顾虑,特地给承包户发放了使用证。使用证规定:以户承包治理的小流域,谁治理,谁受益,子女有继承权;新治理成的河滩地、沟坝地,五至十年内不定产,不提留,不征税。


第2版()
专栏:

云南养猪业出现新局面
去年养猪“两户”比前年增加四倍
据新华社昆明2月16日电 (记者刘远达)1983年,云南省养猪重点户、专业户达到6万多户,比1982年增加四倍多。“两户”交售给商业部门的肉猪32.6万多头,比上年增加三倍以上。全省交售百头猪以上的专业户有100多户。
去年,云南省各地食品公司与6.14万多户养猪重点户、专业户签订了肉猪收购合同。为了帮助这些养猪重点户、专业户提高商品率,全省各地食品、畜牧、粮食、饲料、兽医等部门,对养猪重点户、专业户实行“六优先”政策:即优先提供良种仔猪、优先发放资金、优先提供技术指导、优先供应配合饲料、优先防病治病和优先收购。去年,共为养猪重点户、专业户提供了1,300多万元资金及充足的良种仔猪和配合饲料、预混饲料,保证了“两户”养猪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解决农村饲料问题的一种好形式
——榆次县郝村饲料加工专业户调查
丁声俊
编者按:各种各样的专业户在农村兴起,这是一个天地广阔、前途无量的事业,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促进农村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篇调查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力做好扶持饲料加工专业户的工作,是加快发展农村养殖业的前提条件。
距离山西榆次县城30多里有个郝村,在440户人家中,专业户达326个之多。其中饲养专业户约占45%。专业户的猛增,迫切要求提供数量大、质量高、品种多、价格便宜的配合、混合饲料。饲养户普遍反映:“饲料问题最叫人着急,不解决这问题,鸡子很难养下去”!
为适应饲养专业户的迫切需要,在郝村出现了一种新的专业户——饲料加工专业户。它是由两户农民联营,承包生产队的一套旧加工机械办起来的,每年给生产队上缴折旧费300元,其他一切费用自负盈亏。榆次县饲料公司对这个饲料加工专业户进行了多方面的支持:一是传授加工技术,派技术员给讲解饲料知识和加工方法;二是提供不同的饲料配方;三是供应原料,象玉米、糠麸、饼粕、鱼粉、骨粉、微量元素等,各种原料优质优价,议价进,议价供应。
饲料加工专业户经常投入三个劳力,主要生产鸡饲料,也生产一部分猪饲料和牛饲料,日加工量3,000斤上下。除保证供应本村的饲养专业户需要外,还少量供应邻村的饲养户。加工的饲料质量稳定,效益明显,受到农民欢迎。这个加工专业户,既加工,又销售,价格由县饲料公司统一规定,大体每加工一斤饲料得加工费1分,以加工量3,000斤计,共得加工费30多元,扣除电费、折旧费等各项开支,仍有相当高的收入。半年多来,已加工、销售饲料几十万斤。
饲料加工专业户给郝村带来了新气象:其一,饲料就近供应,农民省事方便。其二,促进科学饲养,提高饲料效益。过去1斤鸡蛋耗粮5斤,现在只需要3.5斤。以提高饲料效益20%计算,全村每年可节约饲料粮20万斤上下,还提高了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第2版()
专栏:

违反规定,在全脂奶粉中掺入超量蔗糖
石家庄市牛奶厂弄虚作假被罚
本报讯 记者龚永泉报道:1月24日南京市查处了河北省石家庄市牛奶厂弄虚作假、在全脂奶粉中掺入超量蔗糖一案,并处以罚款6,000元。
国家规定:全脂奶粉不得加入蔗糖;加糖奶粉含糖量不得超过20%。经南京市卫生防疫站检验;石家庄市牛奶厂生产的所谓“全脂奶粉”,含蔗糖量高达46%。据统计,南京所属商店共购进这家牛奶厂生产的奶粉18,400袋,其中有2,000袋被六合县乳品厂当作全脂奶粉原料加工成了麦乳精。南京市防疫站当即封存了尚未售出的5,980袋奶粉和不合格的麦乳精。
石家庄市牛奶厂负责人现已作了检查,并决心以此为起点,端正企业的经营方向。


第2版()
专栏:

农民厂长
戴松成 路汉杰
河南省巩县站街木工机械厂是贺尧大队的队办企业,由于农民出身的厂长李志中有胆识,有心计,善于用人,会经营,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把一个亏损30多万元的厂子治理得生机勃勃。他们生产的制砖机行销全国20多个省区,平均每年给大队创造250万元以上的产值,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大队很快富了起来。
李志中一接任,就四处奔走,选贤拜能,把本地的能人用起来,外地的人才请进来。
村子里有一个叫刘长升的人,是1966年以前的中专毕业生,三年困难时期回乡务农。这个人心灵手巧,搞模型是他的拿手好戏。前些年大队没起用他,被临近大队请去干活。还有一个李福禄,是原来大队机械厂的副厂长,搞队办工业有门道。李志中把刘长升请了回来,让他和李福禄当了副厂长,分工抓生产;又选了一批精明能干的年轻人,到车间、班组独当一面。紧接着,李志中又派人到郑州、洛阳、新乡等城市,请来了十几名退休老技工,到厂里当顾问,带徒弟。就这样站街木工机械厂有了一批技术骨干,培养出了车工、刨工、钳工、安装工等180多人,制砖机从设计到生产,本厂的工人拿得起,放得下,不再四处求人了。
李志中身居偏僻山乡,经常听广播,看报纸,读经营管理的书,用心研究社会主义的生意经。他睁大眼睛看行情,竖起耳朵听动静,以最快的速度把货送到客户的手里。
第一台制砖机卖出以后,李志中先用投石问路的方法,拿出400多元在《河南日报》上发了出售制砖机的广告。紧接着,又派人到全国各地去作市场调查。李志中从报纸上了解到,安徽省农业生产责任制搞得好,那里先富起来的农民要盖房,制砖机可能有销路,就又在《安徽日报》上作了广告。一个星期,就收到80多封订货的信件和电报。李志中把这些地区当作制砖机重点投放市场。后来,别的厂子也到安徽联系时,他们早把样机运到了;等别人把样机运去时,他们派出的安装队已经到了销售点上。
李志中1979年接任厂长,1980年木工机械厂总产值上升到141万元,1982年,猛增到424万元,去年又有增加,队办工厂为贺尧大队的腾飞添了翅膀。


第2版()
专栏:

上海工业能耗在全国最低
上海市去年工业总产值比前年增长百分之六;而每亿元工业产值的综合能耗,折合成标准煤计算,却从前年的二万八千三百吨降为二万七千余吨,低于其他省、市、自治区。


第2版()
专栏:

新疆机械行业扭亏增盈
新疆机械工业厅十五个直属企业,通过提高应变能力,扩大产品服务领域,扭转了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去年实现利润八百万元。


第2版()
专栏:

鹤岗矿工吃到温室鲜菜
我国东北的鹤岗矿区,入冬以来,建成的十个温室已为矿工提供鲜菜一万六千多斤。


第2版()
专栏:

温岭县农户发展水上运输
浙江省温岭县两千多农户发展水上运输,成为这个县运销商品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这些农户已拥有各种运输船只二千零六十一条,总吨位达三万五千多吨。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江苏省常熟县碧溪公社羊毛衫厂狠抓产品质量,信守外贸合同,交货及时,受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的欢迎。这是成品车间工人正在包装出口的羊毛衫。 方爱玲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