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真正的公社战士墙
〔法国〕 苏姗娜·贝尔纳*
作为“巴黎公社之友协会”会员,我今天拿起笔来澄清一个关于巴黎公社墙的严重错误,一个七十五年来不仅经常在法国,而且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一再不幸重复的错误。让“巴黎公社战士墙”的真相大白于中国。
1871年5月28日,在巴黎拉雪兹神甫墓地东北角的夏洛纳墙下,一百四十七名巴黎公社战士高喊着“公社万岁”的口号,被凡尔赛匪徒枪杀了。这座墙便被称为巴黎公社墙。那里常常摆满革命政党和组织敬献的鲜花。1908年5月21日,来自法国各地的革命群众又在墙上镶嵌了一块大理石板,上刻“献给1871年的烈士”。这座墙下渗透着那些无名英雄的鲜血。他们堪称法兰西和人类的光荣。我们法国人深知这些英雄的宝贵,在中国岂不也是如此!是啊,这座墙代表着革命的圣地。它形象真实地追记着公社战士的牺牲场面。
后来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呢?在甘必大街心花园、拉雪兹神甫墓地的外墙上(远离我们上面所说的公社战士墙),有一个保尔·莫罗—沃蒂耶所作的浮雕,刻有一个妇女全身像,她中弹后仰,双臂展开,保护一群被镇压的儿女,周围弹痕累累,模糊的身影和面孔,依稀可辨。上面还刻有维克托·雨果的诗句:“我们所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浮雕题名为“献给革命的牺牲者”,此墙也被人说成是“公社战士墙”,这完全是一个阴谋!也许仅仅题名本身就会显露雕塑者的用心:它是纪念历次革命的“牺牲者”的(这里所谓“牺牲者”是“受害”者的意思,即把三万多被屠杀的公社社员跟当时被革命群众处决的巴黎大主教达尔布瓦等七十二个人质相提并论——译者注),而不是悼念革命者。可惜,对于许多不谙真情的人来说,假墙替代了真墙,它甚至成了公社的象征,错误不时再现,并且以讹传讹:人们都曾见,今年5月30日中国电视广播节目介绍法国时,这个雕塑也被当作了“公社战士墙”。
为了区别真假公社墙,中国学者沈大力(他是“巴黎公社之友协会”荣誉会员)做了大量考证工作。他在巴黎市档案馆收集的资料证明,1908年4月1日(市议会)的决定第二款提到,巴黎市政府向雕塑家预定(作品):“莫罗—沃蒂耶先生受权将上述石膏模型放大成石砌浮雕,并享有一万法郎资助”。1909年7月13日至14日决议确定作品的题名:“议会决定……向雕塑家莫罗—沃蒂耶定作石砌浮雕‘历次革命受害者墙’。”
这座墙与真正的公社战士墙大相径庭。在这一点上,“公社之友协会”历史刊物《公社》态度是明确的。1976年9月该刊第四期答复一名通讯员的来信,来信对从未见到在此地(浮雕墙)举行纪念活动表示惊奇,答复说:“你说的那座公社战士墙,是甘必大街心花园中段、拉雪兹神甫墓地外墙上那座石砌大浮雕。这个雕塑是莫罗—沃蒂耶的作品;它表现一名象征
‘法兰西’、哀容满面的妇女,在公社社员与凡尔赛匪徒之间调解求和。以纪念英雄为宗旨而建立的本协会历来拒绝这个将三万多被害的巴黎人和枪杀者一视同仁的象征……”
对于这个莫罗—沃蒂耶尚有几句话要说。莫罗—沃蒂耶生于1871年,创作过鼓吹军国主义和为殖民主义歌功颂德的雕塑。巴黎市政府向他定制“历次革命的受害者墙”之际,正值克莱蒙梭加紧镇压愤怒的人民之时(派遣军队镇压北方的罢工者、逮捕起义的葡萄种植人,等等),其用心显然是宣扬国内各种力量在雨果要“公正”不要“复仇”精神下的大调和……。在雕刻他的作品时,莫罗—沃蒂耶极力将革命英雄和他们的行动贬衬于一个人道主义和中庸绥靖的背景之中。这是保守资产阶级历史上惯用的大杂烩。公社社员的后代们并未相信这一点。沃氏墙揭幕后,当时幸存的公社社员都拒绝承认它。他们坚持以夏洛纳墙为真正的公社墙,并在那里悼念、献花。
谨祝公社墙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廖先旺 译)
*苏姗娜·贝尔纳,法国作家,著有《蝉鸣时节》、《邂逅》。她自1978年起在我国《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附图片)
  最后一批公社幸存者在真正的公社墙前留影


第7版()
专栏:

  欧洲作家的奇特版税
  秦牧
年前,我从海内外的报纸上读到一则消息,说英国作家由于著作一般的印行量不多,收入优裕的很少很少,他们推究原因,认为这是由于图书馆林立,读者看书,可以到图书馆去借,无需自己掏钱购买的缘故,这就影响到书籍销路和他们的个人收入了。因此,他们集体向政府提出,要图书馆付给
“阅读版税”,图书馆里收藏某作家的著作,每年依借阅人次的多寡,必须向该作家付这种“阅读版税”云云。
当时看到这则消息,我曾经暗自感慨:“这未免太异想天开了,作家是应该靠出版社付给版税的,怎么能够打图书馆的主意呢!而且,即使图书馆愿意认这么一笔帐,那么多的图书馆,那么多的借书人,又该怎样计算才好呢?”
这样寻思一番之后,也就把事情搁置起来了。没想,这件事,在最近一次接待外宾的时候,竟听到了“下文”。
11月间,英国有一个作家代表团来华访问,在广州接待他们的宴会上,我问起了这件事。拥有一个博士学衔、得过1981年英国女王诗歌金奖的丹尼斯先生笑着说:“这事情已经实现了。”
接着,他扼要介绍了英国文学书籍的出版状况。据说英国虽然有些作品的销行量颇大,但是一般的大抵只能印行一千至一千二百册。因此,专业作家几乎是难以存在的。一般作家都有一份职业,只在业余写写而已,写作的收入常很菲薄。由于英国公立图书馆颇多(约莫有两万间),图书馆虽然不是对每本新书都购置,但是书籍毕竟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被图书馆买去。因此,丹尼斯认为作家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
实行这种“阅读版税”,手续当然相当纷繁。英国的办法是以若干图书馆作为代表,据此加以推算,付给版税。付给的最高额,每年不能超过五千英镑。同时,图书馆向作家们提出警告,如果有谁怂恿亲友们不断去借阅以期增加“人次数目”,他们凭借电子计算机设备,是可以根据借书人地址、笔迹种种,及时察觉的。
实行了这项新办法之后,作家们从国家图书馆取得的版税一般仍然很少,能够达到每年五千英镑的寥若晨星。大抵是,畅销书作家,从出版社拿到的版税多,从国立图书馆拿到的“阅读版税”也多。但这样的人是极少极少的。
丹尼斯是著名诗人,又获得过“英国女王诗歌金奖”,他有二十多种书,摆在图书馆里,但是去年一年,他得到的“阅读版税”只有一百零一英镑,数量之少使我大感意外。
“是不是这样的措施,欧洲仅仅一个英国在实行呢?”我问。
“不!”另一位在大学教书的小说家丹·杰克布林说:“丹麦、联邦德国也在实行。去年我突然接到联邦德国寄给我一张帐单,付给我这样一种版税,虽然那个数额是很少很少的。”
他没有说出那个数额,看来大概比丹尼斯的一百零一镑还要少。
这个“新门道”实际上并没有给欧洲好些国家的作家增加多少收入。
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除少数外,由于读者不多,出版业都并不怎样繁荣。而即使是出版发达的国家,象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除少数流行作家外,书籍的印行量一般都不大,因此,专以写作营生的作家们生活一般并不好。从上面提到的这桩事情也可以想见一斑。(附图片)
  精神食粮生产者 方成 画


第7版()
专栏:世界一角

  巴西的历史小城——塞古罗港
  吴志华
塞古罗港是巴西一座只有万余人的小城。它位于浩翰无际的大西洋畔,掩映在葱茏繁茂的热带丛林里。由于远离通都大邑,交通不便,塞古罗港一直默默无闻,游人稀少。然而,这儿却是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首次登上巴西大陆的地方,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小城。
十六世纪初,葡萄牙正处在航海事业的鼎盛时期。1500年3月,葡萄牙王室派出由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率领的一支船队,沿瓦斯科·达伽马开辟的航路前往印度。当船队航行到非洲西海岸时,由于海流和海风的影响,船队偏离了航向,向偏西方向漂去。4月22日,卡布拉尔和水手们发现一片新大陆,欣喜若狂。这就是今天的塞古罗港。5月1日,卡布拉尔率领水手在这里举行弥撒,把一根用巴西红木做成的十字架竖立在此,宣布这块新发现的大陆为葡萄牙属地,并取名“圣十字地”。从此,巴西便成为葡属殖民地,遭到三百多年的残酷殖民统治和疯狂的殖民掠夺。
今天,人们走进小城,仍可看到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住宅、教堂等古迹。左右对称的房间,面向大海的阳台,种有可可树、椰子树和面包树的院落,是当时殖民者住宅的典型格局。尽管这些房屋有的已经破旧不堪,有的已是断垣残壁,然而,从这些遗迹中,人们仍可看到十六世纪建筑的古朴风貌。在城市建筑中,引人注目的要数慈善教堂和市政厅。市政厅建于1772年。当时,市政厅楼上只是殖民统治者的办公室,而楼下则是用来关押犯人的牢房。牢房里,有关押男犯人的铁栅栏囚房和关押女犯人的木栅栏囚房。今天,市政厅保存完好,成为殖民主义者用火与剑血腥统治土著人的历史见证!
慈善教堂建于1526年,是目前巴西尚存的一座最古老的教堂。离教堂不远处,有一座用整块大理石雕成的纪念碑。在卡布拉尔发现巴西后的第三年,葡萄牙派出第一支殖民船队来巴西,带来这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这儿,并取名为“发现纪念碑”。不久前,为了保护这块纪念碑,在碑的外面罩上了一个玻璃框架。
塞古罗港也是一座美丽、恬静的海滨小城。走出城东,便是海滩。平展展的海滩绵延九十公里,象一条飘带镶嵌在山城碧水之间。海滩边,高大挺拔的热带林,郁郁葱葱、生气盎然。湛蓝的大海涌起阵阵浪涛,昼夜拍打着沙滩。海滩上有些巨大的礁石犬牙交错,环抱一泓清水,成为天然的游泳池。从塞古罗港北行二十三公里,便可到达著名的“红色桂冠”海滨。这儿曾是卡布拉尔和水手们做弥撒、竖十字架的地方,也是印第安人出售手工艺品(草席、项圈、弓箭等)的地方。
由于塞古罗港绮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历史古迹,巴西政府正在把它改造成为一个旅游胜地。几年前,一条柏油马路已通向这里。城里建起一座座舒适的旅馆。塞古罗港是巴西的著名产鱼区,海鲜品种繁多。来此旅游的人大都喜欢一面品尝地方特产甘蔗酒,一面吃着美味可口的烤大虾。饭后,再吃一些腰果糖和曼加巴冰淇淋,就是一顿很有地方风味的美餐。


第7版()
专栏:国外见闻

  东瀛食品何其多
  念张
近年来,凡是到过日本的人,都会感到在这个国家用餐极为方便。一是不用排队,随处都能买到饭吃;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式、中式、西式,随意选择,几乎每个地段甚至每条大街都有这种条件。笔者不久前访问了东京和大阪,对此深有体会。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之一是,饮食店数量多,并且分布均匀。目前,日本全国有近一百万家饮食店,平均每一百一十多人就有一家。以东京都最热闹的中心地带“银座”为例,面积不过二平方公里多,白天人口一百二十万,而饭馆竟达二千余家。其中既有豪华的高级酒家,也有一餐只需几百日元的普通餐厅。他们绝大多数从早到晚不间歇地营业,中午不休息,这对于各行各业的职工和顾客十分便利。据通产省统计,日本食品工业的产值于整个制造业中位居第二,在1960年至1981年的二十一年内,食品工业年产值猛增了十一倍。
原因之二是,食品花样繁多,可以满足各种顾客的不同要求。日本人民以善于学习,广采世界各国民族之长而驰名,在饮食方面也是如此。今天,他们一面继续保持自己传统的“和食”,一面又广泛地吃中餐和西餐。大多数家庭吃西式早餐、中式午餐、和式晚餐。据调查,青少年最爱吃的是咖喱饭、奶汁烤通心粉、汉堡牛肉饼、西式凉拌菜——沙拉。中国式的汤面、饺子和荞麦面条也是一般日本人喜欢吃的。所以,在一些大中城市,尽管“和食”餐馆居多数,但中国餐馆和西式餐馆也触目皆是。
原因之三是,大力发展快餐和方便食品。日本没有午休的习惯,工作单位的午饭时间一般规定为四十五分钟。再说,日本人的生活节奏紧张繁忙。这就不难理解,快餐和方便食品成为最畅销最受欢迎的食品了。
现在,方便食品已成为日本食品工业的主体,方便食品的花样越来越多。以方便面条为例,就有油炸面条、蒸煮面条等数百种。其他如什锦米饭、牛肉米饭、鸡肉米饭、鲑鱼米饭、红豆米饭、汉堡饭,还有中国式的饺子、馄饨、烧麦、春卷等,品种繁多。盒饭也是受人欢迎的一种方便食品。盒内既有主食,又有副食。近年来,盒饭内的副食已由二、三种增加到五、六种,甚至十余种。
东瀛食品如此之多,用餐如此方便,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舆论的注意。一些国家的营养学家认为,日本人健康水平的提高与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有密切关系。据日本官方统计,战后近四十年来,日本人平均寿命增加二十五岁。现在日本已经进入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列,男子平均寿命为七十四点二岁,女子平均寿命为七十九点八岁。
日本人吃饭不尚油腻,喜欢清淡。自古以来,他们的饮食以大米、鱼类、蔬菜为主。战后,他们在基本上保持传统“和食”的同时,又大力推广西餐和中餐,博采众长。许多日本报纸认为,日本人已经进入一个“杂食时代”。无论主食和副食,他们都能做到不拘一格,品种多样。这样一来,自然有益于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和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生物工程正在兴起。目前,日本许多食品企业纷纷投入生物工程学的开发研究。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公司如明治乳业、味之素、三得利、基戈曼等取得初步成效。可以断言,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必将使农业和食品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为人们提供比以往更加数量多、品种多、质量好的食品。


第7版()
专栏:

  声光影贺年卡
  梁平
也许你有一天会收到一个奇妙的贺年卡:一接触封面,它就会发问:“墙上镜子请答话,新岁来临意如何?”打开以后,一种神秘的声音答道:“祝君健康,前程似锦”。对此,你会感到奇怪吗?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贺年卡也开始了“技术革命”。两年前,音乐贺年卡在美国诞生了。它既是价廉的装饰品,又是精巧别致的小礼物,刚问世就被抢购一空。但是仅印有图案、心迹表白和带香味的贺年片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现在需要有高技术贺年卡。
因此,各种新式贺年卡应运而生。美国贺年卡公司在原来简单的音乐贺年卡的硅片中,加进了更复杂的内容,并向美国市场投放一种用三个钮扣电池能连续工作十个小时的新贺年卡。它不仅能自己播发出音乐,还能象圣诞树上的小灯一样闪闪发光。这家公司还准备在两年内推出一种录有送卡人真实声音的贺年卡。
同时,该公司正在设计这样一种贺年片:封面先说:“我想给你的生日送点特别礼物,你想听听新式赛车的声音吗?”打开卡片你就会看见一辆赛车风驰电掣呼啸而过,并听到响声。
美国贺年卡公司还在试验一种运用激光全息摄影的贺年卡,它可以使收卡人看到一张立体照片。


第7版()
专栏:他山片石

  艺术与实用并重
  ——访美国柏洛特学院工业设计和室内装饰系
  郎志谦
美国纽约市的雅号是“大苹果”,人们就把到纽约参观访问称作去“啃啃大苹果”。不久前,我们到纽约布克伦区柏洛特学院的工业设计和室内装饰系参观作客,品尝了一下这“苹果”的滋味。
话题是从这个系怎样招收学生开始的。系主任阿莱里教授说,考生都是十八至二十五岁的高中毕业生,在校成绩优异者才能进行专业测试。考题有五项内容:一是自画像,二是画出房间的一部分,三是用五张黑白照片生动地讲出一个故事,四是为一本书设计封面,用艺术形式概括出书的内容;五是画出公园的一角。系里教师根据这五个题的答案,来测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知识面,择优录取有发展前途的学生。目前,该系共有学生二百四十人,其中工业设计专业一百四十人,室内装饰专业一百人。前者男生多,后者女生多。学制均为四年。
在主人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教室、展览室、实验工厂和学生创作展出室等等,从中受到不少启发。
我国工业美术院校的工艺设计和室内装饰专业不太重视自然科学,而这个系却在一、二年级安排许多理科课程,如电学、力学和电脑等等。人类历史经历三次工业革命,已进入电脑时代,当前,国际上对于综合艺术十分重视。该系的教学内容正是适应实际的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把现代科学与艺术设计加以综合运用。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教学原则的成效。例如,一位学生设计供滑雪者用的雪杖,既考虑到握着要得心应手,又注意造型美观大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懂得点力学原理。反观我们的工艺美术学生对电脑及其他科学知识知之甚少,知识面狭窄,创作上的局限性较大,综合艺术也就不容易有所作为,因而难以赶上时代的步伐。
这个系陈列的学生实习作品都是两件一组,一件是纯艺术的雕塑,另一件是结合日常生活的作品。比如一位学生用螺旋式造型创作了一件雕塑,来表现遨游太空的飞动感;另外又设计了一个名为“时间”的展览会,用宇宙的星际、太阳和月亮等形式形象地说明时间的概念。这两件作品用途不一,内容相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纯艺术和实用艺术相辅相成。
国外有句流行语:世界越来越小。这句话的积极意义是指通讯交通的飞速发展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消极意义是指人口不断增加,地球越来越挤,人们占有的空间越来越小。有鉴于此,该系室内装饰专业在教学上强调要以适当的设计来克服消极面,使室内经过装饰布置,在人们的心理上造成尽可能多的空间感。这一点,在我们的许多室内装饰中往往被忽略了。那种过分堆砌、空间狭窄的室内装饰倾向,其实是事倍功半呢。


返回顶部