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4-02-12

1984-02-12新闻联播 文字版

他在人间留美名——记藻类养殖专家林大华

第3版()<br/>专栏:<br/><br/> 他在人间留美名<br/> ——记藻类养殖专家林大华<br/> 本报通讯员 林宏生 本报记者 王溪元<br/> “如果人能死而复活,那么第一件事就是劝他住院治病,无论如何不让他出差。”这是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的同志们得悉他们研究所的副所长、副研究员林大华因车祸忽然逝世后,表达的惋惜之情……<br/> 一<br/> “我出差去云霄县水产局,大约在十二三日可返厦。<br/> 大华9月9日”<br/> 这是1983年9月9日下午林大华临走时留给妻子赵璧珍的便条。<br/> 赵璧珍是一位工程师、厦门市冷冻厂副厂长,每天也是起早贪黑地在厂里忙。这两位五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自结为夫妻以后,互相留个纸条就出差,是常有的事。这天和往常一样,赵璧珍很晚才回到那全家只有一间房子的老屋,看过这张条子,满不在意地顺手就把它扔到抽屉里,开始烧火做饭。<br/> 夜里12点1刻,刚刚躺下的赵璧珍被急促的敲门声催起,林大华所在单位的党委副书记闯进来,说:“出了车祸,大华受伤,很重……”其实,大华已经去世,只是怕她一下子受不了,才这么说的。<br/> 医院的白衣使者把大华的遗体推进太平间,把他的手提包交给赵璧珍。她翻看手提包里仅有的几件出差用品:牙具、药片和两件衬衣裤,似乎才明白过来:大华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他是带病走的啊——严重的脑血管硬化、严重的胃病,组织上已经给他联系好住院治疗,他却总是拖拖拉拉地不去;这些东西,难道他就不再用了?赵璧珍的满眶热泪终于流了下来,她透过晶莹的泪水仿佛看到了林大华的清淡闪光的一生。<br/> 二<br/> 1952年夏天,22岁的林大华为了省下几元车票钱,步行几百里,从家乡莆田赶到省城福州,考取了山东大学水产系。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开始了海藻养殖的研究工作。<br/> 五十年代,有的国家开始搞“栽培渔业”——在海湾里开辟鱼、虾、贝、藻类养殖场。我国在这方面发展也很快,著名藻类学家曾呈奎教授解决了海带从亚寒带移植到亚热带,以及紫菜生活史的疑难问题,使我国藻类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br/> 我国海岸线长,海域辽阔,岛屿、港湾星罗棋布,怎样充分运用这种天时地利,建设“海洋农牧场”,是林大华等许多水产科技人员为之倾心的事业。林大华加入了福建“耕海”队伍,并成为藻类养殖的带头人——担负了养殖组长。虽然,他们搞成了“海带南移”,却不能在当地育苗,而要每年去大连买海带苗。<br/> 林大华日夜念叨着:一定要培育出适应南方海区的海带苗种。他和他的助手们利用海带杂交优势和遗传可塑性的特点,通过高温累代自然驯化和室内人工处理,采取去劣留良的定向选择等手段,经过五年连续不断的研究试验,终于培育出两个适合南方海区繁殖的海带新品种“闽海一号”和“综合型”。这两个新种海带后来在南方沿海推广种植,迄今已达数万亩之多。所生产的大量海带,除直接供人食用外,还为生产碘、甘露醇、褐藻酸钠及其再制品肠溶胶囊等产品提供了原料。<br/> 从1964年开始,林大华参加了坛紫菜的人工养殖研究。天然紫菜一般都是附着在浅海礁石上,聚丛而生,黏软如河中绿苔。人工养殖紫菜也都是设置毛竹台架,台架上面张挂象排球网似的网帘,紫菜就附着在网帘上繁衍生长。林大华对坛紫菜从采苗到防治病烂,进行了系统完整的研究,成果累累,既充实了这方面的某些基础理论,又解决了生产上的许多难题。他和他的助手综合以往各种采苗法的长处,创造了紫菜“摆动气泡式”采苗法,不仅使采苗速度提高了十多倍,而且使采苗质量有了保证。现在,福建沿海人工养殖的紫菜已达数万亩,占全国紫菜人工养殖面积的80%,成为当地社队的一项重要财源。<br/> 三<br/> 因种紫菜而致富的典型,要算小嶝岛。这个海岛的人们经常说:“我们小嶝变化这么大,是和林大华分不开的。”他们为什么这样说呢?<br/> 原来,这个海岛是个只有0.6平方公里的小岛,缺少土地和淡水,岛上住有三百多户人家,解放前人们主要靠“讨小海”和到大陆上打短工过活,生活十分穷苦。所谓“讨小海”,就是钓点鱼虾,捡点海蛎子等。解放后,这里还是多年翻不了身,依旧困难。拿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最穷的时候,生产队连张纸都买不起。”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生产队买不起办公用纸,谁家有事要到队部来写条子开介绍信,必须自己带纸张来。1975年,林大华来到小嶝蹲点,帮助小嶝大队搞人工养殖坛紫菜。一开始,也有人信不过,说:“怕那玩艺耽误了工夫,又得不到收成”。林大华也不强求,先请生产队找间小房让他住下,然后领着助手们开始搞示范。当然,白手起家可不容易,缺这少那都要他亲自去想办法,干东干西都要他亲自动手去做,白天夜里都要他亲自守候观察。然而他把困难、艰苦置之度外,在这里一蹲就是八年。有人问他:“你何苦在这儿建点?”他说:“这里的自然条件最适合水产养殖,这里的群众最穷,最需要帮助。所以,这里是最适合建点的地方。”<br/> 八年过去了,小嶝岛已经大变样。最近几年,这里每年养殖三百多亩紫菜,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几十万元,占大队总收入的百分之六七十,再加上人工养殖海带等,这个队的社员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到这个岛上看看,几乎是家家盖新房。新房盖得很讲究,都是条石瓦房,统一设计,有两种式样:一种是120平方米一座,多数人家都盖这种;一种是180平方米一座,少数人口多的人家愿盖这种。120平方米的那种是每座有两间居室、两间厨房、一个客厅、一个天井、一个走廊。所用条石都是从大陆运来,每座房子的造价都在六七千元以上。这样的房子家家造得起,你说社员口袋里有多少钱?<br/> 真是“大念山海经,生产门路通”。小嶝人从“买不起一张纸”到家家盖新房,每当人们想到这个变化,怎能不想到林大华呢?<br/> 四<br/> 林大华心中所想的是,希望我国水产事业尽快发展起来,而没有别的。<br/> 至今不断念叨林大华的是几位与林大华共事多年的助手。他们对林大华的评语几乎是同一句话:“真是难得的好人。”他们说,林大华同其他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过去也是不只一次地挨批判,受改造,但是从来没听到他对党、对社会主义有过什么贬语。他对周围同志总是十分坦率真诚,友好相处。<br/> 水产研究所的许多同志说,在“名”和“利”的问题上,大华同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br/> 听听林大华和他的助手的一次对话吧:<br/> “老林,这4篇论文要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你是主角,我是助手,无论如何也不应当把我的名字署在前面。”——林大华已经把助手的名字写在前面了。<br/> “没有你们大量艰苦的实验工作,文章怎么写得出来?”<br/> “可是论文还是你动笔多呀!”<br/> “何必计较这些,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了。”<br/>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以各署两篇在前而解决。<br/> 1983年6月,在青岛召开了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林大华的助手在会上宣读了他们合作的论文,而此时林大华同志却坚守在碧波粼粼的养殖前线。<br/> 林大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还主编了《海水养殖问答》和《坛紫菜人工养殖》等书。他把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而自己连名字都不肯留下。<br/> 林大华主持的科研项目,有的获得了全国和全省科学大会的成果奖,有的获得了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和省科委的推广奖。他把所得奖金的大部分分发给合作者,他常说:“只有这样,心里才能踏实。”<br/> 林大华由于突出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科学道德,1982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83年被选为厦门市人民代表,省水产厅党组发出通知,号召全省水产战线职工向林大华同志学习。这位一向不肯显姓扬名的耕海者,却成了厦门市、福建省以及整个水产界的名人。你听,中国科学院的,农牧渔业部的,水产厅的,技术推广站的,渔业队的……凡是认识林大华的人,谈起他来无不连说几个“好”字。这难道不代表人民对于林大华的赞美与怀念吗?(附图片)<br/> 林大华为选择紫菜的优良品种,在观察细胞分裂的情况。<br/> 林裕水摄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三个部门的报告 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加强高校食堂工作

第3版()<br/>专栏:<br/><br/>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三个部门的报告<br/> 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加强高校食堂工作<br/> 本报讯 最近,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对北京、辽宁、吉林、天津、上海、湖北、四川、陕西八省、市的部分高等学校学生食堂进行了调查,并向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写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食堂工作的报告》。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的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将这个报告转发各地参照执行。<br/> 《报告》指出,近几年来,许多高等院校的领导和职工在加强食堂管理,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对增强学生体质,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起了积极作用。<br/> 但是,也有不少高等学校的食堂,饭菜质次价高,服务态度不好,食堂卫生不良,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报告》要求各地、各院校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和加强食堂工作。<br/> ——切实加强对食堂工作的领导。各高等院校要有校一级的行政领导负责后勤工作,经常深入实际,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做到有权有责。希望地方政府和物资供应部门,对高等院校食堂物质条件方面的问题,给予适当解决,支持他们办好食堂。<br/> ——抓紧食堂职工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对炊管人员、特别是青年炊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工作同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密切关系,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思想,自觉做好服务工作。同时,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妥善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br/> ——建立、健全食堂各种规章制度,实行民主管理。要做到财务公开,经常向学生公布帐目,建立由食堂管理员、炊事员、学生代表组成的伙食委员会。要健全考核、奖惩、物资管理和清洁卫生等规章制度。实行承包的食堂,要完善承包制,保证价格合理,防止和杜绝单纯追求营业额的倾向。<br/> ——抓好典型,总结推广经验。高校党、政、工、团都要注意抓食堂工作中的好典型,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br/>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以“尊重师傅,爱护学生”为内容的活动,组织学生到食堂义务帮厨,为青年炊事人员补习文化,等等。努力造成一种工人关心学生,学生尊重师傅,团结互助的气氛。<br/> 《报告》最后提出,在抓好学生食堂的同时,也要注意办好教师职工食堂,以及其他集体生活福利设施,以保障教师职工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

高尚的科研道德

第3版()<br/>专栏:短评<br/><br/> 高尚的科研道德<br/> 副研究员林大华为福建省沿海人工养殖事业的发展奋斗到最后一息,他无私的献身精神和高尚的科研道德,值得我们认真学习。<br/> 科学技术是人们变革自然的一种武器,是为人民造福的手段,而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林大华的高尚之处,在于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马克思的这一名言。他置个人的家庭、身体、名利于不顾,在小嶝岛蹲点八年,无私地、真诚地把人工养殖海带的科学知识传授给社员群众,帮助他们致富,受到当地群众的敬重。他自觉地深入生产实际,寻找为群众所急需的科研课题,和同志们一道刻苦钻研,终于做出显著的成绩。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无私地为科学献身,真诚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正是林大华所表现的高尚的科研道德。<br/> 我们提倡科技人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道德修养,核心问题就是要自觉地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深入实际找课题,振奋精神干工作。有了这样的精神境界,就会一心一意、百折不挠地埋头攻关,而把什么个人名利得失之类统统置诸脑后。

出题征答 山西省领导不耻下问与内行共商经济快上计 挂钩求宝 上海县农民目光远大和专家同探科学致富路

第3版()<br/>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br/><br/> 出题征答 山西省领导不耻下问与内行共商经济快上计<br/> 挂钩求宝 上海县农民目光远大和专家同探科学致富路<br/> 《山西日报》△省长王森浩就如何理顺山西经济、发展山西优势、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起飞提出五个问题,欢迎各路专家和有识之士提供可行性报告,作出回答<br/> 《文汇报》△上海县同52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技协作关系,已有143位教授、专家帮助农民探索科学致富的新路子<br/> 《解放军报》△杨尚昆同志要求全军认真学习胡耀邦同志在广西的重要讲话,切实搞好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期整党<br/> 《大众日报》△山东省威海市在蔬菜生产中做到均衡上市,损耗减少,去年每销售万斤菜除交纳税款13.78元外,盈利4.8元<br/> 《湖北日报》△武汉市委、市政府作出发展科学技术的八项决定,并宣布1984年为武汉市科技年<br/> 《河北日报》△涿鹿县在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中作出了果树承包期延长30年的决定,全县立即出现了果树管理热潮,现有的200亩果树苗被订购一空<br/> 《经济参考》△四川省设立“基金制”,扶持急需发展的经济项目<br/> 《甘肃日报》△宁县苏翰村5年投资13万多元办教育<br/> 《健康报》△山西医学院和山西省公安厅密切协作,联合举办法医学专业,培养国家急需的法医人才<br/> 《福建日报》△云霄县农业银行系统干部有240人积欠贷款49万多元,其中有的是以权谋私,自批自贷。现在领导带头归还,到1月底已还20万元<br/> 《人民邮电》△黑龙江海伦县邮电局大胆改革职工困难补助办法,扶持困难职工家属发展副业生产<br/> 《中国地质报》△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朱训提出搞好矿产资源保护,加强矿产储量管理<br/> 《天津日报》△天津大学力学系教授周恒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研究中有新的突破,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br/> 《黑龙江日报》△陈雷省长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说,依靠科学技术,振兴黑龙江经济<br/> 《南方日报》△南海西部海域石油勘探全面展开,我将与8个外国石油公司在该海域进行合作钻探开发<br/> 《云南日报》△白族聚居地洱源县大力发展乳制品和梅子、蚕豆三种骨干商品,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系统<br/> 《陕西日报》△去年陕西省周至县哑柏信用社贷款110万余元,支持专业户发展传统刺绣工艺品生产<br/> 《中国农民报》△湖南慈利县25户农民进城办起了电器修理、豆腐等商店

值得提倡的大好事

第3版()<br/>专栏:体坛絮语<br/><br/> 值得提倡的大好事<br/> ·伍延·<br/> 提到体育,有人总以为只是青少年的事,与老年人不相干。然而,近几年来,老年人体育蓬勃兴起,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br/>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8,000多万。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无论对保护老年人健康,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发挥老年人“余热”以造福社会,还是对促进家庭和睦,带动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造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建设精神文明,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br/> 我国有一大批老干部、老工人陆续离休退休。这些老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程度不同地做出过贡献。到晚年,他们还愿意继续为四化发光发热。开展老年人体育,使这些有丰富革命和建设经验的老年人保持健康的身体,这不单是老年人自身关切的事,也是全社会都关心的事。<br/> 令人高兴的是,为增进健康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老人们自己组织起来了。全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已经于去年4月成立,许多地方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这是一件很值得提倡的好事情。让大家都来支持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使我们的体坛更加活跃,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我国群体新军——老年人体育迅速发展

第3版()<br/>专栏:体育<br/><br/> 我国群体新军——老年人体育迅速发展<br/> 本报讯 我国群众体育浩浩荡荡的队伍中,近两年出现了一支新军,越来越引人注目,这就是老年人体育活动。<br/> 去年4月,为适应全国老年人体育活动日益活跃的新形势,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在洛阳正式成立。北京、上海、浙江等20个省、市、自治区和铁路系统,也先后成立了老年人体协,不少地方的党政负责同志亲自担任协会领导。由于加强了领导,各地老年人体育活动进一步发展起来。从太极拳、气功到冬泳,从长跑、下棋到球类活动,到处都有老年人的身影。在坚持锻炼身体方面,不少年逾古稀的老者与青少年展开了竞赛。去年,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务院系统举办老年游泳比赛,参加者达80余人。在上海举行的“飞跃杯”老年网球邀请赛,有21个队、280多名老将参加,规模之大,超过第五届全运会网球比赛。<br/> 不少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通过体育锻炼,消除了病痛,全家都高兴,从而也带动了全家锻炼身体。

中国队获伦敦国际男子花剑赛团体冠军

第3版()<br/>专栏:体育<br/><br/> 中国队获伦敦国际男子花剑赛团体冠军<br/> 据新华社伦敦2月10日电 中国队今天在伦敦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利昂·保罗杯国际男子花剑邀请赛第一天的比赛中三战三胜,夺得团体冠军。<br/> 参加这次比赛有4个队,采取循环赛制。中国队先以9∶6和9∶3分别战胜以色列队和英国二队,然后迎战已连胜两场的英国一队。<br/> 中国队面对强手毫不手软,经过激烈争夺,最后以9∶5获胜。英国一队获得亚军。

第十四届冬季奥运会成绩公报

第3版()<br/>专栏:体育<br/><br/> 第十四届冬季奥运会成绩公报<br/> 男子三十公里越野滑雪第一名和中国运动员成绩如下:<br/> 第一名:尼古拉·齐米亚托夫(苏联),一小时二十八分五十六秒三;第六十三名:宋石(中国),第六十五名:李晓明(中国)。<br/> 女子五百米速度滑冰第一名和中国运动员成绩如下:<br/> 第一名:克里斯塔·罗滕贝格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四十一秒○二;第二十五名:曹桂凤(中国),第二十六名:沈国芹(中国),第二十八名:苗敏(中国)。<br/> 男子五百米速度滑冰第一名和中国运动员成绩:第一名:谢尔盖·福基切夫(苏联),三十八秒一九;第三十名:陈建强(中国),第三十五名:王年春(中国),第三十八名:盖志武(中国)。<br/> (据新华社)

增进健康 欢度晚年 上海老年人体协积极开展活动

第3版()<br/>专栏:体育<br/><br/> 增进健康 欢度晚年<br/> 上海老年人体协积极开展活动<br/> 本报讯 一个专为退休、离休干部和工人服务的群众体育组织——上海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两年来本着“增进健康,欢度晚年”的宗旨,团结各界人士,积极开展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已成为上海老年人的健康中心。仅去年一年就共有1,000多万人次参加了它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旅游活动。<br/> 每天清晨五点多钟起,上海老年人体协的数百名辅导员,就陆续来到遍布全市各公园、街头绿化地带的131个辅导站,义务为群众辅导太极拳、气功、保健操。协会还举办了近百次讲座,聘请体育、医务界的专家讲解老年体育、老年医学,以及太极拳,练功十八法、气功等专题知识,参加听讲的达数万人次。这些讲座普及了健身知识,为老年人参加锻炼提供了有益的指导。<br/> 上海老年人体协除了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外,还组织了90多支老年人长跑、足球、篮球、乒乓球、桥牌等运动队。老运动员们自备服装、自付车费,举行友谊比赛。一些三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体坛宿将,如贾幼良、张邦伦、徐建华等,又重新活跃在场上。这些丰富多彩的老年人体育活动为上海市群众体育增添了新的色彩。<br/> 袁治封

我举重选手破八项全国纪录

第3版()<br/>专栏:体育<br/><br/> 我举重选手破八项全国纪录<br/>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6省部分举重运动员友谊比赛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有5人12次打破4个级别的8项全国纪录,其中有一项成绩超过亚洲纪录。<br/> 23岁的黑龙江选手郭伟茹在110公斤以上级抓举比赛第一次试举时,成功地举起了162.5公斤。这个成绩超过这个项目的亚洲纪录1.5公斤,同时刷新了160.5公斤的全国纪录。<br/> 另外打破全国纪录的运动员和他们的成绩是:<br/> 82.5公斤级:江苏李顺柱,挺举186公斤;总成绩332.5公斤。90公斤级:山东宋健,第一次抓举152.5公斤;第二次抓举157.5公斤;总成绩342.5公斤。<br/> 100公斤级:黑龙江马文屏,抓举155公斤;总成绩第一次332.5公斤;第二次337.5公斤。<br/> 湖北刘宗友,挺举192.5公斤;总成绩第一次335公斤,第二次340公斤。

创纪录

第3版()<br/>专栏:创纪录<br/><br/> 创纪录<br/> ▲22岁的美国田径明星卡·刘易斯1月27日晚在纽约举行的米尔罗斯室内田径比赛中,以8.79米的成绩创室内男子跳远的世界最好成绩,把他自己保持的原世界最好成绩提高了23厘米。<br/> ▲在为期4天的加拿大全国短距离游泳池的游泳比赛中,加拿大运动员创造了4项短距离游泳池游泳的世界最好成绩。在1月26日举行的男子100米蛙泳比赛中,维克托·戴维斯以1分0秒61的成绩创这一项目的世界好成绩。19岁的亚历克斯·鲍曼以4分10秒67创造了400米个人混合泳的世界最好成绩。鲍曼在1月27日还创造了200米个人混合泳1分58秒51的世界最好成绩。在1月27日的男子200米仰泳比赛中,迈克·韦斯特创造了1分57秒90的世界最好成绩。

比美(图片)

第3版()<br/>专栏:风采<br/><br/> 比美<br/> 张吉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